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禅解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
ISBN:9787801951281
作者:释智旭
页数:258页

章节摘录

插图:何一不从真常佛性建立?设无佛性,则亦无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故举一常住佛性。而世间果报天,方便净天,实报义天,寂光大涅架天,无不统摄之矣。依此佛性常住法身。遂有应身之云,八教之雨。能令三草二木各称种性而得生长,而圣人则于诸法实相究尽明了。所谓实相非始非终,但约究竟彻证名之为终。众生理本名之为始。知其始亦佛性,终亦佛性。不过因于迷悟时节因缘,假立六位之殊。位虽分六,位位皆龙。所谓理即佛,乃至究竟即佛。乘此即而常六之修德,以显六而常即之性德,故名“乘六龙以御天”也。此常住佛性之乾道,虽亘古亘今不变不坏,而具足一切变化功用,故能使三草二木各随其位而证佛性。既证佛性,则位位皆是法界,统一切法无有不尽,而保合太和矣。所以如来成道,首出九界之表。而刹海众生,皆得安住于佛性中也。《象》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六十四卦《大象传》,皆是约观心释。所谓无有一事一物而不会归于即心自性也。本由法性不息,所以天行常健。今法天行之健而自强不息,则以修合性矣。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并可知。佛法释者:法身流转五道名日众生,故为“潜龙”。理即法身,不可用也。具缚凡夫,能知如来秘密之藏,故“德施普”。十乘妙观,念念熏修,故“反复道”。不住相似中道法爱,故“进无咎”。八相成道,广度众生,故是“大人”之事。无住大般涅粲,亦不毕竟人于灭度。尽未来时,同流九界,故“盈不可久”。但恃性德,便废修德。全以修德而为教门,故“天德不可为首”。冯文所日:“其潜藏者,非谓有时而发用也。”即发用而常潜藏也。其在下者,非谓有时而上也。其上者不离乎下也。乾卦所谓“勿用”之“潜龙”,即《大衍》所谓“勿用”之一也。

前言

蒲益子结冬于月台。禅诵之余,手持韦编而笺释之。或问日:“子所解者是《易》耶?”余应之日:“然。”复有视而问日:“子所解者非《易》耶?”余亦应之日:“然。”又有视而问曰:“子所解者亦《易》亦非《易》耶?”余亦应之日:“然。”更有视而问日:“子所解者非《易》非非《易》耶?”余亦应之日:“然。”侍者闻而笑日:“若是乎堕在四句中也。”余日:“汝不闻四句皆不可说,有因缘故四句皆可说乎?因缘者,四悉檀也。人谓我释子也。而亦通儒,能解《易》,则生欢喜焉。故谓是《易》者,吾然之。世界悉檀也。或谓我释子也。奈何解《易》,以同俗儒?知所解之非《易》,则善心生焉。故谓非《易》者,吾然之。为人悉檀也。或谓儒释殆无分也。若知《易》与非《易》必有差别,虽异而同,虽同而异,则笼统之病不得作焉。故谓亦《易》亦非《易》者,吾然之。对治悉檀也。或谓儒释必有实法也。若知非《易》,则儒非定儒。知非非《易》,则释非定释。但有名字,而无实性。顿见不思议理焉。故谓非《易》非非《易》者,吾然之。第一义悉檀也。”侍者日:“不然。若所解是《易》,则人将谓《易》可助出世法,成增益谤。若所解非《易》,则人将谓师自说禅,何尝知《易》?成减损谤。若所解亦《易》亦非《易》,则人将谓儒原非禅,禅亦非儒。成相违谤。若所解非《易》非非《易》,则人将谓儒不成儒,禅不成禅,成戏论谤。乌见其为四悉檀也?”夏之长养庶品也,草亦有夏枯者。秋之肃杀也,而菊有黄花。冬之闭藏也,而松柏青青,梅英馥馥。如必择其有利无害者而后为之,天地恐亦不能无憾矣。且佛以慈眼视大千,知群机已熟,然后示生,犹有魔波旬扰乱之,九十五种嫉妒之,提婆达多思中害之。岂惟尧舜称犹病哉?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人儒,务诱儒以知禅耳。纵令不得四益而起四谤,如从地倒,还从地起。置毒乳中,转至醍醐,厥毒仍在。遍行为外道师,萨遮为尼犍主。意在斯也。”侍者再拜而谢日:“此非弟子所及也。请得笔而存之。”

