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49565252
作者:吴明益
页数:292页

《浮光》的笔记-第265页 - 論美

研究所時我修習了一門稱為「西方美學概論」的課,課中有一次教授給了個非正式的小作業,他要我們條列出五項自己認為關於美的內容。我當時的答案簡單,回想起來卻很有意思:
1.納瓦霍印第安人認為,銀河是草原狼從世界「第一個男人」和「第一個女人」那裡偷麵包時,麵包屑掉落天空形成的。
2.X光一開始被發現時,被拿來當成是馬戲團的表演工具。
3.阿波羅十七號的航天員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H Schmitt]說:「那顆漂浮著古老生命之筏的藍色脆弱星球,即使當人類航行到太陽系的更遠處,仍將永遠是人類的家園。」
4.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把時間區分為兩種:一種由鐘錶度量的,就是所謂科學的時間。另一種則是通過直覺體驗到的時間,他把它叫做綿延[durée]。在科學的時間中,各部分處於均勻、相互分離的狀態,而綿延則如河水一樣川流不息,各個時間階段互相滲透、交融,並流淌成一個不可分的、變動不居的運動過程。柏格森認為綿延是唯一的實際存在,而科學的時間只是抽象的幻覺。柏格森又提出,人的記憶也分為兩種:習慣記憶與真實記憶。習慣記憶全憑大腦功能來運作,而真實記憶是精神活動,它如同滾雪球,通過形象把過去的經驗全部保存下來,並不依靠大腦。
5.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浮光》的笔记-第133页 - 对场所的回应

“ 存在不是表象的现在,是在照片里转化为凝止姿态的此在。”
我已经忘记有多少快门是在无意识中按下的。一般会有两种情况发生,前者是一眼看见二话不说就按下快门,后者是期待下一个即将发生的场面会怎样打动你再作决定按下快门。两者是相互交叉的,很多照片到最后的成像会发现并不是如理想中的那样满意,或许会开始否定某一刻。否定它存在的意义,否定它在无状态下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又或许,再过几年,重新翻看那些照片又是不一样的期待,这正是被静止的姿态的魅力所在。

《浮光》的笔记-第35页

影像不是失物、离去的情人、失去的睡眠、掉了一颗纽扣的衬衫。但摄影是不带武器,就无法完成的一种活动。它不像文字,把记忆当成精致的、可拆卸带走重组还魂的建筑物。影像存在于一时一地,也只存在于一时一地。即使同一地点、场景,等待一样的光线……嗯,等待光线,多么不精准的语言。事实上,地点不可能同一,人物已老去数秒至数天,而光线波长从不曾一致。不过摄影者还是认真地背着相机的重量,等待光线和快门机会的到来。他们心底总会有想象的画面,并且相信那画面必然在转角处出现,就像人一生中总会等到一个珍重的告别之吻。

《浮光》的笔记-第89页 - 稍纵即逝的现象

当你无目的地漫步街道、林道,也许是一只猫,一朵云,一个窗景,一个雨季的肇始,或是一个女人与你擦身而去后随即转过街角,有那么一刻,仿佛点燃火柴的瞬间,你瞥见了她的侧脸,瞥见她落在肩胛骨上的发梢,瞥见她小腿的肌肉,然后你沦陷了、迷茫了、嗅到火焰的气味,霎时,你感到天摇地动,浪潮拍打。然而她旋即消失,并且永远地离开你。你在那片刻似乎感觉到什么,那种差点就可以摸到的,雾霭一般的事物,悄然渗入身体,你要按下快门,你得按下快门。那种照片将是一份感情,是光阴片刻。于是你肉身的某处被开启,成为一个湖,一个可以让情感片刻栖身的地方。

《浮光》的笔记-第28页

这两点竟意外地完全定义了我心目中生态摄影者所要追求的:他们终其一生在发现光与相机所能捕捉的野地和野性,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追猎光的标本。而他们面对自身的照片时,将会追忆、重温那个他们曾经亲临的现场,然后他们会发现,自己才是光与相机所捕捉的。

