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动物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111470397
作者:罗伊·F.鲍迈斯特 (Roy F.Baumeister)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罗伊F.鲍迈斯特,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社会心理学毕业课题组带头人。他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自我和身份、自我调节、人际排斥和对归属的需要、性与性别、侵犯、自尊、意义和自我呈现。
他著有超过500篇论文,被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列为世界少数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也是21本图书的作者或主编,包括畅销书《意志力》(Willpower)。

书籍目录

译者序
致谢
第一章旧事重提1
我们不是在谈……3
两性战争可休矣4
“女权主义”那些事儿6
被放大的敌意8
他,她与它11
这是一个由男人统治的世界吗?12
双刃剑14
他和她,选择不同16
第二章孰优?孰劣?17
“人咬狗”19
三种主流观点20
女人与科学家21
天才与弱智23
会“撒谎”的统计数据25
第四种观点27
性别与权衡27
第三章“能不能”与“想不想”31
能力差别有多大?32
真正的差异在哪34
我就是喜欢37
性——原始驱动力38
关于工作39
女人与爵士乐42
第四章背后的真相45
原始人的性别比46
物竞天择,适者“繁衍”48
谁更有胜算?49
征服欲51
追求卓越54
权衡特质55
探究“两极模式”57
第五章谁是社交高手?59
新闻背后60
女人和男人,谁是社交高手?62

作者简介

做男人意味着什么?男人和女人的真正差别在哪里?这个秘密,一直隐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进化、人际、心理、婚恋、职场、商业……回溯到部落时代。鲍迈斯特教授告诉我们:人类创造的文化,将男人作为消耗品,鼓励其激烈竞争、优胜劣汰,以胜过其他文化、得以发展和存续。直到今天,现代男人和女人身上依然保留着远古遗风,而我们的社会也依然保留着祖先的痕迹。我们都是部落动物。


 部落动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关于两性关系,曾经有过两性战争这个词,让人听了毛骨悚然。因为战争即意味着两性处于对立的地位,水火不容,硝烟弥漫,男女之间的较量就是一场零和博弈,总得是一方征服另一方,一方向另一方俯首称臣。不得不说,这种观点未免太极端,不利于两性之间的良好互动与和睦相处。而客观的观点则是将两性看做伙伴关系,无所谓谁好谁不好,各自发挥所长,互补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并肩前行。两性关系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一直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观点,抬高女人或者恭维男人都不是明智之举。《部落动物》则给出了较为客观也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书的作者鲍迈斯特,主业是名牌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同时又是位多产的作家,写有20多本书,而且他兴趣广泛,研究课题涉及多个领域,且都有所建树。他对两性关系的观点有些激进,比如她认为男人创造了先进的文化,而女人则对此几乎没有贡献,又比如我们的文化一直在剥削男人,将男人当做可以牺牲掉的棋子等等。表面上看起来,他的书大部分内容都在说男人与女人相比具有何种优势,抬高男人,贬低女人,表现出十足的大男子主义倾向,但他的本意则是通过讲述男人的某些优势来说明,男人是如何具有这些优势的,又是如何被文化残酷利用的。他通篇都在讲的是作为男人所具有的劣势,与女人相比,男人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值得给予关怀和同情啊。近年来,女权主义风起云涌,在追求平等、挑战权威、获取自由上取得较大进步,但是随着女权主义的深入,女权主义内部也有了分歧。有些女权主义者因视野受限,对男人充满敌意,仅根据表象就认为男人不怀好意,联合起来打击女人,导致女人社会地位低于男人,因而对男人大加挞伐。这种观点因其强大的煽动性而很有市场。这样带有强烈不满情绪的观点自然不会难到鲍迈斯特教授,他的这本书贯穿始终的就有对此类观点的反驳。他会在叙述过程中,花费不少笔墨来反驳女权主义者的那些激进的观点,而且引经据典,有调查数据,有权威理论,还有认真而细致的分析,这些都把女权主义的观点反驳的完全站不住脚。书的精彩部分是解释男女社会地位不对等的现象以及男人如何被文化剥削而成为弱势群体的。