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史新论

出版社:费希拜克、 等 中信 (2013-05出版)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08638256
作者:费希拜克
页数:509页

内容概要

作者:(美)普莱斯·费希拜克、斯坦利·恩格曼 译者:张燕、郭晨、白玲

书籍目录

总序题献序第1章  政府和经济第2章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政府第3章  建国时期:1774~1791第4章  产权和联邦土地政策第5章  扭转金融衰退:1789年以来的政府和金融体系第6章  国家时代第7章  美国内战和重建第8章  政府与美国的困境第9章  镀金时代第10章  进步时代第11章  政府与人民:劳动力、教育和健康第12章  联邦行政系统:从赞助雇佣到公务员第13章  新政第14章  世界大战第15章  美国农业项目的扩张第16章  福利政策的形成:南方的作用第17章  战后时代寻求安全译后记

编辑推荐

四百年来,美国经历了从乡村农业社会到城市制造业巨人再到发达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尽管曾出现原住民的遭遇、奴隶制、种族隔离等问题,但始终坚持开放社会的原则,这是怎样做到的?各利益集团为何允许开放社会长期存在?普莱斯·费希拜克、斯坦利·恩格曼主编的《美国经济史新论(政府与经济)》既分析了各主要时期的政府发展,又在其间穿插一些特殊章节分析特殊领域的长期变化,为读者展示了一部独一无二的美国政治经济发展史。

