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 壹》书评

出版社: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9867480866
作者:當年明月
页数:450页

我看

看完了,感觉很幽默,不知不觉就能笑起来。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抓得很好。回首前尘往事,很现实和生活中很多事情类似。

通俗文学

三个晚上看完。刚看感觉很好,再发现看的很快,就知道只是小说而已。写得不错,只是 通篇 还是 中国 最传统 的 权术 和 厚黑。比二月河的清朝系列好,能保持中立的立场。看多了就没趣了。

有时候看历史题材的小说,就和看黄易写玄疑小说一样.感觉历史就象今天才发生的一样,让读者在不自主的时候,就感觉也到了那个时代,和主人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希望还能在写好的作品给我们看,谢谢

一本有着相声语言一般的史书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它的语言诙谐幽默、讲史深入浅出。整本书看下来就想在听一场相声表演一样,没有什么艰涩难懂的语句,也没有引经据典,纯属个人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流行语铸就的大作,我很喜欢。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书笔记之马皇后

明朝的那些事儿的第一卷里描述的是一个风云变换的年代,在那里,平民朱重八完成了他由一个小人物到皇帝的转变,所谓的乌鸦变凤凰,也不过如此,但是,所谓的乌鸦变凤凰,只是当别人都以为他是乌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他身体里潜藏的巨大能量,直到他震翅高飞之时,才明白,原来那看似不起眼的人,并非凡鸟,在这点上,汤和是聪明的,他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个人不是池中物,所以,不顾身份的跟随在他身边,心甘情愿的为他效力,他的选择对了,而也许也正因为如此,他也成了唯一一个能陪朱元璋走完霸主之路的人。那是一个名将纷纭的时代,刘伯温,徐达,常遇春,蓝玉。。。。。。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将是史册上光辉的一笔,可是,在这段历史中,最打动我的却不是这些驰骋杀场的名将,而只是一个女子,也许,她的生死,对整个历史而言,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她的存在对另一个人来说,却是不可替代的,也许,她自己也未曾想到,自己会在史书少年宫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她却用她的温柔与仁慈,为那个流血的年代,增添了几分暖意。史书上,没能记下她的名字,于是,我们现在只能知道她姓马,称呼她为马皇后。相对于男子而言,青史留名的女子要少得多,而若是皇帝的夫人们,可能会记录式的留下一个姓氏,但是若非其中的佼佼者,只怕连历史学家也懒得去挖掘她们身后的故事。没办法,谁让皇帝的夫人数量太过庞大呢?而能被历史记得的后妃(且不论是好名或是骂名),大体上有那么几类,第一类:手握大权者,不管是垂帘听政也好,直接接受百官膜拜也好,只要那个女子一度成为国家实质的掌权者,她的名字就一定会被记录下来,典型的代表如吕后和武则天;第二类:良好的辅政型女子,这类女子的特点在于,不专权,但是政治触觉相当敏锐,能给予自己的丈夫以良好的辅助,这类后妃,通常会被称为贤后,典型的代表如长孙皇后和这篇里将要写的马皇后;第三类:这类女子可能完全无关政局,但是,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一个情字打动了史官,典型的代表如朱祁镇的钱皇后,以及朱佑棠的母亲纪妃。明朝的那些事儿里对马皇后着墨不多,即使在网络上查资料,对她的记载也是有限,只是,再细细想时,实际上就这简单的几笔,已经足够概括她的性格:知书识礼,天性仁慈。或许在她看来,她只是朱元璋的妻子,从朱元璋还只是一个小人物之时,她便一直跟随着他,无论是在危难之中,还是在显达之时,她对他始终不离不弃,也许,作为一个辅政型的皇后,她不可能如武则天那么张扬,但是她的贤德,也不仅仅在于柴米油盐和打理后宫。毕竟,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很难在危难时刻捐出自己所有的财物劳军,没有足够的组织能力,也很难组织起所有的妇女为军队缝补衣物,更无法说出“愿得贤人共理天下”这样的至理名言。也许,她嫁给朱元璋不过是因为养父指婚,这样的婚姻在那个年代实在太多,可是,既然她与他构成了一个家,她就能为了他尽自己的努力,无论他是小兵,将军,或是皇帝。当朱元璋被困牢中,她把刚烙好的饼藏在胸口,给他送饭,每次胸口都会被烫伤,可是她毫不介意。——而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烫伤胸口还在其次,若是被发现,只怕连她自己也有危险。