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出版社:谭天 四川文艺 (2013-05出版)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41136023
作者:谭天
页数:275页

章节摘录

初到报国寺入定惊众人    离欲悟道后,开始游化各地,建寺弘法。1930年,遵师嘱咐,离欲由中江县行脚至乐至报国寺时,报国寺庙已长年失修,殿堂倾塌,然在离欲眼中却是绝好道场。    当时,正值报国寺举办观音法会,四众云集。离欲挤进人群,正要跨进山门,会首见他穿着破衲衣,背着一个烂蒲团,好生奇怪,伸出双手拦住他,喝道:“嘿,你是干什么的?”他声称自己是穷和尚,来寺挂单,别无供养,愿在殿上打坐七天七夜,陪伴菩萨。大家以为他是狂妄之人,会首谢某说:“你如果真能打坐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我愿拜你为师,留你当住持。否则赶出山门!”并派人监视。离欲人定七昼夜,出定时,法会尚未结束,他又人定三天。众人大惊,会首及信众当即争相皈依。    此事,成为奇闻,传扬开来:“乐至报国寺出了圣僧,活菩萨……”之后,报国寺香火旺盛起来,朝拜的人越来越多。离欲乃依法化度,广结善缘,致力修复,先后修复观音殿、藏经楼、东西丈室及楼廊、寮房等。规模臻于完善后,离欲又飘然他往。    成都弘法大众倾仰    1935年,上人行脚成都,川军师长范绍增,中弹深人肩胛骨,发炎剧痛。医院主张截肢,范绍增不从,请一法国医生治疗,每次诊费银币400元,连治40天,疼痛加剧。一次在周某家偶然遇到上人,忙向离欲上人求治。上人随手给他蜜枣二枚,范绍增吃后,不久觉得疼痛缓解。当夜醒来,肿痛俱消,忽然感觉一物抵背,忙拿出一看,原来是自己身体内的子弹!    范绍增大为惊异感激,以银元十万供养上人。当时正值川北大旱,饿殍遍野,上人建议用此款“以工代赈”,仿宝光寺规模,建射洪县古佛寺,作为十方丛林。遵百丈遗风,农禅并举,建盐厂一座,植树三万余株。1944年举行传戒法会,受戒僧众136人。    1941年,上人应三宝弟子之请,又至成都弘法。大众倾仰,共捐资财,在北郊任家湾(现人民北路——笔者注),修建了“离欲念佛堂”一座,一时法缘殊胜。捐资者不少为危症获救,深感再生之恩的患者。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日机频繁轰炸成都,每遇空袭,前来避难者不少,而该处始终未被轰炸。    上世纪4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一日,日军108架飞机狂炸成都,上人正在吃饭,忽然说:“我有急事,要去铁脚巷叶青成家。”大家苦陈利害,上人不从。到了叶家,紧急警报大作,震耳欲聋,市民竞相逃命。上人跏趺坐,从容地对叶嘱咐:“家中人勿惊乱,即将有人到此。”