地道风物003·舌尖上的新年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08657497
作者:陈晓卿等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主编】
张婷: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工作者,《舌尖上的新年》Mook主编。
【作者】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舌尖上的新年》艺术总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任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文化专题部《见证·影像志》栏目的制片人。长期从事纪录片编导工作 。
黄磊:美食家,演员,“黄小厨”出品人。
赵珩: 著名文化学者、地道“北京吃货”,著有《老饕漫笔》、《彀外谭屑》等。
沈宏非:美食写作时代的开创者、《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温瑶:微信公众号及微博“微杂志”主编,著有《你的脚步走在你的心上》。
邓洁:《舌尖上的新年》导演,《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导演。
小宽:作家,原《新京报》资深美食记者。
殷罗毕:同济大学哲学系博士,作家,“壹读”高级内容分析师。
萧春雷:作家,《中国国家地理》签约作者。
贾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食家。
次仁央宗:藏族作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者,著有《西藏贵族世家》等。
郭亦城: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博物》杂志制作总监,美食科普达人。
徐龙:人民大会堂西餐厨师长、全国最佳厨师、“国宴掌勺人”。
陈洛平:中国淮扬菜烹饪大师、十大名厨。
姚萍:原《苏州日报》资深编辑。
芶霈雯:美食家,原《天下美食》杂志社主编。
冯翊明:美食家,自由撰稿人。
戴莹:《世界遗产地理》编辑部主任。

书籍目录

卷首语:因为冬闲,所以有舌尖
总论:所有人奔赴的晚餐——中国年夜饭的美食地理
————————————————————————
第一章 · 久等
------------------------------------------------------------------------
年夜饭一百年
五味杂陈,一等再等
淮安的新鲜,得等
旧时南京最“恩正”的菜
镜头里的时光
凤梨酱,年菜里的万能灵丹
鱼鲞,久制河鲀好下酒
腊八豆腐,为路途抹杀一切柔软
腌咸蠘,风行千年的生鲜至味
卤老鹅头,春秋六度好菁华
酢海椒,滋味集结,随时待命
鲢鱼冻,只因新正不开火,一年到头吃不完
————————————————————————
第二章 · 远来
------------------------------------------------------------------------
我的新年,别人的年夜饭
寻找年味
裹蒸,肇庆的热闹
团团乐山年,我没有回去好多年
盐都自贡,幸福的大白味
以记忆导航,回到湘西
江汉深处小吃多
姑苏鱼,东山年
淮扬菜的深意
海城,地震也挡不住过年
我在长白山采蘑菇
舌尖上的藏历新年
民族新年美味多
镜头里的远方
榛子,噼啪,为你,千千万万遍
豆面,风沙里怒放的力量
羊肉腊八粥,一定是因为,我相信你能听到
布里亚特包子,草原与冰雪的味道
乌日木,蒙古族“白食”之魁首
红蟳米糕,艳光四射在台南
酿菜,在远方,思念远方
————————————————————————
第三章·甜蜜
------------------------------------------------------------------------
甜味宇宙的涟漪
老北京点心是个什么味儿
恭喜发财,年饼拿来
白馓弥香,无论荣华何方
酥角,手作满盆金元宝
亲手带来广式的甜
来自天山南北的果香
镜头里的香甜
糖瓜,灶火不熄熬成香、脆、甜
贡糖,无语炸裂
千层糕,最大号的夹心饼干
糕角儿,软糜子烫了心
阳桃干,闲暇含笑
金枣,替换苦涩藏起酸
茶泡,冰心美玉
————————————————————————
第四章·有心
------------------------------------------------------------------------
和家人一起才叫过年
饺子和汤圆是怎么成为年夜饭巨星的
母亲的手艺与哲学
祭祀与摆供
祭灶果的进化
台湾春节心意满
镜头里的美意
生腌血蚶,二翻合赚,成倍收获
大糍,请你充盈、丰沛,一如既往
红龟粿,毫无争议的偶像
七件子,金银满钵,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发糕,发起喽!发起喽!
