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535434531
作者:王立群
页数:261页

章节摘录

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一位普通史官与一部旷世之作,是什么将他们融成一体?谁启动了《史记》的千古盛大?又是谁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像《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如《国语》《战国策》。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史记》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其他诸史都是纪传体断代史,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各自独立的历史。  无与伦比的通史巨著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与其他各史相比明显高出一筹。重要差别有三点:  第一,《史记》饱含爱憎。  实录难,饱含爱憎的实录更难。本来,一个史学家面对历史,只需客观公正地记述,不要求抒发感情;但是《史记》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司马迁都写得悲歌慷慨,荡气回肠;而对他憎恶的人物,像《平津侯主父列传》里的公孙弘,则不惜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揭露抨击。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批判最尖锐的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和他同时代的君主汉武帝。司马迁写刘邦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更写他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等诸多不良行为。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毫不留情。批判开国皇帝,指斥当朝君王;如此书写,往还千年,也鲜有听闻。  第二,《史记》文采斐然。  《史记》片段之一《鸿门宴》,被选为我国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长达半个多世纪,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文学魅力。文章一开始,写项羽“大怒”,表现了项羽在秦亡之后,看不清自己和刘邦的关系已由并肩作战的友军,转为互争天下的敌人,政治上的幼稚令人扼腕。全篇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俨然一部小说,竟令很多人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其实,《鸿门宴》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纵观《史记》洋洋洒洒五十三万言,此类描述,比比皆是。对于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写、事件的记述,司马迁都显示出高超、多样的文学技艺。  第三,《史记》平民视角。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平头百姓不入史,这是《史记》之前的一定之规。但是,到了司马迁这里,“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了一席之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  司马迁非常善于寻找一般史家忽略了的、而普通平民喜闻乐见的传主。正是《史记》的不拘一格,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史上的许多空白。随手举两个例子。《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画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孔子第一篇、也是最权威的一篇人物传记。中国人历来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今天要读《论语》,首先要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才能正确地解读《论语》。再比如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在《史记》之前,先秦的所有典籍中,都没有屈原的记载,有些人竟以此否认屈原的存在。幸而有《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才印证了中国历史确有一个忠直爱国、九死不悔的屈原。

内容概要

王立群,问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学史》《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V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研究。2006年获河南省高校名师称号。并获河南省教青工会“十大师德标兵”称号。

书籍目录

司马迁与《史记》
1.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武帝继位
2.潜龙在渊:汉武帝继位 悬念迭生
3.宫闱角逐:五女人争宠 悉数登场
4.立储风波:太子位角逐 暗斗明争
5.继位太子:皇十子胜出 吉人天相
6.景帝清障:皇长子自尽 干系难脱
7.平安太子:周亚夫就范 除却心患
武帝新政
8.董生对策:仲舒定大政 独尊儒术
9.窦婴为相:汉武帝钦点 新政栋梁
10.太后干政:汉武帝隐忍 皇权旁落
11.田窦交恶:权力更迭日 干戈必起
12.窦婴之死:离奇冤假案 武帝缄默
武帝军威
13.汉匈交兵:苟和至绝路 唯有一战
14.马邑之谋:汉武第一击 诱敌聚歼
15.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
16.李广难封:血性一男儿 命蹇时乖
17.凿空西域:汉武帝海选 张骞胜出
武帝朝堂
18.公孙丞相:八十岁终老 官运奇异
19.煽风点火:公孙弘弄权 机关算尽
20.借刀杀人:主父偃屈死 公孙谗言
21.以死杀人:一命换四命 张汤昭雪
22.童言无忌:巧语胜直言 汲黯败阵
武帝平叛
23.淮南大案:刘皇叔谋逆 恩怨久长
24.皇室恩怨:淮南王策反 杀父仇深
25.一错再错:汉武帝平叛 兵不血刃
武帝弄臣
26.另类奇才:厚待东方朔 匪夷所思
27.庐山真面:经纬天地才 屈尊弄臣
28.琴挑文君:千年一骗局 劫色劫财
29.情变之谜:卓文君胆识 成就情圣
武帝家事
30.宠信江充:小人竟得志 武帝受骗
31.金屋藏娇:轻狂不自如 命中必废
32.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 双子星座
33.太子失宠:汉武帝多疑 杯弓蛇影
34.巫蛊之祸:戾太子蒙冤 武帝丧子
35.临终托孤:汉武帝罪己 顾托得人
武帝功过
36.千秋功过:文治与武功 谁与评说
后记

编辑推荐

一部史家绝唱,一曲无韵离骚。《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一部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2007年,百家讲坛年度主讲人王立群,一位研读《史记》四十年的学者,将从一代帝王汉武帝入手,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帝王本纪、王侯世家、将相列传、布衣游侠,人物群像奔来眼底;国运兴衰、王朝更替、事件始末、命运浮沉,沧桑往事涌上心头。