话毕,一阵急促的叩门声传来,一中年妇女仓皇入门,见上人,扑地求皈依,上人微笑,将其收为弟子。取法名昌逃。笑谓:“昌逃,逃命的逃。”事后,人们上街,见房屋倒塌,遍地瓦砾,独存上人所在两间铺房,完好无损,顿时好奇者拥进铺房,充塞小屋,有认识离欲上人的人惊呼:“离欲上人!神仙!活佛!”立刻,求皈依者接踵而至。川军将领邓锡侯,官员冷寅东、范绍增等,亦先后皈依座下。    驻锡古刹独肩重建    1951年,上人重返报国寺,独居古刹,含辛茹苦,守寺护林,种地养蜂,纺织草鞋,躬亲劳动,怡然自得。在“破四旧”的年月里,成群结队的人,手拿锯子、斧头,蛮横无理,想砍伐寺里的参天古树。上人挺身而出,多次据理力争,挡住砍伐。并写信向中央、省、地、县各级有关部门反映,才由当时的“县革委”出面,宣传保护国有林政策,及时落实管理措施,这才使寺里的古树得以保护下来。    至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当时报国寺经历十年浩劫,又遭火灾,几成废墟,而上人已年满97岁,出于爱国爱教的一片赤诚,毅然独肩重建千年古刹的艰巨任务。从整体规划到具体施工,都亲自料理。    在其为法忘躯精神的感召下,各地四众弟子,踊跃捐款,不费国家分文,经八年的惨淡经营,终于重新建造起大雄宝殿,气象一新,寺内广植树木花果,绿荫幽幽,环境清静宜人,并从缅甸迎回玉佛13尊,其中四尊均高达2.5米。重新规划原千佛岩造像,精工造就长达13米的卧佛像一龛,及高约四米的接引佛像一尊,药师佛像一尊,观音菩萨像二尊。吸引了不少上香礼佛的信士,使报国寺初步成为瞻礼朝拜的庄严道场。    海人不倦普度有缘    离欲上人一生,刻苦修行,深人禅观,悟佛心要。而对广大弟子,则据根机,普遍教人念佛,求生净土。他说:“人的自力是有限的,佛的愿力和慈悲则是无限的。人的自力好比微细的针,佛力则好比巨大无比的磁山。我们学佛修行,老实念佛,接受无限的佛力接引,才是事半功倍之道。”    上人自行化他,诲人不倦,普度有缘,言简而意赅,严肃而热忱,刚毅而温和,常把高深博大的佛理讲得深人浅出,明晓易懂,或引佛言祖语,或谈修行故事,或联系生活小事,稍加点拨,启迪弟子去体悟。    一次,几个居士去见上人,其中一个居士说:“师父,你老人家一百多岁了,身体那样健康,坐禅的功夫那么好,我们念佛没有什么感应,你教我们坐禅吧。”    上人睁开微闭的双眼厉声说道:“坐禅?坐死!没有大死就没有大活,凡心不死,道心不活。你们念句佛号心都不清净,还想坐禅?”那居士听了深觉惭愧。    接着上人又真切地说:“学佛之人,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要脚踏实地,勇猛精进,丢掉妄念,用‘心’老实念佛,忏悔业障,即可强身健体。如果能下大决心断除妄念,既能明心见性,禅净双修,了生脱死,超凡人圣。现在有多少学佛的,每每求感应,求神通,殊不知他们自心混浊,怎能感应道交?”    P23-25

