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大战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42642097
作者:徐国琦
页数:359页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徐国琦 译者:马建标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自序
导言
第一章 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
第二章 中国国际主义的兴起与新式外交
第三章 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
第四章 中国的替代战略:“以工代兵”计划
第五章 中国正式参战
第六章 内战
第七章 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一书系作者(徐国琦)本人用国际史方法、多元视角研究中国及世界历史上一个鲜为人知的题目: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问题。这是作者近几年所做的中国与国际化、国家认同问题系列研究的第一部著作。全书共分7个章节进行阐述,具体包括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中国正式参战、内战、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梁启超对战后和平会议的深切关注同样引起了中国外交政策群体的许多成员以及中国政府的共鸣。实际上,早在1915年初,中国政府以及外交政策群体已经把争取出席战后和平会议列为参战的首要目标。然而,中国出席战后和平会议的动议最初提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根据史料显示,我们可以断定最初提议中国参加战后和会的是法国驻华公使亚历山德拉·R·康悌(Alexandre R.Conty)。早在1914年8月17日,北京外交部秘书刘符诚访问康悌时,两人曾谈论了欧战与青岛的归属问题。康悌认为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取青岛是必然之事。康悌还建议说,为中国计,将来战事平定,各国必有一大会议,届时中国当设法加入。中国政府代表只有参加战后和平会议,才能使中国问题可以不由各国随意解决。如在1914年和1915年之初,甚至在“二十一条”问题发生之前,中国参加战后和平会议的动议已经引起了许多中国精英人士的关注,他们认为中国问题将能在战后和会上得到应有的解决。许多中国职业外交官也强烈主张中国应该为参加战后和平会议早作筹备。早在1914年11月10日,伍廷芳的公子、在北京外交部任职的伍朝枢(1886—1934)就建议中国政府最好避免与日本直接交涉,他建议说:“最好俟战局既终,付之国际公会,则尚或有主持公道之国,而我之丧失,或可挽回之一二。”中国驻美公使夏偕复在1914年底建议说,欧洲战事将对中国造成有利之影响,中国政府要利用欧战之机缘参加战后和平会议,因此中国应该为出席战后和会早作安排。”


 中国与大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国际视野下运用比较史研究方法的著作,揭示出一战前后中国社会分野时不曾重视的深层原因,观点新颖、视野恢宏、论证有力,难得的好书。
  •     速度很快,书品不错!
  •     那几乎是一个被遗忘、被误读的时代。作者提供的材料,应该能够让我们明白:那个时代是不能用“腐败无能”来评价的,其时也有能人,最终的悲剧结局,是时势使然而已。今人为之,可能更差。能够如毛润之先生一般硬逆时局、扭转乾坤者,实在不世出的。凡人于逆境,只能如此尔。
  •     很不错,很有启发性。
  •     这本书给我们研究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书中有不少全新的观点让人受益匪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