1、男人并没有压迫女人,男人比女人社会地位高是有原因的不可否认,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生活中比如政府、公司、大型组织中,男人占据要职,鲜有女人的一席之地,而且男人的收入普遍高于女人。这就招致某些女权主义者的不满,她们把男人的社会地位高于女人,归结为是男人联合起来压迫女人,使得女人没有办法达到和男人一样高的社会地位。但这本书的观点则是,男人并没有压迫女人,他们和同性竞争都顾不过来,何来时间压迫女人。与男人相比,女人地位更低收入更少是因为男人更愿意为了高地位和高收入而冒风险和拼搏进取。在自然进化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繁衍。只有那些经受残酷的进化拥有最优秀基因的人才获得繁衍的机会,将自己的优秀基因传递下去。在繁衍这个问题上,男人和女人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男人倾向于通过冒险和竞争获得传宗接代的机会,而女人则倾向于提高自己的吸引力,以期获得更好的配偶,为自己和孩子争取到较安全的环境和周到的照料。在物竞天择,适者繁衍的规则下,男人不一定能成为父亲,但是女人却都有机会成为母亲。为了最大限度的争取传宗接代的机会,男人只能铤而走险选择冒险和激烈竞争。那些不关心竞争,力量羸弱的男人早就被残酷的进化过程剔除,失去了繁衍的机会,那些奋力拼搏,保持强烈竞争性的男人才获得机会留下自己的后代。所以,男人倾向于通过超越其他人,在竞争中做出不平之举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以获得女人的爱与繁衍的机会。而女人则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吸引男人。如此一来,男人的行为就更适合在大型的组织中争得一席之地,靠着追求卓越力争上游的精神,创造出众多的先进文化,也理所当然的拥有在大型组织中的话语权和重要的地位。而女人则擅长经营一对一的亲密关系,她们也倾向于规避风险,所以她们对于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不如男人那样明显。所以,大型组织中,活跃的都是男人的身影,鲜有女人的出现。而收入也是如此,男人一般都会选择风险高的工作,同时也能获得较高的报酬。而女人则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工作,工作时间也相对规律,方便照料家庭与孩子,她们对成功没有男人那样强烈的动机,所以也就保持了地位和收入都低于男人的状态了。2、两性之间,没有孰优孰劣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任时,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语出惊人。她认为女人之所以在理工领域落后于男性,可能是因为两性之间的差异。此言一出,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引发激烈论战,但是这场论战局势很明显地一边倒,批评的声音占了大多数。虽然萨默斯不得不公开道歉,并做了弥补,但仍不能平息众怒,最后引咎辞职。公众之所以对此反应过度,在于萨默斯触及到关于两性问题的重大争论。她认为男女在天生的能力上有差异,意即男人在理工领域比女人有优势,女人的智商不如男人。本来关于两性之间的谁更有能力,一直存在争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定论。她这种论调明显是抬高男人贬低女人,而这种观点向来是女人所极力反对的,更是女权主义者接力声讨的。她出言不慎,撞到了枪口上,被攻击也就不足为怪了。实话实说,她的这种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发现,男人和女人在智力测验的平均分上差异不大,基本可以忽略。也就是说,男人和女人智商相等,不存在男人智商高于女人的证据。实际情况是,男人的智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极端状态,虽然在智商超高的天才里男人占据很大部分,但不可忽视的还有那些处于智商低谷的智障人士中,男人明显多于女人。在智商和能力持平的情况下,值得关注的就是做事情的动机了。不得不说的是,在性别差异领域我们对能力给予了太多的关注和支持,却没有对动机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数理和自然科学领域,我们一直在强调能力,而这恰恰是最大的问题。科学家需要很高的智商,而这一领域女科学家寥寥无几,但这并不代表女人的智商低能力差。女科学家少的原因在于受教育的过程里,由于女生对自然科学累的课程兴趣不大,所以选修此类课程的女生数目大大少于男生。这就导致男生在这个领域很是活跃,而女性较为罕见的现象。其实,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女生一旦喜欢上自然科学课程,她们的表现也不比男生差。男人和女人由于不同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模式,所热衷的领域很大程度上并无交集,所擅长的也是不同的技能,从这方面来说,男人和女人并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他们是互补合作的关系。