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立思考》书评

出版日期:2014-6-1
ISBN:9787510829240
作者:张志,黄鑫
页数:320页

学会独立思考,从提问开始

这本书月初买回来的,到今天月末我终于开始并看完了前三章。去年10月独立思考系列教程在微信“秋夜青语”连载的时候是有在看,但只交过两次作业吧,深深感受到了:比你年纪小的人,比你更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的事实。最初连载的是学会提问系列教程,我非常想当然的觉得自己还行吧。至少没提过什么很愚蠢的问题,当然只限于在微信里。深知自己在各个方面问题很多,无论是工作,生活,学习都觉得自己很无知。性格又很倔,总喜欢按自己的节奏生活。认为自己的人生该自己负责。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更不想依赖任何人。所以每当有朋友关心起我的现状时,总是想让人有种放心还不错的感觉。聊天时更倾向于聊些除自己以外的其他话题,或者一个人独处。但问题还是依然存在,与其说不想依赖别人,不如说不知道如何让他人更好的帮助自己。想提一个好问题的前提是先问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想要怎样解决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本书前三章是写学会针对不同对象,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在《跟谷歌面试题学批判性思维》的章节中,在第6页提到谷歌公司在一封电子邮件里给求职者的建议。简单写几点我个人认为对于问题通用的建议。1、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问题做出界定,建立框架。2、描述你想要怎么处理问题的每一个环节。3、别错过试图帮助你的任何暗示。如果觉得能力非常有限,比如说我自己。只能简单的提出一个很笼统的问题,那也没有关系。把后面每个章节中的要点看作是一个思考框架,把问题丢进去试试看。先问自己,搞清楚问题,参考第24页的框架。1、明确自己的问题。2、尝试将问题拆分成更具体的小问题,这时候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百度,知乎之类的,谷歌只要会用就成。看一些相关文章,他人的经验。或者再去豆瓣看看有没有什么相关书籍,网易公开课有没有相关的课程,等等。3、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的问题解决了吗?如果还有疑问,是什么?这时候参考第87页的框架,通过想要提的问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人的了解,决定问谁,问什么?通过什么方式问?最后别忘了礼貌用语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表示感谢。希望早日从秋叶老师的脑残粉走向读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本书的两位作者张志和黄鑫都是大学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经历让作者感受颇多,因此利用丰富的个人经验总结出学习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虽然主要是写给大学生的建议,但很多章节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普遍适用的,需要长期的坚持训练才能形成习惯改变思维方式。书一共有八章,外加一个推荐书单的附录,分别针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大学学习方法、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等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和建议。而贯穿全书始终的是批判性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它不是一本知识性的书籍,而是方法论类的书籍,教给读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类推去解决更多相似的问题。对我比较有用的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提问的方式方法。前三章作者讨论的是提问的技巧,向不同的对象提问要用不一样的方法,而一个好的提问者往往可以让双方之间的对话更具启发性,要成为一个好的提问者,就要学会“推测式提问”和“苏格拉底式提问”,这两个两个概念很值得学习和践行。前者主要是指避免预设、在正确理解对方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比如”听起来,你的意思是?“或者“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的意思应该是?”,关键是避免预设立场和情绪化,不要产生没有意义的误解和恶性的辩论。而“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则取源于柏拉图《理想国》的辩证对话体,苏格拉底面对别人的问题,更加”偏重于问“而非轻易的回答,通过概念的定义、论证的过程启发对方完善自己的问题,用到矛盾的事实,开放性的问题。二是学习英语的方法。英语学习首先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提实质性的进步和提高,任何有效的方法都不能代替坚持。在这个前提下,有效的方法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作者鉴于自己的英语学习还有欠缺,这一章主要借鉴了浙大非英语专业毕业生俞立颖的方法:一、不盲信英语培训班;二、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英语(早上起床后就戴着耳机听VOA BBC等新闻培养语感、有意识的积累生活中出现的英语单词);三、每天养成练习英语的习惯(每天听写 dictation 一章新概念);四、模仿发音大胆开口说(英语流利说)。此外还有其他人介绍的一些学习方法,比如听TED学英语、看China Daily 等英文文章,以及英语达人的精华帖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971952/answer/16762942。最后是如何利用网上丰富的免费资源。作者推荐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寻找免费的精品课程,网易公开课(TED、可汗、Coursera)等在线课程、以及如何通过精确关键字和高级搜索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最后也是作者最擅长的就是搜索PPT模板资源,作者推荐了无忧、演界网、微软中国、百度云、百度网盘、稻壳儿在线模板等,最后附上作者的微博 @读书笔记PPT,可以获得更多资源。总之,学习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思考问题最忌讳的是偷懒,给出最简单的答案,逃避深度思考。

学会自学,才算读过大学

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两遍,简单说说后面几章的部分。到现在为止,我也觉得自己还不算是一个大学生,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最初在可以上高中的情况下选择了中专,接着为了延缓毕业继续本校的高职。毕业后想自考本科,结果到现在也还是零。后来想先考个职业资格证什么的,在网上买了教材,课件等等。最亢奋的时候每天早上四点起来看书,听课。结果是几个月下来,还是没考过。这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是个不会学习的人。关于学习方法,本书前言部分提出了三个建议,我个人认为对于学习任何新东西都很有参考价值。1、多了解别人的经验,但一定要自己实践去验证是否适合自己。2、如果一个方法你只是浅尝辄止,请别轻易否定它。3、在你成长的不同阶段,也许适合你的方法也需要进化。如果这样读大学,会不会更好?初入大学……一、了解自己所在的专业1、到学校官网了解自己所在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画出一棵“学科树”,参考第212页。2、通过搜索不同的关键词,了解课程体系框架。参考第291页。3、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制定大学学习计划。参考第218页。二、学习如何阅读各类教科书1、画出专业课程分类图,为自己选教材。了解不同学科重要程度,决定学习的深度和耗费的精力。参考第140页。2、读透教科书,理清学科体系。参考第149页。三、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参考第六章:英语、高数、文科、理科、考证类四、是否考研?如何制订一个考研计划,参考第222页。有时候看微博微信会想:怎么没有早点遇到秋叶老师呢?不过,现在也还来得及不是吗?期待接下来的两本:有效沟通,快速决策。祝《学会独立思考》系列大卖,超越《说服力ppt》系列,帮助更多人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批判性思维。