作者简介

从殖民地时期开始,美国的福利水平就处于或接近于最高水平。这种成功来源于民众对政治和经济进程的广泛参与。四百年来,美国经历了从乡村农业社会到城市制造业巨人再到发达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尽管曾出现原住民的遭遇、奴隶制、种族隔离等问题,但始终坚持开放社会的原则,这是怎样做到的?各利益集团为何允许开放社会长期存在?本书既分析了各主要时期的政府发展,又在其间穿插一些特殊章节分析特殊领域的长期变化,为读者展示了一部独一无二的美国政治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史新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刘丛: 人在美国,特意委托我们发表他对此书的书评《美国经济史新论:政府与经济》梳理了美国政府的发展历程。有别于一般的历史著作,它着重强调政府与社会双方的互动。这种互动一方面影响了美国经济的进程,另一方面又塑造了美国政府的形态和职能。本书由16位已经在各自领域取得相当研究成果的美国经济史学家参与了本书的写作,他们各自负责自己熟悉的领域。除第一章以外,全书大致按照编年的顺序进行编排,关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特定历史事件——包括建国、进步时代、大萧条、二战等;部分章节则围绕政府政策与特定话题之间的关系展开,话题包括产权的保护、劳动力市场、农业发展等。每一个章节讨论特定情境下政府的决策行为,政府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动机,政策是否有效,以及短期的政府产生了怎样的长期影响。美国作为当前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发展历程一直受人关注。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美国不仅拥有发达的经济,同样也有三权分立的建制原则、完善的所有权保护体系与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而后者的形成,部分取决于政府愿意在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因此,经济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环境是否一定互相关联?经济的成功是否一定要有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前提?政府制定怎样的政策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围绕着这一话题,一些学者从横向的跨国比较中寻找依据。这样的比较自然具有普遍性,可是难免流于粗疏,也难以说明因果关系;另外一些学者则对特定国家的特定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进行梳理,考察影响政府决定的经济与非经济因素,以及政府政策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后一视角单独看可能不具有普遍意义,但是积累与总结之后可以获得对历史更为全面的还原与更加动态的理解。本书就是由数百篇针对不同阶段美国政治的经济史研究积累而成的。相比于其他美国经济史的书籍,本书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而更可看作是一本的对不同时期美国政府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的综述。也正是因此,本书的意义要区别于一般的美国历史教科书。从历史层面,书中涵盖的话题稍显庞杂,不如一本普通的美国经济史教材那样系统,对某些历史事件和某些特定法案的讨论有时也显得过于细碎和冗长。但从经济学的层面,本书更具有普遍意义:它提供了一个考察政府行为和政府发展的框架,并将美国政府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考察和分析。正如Price Fishback所总结的,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1)提供公共品,2)监管市场,3)对人们的收入进行再分配(第一章)。这是经济学家所理解的引入政府的目的和政府管理的边界,也是我们分析的起点。下一步,拉长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时期,对政府不同职能的需要会相应变化。比如,联邦政府的创立伊始,各州希望建立松散的小政府,弱小的中央政府甚至没有收税的权力。但是很快,社会危机和对外战争的需要促使各州代表将更多权力赋予联邦政府,各州需要联邦政府提供“国防”这一典型的公共品(第三章)。类似地,大萧条期间,面对持续的危机造成的恐慌,经济无法自愈。这时需要联邦政府出面,主导诸多应对危机的项目,尽管事后发现这些项目并非全部有效(第十三章)。美国诞生的历史背景使得美国民众对于政府的扩大一般采取审慎态度,但是在应对危机时又有对大政府的需要。这种奇妙的紧张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比如,对市场的监管在建国初期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但是随着两次战争和应对萧条的需要,联邦政府的触角逐步延伸到农业与食品安全、银行与金融等诸多领域。这或许有助于消费者获得更健康的产品,但也有相应的副作用,比如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药品的审批成本。能源危机时,政府对能源价格和工资的控制虽然有着良好的初衷,但也直接导致了价格信号的扭曲(第十七章)。类似的分析框架同样可以用于考察中国的监管问题。本书另外一个希望回答的问题是政府政策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比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政的出台是为了应对大萧条带来的危机。因此,评估政策的短期影响是有意义的,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政府的各种政策是否真的有效地挽救了当时的经济形势,有助于在类似情况出现时制定更加合理的经济政策。但是针对危机出台的政策往往是紧急和短视的,容易产生其他预料不到的问题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基于此,本书同样考察了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长期影响和制度遗产。着眼于更长期的影响也是经济史的视角区别于一般经济学研究的地方。需要补充的一点背景是,美国经济史学当下的主流方法论是“计量史学”,即,使用严格的统计和计量方法,基于大样本数据对历史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论与基于个案进行归纳总结相对立。个案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1)结论无法推广,2)很难排除其他的可能性,从而无法论证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一定表明了因果关系。与此相反的是,本书中的大多数结论背后有严格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大样本数据支持,相比个案研究更有说服力。对于因果关系而言,尽管经济学方法也无法严格论证,但至少可以通过尽量排除其他可能性而得到更令人信服的证据。另一方面,本书的作者也比一般的经济学家更熟知历史,因此他们非常注重从事实中得到结论,而不是简单地用经济学理论进行推理。比如当论证人为操纵的价格带来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时,他们的论证背后都有事实证据的支持。最后,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我想本书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其对美国历程全景式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在中文著作中并不多见,从而使得中国背景的读者在阅读中可以真正感受到中美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各个领域,包括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资源禀赋。在当前中国的语境下,政治体制改革是舆论的主要诉求之一,而改革的样本似乎就在发达国家的现行制度。但在理解发达国家现行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同时,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是 “现行制度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本书的意义恰恰在于给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由此为当前的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历史背景。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难看到,人为设计固然塑造了早期联邦政府的形态,但是现在联邦政府的职责和范围在不断的历史冲撞之下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是哪些制度遗产造就了今日美国的繁荣,哪些遗产可以被应用于今日中国;同时,在考察政府行为时,应当使用一个怎样的分析框架——这或许更有助于我们回答在当今中国背景下,我们的政府应当何去何从。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一本了解美国经济发展史的经典图书。
  •     内容非常好,分析简洁深刻,
  •     由于马上要去美国的缘故,翻读了一遍。由于是编写的,一以贯之方面差了一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