对于媒体中宣传的,女人比男人在某些领域有更多优势的文章,我们看看就好,不值得当真。3、与女人相比,男人才是被剥削的人女权主义者们声讨最多的是男人在各个领域享受的优越待遇,但她们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雾里看花其实看的并不清楚。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盲目的愤怒和嫉妒。占据社会顶层的那些男人确实是有很多享受的机会,但这毕竟只是一少部分人,而且他们未必有时间去享受。更多的男人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都是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命也不值钱,被认作是可以被牺牲掉的人。我们可能都被女权主义者带跑偏了,将眼睛盯在一个小角落里,看不到更广泛范围里的事实。其实男人才是被剥削的人,与女人所承受的那些辛苦相比,男人付出的更多,甚至是宝贵的生命。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从事高危工作的人,比如矿工、消防员、警察、军人等,他们的工作充满危险,事故频发,时刻有丢掉性命的可能,因为履行职责牺牲掉的男人不在少数,这些工种里可有女人的影子?女权主义者倡导男女平等,认为男人能做好的事情,女人的表现也差不了,提倡和男人竞争。那么她们为什么不选择和男人一样的工作?即使那些被女权主义者们声讨的被赋予更多价值的男人,在遇到危难时刻的时候,也没有优先权可以先于女人获救。大部分男人都知道,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在危急时刻或者绝境中,男人应该放弃自己求生的机会去挽救女人和孩子的生命,并且不能有怨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救生艇上载满了女人和孩子,而那些风度翩翩的绅士们则眼睁睁的看着她们离开。据说有个男人假扮成女人混进了救生艇,获救后被人发现,他遭到了排山倒海的谴责和巨大的舆论压力。于是他背井离乡隐姓埋名四处流浪,即使这样他的日子也过的极为艰难,整日惴惴不安,生怕身份暴露被人认出。那些谴责他的人看来,作为男人,在那个时刻如果他选择将求生的机会让出,还可以获得人们的敬佩,但是他的求生却是男人最不该做的事情,这是他的耻辱。人人生而平等,这只是理论上,事实是,男人的生命更加廉价,为了维持人类的繁衍,我们不能失去太多女人,但它可以牺牲至少一部分男人。他们的存在更像是人类社会漫不经心的作品,像是棋子,为了更高的人类利益可以被剥削,任人摆布,注定要为女人和孩子牺牲。整本书比较通俗,作者的行文用词准确而朴实,虽然引用不少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却完全没有学术著作的僵化与艰涩,阅读起来还是相当顺畅的。某种程度上,作者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的查阅资料和引经据典,耗费如此多的笔墨,但是作者很显然没有说服自己克服严谨的学术习惯,他一丝不苟的习惯随处可见,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平衡了学术的严谨于与畅销书的通俗的优秀作品。重要的是,男人才是弱势群体这一观点的创新性, 虽没有颠覆性的效果,但是给人的震慑力也是不小的。男人是压迫女人的坏人,此种观点在某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的极力鼓吹下就有了市场,甚嚣其上,给人造成女人是弱势群体的表象。但是男人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啊,书里给出的解释很有道理,一系列解释与证据都让人折服。看过这本书的人,内心一定会开始同情男人了。
  •     文/假装没傻2012年,CNN报道了一则消息,美国海军为了加强男女平等精神,决定取消福特级航母上的男厕小便池,不过从《海军时报》的调查看,官兵们对男女平等似乎并不感兴趣,反而是对减轻了扫厕所的负担感到开心。这则消息看起来像是个愚人节的玩笑,但它确实不是。实际上在此之前,美国的女权主义者们就发起了一个取消小便池的运动,她们认为男厕的小便池是对女性的压迫,所以要求男女同样坐着小便,以体现男女平等。男人站着尿尿就是对女人的压迫吗?可以讨论,不过一般来说这种设计的初衷应该更多是出于效率的考虑,而不主要是为了压迫女性。在女权主义兴起的今天,许多新颖的两性观点不断出炉,这是好事,但其中也不免混杂着“取消小便池能促进男女平等”一类的论调,为了回应它们,社会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Roy F. Baumeister)写了一本小书:《部落动物——关于男人、女人和两性文化的心理学》。对罗伊教授来说,要回应已经普遍流行的女权观点,首要的难处是容易陷入政治不正确的窠臼,在罗伊写作之初就有好友劝他放弃,理由是“替男人说好话是犯忌的,甚至还会影响你的职业发展。”