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诒徵评传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6
ISBN:9787805798820
作者:孙永如
页数:212页

章节摘录

柳诒征的家庭是镇江城内的贫弱户。柳氏家庭如同所寄居的城市一样,是逐渐衰落的。柳诒征的祖辈本是诗礼之族,书香世家,到了他的父辈,家道已经衰败不堪,他的父亲柳泉仅靠文墨资本,以教授学生维持全家生计,每月收入只有五千铜钱。公元1885年,柳诒征父亲突然病故,本已贫弱的家庭,雪上加霜,失去了生活的支柱。旧社会的妇女是不能抛头露面,打工谋生的,柳诒征的母亲只得带着他和他的姐姐,投靠离城不远的外祖父。众亲戚和慈善机关同情他母子的处境,每月接济给他们母子银元二元,铜钱二千,以作生活费用。他的母亲则每月送二元钱与外祖父,以算作房饭钱,及添补衣衫、各项零用。为了弥补生活费用的不足,他的母亲还做针线活售钱。这时的生活十分艰苦,长大以后,他每每回忆起这段生活,说:“小时候谈不到营养,餐时经常只有一块红酱豆腐,母亲姐弟三人赖以下饭。”这种以一块红酱豆腐佐餐的艰苦生活,一直过了十多年,直到柳诒征考取了生员,教授学生,每月有了四十银元的收入,及多寡不等的书院膏火,才得以改善。与母相依为命,依靠亲属、慈善机构周济的艰苦生活,不但使柳诒征从小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也培养了他孝敬母亲、仁爱乡里的道德风范,培养了他奋发向上、刻苦勤劳的毅力品格。他长大后,自号“劬堂”,就是取不忘幼孤家贫、母教成才、终身勤苦自砺之意。“青灯有味是儿时”,儿时是人生旅途的始发站,正是儿时的生活体验,形成了他学术体系中重孝道、讲仁爱的思想内核。中国有句老话,“子不教,父之过”,似乎教子只应是父亲的职责。然而,事情往往不会顺着常规发展,当一个家庭的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就必须挑起教子的重任。几千年来,禀着母性的博爱、坚韧、自尊、自强、聪慧、贤德教导出忠臣义士、饱学大儒来的大有人在。远的不说,近代中国文坛上的著名人物胡适,就是由寡母教导成长的。柳诒征的母亲正是这种可自立于天地之间的教子有方的贤能良母。柳诒征外祖父家姓鲍,是殷实富有的仕宦大族,有晓读诗书的家学传统。他的母亲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熟读经书,会做诗文。柳诒征父亲病逝后,他的母亲毅然承担起教子读书的责任,每天教柳诒征读四书五经,以及古文、唐诗等。

前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王静安先生早年研习西方哲学美学,深造有得,用西方美学的观点考察中国文学,独辟蹊径,达到空前的成就。中年以后,专治经史,对于殷墟甲骨研究深细,发明了“二重证据法”,以出土文物与古代史传相互参证,达到了精确的论断,澄清了殷周史的许多问题。静安虽以遗老自居,但治学方法却完全是近代的科学方法,因而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称赞。陈寅恪先生博通多国的语言文字,以外文资料与中土旧籍相参证,多所创获。陈氏对于思想史更有深切的睿见,他在对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论儒佛思想云:“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在吾国思想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实在是精辟之论,发人深思。陈氏自称“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曾湘乡张南皮之间”,但是他的学术成就确实达到了时代的高度。