前言

实话讲,有条件为昌臻老法师写传的人,在他的四众弟子中,不乏其人。论知识、文采、修为、与法师的关系,我都嫌不够。然而为老法师写传的殊胜因缘,就这样落在了与他缘悭一面的我的肩上。我想,这里面一定有它内在的因缘。    话还得从头说起。    2009年初,在一次地震灾区汉旺行中,我与居士弓箭、昌老的侄子林成高居士认识了。    2009年8月的一天,我接到弓箭的电话,为做《隆莲法师一生》的光碟,她需要能海上师的照片,希望我能提供并到爱道堂和她见面。    在我们聊天中,她问我,海公的书写完后,打算写谁的?我说:没有打算,我随缘做事。如果要说写,我想写惟贤老法师,因为亲近他老人家很多年。但听说已经有人在写,就随缘了。弓箭说,你是修学净土的,你要写就写昌臻老法师,他专修专弘净土,很值得一写。还有,你要写就赶快,他老人家九十多岁了,如果你要写,我就去找林先生,他们家有很多法师的资料……    听完弓箭的话,一种写作的感觉在萌动。我说,好,下一部传记就写昌臻老法师。不过一切随缘,我们看因缘,该我做的我躲不了,不该我做的争不来。我们约定有机会和林先生一起见面商谈此事。她还叮嘱我,你先准备老人家的资料。    日子在平淡中一天一天溜走。唯一的改变就是我在做完自己的定课后,开始阅读、搜集昌臻法师的资料。    11月初,我们终于一起见面,这是我与林先生第二次见面。他说法师很低调,不愿意有人写他的传记。不过我们可以先准备,等元旦有时问的时候,我们去寺庙里和师父见见面,再说这个事情。我说,没有关系,大家随缘。    12月25日,我从成都赶往都江堰一寺庙打佛七。    12月26日,寺里打佛七的第一天。晚上,大回向时,主七的师父领众说:“愿今天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今晨8:20圆寂的乐至报国寺昌臻老法师,愿他往生西方,乘愿再来!”我听了,心里竟只有一句佛号不断地念。回到房间打开手机,有一条林先生的短信,他告知了我昌老圆寂的事情。    12月29日,接林先生短信,叫我与他联系,说有要事相商。    12月30日,我应林先生之约下山回到成都,加入了他们做法师光碟、传记等的小组,31日和林先生、弓箭等匆匆赶往报国寺,参加法师荼毗法会并作搜集、采写法师传记资料的工作。有幸送法师最后一程!    没想到,与老法师的初次见面,竟是以永别的方式!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报国寺于我并不陌生。十年前,我曾到过寺庙拜祭离欲上人的墓。当时的路还没有现在的好,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车的后轮飞了出去,而司机竟不觉!大家把刚从斜坡上滚下来的轮子捡回来,把轮子安上,这时候,缺一根像卡子一样的零件,把轮子卡住。大家在四周到处找类似于铁丝一样的东西。我突发奇想地对他们说,你们把我手提包上的这个环弄直试一试,看行不行?病急乱投医,没有想到,不长不短不粗不细的刚刚好。    司机壮着胆子,慢慢地把车一点一点地往前开。等我们开到乐至县城修车处时,他已经紧张得衣服里外湿透。修车的师傅看了后,极度惊讶地说,你们简直是烧了高香,运气好到了头。这时候我们回想当时的情景,才开始后怕。    这件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我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特异之处。直到这次到寺里参加老法师的荼毗法会,在采访了不少居士,听了他们告诉我一些有关离欲上人和寺庙的事情,以及4月,我在成都采访上人的弟子惠老居士,听她讲了不少自己经历的离欲上人的神奇故事后,尤其是,一个朱居士在静坐中,见到离欲上人,上人要他记下一首偈子,还纠正他写错的字,这首偈子如下:    华不减兮魂不歇    一派前川波未揭    本是清风浮云海    万古渺溟在乡宅    我似有所悟,才回想到十年前的经历,实属神奇。我想,我与离欲上人、与报国寺、与昌臻法师一定是有前缘。所以,才能接写这本书。    当我们到报国寺后,只见各条道路上依次放满了各界送来的花圈,阿弥陀佛的佛号声,在空中回荡着,寺院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老法师安放在离欲念佛堂内,上下念佛堂内共有几百名僧众在念佛守灵。    我缓步进入灵堂,向法师顶礼三拜。只见法师躺在鲜花丛中,身上盖着红色的袈裟,头戴着黄色的帽子,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表情是那么的安详自在,像一位熟睡中的长者!我甚至觉得法师没有走,他就是累了在休息,明天,他还会起来给大众讲经说法,在寺里还能见到他飘逸的身影!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开始了紧张的采访工作。