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1236104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页数:48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 集中在不大一块地方的几十万人,虽然极力毁坏了他们聚居的那片土地:把石头砸进土里,叫它草木不长;把刚出土的小草铲个干净;用煤炭和石油烟熏火燎;砍伐树木,赶走所有的鸟兽。但是,甚至在这样的城市里,春天也仍旧是春天:阳光普照大地,不论在林荫道上,还是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被除尽的地方,到处都长出绿油油的小草,显出勃勃生机。桦树、杨树和稠李抽出了清香的、黏糊糊的嫩叶,椴树鼓出了一个个绽裂的幼芽,寒鸦、家雀和鸽子,随着春天的来临,欢快地开始筑巢建窝,就连墙边的苍蝇,也在温暖的阳光下嗡嗡地飞舞起来。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以及孩子们,全都生机盎然,兴高采烈起来。唯独人,唯独成年人还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相互倾轧。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也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赐予的世间的美,即那个能引向和平、和谐和爱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统治他人的种种手段。 正因为这样,省监狱办公室里的那些官吏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所有的动物和人们享用的那种春意和欢乐,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前一天收到的那份编了号、盖了印、写明了案由的公文。它要求今天,4月28日上午9时之前,务必把在押的受过侦讯的三个犯人——一男二女,解送法院受审。两名妇女中,有一名是主犯,必须单独押送。今天,4月28日上午8时,看守长根据这道命令,走进又黑又臭的女监狱的走廊,跟着他一起走进走廊的还有一个面容憔悴、卷发花白的女人,她身穿袖口镶有金边的制服,腰间系一根蓝边饰带。这是女看守。 “您是要提玛斯洛娃吧?”她问道,同值班看守走近一间门朝走廊开着的牢房前。 值班看守哐当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门,一股比走廊里更难闻的臭气扑鼻而来。看守吆喝道:“玛斯洛娃,过堂去!”接着又把门关上,站在一边等着。 在监狱的院子里,还可以呼吸到从田野里吹来的新鲜的、使人清爽愉快的空气,而这走廊里的空气却是令人难于忍受,里面充满伤寒病菌,充满着粪便、焦油及腐烂的臭味,任何人来到这里,都会立即感到沮丧和难受。女看守虽然已经习惯了这种臭气,但刚从院子里进来时,也还有这种感觉。她一走进走廊,就觉得全身困乏,昏昏沉沉。 牢房里传出一阵乱哄哄的女人的声音和光脚的走路声。 “喂,听见没有,玛斯洛娃,快点儿,别磨蹭了!”看守长对着牢门大声喊道。

