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虚无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7-7
ISBN:9787108006271
作者:[法] 让-保尔·萨特
页数:788页

内容概要

萨特(1905~1980)是法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及社会活动家。以他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潮曾风靡欧美,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存在与虚无》的发表标志着萨特独特的哲学大厦的建成,他本人最重要的思想和观点都已包容在这部洋洋洒洒,既天才横溢又有些冗长的著作中。这部书提出的新颖观点使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与海德格尔、尼采、基尔凯郭尔迥然有别。这是一部具有原创价值的著作,与1960年发表的《辩证理性批判》一起组成萨特哲学体系的两大柱石。
法国的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和德国严谨、重思辨的学风截然不同。法国的哲学著作更带有艺术气息,它们往往十分浪漫和抒情。大哲学家如柏格森和萨特就因其文学成就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特其它的文学创作有:《墙》、《苍蝇》、《自由之路》、《魔鬼与上帝》。
萨特是个具有强烈个性的思想家,从小由于失去父亲的慈爱,变得性格孤僻。他其貌不扬,目光斜视,但是颇受女性的仰慕。他和波伏娃及奥尔加一起组成三角形的新式家庭,常被后人谈论。他治学无比勤奋,为了保持创造力,他不惜损害健康,经常口含兴奋剂而从事写作。从30年代起,萨特一直就是一个社会的反抗者,因而被西方人士称为一个“不断地以个人的名义和人们自由的名义向现代世界提出抗议,想恢复人的价值”的哲学家。1964年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一向拒绝官方的任何奖励。很有意思的是,这么一个逆潮流的人,在其死后,竟然被称为“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伟大榜样”。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说:“萨特的逝世使我们感到人类智慧的一盏明灯熄灭了。”

书籍目录

目录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一、现象的观念
二、存在的现象和现象的存在
三、反思前的我思和感知的存在
四、被感知物的存在
五、本体论证明
六 自在的存在
第一卷 虚无的问题
第一章 否定的起源
一、考问
二、否定
三、虚无的辩证法概念
四、虚无的现象学概念
五、虚无的起源
第二章 自欺
一、自欺和说谎
二、自欺的行为
三、自欺的“相信’
第二卷 自为的存在
第一章 自为的直接结构
一、面对自我的在场
二、自为的人为性
三、自为和价值的存在
四、自为和可能的存在
五、自我和自我性的圈子
第二章 时间性
一、三维时间的现象学
二、时间性的本体论
三、原始的时间性和心理的时间性:反思
第三章 超越性
一、作为自为与自在关系类型的认识
二、作为否定的规定
四、世界的时间
五、认识
第三卷 为他
第一章 他人的存在
一、难题
二、唯我论的障碍
三、胡塞尔,黑格尔,海德格尔
四、注视
第二章 身体
一、作为自为的存在的身体:人为性
二、为他的身体
三、身体的本体论第三维
第三章 与他人的具体关系
一、对待他人的第一种态度:爱、语言、受虐色情狂
二、对待他人的第二种态度:冷漠、情欲、憎恨、性
虐待狂
三、“共在”(mitsein)和“我们’
第四卷 拥有、作为和存在
第一章 存在与作为:自由
一、行动的首要条件便是自由
二、自由和人为性:处境
三、自由与责任
第二章 作为和拥有
一、存在的精神分析法
二、作为和拥有:占有
三、论揭示了存在的性质
结论
一、自在和自为:形而上学概要
二、道德的前景
附录:译后记
修订版说明
萨特生平、著作年表
主要术语译名对照表(法―汉)