炒米,你不留意的守岁时光里,所有的满意与疼爱
枣兔兔与枣山山,加油!少年郎
————————————————————————
五章·饕餮
------------------------------------------------------------------------
饕餮盛宴,要在反对日常
何以解忧,唯有吃喝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人气演员黄磊,美食写作时代的开创者、《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著名文化学者、地道“北京吃货赵珩,“微杂志”主编温瑶,资深美食记者小宽等名家学者跨界亲笔撰文,老树画画手绘封面
◎历时2年,30多个省份,230张美图,126 处不为人知的美食发生地,精心炮制352道 让你食欲大开的香味 与乡味
◎《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团队原创,【地道风物】Mook系列新年特辑
◎你不知道的过年味道,立刻揭晓;用一场盛宴,作别记忆中的年
◎同名大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与你相约2016
◎与“黄小厨”联合出品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的强科学逻辑、地道风物的温情关怀、《舌尖上的中国》陈晓卿团队的亲历精神,在《舌尖上的新年》机缘之下,再次碰撞出火花。
《舌尖上的新年》是【地道风物】系列Mook继《地道风物·广西》、《地道风物·湘西》之后的第3辑。主创团队历时两年,辗转几十座城市、乡村,只为解答,每一位中国人心中的味蕾密码与时空情结,为读者奉上一册最值得中国人感念的新年美食读本。《舌尖上的新年》同名大电影同期上映,导演亲自撰文,精美图文,独家奉送。
身为中国人,每到深冬,我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进入过年模式,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人对食材与味道的极致追求——美食,会与农耕文化的循环结点——过年吻合在一起?我们为什么要一年一度、必得在此时尽情欢宴?《舌尖上的新年》分久等、远来、甜蜜、有心、饕餮六章,试图揭晓答案。
《舌尖上的新年》由陈晓卿亲自执笔,赵珩、黄磊、沈宏非、温瑶、小宽、萧春雷、郭亦城、殷罗毕等知名美食家、作家和文化工作者,从各个角度,深情撰文。这里有舌尖上的美味,更有过年的真理;有最高端与最简朴的烹饪秘籍,也有让人掩卷沉思的乡愁故事;有他乡,有故园,有连接起迁徙与轮回的千丝万缕……
《舌尖上的新年》,在这里,发现乡土中国之美。
《舌尖上的新年》,你所不知道的过年味道,立刻揭晓!


 地道风物003·舌尖上的新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年,越来越近了。虽然还没真正到大吃特吃的时候,但是读着书里的文字,看着书中的图片,早已咽口水无数了。此时,想的最多的就是童年记忆里的那些新年美食,南方的年糕、北方的饺子、西南的米粉,东北的粉皮,在现在看来都是很普通的主食,然而在物质匮乏的那些年代,对小孩子来说,除了能填饱肚子,还真的都算得上美食,过年过节的时候,可以换一种吃法,比如年糕,除了平时吃的汤年糕、炒年糕,还可以吃炸年糕,或者切成薄片、煎一下、蘸上糖,即是有滋有味的零食。写到这,说到吃,真是无法自控,所以才会这么死心塌地地喜欢这本书,仿佛找到了知音。《舌尖上的新年》讲的是中国东南西北四海美食。被世人称为第九大世界奇观的中国春运,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千里迢迢、各回各家,与家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团聚;而年最美好的事又体现在哪里,当然离不开的就是吃,年夜饭、迎新聚餐……一年到头难得聚在一起的一家人围成一桌吃着父母、亲人制作的“家肴”,正月里走亲访友还是要吃吃吃,中国味道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就在这新年的餐桌上。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采的风是来自五湖四海,中国地大,不同的地域,年味大不同。再加上中国历史悠久,传统饮食的传承因时空变迁,也在不停地产生变化。