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讲稿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1-10
ISBN:9787108003201
作者:[美] 纳博科夫
页数:518页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 书名原文:Lectures on literature:本书运用新批评理论对世界著名的小说如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查·狄更斯《荒凉山庄》、居·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等7部的艺术结构进行生动的剖析和论述。


 文学讲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的质量不如我的想象,可能因为是作为给本科生上课用的讲稿。不过正好重听了一下Current93的Song for Douglas After He's Dead,觉得可以作为对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书的绝佳吊唁。灵魂战胜时间,正如卡夫卡笔下的变形者死去,人们如虫一般活着。纳博科夫也是在传统的贵族教育下长大的,英语和法语教育,以及十至十五岁之间对于英法文学经典大量的阅读和朗读。事实上,纳博科夫对于奥斯丁的分析并没有讲出太多东西,或许他内心底并不太喜欢奥斯丁。纳博科夫对评论确实说不上特别精彩,如果拿现在习以为常的批评方法来看的话。p184 大作家的世界确实是个魔幻般的民主世界,哪怕是很小的小人物,哪怕象这个向空中抛两便士又接住的过场人物,在那个民主世界中都有生存、繁殖的权利。p255 《化身博士》对于纯善和纯恶的讨论很有意思。p281 书本和作者的命运令人震撼。p305 日本人的纸--一个意象,一个 谜 。p381 《尤利西斯》中都柏林的环境主要根据《汤氏都柏林词典》中的资料,另一部分则由流放者的记忆所提供的资料构成。文学教授们在讨论《尤利西斯》之前,都暗自拿这本词典来武装自己。
  •     对一本书或一个故事,只有在重读过足够多次以后,你才能撇掉情节、布局上安排的时间、人物的命运和所谓的中心思想——而真正地进入到那个世界里去。每一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神秘空间。在初次相遇时你被驱策着马不停蹄地朝结局奔去,怀揣着被作者煽动引诱起来的热望,无暇他顾。只有当你如此熟悉那个人物,对他的每一举动每个意念每种表情和细节都了如指掌时,他才真正靠近你,在你身边坐下,此时你眼中只剩下他头发的颜色,他特有的语调,他的怪癖,他在第一百次经过那个街道拐角时为什么会突然顿住,并且点燃一根烟。当你不再对进程和结局感兴趣,你才有那份闲心去留意周遭的景色,在此之前——除非作者给予足够的暗示——那一切是多么乏味啊。现在你却时刻惊异了。原来在这里,太阳是这样升起的,月亮上永远蒙着一层说不清道不白的雾气。而那个曾为你忽略的姑娘,她依旧打你身边匆匆而过,现在你伸手扯住她,第一次发现原来她怀有那样不起眼但却足以引人深究的美。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算真正走进了这个世界,涉足其中的时间,在此之前——作者的时间、故事的时间和读者的时间是彼此割裂毫不相干的。当你把脚淌入那深不见底的时间之河,你终于体味到作者是如何被这异次元的河流缠绕和淹没,你同时分享了他的震颤、恐惧和极致的幸福。这就是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所描述的阅读的乐趣,也是你一次又一次在奥斯丁、哈代、老陀和曹雪芹的世界中体会到的,是你将《Band of brothers》看了上十次后所感受到的。你发现自己的心肠变硬了——下一刻他们就要进行一场激战,可那再也无法触动你的恻隐之心。此时你着了迷似的在屋子摇曳的烛光中、在他们检查枪械的每一个细小动作中、在镜头的推拉切换中流连不已。豆瓣上看到对奥斯丁的质疑:《傲慢与偏见》立意不高。你觉得不解。是的,直到今天,在将这本小书从头至尾又从尾至头地翻过多少遍后,你也依然未曾理解奥斯丁的“立意”。你只觉得那是心爱之物。你爱伊丽莎白不是为了她被陈列出来的种种优点,你为她感到欣喜不是因为她获得了圆满的结局。如果要说清楚这种爱意——你恨不得干脆狠狠一跺脚说:她美——我什么也不理解而仅仅因为她美!这够不够?也许,的确——这也还不够。或者不如这么说。