罗伊虽然不为所动,他还是用了一整个小节来解释自己的中立性。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难点是关于两性关系的争论一直很难达成共识,当然,有时候是比较容易的,比如取消小便池的荒谬性就显而易见,但不是所有问题都那么容易得出结论,对这类问题,罗伊的办法是用实验和数据来说话,比如他在说明男女的性欲差异时就引用了一个实验:实验者把一些学生助理派到大学里,随机接近在他们看来有吸引力的异性,并对其发出性邀请,结果发现,超过3/4的男生都接受了女助理的性邀请,却没有一位女生接受男助理的邀请。那些女性研究员的吸引力很普通,她们选的男士都比较帅,但还是有3/4的男生答应了,而且另外1/4的男生回绝的都很委婉,比如“对不起,我有女朋友了”,或“今天没时间,明天行吗?”等等。这个实验很有趣,但并不足以得出男人比女人性欲更强的结论,因为女人可能会有更多安全或道德上的顾虑,但夫妻间应该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向罗伊教授寻求婚姻治疗的案例中,夫妻间在讨论性生活时,几乎没有哪对夫妻说丈夫比妻子想要更少的性生活,或是不愿意尝试不同方式的。而且丈夫们报告中的理想性生活次数比实际次数多出了50%,妻子们则对实际次数非常满意,这似乎能佐证男女的性欲差别,但由于样本太少,还是不够有说服力。为了彻底搞清楚谁的性欲更强,罗伊的团队对男女的性驱力作了一次调查,通过测量两性间性幻想的次数,实际性行为频率,性伴侣个数,手淫次数以及为性付出的代价等,来确定男女性欲强度的差异。经过几个月的的调查和统计,得出的结论是男人的性欲确实比女人强,男人性幻想更多,性伴侣更多,看的色情影像和杂志更多,愿意为一夜情买单的也更多。最重要的是手淫次数,男人手淫的次数远远超过女人。性研究者认为手淫是最纯粹的性欲度量标准,因为它较少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女人很少手淫,只能解释为她们没有这种冲动。这是一个统计学上的结论,罗伊解释说,男女性欲差别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睾丸素,男人的睾丸素水平是女人的十倍,睾丸素水平越高,性欲越强,所以有些人会通过注射睾丸素来提高性欲。一般来说睾丸素水平高的人也更进取,更爱冒险,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男人的能力和竞争力比女人强吗?又是一个“危险”的问题,还好,罗伊教授认为除了性欲和体能,在其他能力上男人并不比女人更有优势。比如美国的男女智商平均数精确到小数点后10位都一样,这足够说明男人的智商并不比女人更强,但也存在另一些差别,在正态钟形曲线的智商分布图中,男人处于两端的数量更多,也就是说男人中的高智商与低智商人群都多于女人,而女人的智商则更多地处于中间段,这个差异很符合常识,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很多这样的现象,不只是智商,在性格、人品甚至社会阶层方面都是如此,比如美国的顶级富豪和街头流浪者中,男性都占了90%以上。一般人通常不会在乎流浪汉,他们只看到富豪都是男人,这可能间接造成了男女财富地位不平等的印象,实际的情况是,占据社会最顶层的几乎都是男人,多数男人和女人在中间,而最底层通常大部分也是男人。问题在于,为什么男人的两极化分布会高于女人?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必须考虑人类的遗传模式,遗传学专家杰森•怀尔德(Jason Wilder)的研究发现,在我们的祖先之中,男女的比例是1:2,在没有一夫一妻制度的时代,假设有两男两女,通常两个女人都会选择强者交配,从而导致弱者无后,换成百分比也就是人类祖先中67%是女人,33%是男人。不止人类如此,很多社会性的哺乳动物都存在这种现象,如在马群中只有头马享有交配权,其他公马无后,能够留下后代的马中90%以上都是母马。所以如果说中国人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这话也不夸张,成吉思汗在世时就有1000多个孩子,他的基因在今天很可能已经遍布世界。造成男人两极分布更明显的秘密可能就在于基因。我们知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种群的环境适应力,但女人一年只能生育一次,而男人却可以在一年中让很多女人受孕。面对极端变化的环境时,多样性的基因加上快速的基因扩张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改良整个种群的环境适应力,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懒人通常被看作loser基因的代表,但我们今天使用的所有家电都是懒人发明的,因为只有懒人才会为了偷懒而发明这些奇技淫巧,懒人们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了一个懒人社会,于是懒人的基因就越来越多了。这个例子多少有些扯淡,不过也引申出一个严肃的话题,那就是男女在创造力方面有没有差别?