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上下

ISBN:9789571505244
作者:唐君毅

内容概要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宾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唐君毅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接受过良好的旧学教育。曾就读于中俄大学、北京大学,毕业于中央大学哲学系。青年时代颇受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学术的影响。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并曾任江南大学教务长。1949年与钱穆、张丕介等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并兼任教务长、哲学系主任等职。1958年与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受聘为该校首任文学院院长和哲学讲座教授,1967年任新亚研究所所长。唐君毅一生著书立说以中华文化及中国哲学为主题,其主要著作有《人文精神之重建》、《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中国哲学原论》等。

书籍目录

自序
导论
一、明宗与释书名
二、心对境之感通活动及其种别、次序与层位
三、如实观之意义
四、如实知与真实行
五、真实行与生命之真实存在及立人极
六、哲学之任务
七、哲学之目标在成教
八、陈述哲学义理之次序问题
九、九境建立之理由
十、九境之陈述
十一、论述九境之方式

客观境界篇

第一章 万物散殊境——观个体界(上)
一、释名
二、日常生活中之万物散殊境
三、一般之史地意识及史地知识
四、史地意识中之哲学问题
五、个体事物之个体性之外观与内观
六、上观个体与下观个体
第二章 万物散殊境——观个体界(中)
七、对外观个体与内观个体之说之评论
八、说内外之感通,并说生命心灵中之“望”,时空之度向,与其无穷义
九、上观个体、下观个体之说之限度,及个体依知之指向活动而规定之义
第三章 万物散殊境——观个体界(下)
十、常在的个体物所合成之万物散殊境之建立
十一、知之指向活动之曲转性、透入性、与经验的我之建立
十二、超越的我与经验的我之意义
十三、超越的我与实体性、个体性
十四、总说三方向之建立活动,及超越的我之明与无明
十五、个体主义或个人主义之哲学与生活上之个人主义之诸表现,与个体之类化性
第四章 依类成化境——观类界(上)
一、类与生活之世界
二、类与形成与其极限
三、由经验事物变化之经验中上观类概念之实在论思想与其发展
四、由内观类概念之概念论,至下观类概念、类名之客观所指之唯名论之说
五、顺观生物种类之改变之进化思想
六、自由构造类概念、类名,而悬观“类”于主观客观或内外之间之“类”与“数之类”的思想
七、客观之层位
八、观类之层位之贯通
第五章 依类成化境——观类界(中)
九、观心灵贯通于物,所成之感觉经验之相续中,类概念之地位及数之原始
十、观自然数之次第形成及其运用,与心灵之虚位
十一、观数概念与类概念之应用之效限
十二、类概念及数概念与感觉经验事物之次序相应生起之历程与客观存在事物
第六章 依类成化境——观类界(下)
十三、观存在事物之存在意义及生物之出入于类与超类之本性之理解
十四、生命之依类成化,与依类通达之思想生活
十五、思想与生活之依类成化及知类通达;与依类知类而不相通达之思想与生活
第七章 功能序运境——观因果界、目的手段界(上)
一、泛论功能与因果关系及目的手段关系
二、主观的内观因果至客观的上观因果
三、由上观因果至下观因果、后观因果、前观因果之说
四、由客观的外观因果至上观形上因果
第八章 功能序运境——观因果界、目的手段界(中)
五、印度哲学中因果理论与西方因果理论之对比及中国思想言因果之胜义
六、因能生果之功能之消极的意义的理解,与其极意义的理解之不同
七、前因为开导因之意义,及思想之存在中之逻辑意义,与因果意义
八、一般事物之因果关系之逻辑理性的意义,与经验事实的意义
九、建立行而上之功能为现实存在事物之因,其存在意义,贯通统一意义及与现实存在事物互为因果义
十、因果关系中之可能、必然,与或然、概然,并总评东西思想之因果理论,以归向中国思想中以乾坤阴阳言因果之义
第九章 功能序运境——观因果界、目的手段界(下)
十一、所谓物理学之必然的因果关系与概然
十二、物理学中之一刹那速度、吸引力,与原子能等于光速之平方之理解
十三、因化果生之意义与乾坤之道及因果关系与目的手段关系
十四、功利主义之人生态度极其限度