最让人迷恋的故事——也许,它触及了你的回忆,过往的印象、经验、疼痛和欢乐之处;它给予你建议,让你在第一百次遇到那个街道拐角时知道应当往左还是往右走;它美,它的存在意味着像摇曳烛火似的无法言传的心神荡漾——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使你倾心相爱的故事让你得知在身处的时空外还有另一个时空。一个崭新的世界。一条同样真实的河流。在那里,一个姑娘将整晚的时光花在一条手帕的刺绣上。你待在她身边,出了神似的观看她,欣赏她,捕捉她脸上流动的种种焦虑喜悦。她的焦虑变成了你的,她的手指变成了你的,她满腔的心事是那么沉重,以致你反复体味这新鲜的感觉,仿佛你真的爱过。她的时间变成了你的,你的生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经历而变得饱满、充实、丰富。在被不同的河流冲刷过后,你的心终于变成了某种层积岩,多少活物被敛藏其中,变为化石和宝藏,成为你生命里最真实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纳博科夫说每个伟大的小说家都是一个魔法师。你想说,不仅仅如此。魔法再怎么让人目眩神迷,也不过是天赋和技艺——是的,它仍属于技艺的范畴。一个写出了完美之作的小说家也许只闪光过那么一次,他其余的作品都不堪入读。与其说他不能充分掌握这项技艺(当然,首先得掌握技艺),不如说在一部绝色小说被铺展开之前,作者是第一个进入“外空间”的人。他掉进去了。他与之相遇了。某些东西没入他的身体和灵魂里。他被那意外的真实震撼到如此地步,以致如果没有足够的冷静他就无法真正目睹它,没有足够的力量他就无法抗衡它,没有足够的自制力他就无法把握它——而如果没有足够的技艺,他永远、永远也无法将它捕捉并且写下来。在这里,关键不是魔法,而是那个确实存在的时空——是那只从不在众人面前露面的狼。对读者而言,关键也不仅仅是拥抱细节,任凭自己沉醉于其中的美,而在于他的阅读观和进入世界的方式:无论是这个世界,还是那一个。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相信。对情节的执著一是因为无知:未知总是让人焦虑的;一是因为对时间的恐惧。就像在生活当中,人们一刻不停地为自己打发时间,从一个目的地去到另一个目的地,从一个事件去到另一个事件,从一个人去到另一个人,而极难在其中的一点上停留。读完一本书便立刻换下一本。如此走马观花的原因在于身处时间之河原是让人恐惧的事。人无法与时间对视。因为这看起来没有源头、没有终点的时间才是万事万物的真正现实——以此对照出人有始有终的一生,是多么短暂和微不足道,而这全部的微不足道却是他无法割舍视以为珍的细节。只要有那么一刻他静下心来打量细节是如何被时间洗去带走,他就不得不想到终有一天自己同样会灰飞烟灭。情节、命运和结局构成了耷实的人世的框架,它保护人,也欺骗人——而终归是保护人的。就像你站在屋顶上,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屋子的内部正被虫子啃食、被细尘侵蚀、被时间销蚀。忽略细节即忘却时间。那么,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对细节的凝视来自于这样一种信心:读的人知晓结局,于是他可以沿着来路一次又一次地回头抚摸同一个物品,深入它的核心,直到将那上面的每一道损痕都印在掌心。在重读过足够多次以后,这沉甸甸的掌心里终于开出了花。有人会问,如果时间之无尽和人世的短暂是必然的,那么,拥抱细节与直奔终点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因而,一个人的阅读观和人生观之间有着隐秘但却紧密的联系。急匆匆的人鲜少能真正长久地沉迷于同一部小说。心怀恐惧的人无法不执着于答案和结局。仅仅是迷恋美和魔法的人却又让人惋惜地错失掉另一些东西:他像搜集蝴蝶标本似的采撷不同的美,但是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故事中人是虚构的,却也是真实的,那是沉的,而不是轻的;那是真正的光线,而非生出光的幻觉的魔法。喊狼来了的小孩在成为说故事的人之前首先是个面对他自己的“狼”的人。这种真实不仅仅“呈现”为真实,而是无可置疑的“存在”,并且呼唤起本来就潜藏在读者心中的同等的狂喜、痛苦和恐惧。读者将以近乎信仰一般的态度来对待一本小说。他像爱一个身边的人那样来爱书中的姑娘。他像凝视自己一样去抚摸那些细节。为着同样的恐惧,他对人物怀有恻隐之心。那么,现在那些人反过来爱他,参与他的生命,给予他血肉,最后与他结为一体,一同站在寒冷深邃的河中,抵挡那股没有开始、没有尽头的流逝之水。于是,黑沉的河里开出了灼灼的花。人一路往回走,一路看到那些花错落地开在河岸上,以致整一条河都被照亮。他在心里燃起了希望:也许某一天,总会有那么一天,他去到上游,来到河的源头,发现早在旅程以先他就已目睹过这个景象。所谓有始有终。至此他终于看到了结局,同时也是开端。那么,对你来说,最高意义上的重读远远不是为了美、魔法和其中的乐趣。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为了一个人看这本书骑车到南城的永定河河床上去晒太阳。
