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

作者简介

《天南》文学双月刊创刊号定于2011年4月1日出版上市。杂志主要设置为“特别策划”和“自由组稿”两块,本期“特别策划”内容为“亚细亚故乡”,主要关注亚洲地区的农村历史和现实以及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的社会运动浪潮,将有《微物之神》作者阿兰达蒂·洛伊、著名作家李锐、台湾作家吴音宁等的相关作品。同时,《天南》杂志还将随刊发行精选英文版刊中刊Peregrine。
《天南》杂志原是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创刊于1982年的民间文学杂志,2005年被现代传播集团购入并改为一本书评杂志(英文杂志名为Modern Book Reviews),从2011年起它的英文名称改称Chutzpah!,重新定义为一本新型文学双月刊开始运作。Chutzpah发音[ 'khutspə ],源自意第绪语,原意是指“放肆”,“拽”,在传入英语世界后又发展出“肆无忌惮的勇气”,“挑战成规的精神”等意涵,后来传入英语世界后得到广泛使用,专门用来指称那些大胆创新和打破常规的行为,成为各大英文媒体、文学和电影中经常使用的热词。它与原来的“天南”共同构成了这本杂志的中英文刊名,也定义了这本杂志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内核。
在当前中国的杂志和出版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产品,它们不是追逐转逝即逝的时尚、满足于快餐式的阅读体验,就是沉溺于象牙塔的孤芳自赏、过于严肃寡趣。时尚杂志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只是在图像的喧闹中填入肤浅的写作和失效的文体;文学或思想类杂志则仍停留在陈旧的编辑观念,难于挑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市场上缺乏一种可以提供深度阅读但又在视觉上赏心悦目的文学杂志——《天南》(Chutzpah!)的创刊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探索文学杂志的新观念和新形式,重塑这个时代的文学阅读体验。
《天南》(Chutzpah!)的国内统一刊号为CN 44-1181/I,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4-6399,开本为185mm X 230mm,260页以上,部分彩印,每期含精选文稿英文版刊中刊Peregrine,逢双月1日出版,国内外发行,在各书店及报刊零售店均有售,零售价人民币25元。《天南》(Chutzpah!)的实体杂志以深度阅读为特点,它的中英文网站(www.chutzpahmagazine.com.cn)则是一个对国内外文学信息快速反应并建立编者、作者、读者之间无障碍分享的线上空间。双月出版的杂志周期无法及时捕捉文学世界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和新闻,而它的网站则试图紧贴其时效性,它的内容与杂志有别,将周周更新甚至日日更新。


 天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看完《天南》中梁鸿的这一篇《行走在大地》反映乡村建设的文章,我久久不能平静,看到最后梁鸿的话眼泪竟然飙下来了。她好像回应了我这段时间一直以来的纠结、焦虑、矛盾、犹豫、害怕,可是我跟她一样,面对这样一个“既沉重又快乐、既平常又崇高”的理想和责任,我觉得自己依旧很无力,也许我还不能像邱建生、何慧丽们拥有那样强大的内心力量和内心使命感。借由梁鸿的眼睛我看到的是受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念感召、扎根在农村、以深度介入的改良方式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者们,这些奔走在乡野之间的知识分子们以最质朴的理想信念希望通过“教育”来“启迪民智、开发民力、建立民主,改善民生”,路漫漫其修远啊。我最为感动和产生最大共鸣的是几位乡建者的精神历程和现实困境。也许是因为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很多自己也曾经有也一直并将继续有的困惑。我相信愿意选择做公益教育或者任何慈善公益志愿者工作的人身上,是有一种共同的特质的: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对人生的理想价值有着“清高”的执着。而能沉浸进去做下去的人都有着从对现实不满的愤青到成为积极寻求支持和解决方法的行动者,当然这过程中一定会充满着各种放弃和纠结,伴随着许多矛盾和焦虑,而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一定是有着崇高信仰、有着来源于内心强大驱动力、真正的自我的主人。