无论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无论是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的,在他们的讲述中,几乎是如出一辙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持戒谨严、重因果、有学养、惜福、慈悲、谦逊、和蔼可亲的长者形象。他从不作高声大语,却以他平地践行、无声润物的真教化功德,影响着大家,改变着大家。    在采访过程中,我慢慢走近法师,他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丰满起来。    让我遗憾的是,昌老在世时,我们缘悭一面;欣慰的是,我送了他老人家最后一程。没有想到,我和法师的缘分竟是这样开始,而且越来越深。    肩负写传的重任,我开始走进昌老,并且以采访、阅读、聆听等方式,走进法师的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走进法师的不同阶段,和众多人心中一样的疑问,才慢慢解开:那就是,离欲上人为什么要选时已75岁高龄的张妙首做报国寺的住持?这在中国佛教史上,可谓千古一人。他们师徒的内在契合,是我们仅凭外相所不能认知的。    然而,当你走进曾经的张妙首的生长环境和不同的修学阶段,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你会为离欲上人的慧眼而叫绝,会为张妙首身为在家人,实为出家者的学修生活和做人准则而心生敬佩。出家,对他而言,不过就是现一个僧人相而已,内里,他早就是一个出家人了。一个法师说得好:昌老做居士的时候,就做得很好了!    因此,对昌老资料搜集和阅读的过程,也是自己向老法师学习的一个过程。    由于法师没有年谱,散见于文字和网络的多是既有资料的归纳整理,且内容多重复,而作为写传记最重要的纵向的、生活的资料,则很缺乏。为了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和细节,我看了亲属们为法师录下的大量视频资料,听了侍者能慧师父随侍昌老时,录下的许多珍贵录音,前后采访了他的亲属、同事、领导、弟子等几十人,并且相互求证,力求做到下笔之处言之有据。    所以,此书的内容一是根据老法师留下的文字、视频、录音整理,二是依据采访他家族、弟子、领导、同事所讲述的内容,三是参考现有的他人所写文章及自己搜集到的历史背景资料。同时借采访写作的经验,突出重点,粗细结合的去表达法师的一生。    此书整体定位是,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尽最大努力贴近法师,而在语言风格上,选择沿袭老法师喜欢讲故事的方式:朴实、亲和、真诚。    我想任何一部用真诚心写出来的作品,都不需要附属任何无谓的花哨之语。尤其是写昌老这样一部传记。昌老一生,不是伟人,不是豪杰,他只是一个老老实实按照佛的教诲去讲去行的人!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让人去记述,也没有永垂不朽的伟绩让人传颂,他有的只是一个求道者的言行和境界,然而正是这一点,才是那么的可贵。要写这样一个人的传记,我知道必须要从心灵上与他有交汇,所以整个写作过程,也是我对净土法门的一个学修过程,当然,老法师的境界是我这样的凡夫到达不到的,可法师的人格魅力和开示,时时在影响着我,改变着我。    就我的收获而言,我找到了一位修学的导师,一位我一生修学净土的楷模!    昌老在我的心里,是净宗学人修学的典范,是因为:一、他性格里的低调、坚忍,没有凡俗之见;二、淡泊名利,无有分别,看破生死,信深、切愿、行真;三、献身佛教,舍我济人,无我利他,充满性灵光辉;四、从不作高声大语,却平地践行润物无声。昌老的示现住世,是人类道德力量的一次强力释放!昌老在自己多姿多彩、历经苦难的传奇一生中,表现的却是平淡、谦诚、恬静,而这正是人生最难到达的境界。昌老的语默动静,都是庄严示范。让所有有缘接触他的人,无不感动和受益,这是圣者的光辉,是法师多生多劫以来德行的累积。生活在娑婆世界的我们,是无法企及的,然而这正好是我们心灵的一面明镜。    我之所以景仰法师,便是他的学佛境界正是他的生活艺术。老人常说,要“深信因果”、要“严持戒律,弘法利生”、“学佛先学做人”、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以戒律为基础,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学佛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到哪里去学佛”。法师教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积累往生资粮。他的开示,正是净宗学人的修学方法和目标。    当一个老人用他的一生去实践弘扬净土法门,最终把佛法的真理、往生的事相真实不虚地示现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让我们走进昌臻老法师的世界,和他一起,持一句万德洪名,回家吧。    好了,请翻开书继续阅读,去看这位老人是如何为我们留下他的精神舍利的。