这是一本可以展开来的课堂笔记

用了两个小时不到就看了几乎所有的内容发表几点看法1. 这本书偏理论,例子还是太少,理论讲的浅显,没有深入进去2.适合初高中,上大学之前的人读3.比较好的一点是,其实可以将这本书作为一本目录来看,或者说笔记来看。听我细细讲来第一章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讲的一笔带过,可以看《对“伪科学”说不》批判性思维指南,至少能够对科学伪科学,可证伪等概念有所了解,如果已经看过的,估计这本书很多地方可以跳过关于学习解题处理问题的可以去看《怎样解题》波利亚的后面关于提问的所有的内容,请看互联网论坛最著名的《提问的艺术》就一篇文章而已至于后面的搜索引擎,请看google用法大全2.0版本一家之言

学会独立思考,构建好自己的人生框架

这是一本好书。早已经不是学生的身份了,依然力荐此书。不管是即将要考大学的高中学子,还是在读大学生,亦或是已经工作的职场中人,只要你还在不断学习成长奋斗,这本书都应该在你规划自己前行的路之前,读一读。这是一本能够教会你从平庸走向优秀的书。因为未来的人才一定不会是:不会利用互联网,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独立解决问题的人!从小,我们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个听话的孩子,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出社会听领导的话...于是,我们发现,小学的时候,听家长的话报了很多兴趣班——不是我们的兴趣,是爸爸妈妈认为有用的兴趣班。大学填志愿的时候,稀里糊涂的作选择,要嘛是听父母的,要嘛是按分数够得着的就选一个。毕业到了社会找工作,更是听七大姑八大姨的,或者是看高薪,或者是图安稳,然后,糊里糊涂的过一生,最后,把自己的碌碌无为,还自我安慰的当作平凡可贵。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学会思考。从来没有学会提问,从来没有运用过批判性的思维反思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自学,学会自省,学会控制。学会自学,是一个人智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学会自省是一个人情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学会自控,是一个人性格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是书里的金句。书的内容并不想在此透露太多。因为好书需要你自己去看,然后自取所需。 学会独立思考 ,构建好自己的人生框架。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往往不是你没有目标,而是如何找到实现你目标的方法,学习也一样。

反正我看到大叔的各种方法吐槽

很多人都喜欢做伸手党,其实自己可以办到的事,就不要麻烦到别人。这样才能自己成长。在中学的时候,学校就应该开一门课程,就叫独立思考。做一个好的提问者:学会问他人篇名为《提问的智慧》( 反思你的学习方法 《汉字书法之美》 ,学会提问就可以少走些弯路)关于计算机提问的方法优秀思维者是如何学习的 ?高层次的学生:这应该是本科生的水平 经常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和论点。 在学科领域类的问题,都能按照学科思维进行推导分析。 能识别出自己推导过程中大部分前提假设。 能阐述主要概念的含义,能有效使用专业性语言。 能对学科很多新的结论审慎对待,对别人的推理过程进行验证。 有天赋的学生:这应该是硕士研究生的水平 能提出一些新的重要的问题和论点。 能清晰准确抓住学科领域类的问题的关键点。 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假设。 能对主要概念通俗化解释,有效规范使用专业性语言。 能对学科很多新的结论审慎对待,提出自己的假设对问题进行新的验证推理。为什么要读教科书?如何高效阅读并逐渐建立自己的知识 注: 同问 如何阅读一本教科书(上) 学好专业课的人,在你身上应该能体现出这门课的专业背景,也就是别人和你一聊天就可以感觉出你学的是文科思维、理科思维还是商业思维。 大学里为什么要多读点杂书? 《越读者》 大学英语该怎样学?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971952/answer/16762942。 如何找到系统的学习资源解决问题? 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 奇艺公开课:http://www.qiyi.com/jilupian/gkk.html 腾讯淘课:http://bb.news.qq.com/open.htm 搜狐教育公开课:http://tv.sohu.com/open/ CICStudy公开课:http://www.cicistudy.com/ 新浪公开课:http://edu.sina.com.cn/video/open/ 果壳MOOC学院:http://mooc.guokr.com/ 如何利用图书馆解决问题? 中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http://lib.sytu.edu.cn/files/gc-cnki-nj.asp免费OA资源 中国工具书资源全文数据库:http://dlib.apabi.com/nlc/login.aspx?cult=CN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http://tongji.cnki.net/kns55/index.aspx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具书在线):http://dportal.nlc.gov.cn:8332/nlcdrss/gjs/gjs.htm 十招让你会搜PPT模板 第一招:百度“PPT模板”第二招:去专业论坛 第三招:上“演界网” 第四招:filetype 第五招:百度“微软中国” 第六招:微盘搜索“工作总结PPT” 第七招:百度云搜索“工作总结PPT” 第八招:去“稻壳儿在线模板” 第九招:关注微博分享达人 第十招:自己去设计,从此不求人

注重实用的大学生必读书

1.这本书最能引起共鸣的可能会是工作几年以后的年轻人,因为大多数毕业生只有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几年以后,对书中讲的内容更有切肤之痛。2.这本书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更像是作者多年对学生答疑的经验总结。但这本书确更侧重于实践,结合《批判性思维》,《学会提问》一起来看,在实践方面有更多的辅导意义,参考例子一步一步去做,让读者可以有的放矢。而且,虽然结构看似松散,反而能将焦点集中在几个最常用的点上,真正的用上了力,成为一本行为工具书。3.这本书,在工作3-5年的人中可能适应性可能会更好一些。在大学生这个群体,反而适用面会窄一些,因为成熟度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恐怕看不懂。如果能看懂,并且参考书上的方法实践,你会逐渐进入了“精英”人群。看不懂的也没关系,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来读读,你还有可能得到一张“船票”。

