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515406666
作者:路风
页数:492页

内容概要

路风,“50后”,北京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1991-199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留学,199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归国到清华执教,2003年调到北大,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1982-1991年,曾先后在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
路风长期关注中国的技术进步、工业发展及其政策问题,其研究涉及企业理论、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等领域。近年来,他对汽车、大飞机、电信标准、核电、高铁、液晶显示器等工业的一系列研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著有《走向自主创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书籍目录

导言/  001
第一章 北京电子管厂的兴衰/ 006
第一节创建中国电子工业的第一重镇:走向辉煌 / 006
第二节困于计划体制的工厂:走向僵化 / 016
第三节遭遇技术替代和市场替代:走向衰落 / 027
第四节北京电子管厂的最后时刻 / 036
第二章 毁灭中的重生/ 046
第一节为了“活下去”的改革 / 047
第二节为了“活下去”的发展 / 058
第三节进取性战略的形成 / 068
第四节进入TFT-LCD工业的动力 / 079
第三章 激荡的TFT-LCD工业史/ 096
第一节创造TFT-LCD工业:“目标远大者”败,“鼠目寸光者”胜 / 097
第二节一个国际化的高技术工业 / 109
第三节TFT-LCD工业的竞争动力 / 121
第四节迎来全球金融危机的TFT-LCD工业:中国进入的契机? / 137
第四章 孤独的液晶之旅/ 150
第一节跨入TFT-LCD工业的门槛 / 150
第二节摔了一跤 / 159
第三节黑暗的隧道 / 167
第四节以北京5代线为平台的技术学习 / 180
第五节崎岖扩张路 / 195
第五章 英雄崛起/ 205
第一节“液晶热”的起落 / 206
第二节“铁流两万五千里” / 215
第三节扩张中的组织转变 / 231
第四节挺进前沿 / 242
第五节新一轮的扩张和新一轮的盈利 / 255
附录:华星光电的工业英雄 / 263
第六章 扭转乾坤的力量/ 271
第一节“寡人”王东升 / 271
第二节产业逻辑对撞财务逻辑 / 289
第三节产业资本扩张的发动机 / 302
第四节产业雄师 / 313
第七章 勇敢的新世界/ 335
第一节“山雨欲来风满楼” / 335
第二节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的崛起时刻 / 352
第三节转变角色的“痛苦” / 368
第四节创造一个新世界 / 387
第八章 回声:中国工业史的理论意义/ 407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创新型企业 / 408
第二节国有企业演进的历史透视 / 423
第三节中国工业精神的涅槃 / 439
尾声/ 455
附录/ 457
一、访谈名录 / 457
二、文献目录 / 462
三、英文技术名词解释 / 474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京东方的再创业史。记录了京东方在一个全球高技术工业中的史诗般崛起。通过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团队在真实的世界里创造出来的真实业绩——解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20年来,京东方从一家岌岌可危的老牌国企发展成为领军中国工业的龙头企业,并在全球半导体显示工业中异军突起,历经国企改制的脱胎重生和技术替代与市场替代的严酷洗礼,数度破釜沉舟实现颠覆式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爆发出令世人瞠目的创造力。京东方独立自主、创新自强,敢于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工业精神的最佳写照。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对于大部分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工业史”三个字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它往往让人想起些晦涩的大部头,里面充斥着各种难懂的专业术语。但《光变》打破了这种预设。任何对液晶产业甚至是工业一无所知的人,都可以轻松地翻开这本书并很快沉浸其中,进入一个与想象中不同的工业世界。从故事来看,《光变》更像是一个工业史的江湖传奇。作者用极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液晶工业几十年的波诡云谲,482页的篇幅虽然浩大但并不艰深,环环相扣的紧凑感让人欲罢不能。京东方是武林世家北京电子管厂的后人,但不幸突遭变故家道中落(第一章),但他深知自己的家族使命,忍辱负重习得新功夫(第二章)。面对风起云涌的武林世界(第三章),他利用高手们闭关修炼的机会,参与到武林盟主的争霸中,虽然因羽翼未丰遭遇了很多坎坷(第四章),但凭借其强大的信念与深厚的内功(第五章、第六章)终于在武林站稳了脚跟。而京东方通往武林盟主的道路并没有变得一帆风顺(第七章)。