前言

涅赫留多夫为卡秋莎上诉,四处奔波,历尽艰难,但是上诉最终失败了。法庭宣布玛斯洛娃一案维持原判。于是在炎热的七月,涅赫留多夫跟着卡秋莎一行苦役犯一同上路。在赴西伯利亚这条漫长的路途中,卡秋莎认识了跟她同路的政治犯西蒙松。西蒙松对她非常尊重和体贴。在西蒙松和政治犯们的启发和帮助下,卡秋莎终于卸下了一切精神枷锁,复活了。她没有与涅赫留多夫结婚,而最后与西蒙松结合了。涅赫留多夫虽然心里有些不快,因为这毕竟多少有损于自尊,但是,同样复活了的涅赫留多夫也表示尊重卡秋莎的决定,并为她有这样的结果和有这样一个保护人而感到宽慰。列宁在分析托尔斯泰的创作时正确指出:托尔斯泰抛弃了“贵族阶层的一切传统观点,在自己的晚期的作品里,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而这些制度所赖以建立的基础,就是群众的被奴役和贫困,就是农民和一般小业主的破产,就是从上到下充满整个现代生活的暴力和伪善。”(《列宁全集》第16卷第330页,人民出版社,1959年)托尔斯泰在《复活》中以巨大的艺术力量和道义力量鞭挞了统治阶级,彻底撕下了专制制度的一切假面具,批判和否定了土地私有制,传达了千百万农民和一切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呼声。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复活》在开头和结尾都大量摘录了《圣经》的章节,在描写涅赫留多夫和卡秋莎的“复活”过程中,也积极宣传了他的那套“精神的人”同“动物的人”的斗争、“道德自我完善”、“不抗恶”等托尔斯泰主义,这无疑反映了作家的思想矛盾和世界观的局限性:一方面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对沙皇专制制度及整个官僚阶层进行了最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作了最彻底的决裂;另一方面他又劝说和要求被压迫者不要反抗,要饶恕自己的敌人,去爱那些压迫者。显然,托尔斯泰创作思想中的这种矛盾是由俄国宗法制这一特定条件下产生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托尔斯泰开出的这种“救世良方”虽然是糊涂的、错误的,但就作家的本意而言却也是真诚的。他为不能替这个病态社会开出一张正确药方、为俄罗斯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而苦恼。最后他仍不得不求助于他所厌恶的宗教。结尾中涅赫留多夫手捧福音书,在《圣经》里领悟了生活,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而这一生活的新时期“将如何结束”,作者只好说:“那就得看将来了。”其实,一般地说,一位作家,哪怕是有倾向性的作家,并不一定要去“开药方”、“指出路”。作家往往是很难胜任这种任务的,人们也不应该对作家提出这种苛求。诚如恩格斯指出的,一部作品“只要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那么,即使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解决办法……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马恩全集》第36卷第38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复活》之所以优秀,之所以不朽,不在于作者所开的那份“救世良方”,而在于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作为杰出的艺术巨匠,托尔斯泰的创作有三大特点: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卓越的心理描写,非凡的艺术表现力。这三大特点在《复活》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首先,就其社会批判的深度、人物描写的广度和艺术表现的力度而言,这部作品都无疑达到了最高峰,它给我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生活的全景画面,实际上可以说它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总结。同样,作者的心理描写手法在《复活》中也运用得更加灵活和娴熟了。随着社会矛盾冲突的加速和尖锐化,托尔斯泰在深入人物的心理冲突时,更加注意了快节奏的内心活动和跳跃性的心理转换,塑造了各种既具有时代特征又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深刻而真实地再现了活动在那个日益激荡的灰色时代的各种舞台上的众生相。在语言方面,这部作品也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语言简朴、形象鲜明是伟大作家的一贯的创作风格。在《复活》中不仅主要人物卡秋莎和涅赫留多夫的形象像浮雕一样,鲜明、突出,其他几十个次要人物的形象也个个历历在目,令人不能忘怀。诚如高尔基所言,托尔斯泰“艺术创作的最大的优点之一,——那就是感光板,描写得惊人的浮雕。当你读他的作品时,——我不夸大,我说个人的印象,——他刻画的形象巧妙到这样的程度,你会感觉到仿佛他的主人公的肉体的存在;他仿佛就站在你们面前,你们想用手指去触摸他”。(高尔基《文学论文选》第13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再也没有人比高尔基说得更好更中肯了。李辉凡

名人推荐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最美、最真实的诗,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罗曼•罗兰

内容概要

作者:(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李辉凡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李辉凡,广东兴宁人,生于1934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译作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契诃夫的《套中人》、高尔基的《童年》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编辑推荐

《名著典藏: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呕心呖完成的长篇巨著。

作者简介

《名著典藏:复活》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生性善良,但由于军营生活的不良影响,诱奸了姑妈的养女卡秋莎。在得知卡秋莎被判苦役后,他多方奔走,在自我赎罪中认清了阶级压迫的本质,完成了精神和道德的“复活”。


 复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包装很好,很精致,但是书里面的味道浓了点
  •     物流超级给力,昨天订今天到,比想象的好,选这本书没错
  •     包装很好,硬硬的封皮,还没有开始看。
  •     基督盲近期再也不想看战斗民族的书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