如何练习独立思考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我认为作者所说的独立思考等同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sing),指经过分析推理、提问等思考过程去筛选、消化信息,从而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结构性的知识,形成思考、分析、推理、解释、质疑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工作、学习、生活所必备的能力」很多人都会有与我相似的经历。比如,复习资料明明是一样的,但成绩就是考不过有些学霸;看到别人可以对一本书、一件政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要让自己来评价,就只能抄袭他人观点,或者干脆什么都说不出;上了四年大学读了很多书,别人问起专业知识,却只能答的模棱两可;在工作中,明明自己很努力 ,却被领导认为悟性很差。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在学习时,不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工作、学习,为了能为自己的生活做出理由确凿的选择与决定,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茫、不盲从,我们应有意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多图书的作者,都热衷于做“人生导师”。这些书为迷茫的人们指路,人们看书的时候感觉自己被开了天眼,合上书一切依然照旧。本书作者则相反,在书的前言中,作者说,他的梦想是让更多的人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作者的书手把手教你如何一步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不想做你的人生导师,他想让你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任何能力都可由练习习得」这本书针对大学生群体,讲了一些在学习、读书时应用批判性思考的方法。我认为,即使不是大学生,这些方法也可以借鉴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我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步骤用word敲好,用A4纸打印出来,当我学习读书时就把A4纸拿出来,逐条照做。下面以读书方法为例。「如何读书」1.把你要读的书分类读书前要知道你读的是什么类型的书,这个类型的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略读与速读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目录页;检阅书中的索引;读出版者的介绍;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看;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3.精读与慢读做笔记。除了圈圈划划标记出你认为重要的文字外,在书边儿的空白处记录自己的问题或结论,并且在空白页(如扉页)依序标记出作者的思路及思路中各连接结论的页码,看完书后,依靠自己的空白页笔记及书本中的圈圈划划,构架出这本书的整体大纲。「关键:读完一本书必须问自己的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最好用几句话概括。2.彻底理解每本书里的基础概念与定义,理解书中组织全部内容的逻辑。比如,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想办法找出主要的观点、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的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你了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咨询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反馈:思维模式的养成」不管学习什么专业,理解每门课程背后的思维模式才是学习能力的关键。比如学历史的要有历史史观,学经济学的懂得理性思考,透过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预见政策后果。通过学习,要慢慢形成这样的“专业标签”。

独立思考得靠自己

1.前面部分不太能读下去,后面讲到的一些如大学课程的倒是有点兴趣,甚至有种再细读一遍或几遍的冲动,读完全书最欣赏最后一章,实用型,点个赞。读不下这本书的朋友可以去读最后一章,良心安利。2.全书总体给人一种 道理我都懂,但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 的感觉。讲的内容、案例、道理都是自己曾经经历或遇见或懂得的,书中也只是说教式的再一次告诉读者。然而,执行如何的问题真的是只能靠个人。既然道理都懂,我觉得可以再细看细读,把书中所教用于实践,一点点一点点真正吸收书中精华而不是仅仅读完被洗脑了一遍就完了。此书,读下去,还是值得推荐的。

思考能力培养手册

《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书评书名:《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作者:张志(秋叶) 黄鑫版本:九州出版社作为学生,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面对着一道理科题目/作文题/生活难题,竭尽全力想要思考出一个解决方法,可以感觉到大脑在开足马力绞尽脑汁,但一段时间后却没有任何收获。后来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大脑空转——精神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但却没有做实际的工作。我想,我没有学会怎样思考。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知道秋叶老师和黄鑫老师这两个个人的。当时我在为作文搜集素材,无意间撞入了两位老师的豆瓣空间,看到了一堆日志——对我来说简直如宝藏一样的东西——觉得秋叶老师的话语很有亲和力,很容易理解,而且说到的东西基本上是微观操作层面的事物,可操作性极强,然后就关注了微信,买下并读完这本教我如何思考的书。这本书一共8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他自己的定义:“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自身进行反思,使得自己的行动和信念变得合理的思考。”批判性思考必须是理性的和反思的——亦即有理由的和经常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这些根本性的事物再思考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作者的另一个描述——批判性思维决定我们相信什么并去做什么,了解影响我们思考的要素,并对自己的初步观点评估调整。当然,作者觉得“批判性思维”的名字好高大上,所以自己给他换 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独立思考!第二、三章为第二部分,主要告诉我们怎样提问。这一部分,作者是想提醒我们提问时有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简单的例子:“我要不要出国留学啊?”第一,没有给出提问者的经济条件;第二,没有给出提问者的学习情况;第三,没有给出提问者学习的专业;第四······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想要让自己的提问得到有效的解决,必须自己对这个问题和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查,给出足够的条件,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答案,否则就不要怪别人回答“百度一下”四个字了。当然,学会提问是一门大学问,所以这部分内容不会只有这些,需要大家自己进行挖掘。剩下的章节则为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大学生/想学一门新的学问的人应该如何学习。这一本分给我们说明了整体式学习的理念、教科书阅读方法、学习计划制定原则、大学各门课程的学习指引、以及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技术。前文讲过,张志和黄鑫两位老师介绍的多为微观操作层面的技术,所以这一部分的要点分散而细微,在此不作赘述,但这些细节操作正好与当下各种流行的宏观理念互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虽说这本书是为大学生而写的,但里面很多东西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最有用的,是它提出了“思考框架”的理念。个人认为,所谓“思考框架”是一套进行分析的角度或者说顺序,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方向标。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人-事-物-势”框架,就是让思考者在思考问题是从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人,会发生的事,有影响的物,以及未来的趋势来想,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情景后,下决定。不得不说,“思考框架”这种东西能简化思考难度,缩短思考时间,适合大多数思考者使用。我自己使用最多、最成熟的思考框架是为写书评而生的一套思考顺序:先介绍读书的背景、再介绍书的内容和结构、然后是作者的语言风格或者文笔、其次是自己的感想收获、最后是对书的定性评价——推荐或保留意见。思考框架的形成过程大概有两种:一、将已有的框架移植过来。当见到别人的框架挺好,或者自己原来用来解决别的问题的框架挺适合的时候,将已有的框架作一定的修改,就产生了一个用以解决新问题的新框架。二、从零开始生成。在面对一类前所未见的新问题时,自己不断思考,反复试验,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和经验,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对其他同样面对过相似问题的人模仿请教,自行设计新框架(这里我论述得不清楚,因为自己也没遇到过这些情况,幸好这些情况并不常见)。另外,这本书既然是为大学生而写,那么自然也会重点讲到大学学习。在书中,作者着重提到要我们建立学科的思维。这个我不太清楚究竟是什么,不过我想肯定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这个专业有什么用?这个专业有那些课程(知识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不仅大学生能用,任何想要学习一门新学问的人都要好好学习这本书的内容。而且,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可如果真要回答起来,恐怕不是这么容易吧?我想,大学生、任何存在大脑空转问题、或者想要学习一门新学问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书中的方法基础而实用,当然要付出一定的心思和努力。然而,在这个躁动不安的时代,掌握了思考能力的人,竞争力要比其他家伙强上多少啊!另外推荐:《轻松学会独立思考》——本书兄弟篇,在对本书的读者评价整理基础上,删减了一些关于大学生的内容,里面的方法对于所有人士都适用。