可是我相信,当时的马姑娘,后来的马皇后,做那一切时,是心甘情愿的,不为什么,只因为他是自己的丈夫,她不能就这样看着他死。也许,对马皇后来说,历史终究带给了她一个好的结局,他和她走到了当时社会的最高点,他成了皇帝,她成了皇后,虽然后宫中嫔妃众多,但是她在他的心里,始终占据了无法取代的地位。朱元璋也许不能算是个好人,但是他对自己的亲人,还是好的,这也许也和他的经历有关,曾经有过一个温暖的家,但是这个家因为元而破灭,于是当他重新构造起一个家之后,对自己的亲人,自然充满了关爱。他为他的子孙计划好了一切,希望他们不要挨饿受冻。他对大臣可能冷酷无情,但是对家人,无论表达的方式如何,始终是带着几分温情的,而对他而言,在父母死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马皇后,不是因为她是皇后,而是她是他这一生最爱的人。假如有人要问,什么最能震撼人心,我不知道,但是,我却知道,最能渗透人心的是什么。那是一种如细雨润物一般的情感,也许,现代恋爱中的轰轰烈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是,爱过之后,剩下的便是平凡的生活,于是,有时候我便会想,当情感的热度过去之后,剩下的是什么?是生活的索然无味,还是同舟共济相濡以沫?至少我知道,马皇后和朱元璋属于后者。甚至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我不敢说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他们二人是否真正的恋爱过,但是,他们却是真切的相伴过。马皇后的温柔与贤德,就如同细雨一般渐渐的渗透了朱元璋的心,于是在今后的很多年里,那个刚烈的人心中,始终保持着温柔的一隅,那是她特有的,无人可以替代。可是换个角度说,这温柔的一隅,也是马皇后自己争得的,假如她刚烈如武皇,则只会和朱元璋走上对立的道路,最终被毁灭。假如她只是温柔,也很容易如那个年代的很多女子一样,以夫为纲,一昧顺从,而若是一个一昧顺从的女子,只怕在朱元璋心里,也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所以,马皇后绝对不是一个只知道顺从自己丈夫的女子,她不但心慈,还极有主见,且说话有理,让人口服心服,也只有这样,她才能成了朱元璋唯一的安定剂,从他的手上,挽救了不少的人性命。“这个人的死,在历史上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对朱元璋而言,却是一个真正的悲剧。”——《明朝的那些事儿》这句话,我始终觉得很对,唯一能软化朱元璋刚烈性格的人走了,于是,他便走向了更为极端的一条路,洪武四大案血流成河,却再无人能阻止那个帝王的抉择。而在那个女子离开之时,那个王者的眼泪,却多少给了我几分震撼,不是为朱元璋,是为马皇后。——要在一个王者心里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女子?在她含笑离开的时候,那个高高在上的人,终于明白,自己是失去了不能失去的东西,可是,他手上的权利,要一个人死很容易,却无法让一个人再活过来,那一泓温泉终究渗透到了他心底的最深处,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花前月下,只有平凡的相伴和相依,只有不需要语言的不离不弃。她为他做了很多,却从来没有索取过什么,史书上记载她含笑而逝,而我想,她的这一生,也许真的没有任何遗憾了吧,“愿陛下求贤纳谏,有始有终,愿子孙个个贤能,百姓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这是她留给朱元璋最后的遗言,虽然江山万年不朽的可能性不大,可是,我相信,这是她的真心话,直到最后,她依然真切的关怀着自己的丈夫,就如她死前不肯就医,因为不希望朱元璋因为自己而苛责医生,这一方面自然体现了她对众生的关爱,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丈夫了解至深?了解他刚烈的性格,亦不希望他因为过度杀戮,而有失仁君之名,虽然也算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离“仁君”甚远的朱元璋,对妻子的这番苦意,又能体会几分?但是无论如何,她还是离他而去,在史书上流下了一个知礼仁爱的女子,那些话,始终回响在我的耳畔:“朱文正是你的侄子,立有大功,请你不要杀他。”“李文忠是你的外甥,也是你的养子,饶他一命吧。”“宋谦是太子的老师,老百姓尚且尊师,何况帝王家呢?”是她,将这些人从鬼门关中救了出来,因为,这个神奇的女子,比朱元璋更清楚人命的可贵,于是,后人说这个女子,能与长孙皇后媲美,在我看来,这样的评价,并不为过。

这是盗版的吧?!

明月的书很早就在跟,也很喜欢他的风格。不过也要奉劝朋友们要分清正盗版啊!明月的前五本均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后两本改为中国海关出版社大家不要上当啊!

历史的回忆录

作者把明朝的历史用白话文手法写的淋漓尽致,笔法带有幽默诙谐的色彩,在作者看来,那段历史都是一段段小故事,作者诉说着这些故事,让人读历史不再有厌倦感,反而是那些历史人物的回忆录!