根据《生物技术:1977年至1996年美国女性专利》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绝大多数专利都颁给了男人。在20年的累计数据中,94.3%的专利颁给了男性团体和个人,5.7%颁给了男女混合团体、女性团体和个人。这个性别比例过于悬殊,让人不免怀疑美国专利委员会是不是在有意打压女性发明家,但事实是申请专利和获得专利的性别比例基本一致。有人认为这是女人缺乏创造力的表现,但罗伊教授并不同意,因为男女间的智商并没有明显差别,如果有差别的话,那也只在于动机:大部分女人对发明创造没什么兴趣。典型的女权主义者也许会说性别差异都是表面的,如果对孩子一视同仁地培养,兴趣甚至行为模式都会趋同。罗伊的一个同事就是这种观点的践行者,她给五岁的女儿买玩具卡车,给两岁的儿子买芭比娃娃,以此培养他们更“广泛”的兴趣,但她很快就发现两个孩子把玩具互换了,孩子们凭直觉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让她很无奈。麻省理工的豪斯曼教授曾说:“无论在哪,你都会发现女人不像男人那样对电阻、化油器及夸克着迷和激动不已。绝大多数女人会觉得这些东西很无聊,这是女人在工程、物理乃至化学领域人数较少的真正原因。”这段话有些夸张,罗伊认为只要女人愿意,她们可以做的很好,她们只是不喜欢。大部分男人也不喜欢解方程这类事情,人群中只有一小群人喜欢,只不过这一小群人中男人占多数而已。如果罗伊的看法是对的,那女人的兴趣到底在哪呢?女人的兴趣在于人际关系上,这也许是一个答案,女人的情商比男人更高,而且她们好像也确实比男人更善于社交。是不是如此呢?曾有人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实验组招募了一群相互不熟悉的被试者,在他们之中制造一个需要求助的突发事件,看这些人是否会帮助陌生的求助者。实验发现这类情境中男人比女人更倾向于提供帮助。但如果求助者是自己的熟人,则男女差异很小甚至反转。这可能揭示了一个男女社交模式上的重大差别,那就是男人更擅长“大圈子”人际交往,而女人更擅长“小圈子”人际交往。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性别差异或源于大脑,女人大脑更适于产生移情感受(更关注并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而男人大脑更适于系统与逻辑关系。罗伊教授认为女人更强调关系,而关系正是经营小圈子的核心,这有利于团结。相较女人而言,男人更加直接和自我,有时甚至显得僵化,但这并不是一定就是社交力差的表现,因为在大圈子社交中,独特性是很重要的组织资源,而效率和公平才是首要的原则,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竞争。这可能是男女在社交模式上的一个重要差异。事实上社会正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大圈子,它的运作确实需要更直接而有效的原则。如果男女的这种社交模式差异在社会创始之初就存在,那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是男权社会了,因为社会这个大圈子是男人创建的,而女人在这个创建过程中缺席了,男人由此得到了比女人更高的社会地位,并不断加大这一地位差距,就一点不奇怪了。幸运的是,这种情况正在不断改善,女权主义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差距对女人并不公平,至少在美国,女人逐渐拥有了和男人同等的权利,比如选举权、财产权、教育权和工作的权利等等。虽然如此,两性间的地位差距并没有完全拉平,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政界与商界领袖还是男人,女权主义者多半认为这是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体现,但我们确实很难想象顾客会因为一个公司的CEO是女人就拒绝他们的商品。问题到底出在哪呢?罗伊教授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动机。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无论从基因还是社交模式的角度,女人都比较缺乏竞争动力,虽然她们在能力上并不男人差。畅销书作家南希(Nancy Friday)曾说她发现许多女人的梦想是和百万富翁结婚,而不是成为百万富翁。这当然只是一管之言。但在一所常春藤名校的调查中显示:当被问及毕业后的打算时,许多女生都说他们想在家带孩子或顶多干份兼职,这并不是个别现象。2001年一项针对哈佛商学院硕士生的调查显示1/3的的女硕士没有工作,另有1/3做兼职工作。哈佛商学院是美国的顶尖商学院,很难想象她们会找不到工作,更有可能的原因是:她们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围着高强度工作打转。不止哈佛商学院,2004年《时代》杂志做了一份全国调查,发现22%的女硕士在家带孩子,另33%也没有做全职工作。她们的共同点是,想要轻松的生活,想享受为人母的满足,并嫁给一个能供养她和孩子的男人。