有时候经常会和小伙伴们聊起童年的那些美食,有的传统制作工艺复杂或者是没有很好的传承者,所以,有很多美食制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或者是渐渐地不再制作生产,更有甚者,当下的商贩只为谋利,而放弃了纯朴的原材料,导致我们再也吃不到童年记忆里的味道;还有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商业太过发达,各种美食层出不穷,而改变了我们的口味和选择。但是当我们再翻开这本书,看着书里介绍的那些熟悉或似曾熟悉或不熟悉的传统美食,记忆再度被唤醒。中国的年味,真的需要被一代代地保护下去、传承下去,因为那是我们对根的眷恋,它们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根本。书里说到一家肉铺,因为集合了好原料、好手艺、好味道,甚至好态度等,而使得他们家自制的香肠有源源不断的客源。这让我想起了家中长辈在过年时自己灌的香肠,虽然工艺繁琐又费时,但是自己采购的原材料看得见,自己制作时不会添加不该添加的调料,为了让我们这些晚辈吃得健康,家里的长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准备这些过年食物,这其中,凝结的便是浓浓的爱。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因为黄磊,黄磊是娱乐界公认的暖男,爱下厨,会做一手好菜,因为听了他的黄小厨FM,所以知道他的品牌和地道风物共同出版这本书,并且他自己本人也撰写了文稿。黄磊说和家人一起才叫过年,这话说到我们的心坎上,而他也是一个孝子,每年的年三十都没有离过父母,看到这里,就觉得很惭愧,我们因为有了自己的小家,并不是每年的年三十都陪着父母一起辞旧守岁,而有时正月回到父母身边时,也极少亲手为父母制作一顿饭菜,而是坐享其成地吃着父母为我们下厨做的美食。深有感触,还是应该多学一些手艺,多为父母分担厨房里的辛劳。特别是过年过节,准备一大桌的菜肴其实是很辛苦很累的,看看黄小厨年夜饭的菜单就知道了。每个人看过这本书可能感受都不尽相同,但是在过年这个时节读,倒真是很应景,它如同催化剂,调动你我感观和视觉上对美食的向往,以及对过年回家的热切期盼。文/ashley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     2008年1月,寒流突袭。我和同事来到北京火车站,拍摄排队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那是一条蜿蜒迂回的长龙。同事站到了路灯的基座上,再举高相机、使用广角镜头,但镜头里还是装不下,那黑压压的、一望无际的乡愁。其实你不需要有类似的经验就可以体会,春节是中国人必须要回到家乡的节日。走进翻滚着乡音的候车室,就进入了与日常打拼场景迥异的另一个温暖时空。几个小时,或者三天两夜的跋涉之后,总有一份私人定制的热气腾腾在前方等待着你。在四川人的期盼里,那热气是熏腊味道的;对新疆姑娘而言,那是洋葱、西红柿、地产羊肉和足够的孜然;扬州人垂涎着一双竹筷插入浓汁闪耀的狮子头里,左手适时地端过米饭,接住肉尖微颤的一大块;广东人的回忆里,一定有去年过年和家人共享的鱼丸、牛丸,那爆浆在口腔,仿佛一场无法为外人道的魔术盛会……我是山东人,近二十年来在外漂泊。我有幸品尝过分子料理,也享用过英国女王同款的下午茶,但每到过年,我还是最想吃父亲做的猪肉白菜炖粉条。肉片切成竹叶大小, 葱花爆锅, 用大火煸肉片至蜷曲紧缩,翻炒白菜,添水,滚开后下粉条,粉条煮久一点。最妙的是过年的时候,白菜是甜的。一定是因为,从小到大,这道菜都伴随着父亲的微笑一起出现。一定是因为,人们的舌尖上,各自烙印着各自的图腾。每一种味道,都是在地的奇迹;每一道美食,风情万种。新年是中国人欢宴绽放的巅峰,新年的各地美食,当然最地道。地道风物携手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主创团队,历时两年,奔赴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地区,采撷菁英、荟萃芳华,集结于此,以飨读者。(丑到羞于见人的第一版卷首,完全没有达到发表水平)