作者简介

萨特对哲学发生兴趣,是在1923年读柏格森的《给意识的直接材料》之后,他认为“哲学真了不起,可以教人认识真理!”虽然萨特的思想一生都在变化,但他始终以“人”做为他的思考焦点。因此萨特把他的存在主义称作“人学”。在萨特看来,自由是人存在的基础,人之所以比物高贵,正是因为人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存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本质。因此萨特提出来:存在先于本质。弄清楚“存在”、“虚无”、“自由”和“他人”的关系,就基本理出了《存在与虚无》的精神脉络。
《存在与虚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为自身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有、做和存在。
萨特将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一块石头是一块石头,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就石头来说,它是其所是,这件事物的存在总与它本身相合,这就是“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实际是指人的存在。在萨特看来,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未来的我不一样,我的意识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正因为有意识,所以人的本质就不固定。人一生下来,他没有本质,而只好做为存在体存在世界上,本质是后天的,是通过人的意识自由选择的,意识选择是纯粹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因此,人的本质也不相同。“存在先于本质”的意思就是这个。
但是人总不能忍受人的本质的不固定性,这种情境造成人的不安全感受,所以,人要努力寻找使自己由“自为的存在”变为“自在的存在”,变得像那磐石一般有不可动摇的坚实性。然而这可能吗?萨特沮丧地看到,由于人有意识,这可恶的意识,使人总处于摇摆之境。只要人活着,他就找不到他的坚实性。人的存在的极端不稳定性和偶然性是他命中注定,是悻论。
于是,人面对着虚无。没有他自己时,世界对他是一片虚无,有了他自己,这个自己却是本质空缺的自己,所以他面对的仍然是虚无的感觉。不过人类特有的尊严在这里诞生了。萨特自豪地说:正是这种虚无才是行动意志的基础。于是,“自由”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萨特对自由简直是着了魔的,这是一种无限的自由,一种绝对的自由。他说:“人命运是自由的。意味着人要做上帝。”“一旦自由在一个人的灵魂里爆发了,神明对这个人就无能为力了。”这些响亮的口号不难想象在战后,一片价值废墟之上,是如何振聋发惯了。人生而自由,是不应该受到奴役的,德国法西斯是倒行逆施,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人类对于上帝的信仰,所以,小知识分子由衷地感谢萨特为他们提供一种非传统的思想。存在主义号召人们面对恐怖与荒谬的现实而又能看到人尊严并保持自己的特性,对他们来讲,这是一条十分理想的自救之途。
“他人即地狱”是萨特流传深广的思想。个体有了自由,必须面对他人。我们两个人不能成为一个人,其根源就我们的意识多样性。你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这使我常常觉得恐慌,因为我看见我所设定的世界突然间从我的手指尖逃脱了,逃向另一个人的设计之中、这个人不断地注视着我,因为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他也企图设计我,于是我被迫要变成他者的存在,我原始的堕落就是因为他者的存在造成的。
《恶心》是萨特最喜爱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萨特突然发现了“恶心”这种人类普遍共有的心情。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一下子被打开了。里面的主人公洛根丁原来对自己的存在、对外部世界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但突然有一天,他感到浑身不适,开始了恶心感,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恶心是对现实世界的体验,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荒谬感而生发的生理反应。萨特说,人只要认识自己的存在,就永远会有恶心感。萨特在战争期间有10个月的时间被关押在纳粹贝尔森集中营,他的荒谬、恶心、虚无的体验都是贝尔森给他的。
萨特在战后走出了书斋,积极推行社会主义学说,1956年布达佩斯事件改变了萨特的态度。70年代之后,萨特的影响逐渐被福科、德里达等解构主义哲学家代替。