《浮光》的笔记-镜头下的思考 - 镜头下的思考

镜头下的思考
浮光——这并不是一本介绍摄影技巧的书,也不是一本关于摄影技术和照相机发展变化的书。是作者二十年来结识摄影,对摄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
摄影技术的应用随着1839年照相机的发明,进入到科学的各种领域。成为人类了解自然、医学、天文、社会等全部知识的重要工具。
1840年法国细菌学家用显微摄影机第一次拍下了牙齿的全貌,同年美国人又拍下了第一张月亮的照片。
1855年植物学家迪尔温.李维林以一组四张的运动照片获得世界博览会的银质奖章。
1898年,人们拍下狗的心脏跳动画面,X光摄影更是让人们看到了骨骼。
1880年摄影枪的发明,连续摄影技术的诞生,使连续摄影变成了可能。人们第一次看清楚了动物的姿态和动作,也因为一场赌局,第一次证实了奔跑的马也有四蹄腾空的一刻。这张照片成为了连续摄影方式拍摄下的第一张著名的照片。
照相机发展最重要的一刻是在1888年。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个人手持相机,这一轻巧的改变为人类的记录方式添加了新的工具。将一部分人从文字和绘画当中解放出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利用摄影摄像技术,随时记录下他们眼中稍纵即逝的“自然手印”,真实的保存住头脑中的记忆。
如果说摄影技术的发展(早期曝光需要十五至三十分钟)与快门速度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现摄影创作者的意图,展现摄影艺术的美学,那么相机体积轻重的变化,则让摄影从体力劳动变成了灵巧的指尖动作;随身摄影的记录方式也让柯达跟你走的广告语登山入海,越洋跨州,走入世界每一個角落,串起了人们的每一刻。
而今天手机的拍照功能则将摄影彻底的大众化,分享此刻分享生活的广告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年的广告主——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2012年1月20日柯达公司申请破产
1888年——2012年,124年。这期间,柯达公司发明了数码照相机。2007年6月29日,第一台爱疯在美国上市——能照相的手机。2015年9月,爱疯第七代也要开发布会了。
互联网让人们对照片的获取与发布变得更加轻而易举,世界在这里一页一页的翻开。
照片与死亡的关系
1917年是照相机量产与销售的关键年,据说这一年美国人要参战了。每一个家庭都想买一台相机,急切地为那些即将奔赴战场的孩子,家人,情人拍下怀念的照片,带上战场,或存放家中。自此,照片表现的不在是与绘画接近的美学,它有了生死离别,有了爱恨情仇,有了血与生命。
甲午年的春节还没过完,父亲就走了。当我翻看家中的相册,看到父亲50岁左右的神采,悲伤如海啸般瞬间吞没了我。照片里的人与离去时的他——影像的记忆与脑海中最后的画面,让我不禁要问——怀念和告别应该选择哪一个。
怀念与告别之间的界线,书中作者引用法国电影评论家(克里斯蒂安.麦兹)关于照片与死亡关系的见解——我们总是保留死者的相片以为怀念,所有留在影像里的时刻都已永远地过去,我们的一生中总在向照片里的时间告别。
还是甲午年,7月的某天,早晨,正在微信里群发着照片的我,接到一位有段时间没有联系的朋友信息:你好!我是Rocky的女朋友,Rocky一个星期前走了。
Rocky是一名摄影师。与他结识于阿尔山之行,那时,他即是司机又是旅途中众美女的专用摄影师,我仅有的一点摄影知识来自于他与美女互动闲暇时的言传身教。
构图的重要、利用早晨与黄昏的光线,局部细节的表现,各品牌相机出片色彩的差异,其实这就是最基础的画意摄影。
一只蝴蝶,抓住,捏晕,放置草地、枝桠、花瓣,近距,仰观俯察,各种角度的摆拍也与本书描写的毫无二致。
设备越来越好,修图软件也越来越简单实用,数码存储技术,照片立拍立见,没有成本的拍摄,获取一张满意的照片的想法,变得“so easy”。摄影的艺术与平庸之忧也已不是焦点,殿堂的归殿堂,民间的归民间,互无影响。
Rocky走时已有自己的工作室,他在北极拍摄的极光我下载到了手机里,而我也不再满足呆板的画意,总希望在镜头里能看见人。
克里斯蒂安.麦兹——照片与死亡关系见解的第三点,是进入。
我见,浮光
我确实重新让相机不只朝向蝴蝶、山林、溪流与海洋了,我拍那些坏掉的铁门、路上走动的陌生人或街头的小贩,借以呼应的是约翰.伯格、马克思或契科夫;借以呼应的是百无聊赖的人生、罹患疾病的世界和无法理解的存在于心的某处的痛苦。于是,写作这本书的最初之火微小而明确地被点燃了。——吴明益(摘自浮光)
光影变化繁华的城市应该兴旺。兴旺的城市当然人多,人多自然处处显得拥挤。早晚高峰的北京1号线地铁,没有佛祖的心是坐不进去的。车厢内大部分的人都一个状态——低头看着手机。他人是自己的镜子,眼睛里的对方,是表情气质一样的自己。
街头巷陌、商业城区、园林景观,人是嵌在环境中的风景,有时却并不好看。也有极端偶然的运气,会看见一张有样子的脸。
一道彩虹,一抹斜阳,一桌盛宴,一道唇彩,一起事故,一次啪啪啪,拍的照片越来越多,冲出来的照片越来越少,处处是我见,处处皆不见。
城市的浮光掠影下,好看与不好看都在那里,为了好看抹去不好看,不好看也有人喜欢。青瓦红墙,蓬屋陋巷,生于火,浮于光。
我见到最好看的是蓝天白云。
2015年8月30日


 浮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