充斥着后验论,唯结果论。

如若写史书,都如此,以结果论英雄。对于以头撞人的齐达内等人,是如何不公。最近在看世界杯,不免唏嘘,捧得金杯固然是英雄,那些为之不懈奋斗的c罗、杰拉德就不算是了吗?还有和总冠擦肩的加内特,谁能说他没有付出全部呢?只要奋斗过,为之付出过,就该称作英雄吧。那么此书中除了朱元璋一派,在争夺天下的人中就没有其他更可取的了吗?而且,最最反感的是,什么什么就注定了什么什么的句子,你只是知道结果才这么写吧,如果在那硝烟乱世,你就知道谁注定会主江山?看历史,还是中国传统的春秋体好些,拍除偏见固然难,但至少我们拒绝思维定式,拒绝先入为主。此书,权当小说而已,何况语言都是古龙体。

读起来很有意思

初高中学习的时候觉得历史是枯燥无味的,始终无法将历朝历代的风云人物和事迹对上号,在上大学的时候翻阅过《美国史》、《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可能是因为枯燥,可能因为不感兴趣,所以依然对历史无法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最近总是舟车劳顿,在无聊的时候通过手机翻阅了《明朝那些事》,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扎实的史学知识,以及钻研的精神在这套书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着实让人爱不释手。现在已经看到了第五集,对明朝的事情,名将、皇帝、忠臣、奸佞之间的斗智斗勇有更多的了解,若要化险为夷,需要何等的坚韧和智慧,一个朝代,如何做到开明、昌盛、国泰民安,需要多少人心血的努力。似乎任何朝代,任何社会制度,都无法避免贪污、腐败,无法避免内忧外患,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沉淀

一直喜欢读历史。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吸引我的只是当年明月那种类似调侃式的语言,让这些原本躺在发黄书本里面的模糊文字真的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缓缓向每一个读过他的人走来,然后又渐渐的远去。明月笔下,那个驰骋沙场,开创大明霸业的朱元璋,更是一个面对历史有着千般无奈的孤独老人。杀功臣,勤朝政,废丞相,设内阁,结局却是历史的发展永远的背离了他当初的想象。有人说得好,自古集大成者无非是有两点,要么成就了千秋霸业,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要么是留下了旷世奇做,流芳百世,前者是类似于朱元璋等等,后者类似于李时珍等人。但是他们都太不过“你本出自尘土,也应归尘土”的命运。明月在最后说历史让人成熟也让人衰老,可是既然已经喜欢历史,只好忍耐,因为历史真的这般悲凉。读中国的历史,让人感到世事的无常,让人的心态衰老!那些历史上的人和事或许远去了,但是无论怎样,他们没有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我想,他们是幸福的,尽管这样的幸福可能是用血泪换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朝的那些事儿系列感言之序:历史也许不幽默,但能引人思索