后记

还是在大一时,我知道了中国近代有过一场疑古之争,也知道了柳诒征先生。只不过,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个思想保守的复古主义史学家。时隔数年,柳诒征先生最有代表性的学术名著《中国文化史》再版,我得以通读全文,对他的印象有了改观。去年,我接受了撰写柳诒征评传的任务,开始对他的生平行事、学术著作进行全面的研讨,由此,更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正是本着这些全新的认识,我写就了这部不尽成熟的书稿。柳诒征是一个学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学者,他的学术成果丰富多彩,他的学术体系博大精深,要准确地把握他的思想脉络,恰当地评判他的学术得失,全面地总结他的学术贡献并非易事。我深知自己的学识、功力,所以,当我接受撰写其评传任务时,颇费了一番踌躇。然而,当我想到这位卓有建树的国学大师在当代备受误解的历史命运,想到至今尚未有人全面、客观、公正的对他进行评判,便下了决心,不揣浅陋,去完成这个任务。当我全力投入撰写这部评传时,我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这就是资料的匮乏。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开介绍柳诒征先生的文章极少,而他的一些重要论著,解放后一直未予再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多方努力:走访亲朋,四处查寻,最后总算将其资料大体搜罗完备。为了能清晰地反映出柳诒征先生生平、学术的原貌,我也就如何规划这部评传的结构进行了认真的思索。一般人物传记,通常以年代为线索,以行事为纲目。然而,柳诒征先生并非传奇式的人物,他一辈子埋首书斋,以著书立说见长,如按一般人物传记结构来写,非但很难生动地表现出他的人物特点,而且,可能难以反映出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其学术特色。因此,我决定先集中介绍他的生平,然后以其不同阶段的主要学术成果为线索,逐一加以评述。这样一种结构,可能有不够圆浑之感,但它却比较切合柳诒征这位国学大师的人物特征,能够系统地反映出其学术发展的脉络,及其主要学术成果的短长。

内容概要

孙永如,男,1954年生 于江苏扬州市。1985年获陕西师大历史学硕士,1992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扬州师院副教授,曾发表论文20余篇,独著或参与编著多部。

书籍目录

总序重写近代诸子春秋序英文提要引首第1章 漫漫人生路 1.1 孤苦自砺的早年(1880-1889) 1.2 办学为师(1900-1927) 1.3 主持国学图书馆(1927-1937) 1.4 八年漂泊(1938-1945) 1.5 晚岁喜逢春(1946-1956)第2章 开创未来的历史教本——《历代史略》 2.1 时代的产儿 2.2 保守的历史倾向 2.3 西方文化的影响 2.4 现代历史科教书的范本第3章 理性的探求——历史考论 3.1 疑古辨难 3.2 史事考录 3.3 史书校证 3.4 修史论议 3.5 地方史研究第4章 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史》 4.1 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 4.2 真正的文化史 4.3 进化的文化史观 4.4 民族主义的生发 4.5 人本主义的颂歌 4.6 忠考伦理的高扬 4.7 典章制度的反思 4.8 文化成果的评判 4.9 教育经验的总结 4.10 对孔子的尊崇第5章 推寻中国史学的奥秘——《国史要义》 5.1 发微救偏的奇作 5.2 以史官制度为中心的史学理论 5.3 以儒学精神为主体的史学功能观 5.4 以进化论为指导的历史研究法第6章 一生才艺多兼通 6.1 目录专功 6.2 版本精识 6.3 书法名家 6.4 诗歌妙才第7章 简评年表后记

作者简介

柳诒征(1880-1956),字翼谋,晚号劬堂,江苏镇江人,史学家、图书馆学家、杰出学者。
本书以流畅的文笔,较为全面的叙述了柳诒征的生平事迹,展示了柳诒征通过刻苦自学、勤奋努力成长为著名国学大师的人生道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的评价了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揭示了柳诒征的学术思想、学术特色和治学精神。
本书立论充分,分析中肯,观点新颖。作为一本颇具学术价值的人物评传,填补了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本传记有如下几个优点:
一、重点突出,点面结合,比较系统而又全面地介绍了柳先生的学术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的学术贡献。
二、知人论世,从特定的时代背景出发,历史地考察了柳先生的学术思想。
三、实事求事,较为客观地评价了柳先生的学术得失。
四、文笔流畅,深入浅出。

图书封面


 柳诒徵评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柳先生对忠孝的阐释十分切合其所含有的积极意义。
  •     出版社编校质量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