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狂欢节》章节试读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49545612
作者:朱朱
页数:408页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335页

中国的当代艺术对后殖民主义处境进行反拨的一种可能性,仍然要归之于如何转化自身的美学传统,这种转化当然不应该是对于普世价值的否定和民族主义的膨胀,更不意味着简单的趣味性复古或表面化的图像回归,而是如何在一个动态的当代时空结构中创造性地运用传统,从而建构起一种审美的主体性。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46页

然而,艺术作为一种“自律实体”并不应该被要求完全对应“社会事实”,它可以是个人的语言乐园,是自由意志的探险,是Jacques Ranciere所说的“异见”,是Mandelstam所说的“对世界文化的怀念”,甚至可以是超越一切现实功用的纯粹审美。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85页

在我看来,假如没有那个年代赋予它的经验,以及没有他特殊的身世在客观上给予的保护,他或许不会成为一位老练的政治艺术家。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74页 - 意识形态的人质

就像美国文学评论家海伦·文德勒(Helen Vendler)曾经以“在见证的迫切性与 愉悦的迫切性之间徘徊”来评价某种写作的形态,我们的艺术家也总是徘徊于这双重的迫切性之间。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77页

声称在目前的中国已经不需要艺术对于政治作出反应,也会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我们的体制未获根本改变,只是我们所面对的意识形态变得隐形、变得更为狡黠了,它赋予了自身以巨大的弹性,如同一面透明的、并且被推远至日常生活尽头的墙,往往又在须臾之间显露出它真实的面目,足以令人感受到它一如既往的高压。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74页 - 意识形态的人质

从那一刻开始,我们的先锋艺术似乎就注定了矛盾的命运:一方面,特殊的政治与历史现实要求艺术家们承担社会责任,开展道德批判,充当良知的舌头;另一方面,艺术有其自身的道德律,那就是关注语言与形式本身,尽可能地超越现实生活,创造出充满欢乐与幻想的另一个世界。因此,就像美国文学评论家海伦文德勒曾经以“在见证的迫切性与愉悦的迫切性之间徘徊”来评价某种写作的形态,我们的艺术家也总是徘徊于这双重的迫切性之间。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75页

如果说那些艺术家在陷入自我复制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个人思考与新的、不断变化的现实之间的脱节,那么,如今泛滥于当代艺术之中的各种政治化符号和图像,则几乎是一种艺术思维的惰性与奴性的表现,一种先锋身份与商业回报之间的润滑油,一种伪造的“中国牌”——借助于意识形态的批判,尤其是借助于简单化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很多所谓的艺术家其实是在掩盖自身的贫乏,见证与批判正在成为一种空洞的姿态。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69页 - 意识形态的人质

历史就在那儿。我的态度并不重要。绘画是非常个人的事情,但我的来源是公共图像。我无法用一个表情来面对这么庞大的来源。但是我可以阅读,并且留下阅读的记号。——李松松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237页 - "跨经验“:边界的扩展

这是他(陈箴)试图通过个人的途径将一种东方性的宇宙观运输到西方的环境中,外科手术工具的暴力感强化了他的批判性,这并非局限于医学范畴的谈论,而是指向了中、西两种医学方式背后”对应的社会组织的模型“,在他的作品中,西医疗法从很大程度上被发展为一种暴力性地解决政治、经济与文化冲突的隐喻,而东方的传统方式是致力于在各部分之间自始至终地营造和保持一种和谐——这种已然开启的话语方式无疑可以在哲学层面与现实语境里进一步地展开,遗憾的是他已英年早逝,这对于中国的当代艺术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40页

瞬息万变的现实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主题与材料的丰富资源,然而,大部分艺术家并没有赋予这种资源以个人的思辨与审美转化,而仅仅是一种稍加变形的现实主义“再现”,他们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怪诞现实主义”或“超现实主义”的图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现实本身的面相。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77页

但是,声称在目前的中国已经不需要艺术对于政治作出反应,也会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我们的体制未获根本改变,只是我们所面对的意识形态变得隐形、变得更为狡黠了,它赋予了自身以巨大的弹性,如同一面透明的、并且被远推至日常生活尽头的墙,往往又在须臾之间显露出它真实的面目,足以令人感受到它一如既往的高压。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75页

……另一方面,一旦取消了意识形态这个对立面,他们发现自己的脚下缺少一个真正的立足点……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25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你可以视之为艺术面对社会加速商业化进程之后的自我危机感的大爆发。通过身体进行的极端表达,其实暗含了艺术失去社会空间的焦虑与绝望,按照特里伊格尔顿的说法,“身体既是激进政治重要的深化过程中的焦点,也是激进政治的一种绝望的移置”,而从中国当代艺术构成的角度,你可以视之为在1990年代“政治波普”和 ”玩世现实主义“两种绘画风格成为最大的赢家之后,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表演、装置与录像等其他的媒介方式发起更具”前卫“姿态的冲击,这种冲击携带着残余的理想主义、草莽色彩的个人野心乃至世纪之交经常会弥漫的末日情绪.....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30页

按照美国评论家Rober Hughes的逻辑来说,先锋派神话的本质,艺术家是一个先驱者,真正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是为未来做准备的作品;而中国今天的状况....不再作为颠覆和改造现实的手段,“.............已不是看它的传达意义的能力、作为历史见证的作用或产生审美乐趣的力量,而是看它的可兑换现金的性能了。”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17页

他拒绝进入新世纪,似乎是看透了过河之后的命运,对岸并非希望所在,哪里生命将不再作为真实的自己而存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将变得高于一切,艺术将从一种发自本能与内心的表达沦为一种策略化的表演。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111页 - 形式的再发生

这是因为叶永青意识到,“艺术家有无社稷世界、民族良知,亦由他过去的知觉和记忆决定,潜伏在心底,隐喻在视觉形象中,无法由纸面上的耍弄呐喊而得来”。艺术应该卸除过于沉重的伦理负担,以其本体化的欢悦与亲密之情来“回应殉道者的愿望”,而这种认知的达成有赖于他“从别处看见的家乡”。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99页

如今,艺术正在成为政治异见实践的避难所,但是,很可能,它的批判机制只是围绕着自身空转。
……在任何针对意识形态所作出的批判中,最需要警惕的是,一个人尽管处在了对立的立场上,但他的思维模式和修辞手法却很可能从根本上与意识形态同化,进而成为不自觉的附庸和殉葬品。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53页 - 意识形态的人质

很显然,在特殊的历史阶段,这种艺术形态的图像冲击力无疑具有震撼的效果,然而,一旦剥离特定的社会语境,它的语义也就很容易被耗尽,更大程度上是作为一段历史时期的视觉文献而存在。

《灰色的狂欢节》的笔记-第99页

…在任何针对意识形态所作出的批判中,最需要警惕的是,一个人尽管处在了对立的立场上,但他的思维模式和修辞手法却很可能从根本上与意识形态同化,进而成为不自觉的附庸和殉葬品。
对于我们而言,只要公民社会的理想还没有实现,针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也就不会停止,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都不得不是意识形态的人质,政治寓言的生产也绝不会停止。


 灰色的狂欢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