作者简介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为王立群“百家讲坛”录制年度大型系列节目《读史记》之汉武大帝;节目播出时间为1—5月底,每周双休黄金时段;7、8月暑期将滚动重播。9—12月,王立群将推出《读史记》另一重大历史人物专题,依然每周双休黄金时段播出2集。王立群于2006年与易中天合讲《汉代风云人物》,其中“吕后系列”平均收视率为栏目组全年之最;遂为央视重点打造2007年年度主讲人,节目将贯穿全年。《读史记》系列已播出18集,率创收视新高,预计5月底播完。

 体例:以节目内容为蓝本,针对图书需要,进行润色、增补。全书分为9个大章,共36集;分别从汉武帝与司马迁、武帝继位、武帝新政、武帝军事外交、武帝朝堂、武帝平叛、武帝弄臣、武帝家庭关系、武帝功过,9大块进行精彩讲评。
  特色:《史记》—史学中的王者
  1.历史:非读不可。二十四史之首,百科全书。
  2.文学:各种成语经典,耳熟能详,文化传承。
  3.汉武帝:以汉武一生勾连众多身份、个性、命运迥异的人物,剖析各种以讹传讹的历史事实。
  
  王立群—大家风范

  1.权威解读:研读《史记》40年,学养深厚,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2.思维体操:众多网友为王立群分析、理解变幻“人间事”的犀利辨正而叹服,高呼“群”读时代来临。
  3.老人智慧:文笔简洁幽默,阅读轻松愉快;分布大量照应现实、悲天悯人的处世格言。
  
  图书—精益求精

  1.精心润色:绝非演讲底稿,经过长期细致的加工润色,资料更翔实,语言更出彩,文字更优美。
  2.体例明晰:在讲座基础上,对内容结构做细微调整,使全书纲举目张。每一个大章回、每一集的小标题,都妙趣横生,充满古朴强悍的汉唐气象。
  3.专家审校:全国一流史学家权威审校,使全书不仅有趣,更有价值。
  
  宣传—央视平台,强势宣传
  央视全力配合我社图书发行,央视国际总公司对于王立群的包装打造在过去重点主讲人访谈、形象宣传广告、协作各地签售等基础之上,还有更新、更深度地宣传方案。