作者在最后告诉人们,像京东方这样的武林后生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凭借一本叫做《中国工业精神》的秘籍取得了成功(第八章)。内容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并没有弱化本书的严谨性。从学术的角度看,《光变》依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工业史著作。作者在前几章的历史回顾中,一直不忘加入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解释,第八章更是从理论角度重新解读了整个故事,将讨论从液晶产业扩展到整个工业。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会越来越感受到京东方背后整个工业史的逻辑。从一家企业到一个行业,再到整个工业,作者避免了家谱式的歌功颂德,而是以历史的眼光考察中国工业的精神内核。说到历史,《光变》用一种特别的写法记录下了京东方的故事——访谈纪实。不论是领袖王东升,还是工作在一线的普通工程师,作者都忠实地写下了他们经历过的种种故事。而正是这些回忆,为我们还原、拼凑出一个真实的京东方。它曾经在改革的大浪中奄奄一息,曾因为资金短缺而面临瓶颈,曾因为外界的质疑饱受压力,但同时,它也在激荡的行业中逆流而上,在对手喘息时抓住机遇,在收获成功后继续挑战。这种不加掩盖的真实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很难想象会再有一个作者将京东方的历史追溯到北京电子管厂,将王东升留下的原因归结为“让师傅不再去菜市场捡白菜帮子”。就像彼得·梅尔说的那样,“记忆是一位带有太多偏见和情绪的编辑,他常常自作主张地留下他喜欢的东西”。一段严重亏损的国企史大概是人们下意识一定要抹去的,但《光变》没有。当我们跟随作者回顾历史,会发现支撑创业者度过种种难关的信念,原来在那时起就已根植在京东方人心中。京东方上市前曾有过要不要转行做房地产的争论,但王东升说:“我们的血液里面就流着工业的血,要是连我们都不搞工业了,那谁来搞工业?”对他们而言,“产业报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中国工业精神感召下的一种毋庸置疑的选择。是的,千年易过,中国工业精神不灭。《光变》大概是第一本我完整读完的企业史,过程很愉快,有点像在读侦探小说。我几乎在每一章都会提出问题:北京电子管厂跟京东方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京东方坚持要进入液晶行业?京东方会一直成功下去吗?这些问题都在接下来的章节得到了很好的回应,有一种和作者在无形中对话的满足感。虽然第八章的解释稍有不足,但阅读中获得的感动和震撼依然无以言表。写书评的过程纠结了很久,因为很害怕自己写出一篇抒情散文式的东西,感觉配不上这本书。不过相对于严肃的主题而言,这依然是篇不大正经的书评。其实我也一直觉得工业是个很陌生的词汇。尽管读了大学,学过经济,我和周围的同学们从来不会把“做工业”当做未来的选择。毕业后去投行、做咨询、进外企,是我们理想的人生道路。但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才发现工业这么重要且有趣,工业创新、技术进步才是这个国家经济赖以增长的动力。我们都应该去想想这些离我们似乎有点远的事情——中国工业向何处去。路老师周三晚上的课常常接近十点才结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学校常常弥漫着茫茫薄雾,连一体的草坪也变得模糊。一位学者说:做学术就是在有雾的森林里走路,等走出去了雾才会散。做工业好像也是这样。京东方的建设者、那些老国企的奠基者、包括路老师自己,都是在大雾里踽踽独行的人。虽然道路充满了未知与质疑,但正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看到中国工业云开雾散的一天。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入职后看完的第一本书,别问我为什么看这本书。
  •     最后一章很不错
  •     #该怎么归类呢,也无法打星哈哈哈哈#
  •     太差!
  •     是在共和国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写的企业叙史~
  •     中国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活生生的例子, 实实在在, 从建国时156个基础项目奠基开始, 其中的种种演变和努力, 逐渐塑造了今天的面目.
  •     煌煌巨作,作者狠批主流经济学和财经作者诸多弊端,并将京东方所代表的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放在更加宏观的历史脉络中,回顾了新中国电子工业历史,回答了为什么京东方等企业能够屹立于世界并能占据领导地位,并且提出了如何解决国企所有权和管理权管理方案。
  •     一个无比完整的路老师跃然纸上...
  •     有助于了解显示行业与京东方的微观史,微观企业不是经典经济学假设下的理性人“黑箱”。但本书的感情色彩过于浓厚,倾向性太强,同时对LCD与OLED的认识好像存在技术性错误,把TFT面板与OLED面板比较,有些关公战秦琼
  •     相当赞,一个企业史,也是一个行业史
  •     ”有过经验,就没有地球人还会相信外资能带来技术,除了某些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事实证明,即使有了自主权,即使市场化了,企业及其领导人仍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会像经济学家妄想的那样,一夜之间就行为’最优了’”——黝黑经济学家^_^;“产业报国”,“生而干高技术工业”——豪气纵横
  •     很多事情看起来大家都可以点评几句,但真正的大道理只有功力深厚的人能懂。路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