我是被逼的

写这篇书评实际上是被逼的,而非我内心使然。作为一只从来没有在网上发表过什么小破文章,打字速度超慢的浮躁大学生,写这样一篇书评对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折磨(至少它不可以像通识课论文一样复制粘贴,然后心安理得地过关)于是我决定记录下这非人的折磨。22:00我开始敲的键盘。这事要从一段非常偶然的对话开始。在某天,某群,我看到了某个活动,于是乎就有了下面这个对话@秋叶 20:23:36 说到免费得到我的书,其实还有三个途径1、我们发起了一个活动,在用友公司的工作圈注册一个APP,并建立一个有15人好友的圈子,用友公司就给你们送一本书,具体情况可以看群论坛相关分析,并去新浪微博@圈妹在这 (http://weibo.com/u/2802188932 ),我想说一句,已经超过60位学员领到书了。这个活动我今天和用友方面确认过,依然有效!个别朋友抱怨没有响应的,可以再联系一次@圈妹在这 。2、参加做《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读书笔记PPT活动,或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长书评发微博或者豆瓣,只要你承诺做,我就承诺送。海蓝兽2014/5/30 20:36:08问第2条,没看过书。。。做不了秋叶 2014/5/30 20:36:08给我地址,我寄了你做接着我好奇地发了地址,然后这个大叔模样的人二话不说就流氓般把书地寄到了我手上,再呢,虽然说从来就没有写过,但是总不能为了这么本破书就让老子食盐了吧,于是乎有了这篇被逼的书评,MD拿老子的信誉比老子写书评。。。。。。对于我这种连书评是什么的人来说。。。只好照着书上给的一点点提示做咯。先百度“书评”看完百度百科对它的一些基本定义:书评是评论、介绍书籍的文章。探索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在读者、作者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渠道。 书里叫先理解概念然后上豆瓣找该书的书评,参考一下。第一篇就是大叔自己的,感觉像是阐述自己写这本书的目的,然后随意看了几篇,萧秋水指出这本书能带给大学生的宏观层面的帮助,天下和顺则举出一些得到的高认可的书和视频(其中有两我看过)借晕轮效应来推荐这本书。其余的多是结合书中的某些技巧具体地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似乎也是最容易的了呵呵,于是我选了这一种。接着就要写自己的东西了(对于打字慢的我而言这简直比SM还可怕)虽然说挑了最容易的一种方法,想想还是写认真点的好,毕竟拿了人家的书。。。。。。那么把自己的写的过程写成书评好了,估计读起来也有点意思。原本这就可以结束了word告诉我已经670+了,不过看看才23:46,那就多写点吧。被大叔逼着写的部分任务完成了,觉得轻松得多。那就整体上谈谈这本书吧,个人觉得在里面学到了(也可能是从书里推荐得书中学到的)很关键的几点:1、学什么(独立思考)2、怎么学(整体学习)3、怎么用(写书评呗)好了到这就结束了,虽然说写书评是被逼的,不过收到书以后这么久才写,实在是抱歉,但无论如何谢谢大叔,这是本好书。

独立思考入门篇吧

这可以说是大学生的普及类书吧,其实说独立思维的东东不多,但里面有些工具和思考可以用一下里面有两个小点不太认同,关于“教科书”学习和关于思维“框架力”的第一个,我是不主张读教科书的,严重点说,应该“隔离”教课书因为中国的教科书,从小学到大学,都是打上“权力”和“压抑”的烙印的,这导致我们阅读时,由于时时刻刻要面对“考试”的判断和压力,缺乏必要的平等心态和多元眼光,而且,这类书籍读多了,往往能在考分成绩上获得比较好的“回报”,这其实也是对“其它阅读”的逆淘汰;对于这类书,就算知识点再多、框架再科学,也是对人的学习过程的野蛮压抑,更何况,国内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的陈旧已经让人懒得吐槽第二个,是思考的“框架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时,发现内部规律并条理化、结构化的能力,好的框架对于认识事务、澄清价值无疑有事半功倍之效。在学习某一学科时,往往重视大的框架及知识地图的各个层面,以免自我感性碎片阅读坐井观天。这个用意当然非常好,但我个人却认为,是误判了学习的逻辑顺序。殊不知,现在我们的教育问题就在这个“框架”上,学习,是感性理性的互动,现在大家学一门课,就先来一份“某某概论”,在啥感性积累都没有的时候,“框架”就已经泰山压顶地上来了,在这种基础上的“框架”,不但起不到分析条理化感性现象的作用,恰恰是对丰富现象的粗暴裁剪,在科学上,属于“结论先行”,在作文上,属于“主题先行”,这是学习研究的大忌。大多数人在这种框架下匍匐前行,而失去自我探索的可能和动力。正确的过程,恰恰是应该反过来,先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比如研究电影,先看了200部电影再说,看了之后有困惑之处,再循着内心的点慢慢寻找,“框架”类似于分析工具,只能是解释“困惑”的辅助而不是相反,有核心体验做支撑,才能在面对多种“框架”的时候做出自我的选择,甚至摸索出自我的“框架”,而不是倒果为因。这样的探索或许很慢,但一步一步非常地扎实。(我看过太多学心理的朋友甚至没读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或《逃避自由》,理由竟然是,这在教科书里面不重要)