  •     2016-11-3
  •     流亡作家……我该怎么分类……
  •     于我而言,绝对具有颠覆意义。
  •     将小说当作艺术品来鉴赏,不在意所谓的思想性,而注重作品的结构、写法和风格。
  •     其实最早看的是这个版本,后来买了新的版本。
  •     這一星未滿在於,竟然把《曼斯菲爾德莊園》也列入書單。雖然納博科夫在書裏進行了理由充分的辯解,但是我依然不能忍受將簡奧斯汀和狄更斯、福樓拜以及喬伊斯並駕齊驅。
  •     很好的一点就是虽然我不喜欢看小说了可是看了这个还挺想看的怎么回事。= =。
  •     开始看
  •     改变了我读书的方法
  •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佩服纳博科夫对美的直觉和敏感。
  •     他的嗓音就像貓舌頭的那種帶倒刺的舔吻。
  •     纳博科夫在里面举了个意味深长的例子:他年轻的时候迷恋文学象征阐释,说简·奥斯汀之所以写树叶是绿色的,是想表达生命的活力。他介绍《尤利西斯》,第一课是带着学生一起绘制都柏林的地图。——秒杀那些学院派文学批评家的一部讲稿,感激至今。
  •     服!
  •     看了 包法利夫人 变形记 尤利西斯 ,比较受用。纳博科夫语言流畅精彩,读起来有美感。
  •     一个作家在评论他人时就成了【透明】的作家。
  •     读者阅览之后可以对外混充真的读过其中的选篇。实乃教学高境界
  •     很棒
  •     细节一经品味,总是迷人得很。
  •     -_-在感性阅读后再度阅读解析文本结构其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我想大部分读者,若是为了愉悦,大抵不必如此。但对于那些希望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人,这种妙趣横生的做法却是必须的。聪明的读者和优秀的作家需要具备艺术家的热情和科学家得人性。要投入作品,但又能超脱其中……
  •     文学经典的细节之美、之魅,值得反复去体会、品味和传达。
  •     学习如何读书。
  •     附赠课后习题
  •     大侦探解蝶,这个戏法看多少遍都不够的。
  •     很值得一看
  •     非常喜欢,实力派作者的实力之作
  •     风格&结构
  •     喜欢喜欢喜欢!相见恨晚!
  •     故事比情节重要,想象比事实重要。
  •     《文学讲稿》的信息密度比较大大,作者还是个细节控,可惜里面好多作品我没读过,读过的也因去日太久而记忆模糊。打算暂时弃了,来日把这七本小说重读之日,再回头看吧。
  •     教人“细读”以享受文学的good教材
  •     本科生觉得还是阔以的,不过讲变形记我有点昏昏欲睡
  •     未看完
  •     一种解读方式
  •     其中提到的七部小说看了四部半。
  •     读研期间所读书籍
  •     阅读这本《文学讲稿》需要做的只是一个字“贴”,就是“贴”着纳氏的心灵去感受文本的魅力,做一个完全的听众就很好。
  •     建议没读过 曼斯菲尔德庄园 荒凉山庄 包法利夫人 化身博士 斯旺宅边的小径 变形记 尤利西斯 七本书的人,还是不要着急读这本了,不然也是瞎读。好惭愧,我读瞎了100多页,然后猛然惊觉不知道纳博科夫在讲啥,原来他是在分析一本我没读过的书啊
  •     前面几篇都有课堂讲解的感觉为毛渐渐地就变成了注释了啊!=-=-=-=-=-=,虽说是细读文本,但是对于已经读过详尽注释版某作品的情况来说,可读性就远低于期待值了啊,三点五。
  •     用kindle看完了三百多页PDF,视力大损。
  •     太有趣了。对“特殊笑靥”印象深刻,被他一讲,曼斯菲尔德庄园变得好看多了,不过我觉得此书的第一女主角是诺里斯姨妈哈哈
  •     从简释繁,巧妙独到。有和纳博科夫直接对话的乐趣。
  •     19世界至20世纪初文学的一种管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