 存在与虚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呵呵,我还没看这本书。但是,我很想看,因为刚看了萨特和波伏瓦的传记,心被击中,强烈震荡。自由,是可以不妥协,萨特用尽可能的自由充斥着他在社会中的生活,他的哲学也是建立在这样的生命体验上的吧。
  •     看《存在与虚无》,也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往往复复,至今进程了了。想不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如同发现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所谓出路是一条太狭隘荒凉的途径,走过了它,就得承受思想中难以逆向的窄化与小化一样怅然。人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存在?如此形而上的问题不是我所能解答,于是还是选择放弃吧。存在价值这种东西,不是看书看出来的,是生活活出来的。恩。
  •     有人说存在主义只是萨特把一种简单的世界观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但是,我们在念高中的时候不就学过,哲学其实就是世界观啊。这有什么问题呢?、 反正,我在以前跌跌撞撞,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只有一个感慨,我终于找到组织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人是有根的萍,只有当根与社会与人相接触,才会发生意义
  •     他人即地狱。
  •     我承认 我读不完
  •     绕死不偿命哈哈
  •     好晦涩~
  •     助眠读物
  •     可惜了没看完,下次买回家看
  •     人不是实体,是意识。
  •     不明觉厉。是真看不懂,只翻了序言,看不懂,书很厚。暂时用不到,故搁置。
  •     當你對人生做了很多思考,確切地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其他意識存在,你會發現原來有太多事物是那麼空洞且無意義。如果無法意識到存在,就無法意識到思的本質。我們通過自我意識創造的世界非常主觀且狹隘,它是一種具體的表象,你所感受感知到的任何東西不過是一個符號或一個象徵,就像夢中的意象一樣。而通過感知所創造的思維是一種具象的開悟。在這種去顯化狀態下不會執著於顯化世界。你仍可享受這個世界上稍縱即逝的快樂,而不會再害怕失去,不需要再對某些事物過於依賴。
  •     对不起,没看懂
  •     在我怀疑我到底能不能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终于读完了(感想太多了,这简直就是一本(废话特别多)的极高品质鸡汤(总之,写得真是太棒了
  •     看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没看完,每一次都是从中间的某个地方开始。一直在阅读,一直在阅读此书的路上。
  •     价值 意义 所有的所想所作所思
  •     能看懂这本书的人请接受我最庄重的崇拜
  •     看看
  •     毫无疑问,萨特的口水都养活了好多人……
  •     看不懂
  •     长这么大唯一把我看迷糊的书,前半段不拿例子的论述看着真头疼,幸好后面开始举例了。
  •     我还没读懂。。。
  •     学好第三章 何止能帮你戒手淫 这书还是消极 理性的虚无 略看略看
  •     看的我头疼....
  •     「你被審判了自由」 難啃 屬於翻譯拼了命但是仍然缺少語境的那一類 建議入手導讀然後二刷
  •     读了就忘,没读懂
  •     萨特少创见
  •     晦涩
  •     读了点,字都认识,但读不下去,很是急躁。如果有可能,希望能一个人静静地不焦躁地读完它,他说,这书里有我一直追寻却总也想不透的问题的答案。但还没到为了一本书去辞职的时候,但什么时候是呢
  •     囫囵吞枣地通读过一次…
  •     先贤。
  •     以前读翻译版 没想到有一天可以读原版
  •     读着有些吃力
  •     大一的时候我还迷过一段时间存在主义的。萨特这人吧,就是激进白左,喷子属性。其实这都无所谓,但为前苏联说话,那你就是白痴小粉红了。
  •     哲学必读经典三本之一
  •     存在没有主义~
  •     人的生命是无意义的,因为意义都是宗教社会赋予的,重要的是寻找意义的过程。
  •     没读完,艰深。
  •     “人生之于大多数人而言,既无意义,也无价值。现实主义者注定走向虚无,理想主义注定接受痛苦。”记住这句就可以了。
  •     不懂。
  •     徐飞大人读过这样的书吗?这么分支的一本书竟然还能上他所谓的书单,所谓的文化建校战略?还真以为自己是一群路人甲的文化救世主吗?
  •     最早先读的撒特散文,了解其生平后对他产生兴趣,至于这本书,都不知道怎么读完的,大脑乱码,
  •     初一时看的,现在想来真是罪过。
  •     个体有了自由,必须面对他人。我们两个人不能成为一个人,其根源就我们的意识多样性。你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这使我常常觉得恐慌,因为我看见我所设定的世界突然间从我的手指尖逃脱了,逃向另一个人的设计之中、这个人不断地注视着我,因为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他也企图设计我,于是我被迫要变成他者的存在,我原始的堕落就是因为他者的存在造成的。
  •     萨特的思想让你觉得可以转化为颜值!
  •     【关于爱情—爱情的本质是想被爱】,【他人—“他人就是另一个人”,换句话说,就是“我非我”】
  •     他人即是地狱,我们都在孤独中前行。
  •     上帝已死,他人即地狱,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
  •     I exist, that is all, and I find it nauseating. 我只是存在着,仅此而已,而且我觉得恶心。
  •     萨特的存在主义,没有进入先贤祠的萨特算不算遗憾呢?
  •     萨特其实在用他最为晦涩的语言来阐述他的道理
  •     看了218页,放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