用实力去感动自己

第一次知道秋叶老师,是因为一个新精英的视频,看到了这个比较贴近现实,有些风趣的老师。后来 专门学习了他的PPT课程,自己感觉有了很大的收获,所以最近买了这本《学会独立思考》,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是这本书还是会有一些很不错的学习。但就提问这一小块,就值得细细学习一番。简单说四条吧,自己家深有感触的。1.自我介绍的必要性。自己目前是个HR专员,主抓招聘这一块。每当来了一个面试者。我都会让他们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但是很少碰见比较出彩的自我介绍。简单说一下,名字,之前的工作经验和学校经验,并不能让人在第一时间出现一个立体的任务。更别提留下还不错的印象了。很多人在提问的时候,更是什么都不说,上来就要答案,在没有了解是谁的情况下,别人很难提供一些东西。毕竟,人比较容易记住自己提供过帮助的人或者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2.足够的信息交代。有时候兼职做一个小小的职业规划师。经常听到学生问,老师,我是考研好还是进国企好?这个回答让真相给他两个大耳光。我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你的家庭背景,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对空。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式这样。即使有好的观点可以告诉你,但仍然不能确定你是否能够承接的住,有没有执行的可能啊。3.做好必要的功课。询问的是什么样的人,他比较认可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习惯性直接问老板怎么做,远不如说自己做出两到三套方案让领导选择。这样领导轻松,自己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有更多的思维框架可以构建。正像是很多领导推崇的《把信送到加西亚》。自己做好功课,然后执行。提问方式的优化也是不错的思考方式,在自己思考如何提问的同时,自己也在思考了自己的问题,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来解决问题。4.别想通过把问题扔给别人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询问其他人对于自己问题的看法。好的地方看,是多参考别人的意见,而另一方面,我们总是潜意识的将自己的责任推向他人,各种理由不去实践,不去做,不去进步。怪所有的与自己有关的而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东西。真正要做的是,自己在独立思考之后,听取他人的建议,然后自己做出自己应有的决断,最后,自己再坚定不移的去执行。还有一句话让我挺有感触,“情怀这种东西绝大部分人是用来自己感动自己的,但不是用来改变自己的。 ”这和八哥的理念还是有些相近的,哈哈…………

你真的会独立思考吗?

这几天把自己放空,申请了微博读书书评人,很幸运的通过了申请。这样子每周一本书评的计划调整成了两篇,还有小任务,但内心欢喜,适合自己,会去坚持。这周看了张志(秋叶老师)和黄鑫老师合著的《学会独立思考》,断断续续的看了几遍,可以作为指导书来看,需要多拿出时间来去读,看一遍头脑热了,行动起来会慢,看两遍发现新知识,再看一遍,要好好认真的死磕和实践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作为大学生,或者在职人员迷茫期要看看,或许看了会说 ,这个谁不知道啊,但你做了吗,有效果吗?不试试怎么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都知道,要有勇气去尝试才行。来把这碗迷茫期的良药喝了,看效果。多年前,知道秋叶老师的时候,是工作总结做PPT ,虽然也会点基础的PPT技能,但做好PPT 需要太多的知识了,去网上搜索的时候看到了网易云课堂的《和秋叶一起学PPT》 ,一入秋门深似海,在PPT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选择自己的风格,历经九九八十一个坎,从字体,颜色,形状,图形开始设计,到整体框架的设计,逻辑能力的培养,金字塔原理,从一个点延伸出了好几个领域的知识。我就不断地在学习的路上走啊,求知若渴,但也有选择,这个期间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喜欢,参加活动获奖,把交的学PPT的费用挣了回来,还遇到了萧秋水,小雪老师,彭小六,鼹鼠的土豆、剽悍一只猫等等正能量大咖,看了她们的书,学会如何做选择,了解了知识管理,时间管理,思维导图,生活理念、写作等等,自己内心变的强大,能独立完成一些小任务,信心倍增。《学会独立思考》可选择性去读,你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一章来读,也可以从头开始读,无论哪种方式你都有收获。未来社会不需要不会利用互联网,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独立解决问题的人。那么进入大学或者在职场要学会什么呢?学会自学、学会自省、学会自控。学会自学是一个人智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学会自省是一个人情商走向成熟的标志。学会自控是一个人性格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往往不是你没有目标,而是如何找到实现你目标的方法,学习也一样。学会针对不同对象提问。向老师提出一个好问题,请教专业性问题,名人、专家,朋友,同学提问。闭眼睛想想你是不是不分人,直接想到问题就问了,有时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你真的会问问题吗?这里面还真是有学问啊。01 提出一个好问题有礼貌---自我介绍--信息交代清楚---做好功课,先自己找答案---问对合适的人02 请教专业问题搞清楚自己要问的问题---了解提问的对象---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提问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形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03 向名人或专业人士请教问题找名人的联系方式---投其所好---自然植入---扩大能量---在线时间---有礼貌---估计他人感受---不能着急大部分人找别人,不过是希望别人花点时间帮助自己解决麻烦。04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借用一些有效的提问方式,学会换位思考,更好地与别人沟通。推测式---苏格拉底式---“三问”模式:问自己,问对象,问方式05 大学的学习方法思想:要成为终身的学习者。行为:理解每一门课程背后的思维模式才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结果: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反复训练,移植到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成为自己的思维模式。读书的关键是学习一门专业后形成的思维模式,一旦掌握了某种思考问题的模式,就很容易把这种经过反复训练的模式移植到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06 整体性学习的6个阶段1、获取阶段: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2、明白阶段:反复强化练习掌握利用解决某类问题。3、拓展阶段: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拓展。4、纠错阶段:修炼的过程。5、应用阶段:举一反三。6、测试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测试。经过这6个阶段就形成了整体的学习框架。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将受益匪浅。07 如何阅读大学教科书这一章可以借鉴和应用到读各类书方面。通读---独立思考---批判性的去读---形成自己的知识08 大学里面多读些杂书通过广泛阅读,才能真正找到认知世界的钥匙,形成区思考,分析,推理,解释,质疑的能力,最终形成你稳定的思考体系和价值理念,才是我们得以受益终生能力。09 教你列学习计划和如何利用免费资源大学学习计划---考研计划 书里面写了方式和方法,需要的朋友可以去选择尝试,考研要趁早。利用免费资源:图书馆---互联网---前辈的经验。处处留心皆学问。看你是不是“有心”。求人不如求已。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生活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思考,多实践,难道我们张嘴巴朝天,馅饼怎么会有,还是需要自己去实践和尝试。付出总有回报,看你选择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开启蒙的大门

