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物入微》章节试读

出版社:國立清華大學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9868401136
作者:余舜德,李尚仁,林淑蓉,陳元朋,郭奇正,張珣,蔡怡佳,蔡璧名,鍾蔚文,顏學誠,Elisabeth Hsu
页数:480頁页

《體物入微》的笔记-第15页 - 从田野经验到身体感的研究(余舜德)

“身体感”一词原为著名之比较医学史学者Kuriyama,于研究日本“肩凝”、中国的“虚”、及西方的“紧张”之身体感觉时提出,以指称身体经验的焦点或范畴,并分析这些身体感的历史发展。本书沿用Kuriyama“身体感”这个词,参考其他类似的研究,并进一步从认知科学及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将之理论化,企图将之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广泛运用的概念及分析架构。我们决定使用“身体感”一词以强调“身体经验”(而非较狭义之感官经验)之研究的原因,除了因为身体经验(如洁净/肮脏)常是多重感官的结合,无法划归单一感官研究之外,并考虑有些身体经验的项目,如中国文化“虚”或“气”的身体感,或本书中蔡璧名讨论之“烦”、林淑蓉讨论之中国侗人的“排出感”及陈元朋的“清”等,皆难以从现代分类之五种感官来定位,且牵涉到独特的文化概念与感知方式,研究者需要进入中国文化身体及医学的知识与体验系统,方能清楚说明,因而需要一个能够呈现身体经验乃“多重感官”、“融合文化”之新理论概念。另一方面,我们考虑身体经验(如前所述)乃是身心的结合,因而我们采用“身体感”这个词,而非“感觉”或“观念”,以强调它与认知项目的相似性,并将身体感定义为:身体作为经验的主体以感知体内与体外世界的知觉项目(categories),任一身体感项目由单一或多项不同的感官知觉形成,因而触觉之轻、重或视觉颜色明暗等之分辨,而至多重感官之肮脏、洁净、恶心都属身体感的项目,这些项目于人们的生长过程中,于身体长期与文化环境的互动中养成,身体感的项目与项目之间所形成之体系性关系,是人们解读身体接受到的讯息及各种具文化意涵之行动的蓝本;它们是人们处理每刻接受大量庞杂之身体感受的讯息时,将这些资讯放入秩序(put into order),加以译解(decode),并作出反应的根本,更是我们行动之所依赖。身体感的项目来自于文化与历史的过程,呈现在知识、科技,尤其在知识与科技的结晶——物与物质环境——之中,文化的成员不只经由智性(mental)的学习管道内化这套身体感的网络,更经由长期于文化的物质环境中生活、成长而养成,充分内化入我们的身体,形成身体能力的一环。因而,我们之能够于走入佛堂及教堂中即能感知到两者宗教气息的差异,从阴暗、污秽的景物感受到恐怖,或能够传递亲情、散发亲和力、运用品味的“清”展现文人气息,不是因为(如Geertz主张)有一套客观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之文化意涵的网络充当介面,而是因为长期在文化环境培养之“有经验能力”的身体,让我们能够感知周遭的世界及外人行动的意义,并具有运用这些项目行动的能力。若套用Asad的话,Geertz及Turner的象征理论采取的立场,可说是“‘与身二分’的心藉由象征的介面来面对我们生活的世界”(disembodied mind confronts the world through the interface of symbols),身体感的取向则要求我们从“有经验能力的身经由身体感的网络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向,来思考何为文化的课题。


 體物入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