后记

佛心一片不染尘    ——后记    当写完最后一个字时,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面对昌老的四众弟子、家属寄予的厚望,唯怕自己这支瘦笔,不能如意书写出大家心中的师父。几个月来,压力使我不敢有一丝松懈。    为更好地表达昌臻法师一生,怀着感恩真诚的心,从去年搜集资料开始,前后大约一年。沿着昌老的足迹,我们采访与法师有关的亲朋好友弟子,先后去了彭山、西充、都江堰、西昌、乐至等地,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之后便是看法师视频、听录音、读杂而多的文章,天天浸润在昌老智慧的开示里,契入在他的生命行程里。对昌老史料的搜集阅读和印证,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心力。我想把老法师自觉生命完成的过程,一个求道者的次第通过文字真实地传达给读者。    纵观昌老的一生,可以作如此概括:巧把尘劳做佛事,佛心一片不染尘。老法师时时开示弟子,我们要在生活中,深信因果、严持戒律、弘法利生、往生极乐。而他自己正是这样做的。在生活中历事练心,不断地战胜自己,把一颗凡心净化成了一颗佛心,坚定不移地走向定慧道场,向我们示现了:深信因果、持戒念佛、弘法利生,就能往生西方极乐的殊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对于昌老一生而言,我只能用司马迁引用《诗经》上的这几句话,才能表达我的追思仰慕之情。    在因缘具足后,我开始提笔。阿门几个月来,除了偶尔外出采访,几乎每天都做一件事情:写作、印证史实;印证史实、写作。我生活的重心几乎只围绕写作而做,听任思维的停与流来作息,全然没有了正常的规律。在昌老人格魅力的感召下,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有浮泛之时,便在家里绕佛静坐,以期让自己的心性能贴近昌老。实话讲,如果没有缘分、愿心、毅力和昌老的加持,很难按时完成此书。    就本书的风格而言,我力图在传记风格的基础上做到史料性、纪实性、可读性有机相融,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到了这一点。不在意他人的言说,只在于心之所安。    不过,这本书要说是我个人的创作那是冒犯。    我首先要感谢法师留下的智慧开示和文字资料,感谢报国寺常住和老法师的弟子们对我的支持与信任。他们热情地给我提供珍贵资料、审阅书稿,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达我的谢意。    特别要感谢法师的兄弟姊妹和侄儿侄女们,他们为我的采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支持。要感谢林成高先生、赵启林女士,他们的邀请让我有缘写作此书,并在我采访搜集法师资料的前期,帮助寻找和安排采访对象,印证史实,为本书付出了大量心血,在后期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在此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同时还要感谢接受我采访过的所有人,无论是法师的家人还是他的四众弟子。无论是他曾经的领导还是同事,他们都热情无私地帮助我。尤其是老居士李多林,身患重病躺在床上,听说是为作老法师的传,不顾病痛,坚持和我交谈,让我很感动。还有王义、惠昌田、刘成光等老居士,热心地为我提供了不少法师感人的故事和图文。    还有那些我参考到了的资料的作者和编辑们,是你们让我看到了老法师的过去,在此一并感谢;同时,要感谢槐轩后人刘伯谷老人对本书中涉及槐轩学派内容的肯定和审阅;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恕豪教授,为该书辛苦编校撰文;感谢在我写作过程中,细心帮我录入资料的朋友张同萍;对在此书出版过程中付出了劳动的所有参与者,也奉上我的谢意;我还要感谢家人和姐姐们对我的理解照顾。大家的善心爱意,功德无量。    最后,我要感恩我的父母谭显荣、罗芝明二老,感恩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让我能借假修真。我更要感恩我的恩师——已故的宽霖老法师,我说过,如果我学修中有什么收获,那皆由他而来。    20年前,他引我入佛门,第二次见面,便将我皈依,并为我开诵《佛说阿弥陀经》;1990年赠我的书法作品,上面就书写着彻悟禅师名言:“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赅八教”和经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给我留下的经书是:清道光年间重刻的《净土资粮》《弥陀要解》;民国时期金陵刻经处首印清同治五年重刊的《净土四经》;民国时期成都佛化印书局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和一本手抄的《中峰国师三时系念》等,这些珍贵的经书已经泛黄,流出时间的颜色。    这些净土经典,对当时的我来说,难入其门,就这样被我珍藏供奉在我的佛龛前,然后自己就在红尘中随业流转。随着师父的教诲和时间的推移,我仿佛明白了师父的苦心用意,知道自己应该要做的事和要走的路了。我想没有师父对我的教诲和加持,也就没有写这本书的远因。    所以,这本书,是一件千补的百衲衣,使它成为有益于人的珍品者,是以上诸多善知识所提供的精美材料和帮助,而我,只是一个缝工的角色罢了。我相信将来,会有人发心,在此基础上,写出更出色的昌臻法师传。    最后我要说的是,由于自己接触的资料有限,认识有限,学修有限,加之采访的对象都是凭记忆在讲述法师的过去;而不少受访者年事已高,对往事的回忆已只剩点滴,相互所讲的相同内容多有出入,虽然经多方印证才加以使用,但书中仍难免挂一漏万,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失误。诚望四众发现后,予以指正,给我微博http://Weibo。com/sahala2010留私信,我将在有机会的时候进行修正。    我希望这本书能为现今浮躁的人心带来一抹清凉,让昌臻老法师的德性光芒,烛照幽暗的人心。    作者谭天    第一稿2010年08月于成都    第二稿2010年12月于成都    第三稿2012年06月于成都

内容概要

谭天  资深媒体人,作家。曾数十次获全国、四川省等新闻奖和好稿奖,擅长纪实文本的写作。著有长篇传记《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人物与旅行随笔作品集《留住一片风景》等。    大学期间涉猎佛学,1990年礼中国当代高僧、成都文殊院方丈宽霖老法师为师,随师学佛10年,直至法师95岁圆寂;后随缘依止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老法师,西康多吉扎西仁波切,一直学修净土。