  •     人·情·味——《舌尖上的新年》关于冬天的回忆说来也是很快的过去了,一年一年,走过春夏秋冬,2015转成了2016,本命的羊年红内裤就不用再穿,猴年就各种上蹿下跳地来了。下过了2016年的第一场雪,来过了一阵史无前例的大寒潮,冬天爆破掉的水管们,似乎在向我们宣告,年的脚步的靠近。城市当中上班的人们在这两年才能够享受到除夕夜的假期,而看天吃饭的农民以及进城务工又返乡的人潮告诉我们,年对于很多人的意义,是大过其他节日的。团圆,在中国人的节日的概念当中,圆圆的餐桌是最有代表意义的,饭碗是圆的,盘子是圆的,冬季温润的香气,飘散向四面八方,是广阔的圆的形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固定而紧密的,说不上好与坏,也永远都留有白边,一如空心的圆形,变通而随时可以进步。我们对与团圆的意义也在随着时代变迁。天南海北,五湖四海,汇聚到一起的人组成了家的意义,有时是相聚,更多的是别离。家的味道,乡愁的滋味,是游子心头难忘的朱砂痣,是迁客骚人未尽的杯中酒。《舌尖上的新年》用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在“舌尖”团队一如既往“深夜报社”的风格指导下,把各省各地充满了代表意义的新年佳肴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虽然也和之前的一样,道不尽人们记忆当中的家乡的美味,但是通过这一篇篇讲述一章章故事一段段回忆,可以牵动起我们记忆当中的乡情,人离开了家是数不尽的琐事,回到家了却总是将那些不顺心的都忘记到脑后,只将那些暖心的记忆变成维系亲情的纽带,而与家人在一起的那片刻的温存,都能够成为远行时候支撑我们越过坎坷的最强的动力。有时候我们会忘记这些记忆,我们口中的味道会提醒我们,胃中的馋虫告诉我们自己,想家、归家的必须。有时候,是一瓶妈妈特制的辣酱,是一包风干了很久的鱼干,是一袋超市里的家乡特产,是早起时候一碗不那么正宗的热干面;有时候,是做菜时候不由自主倒进的绍兴黄酒,是一勺怎么也不会忘记的白糖,是一把切得细细的撒到面上的香菜;有时候,是上正餐前不会忘的煨的暖暖的汤,是必须先“走一个”的举杯的仪式,是等待前边嗑瓜子边东家长西家短的寒暄……围绕餐桌,南方人、北方人、西部的、东南沿海的、岛上的、本地的、外地的,都各有各的规矩,但核心却不会差太多——无怪乎是三个字,人情味。人情味,是你能够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的最摸不到却最真实的东西,它寄托在那些关于食物的故事当中,或是“甜蜜”,或是“盛宴”,或是远道而来的“手信”,或是不能省却的“正宗”,它们因为人的出现,而充满了温润的情感,所能尝出的味道,也自然是千滋百味,却也最是一统江湖,那就是家常味。年的记忆是冬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新年在岁岁交接的时节,珍藏我们对于生命的最为美好的回忆,播种下希望的种子,在来年等待它长成更为丰硕的果实。下一年,我们还要在这张餐桌前,围炉一杯绿蚁酒,且话天涯共此时。By 林怿2016-1-26 21:06:06写于御庭园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过年是中国人特有的寻根
  •     半夜看觉得很饿很想家,吃饱后再看就没啥感觉了……
  •     我们像奔赴理想一样奔赴那张热气腾腾的饭桌
  •     对各地的新年美食垂涎三尺
  •     包装的形式确很不错,内容都大多浮皮潦草了
  •     适合过年期间阅读
  •     章节分得有些奇怪,文章也是参差不齐。
  •     与电影版相容又不尽相同,除了影片中精华的文字再现,还添了不少文人、艺人的饮食文章。关乎新年,又不囿于新年,不啻为饮食文化的雅集。
  •     在医院排队看的,霎时思绪天南地北。
  •     在中国做一枚吃货是很幸福的,每一处都有美食
  •     是很多篇文章的集合,有点散,说实话有一些失望,但有几篇文章还不错,图片也挺棒,三星半吧
  •     因为看到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才刻意的买的书,很不错,补全了纪录片缺少的部分。同时,文字对纪录片的内容是全新的演绎,对各地食物的介绍深入骨髓,可惜的是,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介绍的太少,不知是不是因为编者不是湖南人的原因。
  •     觉得初读两篇还可以,再后面用词,语句风格太过雷同。一股舌尖体