主观境界篇

第十章 感觉互摄境——观心身关系与时空界(上)
一、前三境与感觉互摄境
二、所感觉者之自己存有义之否定,与唯我主义之戏论,及唯生理观点之否定
三、感觉与机体之活动及心身问题
四、心身与感觉之生起之关系及体相之区别
第十一章 感觉互摄境——观心身关系与时空界(中)
五、形相之相对性,与空间中之方向性、地位性、广延性,及感觉之活动
六、广义之感觉与空间性为一切存在之物所同具
七、时间三相与空间三相之对应
八、时间之一度与空间三度之必然关联
第十二章 感觉互摄境——观心身关系与时空界(下)
九、时空与个体、性相、类、及数
十、功能、因果关系与时空中之次序关系
十一、个体、性相、类、数及功能因果关系,与三度空间之必然的关系
十二、总述时空之性相之依于感觉与自觉反观中之虚位而立,而属于此感觉互摄境
十三、感觉互摄之行为与生活
第十三章 观照凌虚境——观意义界(上)
一、泛论意义与关照之意义
二、语言文字何以能表意义之问题
三、语言之确定意义之问题
四、文学语言与艺术形象中之类与不类
第十四章 观照凌虚境——观意义界(中)
五、数学中之美与数之意义与数之构造
六、数学与关照凌虚境
七、几何学与关照凌虚境
第十五章 观照凌虚境——观义意界(下)
八、逻辑与关照凌虚境——数与形量世界及命题世界之异同
九、命题世界之逻辑思维之性质及理性与关照心之虚寂性
十、哲学之观点与关照心
十一、关照的人生态度
观照凌虚境附录——观西方现代选辑与其哲学涵义
一、西方现代逻辑之复杂性及单纯性
二、不同之逻辑系统
三、逻辑哲学、辩证法与观照凌虚境
四、逻辑中之证明推断与直观及逻辑之归寂
第十六章 道德实践境——观德行界(上)
一、泛论道德实践境之意义及生活中之道德意义及德与不德转变关系
二、道德生活之成就中之障碍
三、旧习之生活境界之超拔与德行之次第形成
第十七章 道德实践境——观德行界(中)
四、人与人之同情共感互助与生活境界之扩大超升
五、真实之客观存在世界之肯定,及道德人格世界之形成
六、道德人格之树立历程中之艰难
第十八章 道德实践境——观德行界(下)
七、论道德生活之无外在目的与功利心习之辩证发展
八、道德生活中之必然、实然与定然
九、或然、假然、偶然、实然、定然、必然诸观念之根原,及逻辑理性、知识理性与道德理性之合一,及当然与实然之合一
十、略说东西道德思想之方向

超主观客观境

第十九章 归向一神境——观神界(上)
一、泛论此后三境之为超主客观之不可思议与思议
二、人类宗教思想与西方归向一神之哲学思想之发展
三、西方之上帝存在之本体论论证之思想应循之正途与其歧途
第二十章 归向一神境——观神界(中)
四、西方上帝存在之宇宙论目的论论证思想之歧途与颠倒见
五、康德之上帝存在论证之评论及其论证上帝存在之理由不当
六、完全存在之本义与斯宾诺莎之归向一神境之论
第二十一章 归向一神境——观神界(下)
七、来布尼兹至康德菲希特之归向一神境之道路
八、对归向一神境之真实的理解
第二十二章 我法二空境——众生普渡境——观一真法界(上)
一、泛论佛家思想之方向与有情生命以苦痛烦恼为本质义
二、有神论之目的论之忽视有情生命愿欲与佛陀之悲愿
三、我执之破除与空性之体悟
第二十三章 我法二空境——众生普渡境——观一真法界(中)
四、佛家之因缘义
五、善恶染净之因缘与超凡入圣之可能
六、业识不断及三世中之善恶因果义
第二十四章 我法二空境——众生普渡境——观一真法界(下)
七、佛家之无量世界之理解
八、佛家之三世义之理解
九、佛家之善恶因果义之理解
十、佛家之普度情义之理解
十一、解行顿成及当下普度之意义
第二十五章 天德流行境——尽性立命境——观性命境(上)
一、儒家之天德流行境----与前二境之异同
二、生命之自身之非执
三、生命之偶然性与死之智慧及生命之本性之善
四、生命中之超分别我执性
五、天伦、人伦与圣贤之德
第二十六章 天德流行境——尽性立命境——观性命境(中)
六、生命的灵觉之破空而出之创生与天德流行
七、尽性立命之含义
八、尽性立命之道
九、礼乐与祭祀之意义
第二十七章 天德流行境——尽性立命境——观性命境(下)
十、客观万物之自命与天命之问题
十一、观天命之正道与天自身之性命及万物自身之自正性命之实义
十二、物之自命义
十三、略说中国儒者观性命之思想发展