这一系列的文,应该不算是《明朝的那些事儿》的书评,而只是我在读完书后针对某一些章节写下的个人感受,与其说是对这本书的感受,不如说是对历史人物的感受。当时明月说得没错,历史本可以很精彩,如果不是这套书,我对明史的了解,也许就会仅仅局限在历史课本上。因此,虽然我并不会写书评,依旧将我的感受写出来,权当是对作者的感受。序:历史也许不幽默,但能引人思索当时明月在第七本里说得很对,历史从来都不幽默,幽默的只是作者。然而作品幽默与否,取决于作者的智慧。而面对幽默,是一笑而过,还是在笑完后沉淀下来思考,则取决于读者的态度。于是读一本书,有时候不仅仅在于作者写了什么,而在于读者从中读到了什么。就如同同是一本红楼梦,有的人能读出政治斗争,有的人能读出当时的文化,有的人能读出缠绵的爱情,有的人能读出高人一等的写作手法,然而,只要能有所收获,便没有白读这本书了。我不是考据派,也知道有的历史事实存在争议,没有比较过的我,也不好评价哪本书说得对,哪本书的说法有失偏颇,所以,在这部分评论中,我只是就《明朝的那些事儿》里摆出的历史事件做个评价。然而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是历史系出身,所以谈不上评,只能去感。记得一个朋友曾说过,看明朝的那些事儿,有时候会看得热血沸腾,有时候又恨不得冲进书去咬杀那些奸佞小人。可是我却没有那么激动的感受,也许,也会有看得眼眶湿润的时候,可是,心情相对来说却是平静的,也许,是因为我觉得,诟病古人并没有意义,毕竟对方已经作古。而说古,只为了论今,也就是面对古人事进行思考,然后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也许,在封建社会,也有很多腐朽的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贪污,如张居正这类历史名臣,在经济方面也有不小的问题,也有的思想,可能用今天的观点来评价,是愚忠甚至是落后的,可是,有时候,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评价古人,确实不公平,但是,在那个年代,很多我们现在看起来觉得不可思议的事,确实就那样发生了。例如,嘉靖年间的廷杖事件,大臣们不怕激怒皇帝,甚至在皇帝记录闹事人名单时,还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名字都签上了。——我并不是说在这个事件中大臣就是正确的,而是从他们的举动上,至少可以看出一点,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就坚持去做。虽然这个以杨慎先生为领导的闹事事件颇让人觉得有些好笑,可是有的时候,正是需要有这类坚持的人的。或许,他们之中的某些人,并没有想到自己做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确,抗争到底,只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错,于是虽然是其事待议,至少其心可嘉吧。不过,在看了明朝的那些事儿之后,我看到无处不在的一群人就是言官,对于这群人,也许在后面的篇幅中,我不会专门对他们进行评论,因为他们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确实不多。可是,朱元璋在设计言官这个岗位时,出发点是好的,只可惜世界上有一个词叫物极必反。而且世界上往往也有这么几种人:能说话也能办事的,能办事不能说话的,能说话不能办事的,不能说话也不能办事的。第一种和第四种,我觉得没必要特别分析,关键是中间两种。一个国家要兴盛,首先需要的就是能办事的人,而能办事的人,是不是一定是十全十美的呢?我只能说人无完人,想起高拱在用殷正茂时说的那番话:“我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他至少贪污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乱,如果我派一个廉洁的人去,或许他一两不贪,但是办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军饷,这么拖下去,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虽然我个人并不喜欢高拱,可是,不能否认他这句话是对的,一个国家那么大,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可能等到一个完全合适的人选出现,行险用人,始终有它的必要。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现在想来,我个人觉得,这句话的前半很多,后半,则可以进一步的深化,若是一个人是领导者或者是用人者,“至察”是必要的,但是,在“至察”之余,还要懂得装糊涂,按当时明月的评价,高拱在用人方面胜于徐阶,就是因为徐阶在唯才任用之时,“察”犹有不足。可是,只是有“察”,依然还不够,还必须容纳,对办事者的一些缺陷,必须要有所包容,才能够真正做到用人。在说了这一堆看似无关的话之后,再把话题引回到言官身上,言官的任务在于弹劾,也就是找茬。说真的,一个社会永远需要能说实话的人,可是不幸的是看完书后,我感觉明代的大部分言官都属于能说话不能办事的人。而相当多的弹劾,类似于没事找事干,当时明月写弹劾一事时,说得很通俗,只要是看不顺眼都可以弹劾,包括衣冠不整,包括相貌难看。可是看到这些话,笑过一次之后,我又觉得笑不起来,因为这样的弹劾行为,对国家何益,典型的没事找抽。而且,在官场上,唾沫星子确实是能淹得死人的,在被人否定的时候,总是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当压力积累到一定地步,人就会承受不下去,于是,被弹劾的官员可能会申请致仕。可是,从明朝的那些事儿里来看,被弹劾弹走的,似乎都不是那几个著名的奸臣,因为奸臣的脸皮一般来说都比较厚,而且既然奸臣能奸出点名堂来,多半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权利,这时候,言官的弹劾是无力的。而很多事件都表明,言官确实能把人弹走,但是,由于他们是看不顺眼就弹,看问题也比较片面,往往被人拿来当枪使,而某些人如果被弹走了,对国家来说,是否真的是好事?就如同张居正的夺情事件,若是他真的被弹了回去,他一直在做的事,又由谁来接手?言官么?于是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当今社会的某些愤青,对一些事情看不顺眼就骂,实际上,我个人觉得,他们做的事情和当时的言官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也许还是值得庆幸的,那就是,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当愤青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不满时,我觉得只要问他一句:“换做你,你该怎么做?不要空话,要具体方案。”那么我敢说,他们中的很多人,立刻就哑巴了。我这么说,并不是说不允许对现实不满,而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让人看了觉得愤怒的事。可是我觉得,比起一昧的去责备,不如先想办法尽可能的弄清楚事情的真像,然后计划好该怎么做,若是说风就是雨,觉得世界上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反而很容易被心怀叵测的人所利用,那不也违背了自己的本意吗?所以,以我愚见,先以略带宽容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然后抓住事情的本质给以适当的一击,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吧。毕竟,没有至清的社会,不好的事情,多少都会存在,可是,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时手段不重要,能解决了才是王道。正如同刚才所说的,明代言官的悲哀,就在于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打着正直的旗号做着不地道的事,可是,哪怕那些人真的是正直的,不地道的事情也不会因此变得地道。不过无论如何,明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了过去,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兴衰,甚至,某些事件,已经成为了千古之迷,可是,其中的某些人和事,终究没有被抹杀,他们随着史书流传到我们的耳里,也许,那句话很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他们,确实如此,但是在我们,这一切却不是笑谈,它记载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是镜子,其中的很多人和事,足以引以为鉴,最后,感谢这部书,带着我走进明史,虽然我文字粗浅,但是,仍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权当阅读后的纪念。


 明朝那些事兒 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