我发自内心地敬佩他们,羡慕他们。我太了解这其中要面对的痛苦的剥离。我深刻地认同晏阳初的命题,一切问题的解决是要在人的身上下功夫,我相信教育才是真正解决人的问题最有效的手段。这也是深受填鸭式教育桎梏的我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感到最痛苦的原因,那就是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它决定了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有独立的人格,是否有爱的能力,是否有着悲悯宽容的情怀,是否能有对他人、对社会的关怀和责任。直到现在,我还在跟那些被填埋在我骨子里的“余毒”做斗争,时刻在寻找自我救赎的方法。所以当年的“方向引领一生”这句口号如此的吸引我,是我发现我想去做些事情,想要让乡村的孩子们能够寻找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而不是像我一样被安排被选择。可是那时的我连自己都帮不到,又有什么力量去帮助那个深陷在山村的孩子?那个女孩的话让我地震山摇,我对自己的所有做法产生了深刻的怀疑:老师,你们不来的时候我什么都不知道,大家都是这样的。可是你们来了告诉我生活是那样的,可是我发现我完全没有办法,我更绝望了。这句话曾将我从山巅狠狠地推入谷底。当然如今看来,这也许是要做“鸡蛋碰石头”的事情的时候都会经历的一个坎儿,我想通了就跨过去了。总要有人开始去做的,也许这些力量微不足道,也许只是所谓“知识份子”的自我救赎,也许是精英意识的自我优越感。可是可是,当真的去做了实实在在的事儿,想到我曾面对的孩子们一点点与人交往的勇气、表达的改善、对自己生活的思考,这一点点改变让我相信我们做的事儿是有意义的。用云老师的话说,也许这个孩子以后可能会去当小偷做坏事,可如果当他在伸手的那一刻想到当年曾经有个老师跟他说要善良和诚实、做个正直的人,在那一刻他缩回了自己的手,这也许就是我们做的事情的意义。想想这几年曾接触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孩子,从永固、阳朔的乡村留守儿童,到随父母打工离家的随迁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是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同。不同的是留守儿童更为内向、害羞,骨子里依旧有乡村的质朴和感性,而随迁的孩子则往往有着厚厚的内心壁垒,随父母到处迁移会让他们有着很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会更“世故”,因为要不停地适应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而相同的是这些都是一群“少爱”的孩子,他们缺少父母最直接和贴身的关注关怀,父母因为生活的压力无暇顾及或者是无能为力孩子的成长。所以只要稍微有人愿意去聆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他们,这些单纯的孩子都会对你投以极大的情感依赖。我每次一想到这些就会心疼,甚至也会向邱建生一样,“有意地不让自己投入太多感情”,“因为付出太多,伤心就太多”,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相互的伤害”。想一想,我们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去做,需要去做,可是真正学教育出身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做些什么呢?有多少在做实际有益的工作呢?有多少精力投入在评职称、拉票、升官发财上去了啊?在满腹牢骚的时候,为什么我竟然没有勇气去摆脱这一切呢?梁鸿文章的一段话击中了我。家庭的压力或者其他都是我给自己找的借口,真的原因是:“我自问我自己,我是否是被经济社会的利益完全异化了?好像还不是。我有一种害怕,我害怕他们因为理想而放弃自己应当得到的利益。我害怕他们因为做了志愿者就被认为自动放弃了对物质的向往和喜爱,我害怕他们的生活变成一种清教徒的生活。我害怕他们因为一直没有充足的收入而一直贫困,我害怕到最后一切都只是变成一个职业而已,热情与信念被磨灭殆尽。。。”是的,我最怕的,就是最后这一句。这是一种道德焦虑感吗?是我把自己看的太重?我执,破我执,如此之难。我只希望我能够“不埋怨、不急切、一点点推进,希望也一点点在内心成长”。我还有很多困惑和纠结,可能还会一直伴随着我,我只想着慢慢地走下去,在这些做事的过程中能让自己变得再强大一点,再有能力一点,再能冲破一点,再能对自己和别人都宽容一点……感谢天南,感谢梁鸿,感谢这些辛苦走在路上的乡建者。何慧丽讲的是“天空有鸟飞过”就好。这样就好。