内容概要

作者:(明代)释智旭 合著者:周易工作室智旭(1599-1655),明代高僧。字蒲益,俗姓钟,江苏省吴县木渎镇人。十二岁读儒书,辟释老。十七岁阅袜宏《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不谤佛。二十三岁听讲《楞严经》,怀疑何故有“大觉”,何以生起虚空和世界,决意出家体究此一问题。二十四岁三次梦见德清,当时德清住在曹溪,路远不能往,因从德清的弟子雪岭剃度,法名智旭。此年夏秋在云栖寺听讲《成唯识论》,闻性相二宗不许和会,甚以为疑,因往径山一杭州西北一坐禅。至次年夏,自觉性相二宗的义理一齐透彻。腊月八日,在袜宏塔前受四分戒。二十六岁又在株宏塔前受菩萨戒。二十七岁起,遍阅律藏,见当时禅宗流弊,决意弘律。三十二岁开始研究天台教理。三十三岁秋始入灵峰(浙江孝丰县东南十五里),造西湖寺。此后历游江浙闽皖诸省,均不断从事阅藏、讲述和著作。五十岁冬,自金陵归灵峰,仍继续著述。清顺治十二年(1655)正月示寂,寿五十七岁。两年后,门弟子将其遗体火化,起塔于灵峰大殿右。智旭生平的著述,经其弟子成时编次,分为宗论和释论二类。宗论即《灵峰宗论》,共十卷;释论包含释经论和宗经论及其他著述共六十余种一六四卷。

书籍目录

点校凡例周易禅解序周易禅解卷一上经之一乾坤周易禅解卷二上经之二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周易禅解卷三上经之三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周易禅解卷四上经之四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周易禅解卷五下经之一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周易禅解卷六下经之二央媚萃升困井茧鼎震艮渐归妹周易禅解卷七下经之三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周易禅解卷八系辞上传周易禅解卷九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易解》跋周易禅解卷十校刻《易禅》纪事周易禅解附录《四书蒲益解》重刻序援禅以证易诱儒以知禅——《周易禅解》易学思想与方法略论益大师年谱

编辑推荐

《周易禅解》为九州易学丛刊。

作者简介

《周易禅解》为明清之际三教会通的重要著作。《易》兼三教,易道是三教沟通的一个重要基点。智旭(公元1559~1655年),明末僧人,俗姓钟,名际明,字藕益,又名声,字振之,号八不道人、北天目道人,又从所居称灵峰老人,古吴木渎(今属江苏吴县)人。二十四岁时从憨山弟子雪岭剃度出家,法名智旭,后于莲池塔前受具足戒和菩萨戒。从此游方各地,广涉诸宗,遍学法相、禅、律、华严、天台、净土诸宗教义,主张禅、教、律三学融合,佛、道、儒三教一致。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明代四大高僧。智旭以《周易》为楔子牵合三教,在在处处透显其天才慧思。这种圆融智慧在当今的易学研究中,仍具有重要的理诊价佰与启发意义。


 周易禅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智旭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十二岁以儒书辟释老,后来阅袾宏《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不谤佛。二十三岁听讲《楞严经》,怀疑何故有‘大觉’,何以生起虚空和世界,决意出家体究此一问题。后成就一代佛家宗师。自称‘身为释子,喜研孔颜心法示人。’他由于读了袾宏的《自知录》始不辟佛,《自知录》就是综合儒佛的著作。对于儒佛的异同,智旭以为约迹约权而说是不同的,儒家所说‘天命之谓性’、‘太极生两仪’等都是‘非因计因’的见论,约实约本来说,儒家的圣人都是菩萨化现。《周易禅解》一书,如果撇开里边的佛家思想,留下的解读思路远胜过俗儒。
  •     在理学腐儒禁锢天下的时代里,此书自然令人耳目一新。此书作者智旭早年力辟佛老,及其日后开悟,圆融佛儒,撰《周易禅解》,“诱儒以知禅”。“秋之肃杀也,而菊有黄花;冬之闭藏也,而松柏青青,梅英馥馥。”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汇通释道,法界大成,必读之物。
  •     纸张不咋的,配送很快,内容也不错,值得一读。
  •     内容有点难度,不过很有趣。
  •       智旭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十二岁以儒书辟释老,后来阅袾宏《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不谤佛。二十三岁听讲《楞严经》,怀疑何故有‘大觉’,何以生起虚空和世界,决意出家体究此一问题。后成就一代佛家宗师。自称‘身为释子,喜研孔颜心法示人。’他由于读了袾宏的《自知录》始不辟佛,《自知录》就是综合儒佛的著作。对于儒佛的异同,智旭以为约迹约权而说是不同的,儒家所说‘天命之谓性’、‘太极生两仪’等都是‘非因计因’的见论,约实约本来说,儒家的圣人都是菩萨化现。
      
      《周易禅解》一书,如果撇开里边的佛家思想,留下的解读思路远胜过俗儒。
      
  •     还行,有点其他的体会
  •     更多的是天台宗思想与明末易学相融合
  •        在理学腐儒禁锢天下的时代里,此书自然令人耳目一新。此书作者智旭早年力辟佛老,及其日后开悟,圆融佛儒,撰《周易禅解》,“诱儒以知禅”。
       “秋之肃杀也,而菊有黄花;冬之闭藏也,而松柏青青,梅英馥馥。”
  •     : B221.5/8640-2
  •     几天下午到,整体包装很满意。就是该书看上去像是旧书一样,书的表面严重掉色。当然买书也不应只看包装,最重要的还应该看内容,就像药一样看疗效,可我还没有来及看内容只能给个印象分了。
  •     读了几年了,虽然不懂,一直很有意思
  •     不错,佛易学必读之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