本书开篇从谷歌面试题说起,问:你被缩小到一枚硬币大小,扔进搅拌机。你的质量减少,密度不变。搅拌机60秒就会开始搅拌,你会怎么做?面试官通过你的反应速度和回答,来看你的思考是否严密并合理,无情的揭穿是看你在漏洞百出时仍能坚持有理有据而非信口开河。罗伯特恩尼斯所说的批判性思维是:Reasonable reflective thinking focused on deciding what to believe or do.运用批判性思维,就要对上述想到的方法进行评价,然后判断出不同想法的合理度,进而挑选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最后再评价、改进。本书倡导有效的思考,指向如何解决,首先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问,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其中讲到如何对专家进行提问,让我想到昨天刚刚对O2O电商专家的一次提问。1.提前预约,当时是一场电话预约,确定了具体时间段。如果对方那个时间没有打电话来,你可以找助理再次确认;也有不方便接的时候,可以直接挂断,回短信说:我现在不方便接听,等10分钟回拨给您。回电话往往让你看起来更主动。2.做好功课。专家是做购物中心的O2O运营,所以我百度了一下:什么是购物中心6?与百货、零售的区别?我国购物中心有多少?运用电商思维的有哪些?你所在的城市有没有一些案例?O2O是什么?这样的结合优点在哪里?3.准备提纲(1)用开放式问题激活谈话,不要用太多能不能、对么、是不是、会不会、可不可以、多久、多少等封闭式问题。(2)提前预测专家的回答,准备下一个问题。腾讯推出免费wify热点,和线下商家联合,夺走一部分生意的可能性大么?专家态度是比较小,你又可以问:那对于咱们公司而言,三年内能覆盖XXX家购物中心优势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就能从行业可能性问题,转变到公司发展现状的问题,使问题有所深入,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好好好、原来是这样。接下来,文章提出五种提问方式:用推测式提问避免沟通误解、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找到答案、事实?偏好?判断?原来问题有三种、学会问他人、学会问自己。问完了,就到了如何去做的问题,作者说同样是去一个地方,你走路去和坐车去,哪怕你走了很久,但是你很难超过开车去的人,这个车就是大学生要掌握的方法。作者倡导大家学习思维而不是记忆知识点。转换到工作岗位,应当问自己:我今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我今天要努力完成的事情是什么?我会遇到哪些现实问题?我该如何解决他们?我需要收集哪些信息或数据来解决问题?我如何获取这些信息或数据?为了解决问题,我最需要了解哪些最基本的观点,概念或者原理?我们要采取哪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解决能力我还能运用在其他日常领域吗,会有怎样的成果?接下来的两章也对如何指定学习计划和利用免费学习资源进行了讨论。本书深入浅出,会引发一些思考,但是想要掌握,还需要很多路要走,就像作者说的,我们的问题千千万万,这本书不可能给我们全部的答案,而作者本身也不希望成为那个给我们答案的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推荐了很多有用的书,每节都设有互动作业,部分章节引用了读者思考的篇目,在本书的互动方面做的出彩。

路很长,需要慢慢走

虽然现在已经是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但是看完秋大的这本书还是回味无穷,虽然其中的一些方法自己平时也经常使用,有一些关于大学查找学术论文的章节采用速读的方式带过。学会独立思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书中的所有章节的描述中,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促使读者进行反思,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是和自己在对话一样。可以发现很多自己思维的盲点,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正好补充了自己的盲点。我非常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提问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轻而易举的获得答案,而是为了逐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区形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想想自己工作这么久了,基本上提问题都是为了得到一个答案,为了答案而提问题。这应该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吧!作者在书中不论是关于提问的方法还是工作计划,查找资料,每一个章节都是作者独立思考的一个过程,在阅读章节之前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怎样来书写这样的一章,将自己的思路写下来然后和作者的思路进行对比,这样自己的阅读之后的反思才能使自己更快的成长。看完这本书让我对自己平时工作的方法,自己自学的方法和自己的行动计划有了更多的认知。希望我自己能够在英语学习和PPT学习上面借鉴作者的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够为自己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做一个独立思考的计划而不是绝对详细完善的计划。独立思考需要有框架支持,其实我理解的书中的思考框架就是工业工程中分析问题的——人、机、料、法、环!这本书适合反复的阅读其中的章节,每一次的困惑都会在章节中有一些指导,这本书的印刷和排版都非常不错,推荐给大家看!

大学狗得看看

秋大的书总是比较能让大学生醍醐灌顶,这本书也毫无意外,标准的实用主义书籍。从提问技巧、提问对象、学习方法、大学教科书阅读方法、专业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免费资源这七个方向向大学们阐述大叔自己的学习方法。本人读得最为认真的算是观阅阅读这一章罢。因其在读书上与我不谋而合,都是崇尚泛读,广读,读书无用论在我看来只是弱者自欺的借口罢了。我一度也迷茫过,读过那么多书,到底带给了我什么。不过慢慢地,我发现读书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内在这种虚头巴脑的说法还的确有它的道理,因为它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我的身上,最简单的证明便是,我比常人更耐得住寂寞。我已经好久不会说“好无聊啊”这样的自居了,因为一旦能闲下来,不管是五分钟十分钟还是一个小时几个小时,我会有好多东西要琢磨,好多思路要整理,好多语句要梳理,所以我不会因为独处而感到寂寞。反而开始享受独处、静思的时光,并有意营造这样的氛围,这是以前的我无福消受的。既然是一本实用的书,那么书中的干货自不会少,总之绝对会让初入大学或是正处在迷茫阶段的学子受益匪浅的。