图书封面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汉武帝做皇帝很成功,做人很失败。做皇帝的成功不亚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统一思想,中央集权,影响中国两千年。他终其一生都在不断的巩固至高无上的皇权。他想做明君,因此不得不做暴君。他敢于清理门户,敢于向挑战皇权的一切势力大开杀戒,哪怕是皇亲国戚、朝庭重臣。他与秦始皇的区别在于,他晚年对老百姓实行怀柔政策,因此没有激起民变。他残杀大臣,但是没有过多的祸害百姓。他象一个勤恳的牧羊人一样,放牧着他的子民,那些大臣们,在他眼中不过是牧羊犬。做人的失败,在于爱他的女人和他爱的女人都不得善终,晚年杀子,更是悲哀。女人和江山他都爱,但是为了江山,他可以眼睛都不眨的杀掉女人。汉武帝是一个心智过人的人,他懂得人性的丑恶,懂得权力的利害,他一生玩弄权术,在权力的最高峰孤独的守护着庞大的帝国。他把权力玩到了极致。和汉武帝这样的暴君生在同一个时代无疑是悲剧性的,司马迁只是一例。封建专制时期的历史是血腥的历史,吃人的历史,但却是不容回避的历史。
  •     一路上学过来,从语文课本和历史课本中记住了不少历史人物和故事,却总是零零散散的,读这样的书,才明白每个故事和人物的背景,前后渊源。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历史的真实发生是第一历史,我们所读到的历史传记是第二历史,而我通过读史书传记再整理出的这本书又难免加入了我个人的观点是第三历史。”是啊,不必苛求百家讲坛的每个说法都符合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对历史都有自己的看法,而百家讲坛让更多的人对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每段历史都是生动的,甚至比电视剧要丰富多了。
  •     我喜欢看历史,却是个历史盲。以至于读过《万历十五年》一年以后却说不清楚张居正何许人也,大概是记性不好的缘故,哈哈。因此要赶紧趁刚读完这本书,写点东西给自己看看。这本书并非学术著作,甚至可以直接说与《万历十五年》这种书根本不在一个境界上。一个创立出独特的大历史观,试图从制度来解释个人命运的残酷;一个仅把个人的欢喜置于汉武帝的君王专制与旷世奇才,以及细看所有的历史人物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应对专制皇帝的喜怒哀乐。对专制由来的一些看法。不知是否作者原创,权当为我这个门外汉普及历史知识吧。汉武帝的专制加上“独尊儒术”的国策,更使中国的几千年社会走入了一个专制的怪圈,一直与民主政治无缘。“独尊儒术”将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迷信道德至上、教化万能,力图建设一种道德自律型的政治。这种重自律轻他律的思路,必然导致强权至上,个人专制。而这种“道德至上”的精神到了明朝,已经演变为全体文官集团与皇帝的对立。《万历十五年》中,万历“的帝国在体质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是依靠文牍”。总而言之,道德至高无上,它取代了行政,超越了法制。这种以抽象的道德代替具体的法律条文的现象,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国策原是一脉相承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国策至此已呈现种种流弊。黄仁宇更是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包括文官在内的所有人的双重性格:即虽称公仆,实系主人;有阳即有阴。帝国的官员都在各自不可告人的目的下,维持着“黎民不饥不寒”的道德标准。由于这种阴阳双面的存在,更使得帝国的种种改革都举步维艰,终使大刀阔斧的张居正落得悲惨下场,而试图励精图治的万历也采取了与所有文官集团消极对抗的对策。在这里,文化成为制度的根源和支柱。这种“道德至上”的历史精神或许适用于农耕时代的简单生活,却再也无法适应后代的复杂变化。只需看看明朝即可知晓,何况当代。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在纸质上,确实不如后期大风歌的纸质,但是内容上个人认为是王教授的精华,对于做人做事很有帮助,也为所谓繁忙中的我们列出了武帝一朝的精髓。特此推荐给热爱历史,喜欢政治的,品味人生的朋友
  •     小学
  •     每次读完历史题材的书 读完之后总想再多看一些
  •     比之前读的《吕后》和《项羽》好,但终究是枕边马桶读物,写成了各色人物的八卦文,却没见对武帝和武帝时期的时政经济文化情况有所描述,3星
  •     读历史就是读人性
  •     个人感觉汉武帝和秦始皇有相似性。
  •     分析的特别透彻,很欣赏王立群老师。
  •     通过分析人物读通历史。
  •     听的电子书,扫扫盲
  •     通俗地解读历史真心不错,虽然略学究,但这就是教授的气质啊,这样的方式应该更多普及。
  •     看视频觉得太费时间了就看了书,对汉武帝剖析很到位,让人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帝王,才发现雷厉风行的汉武帝也可以这么可爱。
  •     看过王立群的百家讲坛,非常喜欢,但书最好优惠点!
  •     司马迁生存的年代。这样的时间写汉武帝应该最客观了吧。
  •     比大风歌好,逻辑清晰,有条理
  •     2011年讀此書。漢武帝是我認為中國歷史中最牛逼的皇帝。
  •     百家讲坛的书好象就只买过两本,除此还有一本就是《于丹《论语》心得》吧。感觉有点象教材一样,属于比较正统的讲学,关于那段历史电视(如汉武大帝)上演,书本上写我们耳濡目染即使不喜欢历史的人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如果你古文够好的话,建议去读一下《史记》更好。记得家中就有一套《史记》以前住一楼时放在靠窗子边的书桌上,结果被不知哪家顽皮的小孩顺走了每一册,真是遗憾且心痛之至。电视的东西毕竟有些不够真实,王教授是从更贴近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汉武帝,所以可信度会更高。