通观九境

第二十八章 通观九境之构造与开阖
一、九境之互为内外在义
二、九境之次序先后与种类同异及其层位之高低
三、九境之轻易、进退、开阖与博约
第二十九章 专观尽性立命境之通达馀境义——当下生活之理性化——超越的信仰——精神的空间、具体的理性、与性情之表现为馀情
一、当下生活之理性化——保和太和
二、当下生活中之超越的信仰——毕竟成圣之信仰之消极的运用之神圣不二义
三、众生界不空义与善恶果报之信仰之消极的运用
四、宗教信仰在生活中之地位
五、精神的空间之建立
六、精神空间中之具体的理性之三度及知与行中之理性与直观
七、心灵之活动之深度广度与强度,及有馀情之性情为理性之超理性的表现与性情之际
第三十章 论生命存在与心灵之主体——其升降中之理性运用——观主体之依理成用
一、生命存在与心灵之主体之超越于其“相”义
二、主体之超越及内在于其“用”之积极与消极之二义,及其用之有限与无限,及境之顺逆,与主体之升降
三、知识概念之运用对生命之升降之诸义及自觉心之陷落之机
四、道德宗教生活中之升降之机及神心、佛心与人之本心之异义与同义
五、神圣境界中之一与多之思议与超思议
六、执两用中之道
第三十一章 理事一如、与理行于事之大事因缘——观生命存在之事用之理
一、西方哲学之理事分离论
二、佛家之如法言理、如事言理义
三、事事无疑而遍法界义
四、依事理一如、法界缘起,说三世善恶因果与有有情普度义
五、中国思想之言理不以有无生灭为第一之理,而以隐显始终为第一义之理,与儒家人间世界之大缘起中之超生死义
六、事之隐显始终中之理性意义
七、阴阳乾坤之理与性命之理
第三十二章 生命存在中之“真理或道”与“存在”之意义——观生命存在中之“存在之理”之相
一、存在之名义
二、人对存在之次第发现感受中,求其生命存在之正道与魔道
三、存在之意义次序的升进
四、结论:感而能通,与生命存在之德行
后序:当前时代之问题——本书之思想背景之形成哲学之教化的意义
一、人类世界毁灭之可能之认识
二、西方古典文化之上转与内转及近代文化之外转与下转
三、中国文化之过去与现在
四、今日之宗教道德与哲学智慧之方向
五、本书思想之缘起
六、本书之写作之道与西方之理性主义理想主义之衰落
七、理想主义完成之道路与信心之根原的性情
八、宗教信仰与客观的形上学之价值
九、性情之形上学意义
十、不同形态哲学之永存及性情之形上学之二型
十一、二型形上学之不通与通
一二、哲学言说之目标与所对

作者简介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为唐君毅晚年所著,是作者毕生学术的总结。原书于1977年出版。本书的纲目概言为"一心通三界九境"。一心指"有生命能存在之心灵";通者,感通,包括感觉认知直至生命体验在内的内容;三界者,可通情意,可涉体用,亦可为心灵活动;九境,指三种观法分别对待体用三者,三三得九,故有九种境界。全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生体验和道德反省,另一则是熔中西印三大思想系统于一炉,最终归于心灵和生命的超越。从本书可以深刻了解这位思想深邃、情挚意笃的当代儒者。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太贵了,想看但舍不得钱。没办法。。。。。。。。。。。。。。。。。。。。。。。。。。。。。。。。。。。。。。。。。。。。。。。。。。。。。。。。。。。。。。。。。。。。。。。。。。。。。。。。。。。。。。。。。。。。。。。。。。。。。。。。。。。。。。。。。。。。。。。。。。。。。。。。。。。。。。。。。。。。。。。。。。。。。。。。。。。。。。。。。。。。。。。。。。。。。。。。。。。。。。。。。。。。。。。。。。。。。。。。。。。。。。。。。。。。。。。。。。。。。。。。。。。。。。。。。。。。。。。。。。。。。。。。。。。。。。。。。。。。。。。。。。。。。。。。。。。。。。。。。。。。。。。。。。。。。。。。。。。。。。。。。。。
  •     太贵了,想看但舍不得钱。没办法。。。。。。。。。。。。。。。。。。。。。。。。。。。。。。。。。。。。。。。。。。。。。。。。。。。。。。。。。。。。。。。。。。。。。。。。。。。。。。。。。。。。。。。。。。。。。。。。。。。。。。。。。。。。。。。。。。。。。。。。。。。。。。。。。。。。。。。。。。。。。。。。。。。。。。。。。。。。。。。。。。。。。。。。。。。。。。。。。。。。。。。。。。。。。。。。。。。。。。。。。。。。。。。。。。。。。。。。。。。。。。。。。。。。。。。。。。。。。。。。。。。。。。。。。。。。。。。。。。。。。。。。。。。。。。。。。。。。。。。。。。。。。。。。。。。。。。。。。。。。。。。。。。。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太贵了,想看但舍不得钱。没办法。。。。。。。。。。。。。。。。。。。。。。。。。。。。。。。。。。。。。。。。。。。。。。。。。。。。。。。。。。。。。。。。。。。。。。。。。。。。。。。。。。。。。。。。。。。。。。。。。。。。。。。。。。。。。。。。。。。。。。。。。。。。。。。。。。。。。。。。。。。。。。。。。。。。。。。。。。。。。。。。。。。。。。。。。。。。。。。。。。。。。。。。。。。。。。。。。。。。。。。。。。。。。。。。。。。。。。。。。。。。。。。。。。。。。。。。。。。。。。。。。。。。。。。。。。。。。。。。。。。。。。。。。。。。。。。。。。。。。。。。。。。。。。。。。。。。。。。。。。。。。。。。。。。
  •     唐君毅新儒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