在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中有如此高比例的人决定在家带孩子,可能会有人说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但这作为个人选择,无可厚非,如果男人们有这样的选项,他们可能也会逃避社会竞争,可惜他们没有。一般来说,女人靠别人养不会有损女人的尊严,但一个靠别人养的男人则不被看成真正的男人。社会学家诺克(Steven Nock)认为定义一个男人是否有男子气概的核心就是:这个男人的生产是否多于消费,be a man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社会学家罗宾逊与戈德比的研究发现,在美国每周工作超过48小时的人中80%是男人,每年因工作死亡的人中93%是男人。这说明相较于女人,男人在事业上的付出更多,风险更高。罗伊教授开玩笑说:“泰坦尼克号上最富有男人的生还率(34%)还不如最穷的女人(46%),这个数字无法用男权制或性别压迫来解释。”罗伊教授的这本书虽然号称中立,但就像这本书的英文书名(Is there anything good about men?男人还有好东西吗?)所说的,多少有些为男人叫屈的意思,这样的态度难免招来女权主义者的批判,但读完这本书的人,应该会同意罗伊的这句话:男女之间的确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消灭。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多个“文化”视角也无妨
  •     从事实角度分析男权、女权
  •     女性生产,男性用事业的成功争夺交配权和基因的延续,一开始分工的不同就导致女性退至幕后,男性在台前厮杀,所以并不是男性有意压迫女性,一切都是文化的锅——进化论和弗洛伊德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非要说的话,这本书在高唱女权的今天,提供了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吧,许多观点还蛮新颖有趣的。
  •     本书可做西方女权运动一侧面观,作者也歪打正着的很好解释了男权社会产生并取代母权社会的原因。
  •     很多观点猛一听很低能,细一看别有一番道理。 其实男女都是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 印象最深的是,男女最大的差别不在能力,而在于动力,是否愿意。
  •     反女权主义!男人很可怜,被折磨,被牺牲,被竞争。。。
  •     慢慢读,挺有味道
  •     作者在两性角度有很多独特新颖的见解,值得一读。 很多时候想说,译者你有没有把句子读一遍,觉得通顺吗,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好不好?不要好书这么糟蹋了呀。。。。
  •     本书认为两性的差异应从“动机”出发来理解,并由此引入进化心理学等,似乎规避了政治正确的正面炮火。就讨论两性的合作与竞争、共生与独立而言,还是有着比较成体系的论述。
  •      只从进化心理学这种类似机能主义的推理越来越让我不满,但总的来说本书还是有阅读价值的。
  •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男女差异问题
  •     这本书主要是为男人鸣不平的。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性别差异最明显的地方是动机 不是能力。 作者的大男子主义与刻板印象令人不能接受。
  •     反女权主义的观点,认为男人创造的文化更创新更发展,一开始阐述极端女权主义的时候可读性还很强,越到后面越觉得男人很惨。男性的确有着辛苦的人生,但让他们放权,他们又百般不舍
  •     用meme理论来解释文化如何塑造两性。
  •     在女权主义兴盛的大背景下赞颂男人的书,极度政治不正确,哈哈。书的原名叫“男人难道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好心酸的书名,哈哈哈。书废话太多,就算本来观点再好也给毁了。
  •     总体来说很不错,个人觉得作者对于两性角色和驱动力的解读还是比较客观的。
  •     在北京出差时买的,随便读读还挺好玩的~
  •     1 看完了跟着跑了, 写的不错, 推论很好 2 婚姻中女性获益这观点不错, 女性因为性别受到尊重, 男性需要赢得尊重, 但是并不是所有男人都是男人, 文化是由男人创造的, 男人由于成就和地位被尊重, 女性是战利品 3 总之要作为个人不论男女都必须自尊自爱自强, 简单点说女性要想整体崛起, 必须像个男人一样去生活, 这是不可能的, 波伏娃呵呵4 谁获益关我什么事? 5 我支持新婚姻法 6 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个例子真震撼, 问问国家和文化是否爱你, 还是将其牺牲掉了, 大船这个例子也显示了女性的担当和同情确实很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