  •     讲解的比较通透, 丰富了不少<史记>的细节
  •     我们从小人身上获得愉悦,也付出沉痛的代价。为了情绪上的愉悦去亲近小人,得失因果,得不偿失,恶果则要自己吞下
  •     王立群老师整个人就有一种大汉的气质似的,儒雅得不得了。爱我汉朝。
  •     能拿上百家讲坛真心不错,举例有据,论证有理
  •     现在回过头看,当年百家真是精彩。现在简直落魄了…
  •     王立群出了四本讲坛书,这本的编校质量是最差的。
  •     希望未来强大的中国再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统一中华,振兴中华!
  •     翻翻老书,买了快十年了。以前觉得还不错,现在看看还是太简单了,有些分析个人认为缺乏理据。
  •     汉武一朝,人才济济,不仅仅是好老板的期望,更是人才市场的渴望。用人如汉武,威武!读历史往往能从某一个角度看清楚问题,但看清楚的不是问题的全部,王立群老师从多个角度来叙说汉武帝是一生,精彩绝伦!《史记》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必须读十遍以上!
  •     讲解非常用心,对史料的熟悉程度也是深不可测。不过在记录缺乏的情况下,部分推断有些太绝对。
  •     作者寫歷史像寫小說般。
  •     看了书以后,对大汉朝的武帝各种了解。当然,对武帝的汉朝也是各种了解。有一些内容是我以前完全没想到的,比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完全就是神话传说的破灭啊!!好吧,各种真相了。
  •     面对历史和命运,个人得失与成败是多么的渺小与不堪一击;这部书又会重新激起我对金钱的思考;“桃李无言,自下成溪”
  •     写得不错,但很多笔墨在叙事,高度都有所欠缺。
  •     这本书引领十岁的我开始读史记#汉朝是段迷人的历史,有着很多名字很好听的皇帝。
  •     卫青卫子夫这一家子真是难得这么厚道的外戚,挺喜欢这一家子的性格。隔着千百年,都能感受到汉武帝的雄性荷尔蒙,天生帝王之材啊。
  •     阎崇年之外比较喜欢的历史学者之一 朴实不张扬 严谨做学问
  •     这本书真是少见了买回去之后看了三四遍的书,我初中时候多好学啊
  •     最喜欢听他讲汉王朝的故事啦
  •     看了百家讲坛就买了。
  •     不错。让人对枯燥的历史有了兴趣。其实,历史应该是趣味的,干嘛老夫子们非要把历史写的那么文绉绉的。
  •     看了两遍
  •     汉武帝入门读本,准备以后详细了解,就冲这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到底有多少是历史,有多少是虚构——这真是个问题,但是后人几乎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而是坚定地把书中的所有当作历史,大的事件,小的细节。小细节,也是历史吗?我们只能当首故事来读吧!最常用的故事手法是,almost,差一点就!还有,坏事之前必有人进谏,谋士比将帅的作用大,文人改变历史。
  •     汉武帝时代简直就是个奇迹,周亚夫,董仲舒,李广,卫青,霍去病,卓文君,阿娇,卫子夫,钩弋夫人,个个都是传奇,难怪是电视剧的宠儿
  •     以前总觉得秦皇汉武无人争锋,二者之间却难以决长短。 现在想想,衡量一个写手的水平高低,要看结尾是否精妙,烂尾的都是下乘。善始易,善终难。不是都能如顾恺之吃甘蔗,渐入佳境。观皇帝之文治武功,也要看身后。身后之事,汉武远远胜秦皇。 卫青、霍去病、霍光,审美品味也是一以贯之了。
  •     对汉武帝感兴趣的,这个是不错的选择书的质量绝对没问题
  •     入门读物非常合适
  •     写论文用,一起买了基本都是刘彻的书,大都异曲同工,写的都差不多,还是蛮有用的,而且看百家讲坛,很喜欢王立群讲的
  •     这本书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中,写的最好的一本,具有很好的故事性,也许是因为要通过百家讲坛审稿的原因。该系列中其他几本书,大概是受到吕思勉风格的影响,过于注重史料原文,作为畅销书来看的话,太学术性了。
  •     对于我这样想了解历史但是又不喜欢文言文的人来说是极好的。当初买书的在是对汉代历史兴趣最浓的时期(特别是汉武帝一朝),书翻看了好几遍。
  •     印刷质量怎么那么差,像盗版书一样,内容还行,折中吧。
  •     高高在上的帝王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皇上也会铁血柔情,但他并不代表绝对正确,一次小小的失误令他抱憾晚年,轮台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路还要继续走,但希望时间能少点遗憾,多点欢声笑语。
  •     消遣还行
  •     长在红旗下的史学家...
  •     还原得还不错
  •     了解历史。7.5分
  •     虽然还没来得及看,但包装和印刷都非常好。刚才要评论的是另外一本书,结果错误的将评论发到这本书上面了,抱歉。好书绝对正版。
  •     还可以吧,总觉得百家讲坛的讲座过于简单
  •     百家讲坛的书高中好像挺热…王立群老师的确讲得很好…!
  •     一次性买了好几本书,这本书质量没有其他的好,不像是正版书,
  •     百家讲坛的都不好吗?这种观点是真丢人。自己小时候觉得很好看就是了。
  •     看资治通鉴,读到黄老之治,开疆拓土,汉武帝时期,正好也将这本书在温习一遍。
  •     挺好看的
  •     其中关于司马相如的论述比较有意思!~~
  •     没读过 看的百家讲坛 时无英雄 遂使竖子成名 这就是拿史记当历史材料来讲 就好比 你好不容易弄来条鲥鱼 然后被红烧了 还闷了三天三夜
  •     王教授史记系列我都拜读了,就书论书,秦始皇为上,汉武帝为中,吕后为下,推荐大家还是读秦始皇比较精彩.
  •     不太喜欢汉武帝,书还不错
  •     一直觉得王老师的讲座视频比书更精彩
  •     不枯燥 生动有趣
  •     正史,有深度。
  •     从学术到通俗很好的典范,不过个别人物描述还是太细反而对武帝的线索不明确,难逃学院派范式。偶尔有一点小错误估计是印刷错误无关大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