书籍目录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第一章  不凡身世种下佛缘  家族:与川西鸿儒刘门两度联姻  祖父:大儒刘止唐孙婿张祥稣  外祖父:蜀中“五老七贤”刘豫波  姑丈:前清进士书法名家颜楷  县长父亲慈惠堂行善  出生:成都文庙后街34号  三岁“出家”文殊院  在家读私塾  张家大仙楼  爷爷的教诲  求学尚友书塾  相士王玉溪算命  刘外爷改命的启示  二姐割肉治母病  手足情深  法师开示先以欲勾牵后引入佛智第二章  出仕为官洁身自好  读朝阳大学  爱京戏成票友  家庭学佛小组  因缘际会的交往  念着观音跑警报  参加高等文官考试  求功名考县长  当新闻记者办杂志  与颜涓结婚  赴西充任县长  学生县长干的三件大事  走与留  起义迎解放  法师详述西充起义前后  法师反思:顺加持中,容易贪恋迷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第三章  皈依佛门逆境独修  回成都张家大院易主  亲近圣钦大和尚参禅  普钦法师的示现  父亲病逝  牢狱中的升华:逆境加持  以德报怨冤家变法眷  深信因果反右中避祸  下放西昌心灵回归  学院生活食素潜修  妻子病逝一夜白头  “文革”中历事练心  面对以怨报恩的学生  以慈悲心背死人  在灌县林校的日子  观世音菩萨是喊得答应的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第四章  以居士身住文殊院  劝慰下一代学佛  女儿难产称名的感应  与贾题韬居士的缘分  身居文殊院  在四川尼众佛学院任课  亲近宽霖法师  帮助年轻人  初次拜见离欲上人  慧光寺打佛七  三姐去世  痛失爱女  吐血留遗嘱准备往生  与离欲上人的师徒缘分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第五章  奇异出家承继宗门  离欲上人法体前的剃度  白马寺受戒  初到寺庙的艰辛  出家后思想的转变  给玉佛开光  建离欲念佛会  让古刹重辉  修建和平塔  住持教学一肩挑  不准给我做寿  谢绝升座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第六章  全身弘法建蜀净士  在报国寺组织打佛七  举办禅净共修营  弘法在邛海边  出国参访互动交流  彭州龙兴寺弘法  举办净宗弘法人员培训班  二姐往生的开示  子丧骨灰撒于报国寺  为法忘躯大力推崇净土法门  再次大病留遗嘱坦然面对死亡  编译经典培养僧才  报国土恩严谨道风  邀大安法师到寺讲经  学佛先学做人  附录:净土宗略解人溺犹己溺救人命于水火第七章  慈悲济世以身示范  建慈善功德会  救助失学儿童  薪火相传受助者传递爱心  扶贫济困让乡邻共沾法喜  修公路建善缘桥  慰老悯孤关心居士  为临终居士助念  悬壶义诊治病救人  为海啸、地震中的遇难者祈福  帮助生病的众生  惜衣惜食为惜福  谏我者是大善知识  以书法弘扬佛法  对外孙开示人生八苦  学佛目的:了生死出轮回  一篇通讯引出的故事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影第八章  准备往生生病示寂  后继有人一心储备往生资粮  处理个人用品  给弟子交代后事  病中持戒  “再回娑婆度众生”  慈悲恒顺众生意——到成都  给僧众最后示教  安然圆寂  送老法师回寺庙  最后的法布施  持一句佛号回家一片佛心不染尘  ——后记补记浮华世间的一抹清凉  ——代跋

编辑推荐

2012,末世情绪像瘟疫一样在蔓延。    今天人类的科技越来越辉煌,而灵性却越来越黯淡。人们的烦恼越来越重,内心的冲突、脆弱与无助也一天一天地被推向了极致。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精神的家。    谭天所著的《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

作者简介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相信人与书的遇见都是有前缘的。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本好书来启迪,就是通过这本书,我才得以知晓了谭天老师,了解到了高僧大德的伟大心境,给我的心智有了特别大的帮助,明白了快乐来自心中有爱,来自信仰和希望,来自行善和大爱。感谢因缘!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一位75岁出家的老人,当过县长,吃过苦,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如何成为一代净土宗大德,一位高僧。他的行持,令人敬佩。非常 好的一本书,推荐大家读
  •     我相信人与书的遇见都是有前缘的。就是通过这本书,我才得以知晓了谭天老师,了解到了高僧大德的伟大心境,给我的心智有了特别大的帮助!感谢因缘!
  •     歌其功,颂其德
  •     浮华世间的一抹清凉
  •     2016.9.11—2017.3.3,电子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