  •     没看过“舌尖上”的任何系列,但是透过纸背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土年味。可能主要是因为图片分辨率问题相对于前两本 地道风物 这本换了开本,但是有些图还是印出来的很像素化。这是这本书遗憾的地方。
  •     写美食的果然看的快,本来以为这一大本图片也不多的会看得慢,结果哗哗就看完了。
  •     看完这本书,都不忍心还回去了。除了介绍很多想吃的食物,广州手信,新疆玛仁糖,苏式糕点,千层糕,红龟稞等外,文字也让人想过年了。尊重传统,享受年夜饭。最好吃的,还是年啊。
  •     过年必备
  •     其实说起来,关于新年的回忆,除了鞭炮就是美食了。
  •     希望有一天把新年过成远方的样子
  •     文字有参差。最后结尾的图竟然是打树花。电影算是是错过了。期待陈晓卿和黄小厨来美食台做菜。
  •     看过
  •     杂文合集,也就那样。编的不用心。
  •     介绍了各地的春节美食,挺详细的,包含了一种情怀吧。现在年味已经太淡了,从书里能读出小时候的年味。
  •     假期阅读7:舌尖上的中国新年。风物,民俗,美食,看多少都不嫌多。
  •     ****首映礼送的,以为没啥用,还打算二手处理掉,但翻开一看就舍不得卖。。
  •     很好看啊
  •     大半年过去了,我终于买回来了,《舌尖上的新年》电影观后的执念。哦,对了,还有对地道风物的执念。
  •     感觉有些繁琐
  •     民以食为天,春节则是吃货们重中之重的节日。其实每次过年回家不为别的,就为能与家人亲戚朋友们一起边吃喝玩乐,边感怀一下过去的一年。
  •     读完终于知晓过年吃饺子、年糕的原因,分析的有理。
  •     每年都在抱怨新年的年味越来越少,却在看书的时候体会到了中国人对年的向往,是大家团聚一起有一搭没说着话,是旧岁已除,新年未到,在仿佛投过来的时光里,任性挥霍,心无挂碍。你最想吃的东西,永远是家里的那口饭,小时候吃的那道菜。
  •     大夏天在空调房里读出了浓浓的年味。
  •     年夜饭是故乡的味道,是妈妈的外婆的味道,是家族的传承方式,纯放松
  •     图片很棒,文字水平不一,总体上吃货会喜欢的。
  •     吃货看这本书不容易。
  •     何以解忧,唯有吃喝
  •     民以食为天
  •     不是一个人写的,装帧还不错,但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内容过于庞杂。
  •     作为一个预售时起就盼望着边看电影边看书的彻头彻尾的国家地理迷,妥妥的满赞
  •     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好是16年春节期间,从腊月到正月,舌尖上的香气和文字里的味道陪伴了整整两个月。跟着编者和作者走遍了中国从南至北由东到西的土地,每到一处,推开一扇门,看到一桌不一样的年夜饭,感受相似又不同的春节。父亲是淮扬人,母亲是山东人,而我又在北京长大,看到这几处的描写,尤其亲切。学到很多有趣的菜式,待到得空时,一一做来饕餮嘴巴和胃~
  •     买一把上好的二头尖,做一锅最美味的土鸡煲
  •     在飞机上就读完了
  •     早就读完,未曾更新,吃货必读书之一
  •     想家,就回去看看吧,但别待太久,免得相看两厌。
  •     小美食大饕餮,勾起儿时满满的年味,有机会会与孩子共读。
  •     《舌尖上的新年》,这个时候读最是应景了。昨晚读到主编序言部分就已经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迫不及待的想和作者们一起体验天南地北的中国年。感恩祖祖辈辈留给我们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让千家万户的年夜饭都成为人间美味,因为有这无法复制的年味,牵动着多少漂泊的心。
  •     在新旧年交替之际,家人团聚,共享美食,一同聆听岁月的脚步,感叹人生之匆迫。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时刻吗?
  •     有朋友说吃货的回忆里最多的都是吃。确实。不过所有人关于年的记忆也都是吃吧。
  •     看的像流口水啊,还看到了我大东山啊!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难忘的新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