你之常识,他人之知识

一、傻不傻?@秋叶 和@西安黄鑫 在微博上送书,而且还包邮,送的是他们刚出版的《学会独立思考》。有同事听说这事,问了句“他们不会傻的吧?”我“呵呵”之后回了句“我才是傻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长期的影响力比短期的赚钱更重要,用@秋叶自己的原话说就是“很多人是为了名,指望书带来光环,在别的领域赚钱,我就是这样的”。我收了人家的书,我要对得起我的良心,我会认真阅读,挑出点“毛病”,帮助人家出更好的第二版;我会认真写书评,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本书的好;我会尽可能地与我的学生分享书中的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所以啊,作者才不傻呢,我才是傻的。二、如何让他人之知识变成你之常识阅读这本书,其实只花了我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却用了一个星期的跨度才完成我对这本书的思考。书看得快,是因为书中的好多内容之前在看@秋叶 的其他几本书或者他推荐的书时就已经掌握了,甚至有些东西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已经学会了,所以我不断在跳读,暂停,思考,跳读。而思考花的时间就比较多了。例如我看到该书第76页,第二段写道:“弗洛伊德的观点和荣格几乎是完全对立的”。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感觉怪怪的,于是我先做了标注,然后一边接着往下看一边回忆。第二天我又专门在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http://www.ucdrs.net/admin/union/index.do)上查阅了相关论文,确定我的记忆没有错,我就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条微博:@秋叶 @西安黄鑫 今天看到《学会独立思考》一书第76页,第二段写道:“弗洛伊德的观点和荣格几乎是完全对立的”。我回忆我当时学《心理学史》,无论是老师还是书都似乎没有说两人完全对立啊。今晚又翻阅了文献,我觉得改成“两人看似是师徒,观点并不相同,荣格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可能更好。又例如我看完第一章 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 和第二章 学会针对不同对象提问 后,我突然想到,为什么第一章是“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它和第二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于是我又翻回去重新看,一边看一边思考,终于发现,其实作者早就在第一章的时候讲了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个更通俗的说法,不叫‘批判性思维’,而是叫‘独立思考’。”然后作者又在第二章的第一页强调:“有效的思考往往指向问题如何去解决,而茫然的思考只会从一个问题绕来绕去又回到开始的问题,而不是思考如何去解决。”有了思考和再次阅读,我的理解就比第一次阅读更深。讲完这两个例子,可以回答“如何让他人之知识变成你之常识”这个问题了。那就是,学习,思考,应用。我刚读完这本书,第一反应是,怎么书的内容都是一些常识啊,真有那么多大学生连这些常识都不知道吗?直到过了几天我和同事聊天,说到泡茶的问题,我说茶不能加那么多热水一直泡着,我同事说我怎么知道,我说这是常识啊,怎么会不知道。说完我突然反应过来,这个常识对我来说确实是常识,对不知道的人来说就是知识而不是常识。我之所以觉得书中的内容好多都是常识,应该都早就知道,其实是因为我经历过,我看过,我思考过,我学会了,这些知识变成了我的常识。而有的大学生既没有丰富的经历,又不会主动看书思考,他们不知道这些知识,其实也正常。写这一段的时候,我本来不想贴出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的网站链接的,因为“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后来想想还是贴吧,毕竟还有很多人连怎么百度都不知道呢。附带问一个问题,你知道“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是谁提出来的吗?你是怎么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三、关于这本书我的重点推荐第一章就一篇文章,《跟谷歌面试题学批判性思维》,写得很有意思。第三章的《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找到答案》,苏格拉底式提问其实更多地应用于心理咨询之中,可惜书中用的不是心理咨询的例子,当然这并不影响这篇文章成为一篇值得推荐的文章。第五章的《大学里为什么要多读点杂书》,你知道为什么吗?自己去买来看吧。我真心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会有更多的人,把他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常识。

独立思考实践指导书

《学会独立思考》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在校的大学生通过什么具体的方法去会获得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一本书,我感觉很棒!这本书基本没有什么空洞的说教,可操作性很强的一本书。这本书既然是学会独立思考的学习篇,那么它主要的任务必定是教会大学生怎么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实践去真正学会独立思考,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秋叶老师说,大学里要学会三种能力,自学能力,自省能力,自控能力,我感觉很有道理。我刚刚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时发现这三种能力基本都没有学到就毕业了,很多时候是由于自己的懒惰造成的。我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太努力才让自己变得没有想法,只顾埋头做事,很少去反省自己,没很少看书,才导致自己做了很多事儿,却进步很少。我有点遗憾,为啥我没有在大一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呢,但现在看到,我感觉自己还是很幸运的,至少知道自己可以从现在开始慢慢的学习,让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这本书用很详尽并且很通俗的写了从几个方面的来学习独立思考:1.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2. 学会针对不同对象提问;3.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提问;4. 反思大学的学习方法;5. 怎样阅读大学教科书;6. 怎样学习专业课程;7. 怎样制定学习计划;8. 怎样利用免费资源。这八个方面来教你如任何去运用思考的方法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需要通过系统的锻炼,不断反复的练习,才会有所成效,我希望自己能有所收获。