  •     搭归地铁后走进书站,不免寻思着每本书每本杂志里面丰盛的饱满。一瞥《情色异象》,被震慑住于其争议的封面。虽尚只阅读过《情色异象》一刊,限于高中学业里闲暇时间品味,茫然之际犹恍悟,自身视野狭隘,如井底之蛙。仅凭疏浅学识发表些想法。难能可贵的是现世纷呈斑斓的文化生活间有如此尖锐之匕首,新颖却不乏深度。文化杂志所定位的并不在于生活,在这本杂志上它有了更高的定位态度,它藉此杂志的媒体所传达出一种信念,我想用faith来表达这种东西。它不是宗教信仰,程度尚且没有信仰来的高,亦非世人倡导提议的一种精神概义,外乎上述两者,它更饱含的是来自于环境与人体自身两者在于特定时空所迸发出的一种理念。而此理念来自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特殊背景(受西方宗教信仰、器物科技、资本文化等因素),国民渐趋于世界西方化的大潮,我们所提倡学习西方的所付诸的实践活动,都不外乎于至今仍在世界传播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便是我在这本杂志中感知到的理念。古希腊先哲们主张的思想如“美德即知识”“有道德的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等,这些被认为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至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文艺复兴,到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而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影响后世甚广。较之中国则是以儒学为主,道、佛、法等为辅的思想体系存于历史。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华夏大土盛着思想迸发的众多魂灵。这本杂志有着许多凸显人文精神主义的地方,首期《亚细亚故乡》关注着亚洲农村历史和现实、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的社会运动浪潮,二刊《星际叙事》一跃视角放到人类学识研讨自然宇宙中,三刊《诗歌地理学》主题放在中国八十年代诗人全国漫游把酒诵诗,四刊《情色异象》掠走呼吸的尖锐话题,到五刊《离散之味》讲述种种原因而离异的家庭的故事与关于流亡的话题。表现的是人如何与大自然对话下肯定自身的价值又给足大自然面子,即既不卑躬屈膝亦无桀骜纵然。这亦是人文精神主义发展到现在的深刻体现。如此理念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杂志所传达出的人文理念便是现世中一柄量度事物的戒尺,亦是得以在百花齐放的文化市场中得以跳脱的关键。贩购架上如此多的书刊,《天南》所作的封面似乎我最不能忘记。能与此般良识遇知,窥见另一片天地,实是欣慰。能在豆瓣上写些小见解,更是感恩。
  •     现代传播对《天南》的营销策略还是很成功的,有点苹果“饥饿营销”的意思了,上市没几天北京就断货了,越不给货读者越稀罕并纷纷重金求外援,难以免俗地,我也是其中之一。这期创刊号密度还算大,题材也是我灰常感兴趣的现代性与农村经济/农耕文明的问题,但略读一遍后却还是有“盛名之下……”的小怨念。其一,刊名是Agrarian Asia,内容是”东亚,南亚,东南亚”,哪里就能代表“亚细亚”;不过中文刊名很有趣,“亚细亚故乡”听着就比“农业亚洲”洋气也兼有腔有调。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主编欧宁曾经有过诗人的生涯。其二,版面实在枯燥,视觉冲击为零,中插的英文版打断了主题部分的阅读体验,刊首的诗歌和摄影就像组织上安排的婚姻,显然没有刊尾的那一对儿鸾凤和鸣得融洽。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版权页上没有美编。其三,4-7页的摄影很像《城市中国》用过的旧图,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在正文部分看不到朱老师的大作却在contributor页看到伊的大名。OH,I'M SORRY,翻到最后一页才发现那两张照片果然是朱老师版权所有。。。无论如何,整体上这本创刊号在“杂志”与“书”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平衡,文字内容也很是精致深刻,我能想象也非常钦佩在这本杂志书背后编辑团队所付出的艰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时代,有人愿意做些有分量的东西就是好事,所以,我依然是以敬恕的心期待《天南》的下一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