思考能力培养微观操作手册

《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书评书名:《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作者:张志(秋叶) 黄鑫版本:九州出版社作为学生,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面对着一道理科题目/作文题/生活难题,竭尽全力想要思考出一个解决方法,可以感觉到大脑在开足马力绞尽脑汁,但一段时间后却没有任何收获。后来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大脑空转——精神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但却没有做实际的工作。我想,我没有学会怎样思考。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知道秋叶老师和黄鑫老师这两个个人的。当时我在为作文搜集素材,无意间撞入了两位老师的豆瓣空间,看到了一堆日志——对我来说简直如宝藏一样的东西——觉得秋叶老师的话语很有亲和力,很容易理解,而且说到的东西基本上是微观操作层面的事物,可操作性极强,然后就关注了微信,买下并读完这本教我如何思考的书。这本书一共8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他自己的定义:“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自身进行反思,使得自己的行动和信念变得合理的思考。”批判性思考必须是理性的和反思的——亦即有理由的和经常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这些根本性的事物再思考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作者的另一个描述——批判性思维决定我们相信什么并去做什么,了解影响我们思考的要素,并对自己的初步观点评估调整。另外,作者觉得“批判性思维”的名字好高大上,所以自己给他换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独立思考!第二、三章为第二部分,主要告诉我们怎样提问。这一部分,作者是想提醒我们提问时有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简单的例子:“我要不要出国留学啊?”第一,没有给出提问者的经济条件;第二,没有给出提问者的学习情况;第三,没有给出提问者学习的专业;第四······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想要让自己的提问得到有效的解决,必须自己对这个问题和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查,给出足够的条件,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答案,否则就不要怪别人回答“百度一下”四个字了。当然,学会提问是一门大学问,所以这部分内容不会只有这些,需要大家自己进行挖掘。剩下的章节则为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大学生/想学一门新的学问的人应该如何学习。这一本分给我们说明了整体式学习的理念、教科书阅读方法、学习计划制定原则、大学各门课程的学习指引、以及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技术。前文讲过,张志和黄鑫两位老师介绍的多为微观操作层面的技术,所以这一部分的要点分散而细微,在此不作赘述,但这些细节操作正好与当下各种流行的宏观理念互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虽说这本书是为大学生而写的,但里面很多东西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最有用的,是它提出了“思考框架”的理念。个人认为,所谓“思考框架”是一套进行分析的角度或者说顺序,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方向标。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人-事-物-势”框架,就是让思考者在思考问题是从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人,会发生的事,有影响的物,以及未来的趋势来想,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情景后,下决定。不得不说,“思考框架”这种东西能简化思考难度,缩短思考时间,适合大多数思考者使用。我自己使用最多、最成熟的思考框架是为写书评而生的一套思考顺序:先介绍读书的背景、再介绍书的内容和结构、然后是作者的语言风格或者文笔、其次是自己的感想收获、最后是对书的定性评价——推荐或保留意见。思考框架的形成过程大概有两种:一、将已有的框架移植过来。当见到别人的框架挺好,或者自己原来用来解决别的问题的框架挺适合的时候,将已有的框架作一定的修改,就产生了一个用以解决新问题的新框架。二、从零开始生成。在面对一类前所未见的新问题时,自己不断思考,反复试验,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和经验,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对其他同样面对过相似问题的人模仿请教,自行设计新框架(这里我论述得不清楚,因为自己也没遇到过这些情况,幸好这些情况并不常见)。另外,这本书既然是为大学生而写,那么自然也会重点讲到大学学习。在书中,作者着重提到要我们建立学科的思维。这个我不太清楚究竟是什么,不过我想肯定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这个专业有什么用?这个专业有那些课程(知识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不仅大学生能用,任何想要学习一门新学问的人都要好好学习这本书的内容。而且,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可如果真要回答起来,恐怕不是这么容易吧?我想,大学生、任何存在大脑空转问题、或者想要学习一门新学问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书中的方法基础而实用,当然要付出一定的心思和努力。然而,在这个躁动不安的时代,掌握了思考能力的人,竞争力要比其他家伙强上多少啊!另外推荐:《轻松学会独立思考》——本书兄弟篇,在对本书的读者评价整理基础上,删减了一些关于大学生的内容,里面的方法对于所有人士都适用。

谈谈《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读后感

很荣幸在微博上获得了秋叶老师的赠书,这几天考完试抽空拜读了一下,感觉戳到了自己很多弱点,尤其是在如何学会提问这点,我想不光是我,可能现在很多的大学生甚至社会上的工作族也都会犯得很多细节问题都被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己在这两天找暑假兼职的时候在自己的一言一行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改正,也得到了面试官的一些好印象,真的很感谢这本书,也谢谢秋叶老师能将自己的感悟写出来供广大学子自我批评、借鉴、学习!

不会思考的人写的文章

你说我该读什么书,比较好?我女朋友要和我分手,我怎么办?怎样才可以当学霸?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是不是经常大脑短路会问这样的傻问题,也经常被这样的傻问题雷倒呢?学会提问是走向独立思考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问题不但能直入主题,而且还能引发人的思考,如何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读了秋叶大叔的《学会独立思考》,整理了一下提问的思路,以下过程供你参考.第一、要问自己。在学习知识或沟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惑的时候,首先问自己。 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做了些什么样的事情? 目前这个问题解决到了什么程度? 我对问题的描述是否清晰合理里呢?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提问的前期做足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的越足问题得到解决的时间越短,沟通的效率变的就越高。你把问题描述清楚了,任何回答此问题的人都会很乐意为你解答,遇到这样的提问者本身就是难得的事情,在回答别人问题的同时自身也成长了。所谓教学相长就是此意。第二、寻找合适解决问题的人并了解详细信息找对人才能做对事,如果是一家公司的,彼此之间都已经很熟悉,剩下的就是如何提问了。如果是向陌生人提问,了解其在不同领域间的优劣势就十分重要了,比如在某技术论坛,或者向某专家、教授请教学术上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问错人而闹出笑话。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擅长专业方向、活跃时间、和性格特点等等。第三、要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微博、微信、QQ、论坛、电话、邮件、直接面对面交流等,交流的不同方式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也决定了最终交流的效果。第四、提问完成之后要总结、记录。所有的问题不是别人回答了就可以结束了。我们还有个收尾的工作要做,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要写个总结记录一下;没有得到正确答案的问题,不要灰心,尝试去其他地方寻找一下一下答案,有了好的提问习惯,相信愿意给你解答问题的人会很多滴。第五、提问中不容忽视的很多细节。提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略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比如:1.缺乏必要的礼仪,一上来就问问题,得到答案后也没有说句谢谢。我们号称礼仪之邦,提问前寒暄几句,提问后道谢还是必要的。2.缺少自我介绍,尤其是那种非面对面的提问,个人的背景信息很重要,被提问者了解了你的信息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答案。3.对问题缺少详细的描述,一个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你向你的问题那样简单,提问时最好将问题的前因后果,及你所做的努力,想到的办法都说清楚,这样有价值的信息不能缺失。4.带着个人情绪提问,尤其是在遇到困难,遭遇不公待遇时,这个时候要深呼吸,放松冷静下来,再去提问,在个人情绪的影响下提出的问题一般不会得到好的答案,弄不好还会伤及个人感情。


 学会独立思考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