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不一样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567517094
作者:严长寿
页数:222页

内容概要

严长寿,28岁当上美国运通总经理,32岁成为亚都丽致饭店总裁。历任世界杰出旅馆系统亚洲主席、青年总裁协会世界大会主席、中华美食推广委员会主任委员、台北旅展主任委员、观光协会会长。现任亚都丽致大饭店总裁、丽致管理顾问董事长,被誉为“饭店教父”。
1997年,他把自己的奋斗故事写成《总裁狮子心》一书,并立刻成为出版史上“最畅销的管理励志类丛书”,以及金石堂书店“1997年最具影响力”、“蝉联畅销书排行榜最久”的书,也获得了“1999年金书奖”,本人更获得“1999年度菁钻大章”。
2002年出版《御风而上》。这本书同样获得“2002年金书奖”、金石堂书店“2002年最具影响力”的书。2008年出版《我所看见的未来》,荣获2009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2009年出版《你可以不一样》。
2010年,严长寿罹患癌症。手术后,他决定到台东建立希望学堂,实践他的第二人生。他成立公益平台文化基金会,全副精力于各项志工实验,“为土地种一个希望”。严长寿表示,“我想要追求的是一种有意义的生命境界。”

书籍目录

序 言
这是教育的“共错结构”,我们必须共同承担
一颗关怀青年的热心和无可救药的使命感驱使
教育政策关系青年无比珍贵的未来
面对问题,承担责任才能改变
一切都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
第一章
醒醒吧! 家长
盲点一: 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点是没有安全感?还是虚荣?
盲点二: 继续膜拜不合时宜的升学主义
盲点三: 要孩子追逐“速利”“速成”“齐一”“从众”的人生
盲点四: 要孩子争捧铁饭碗
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社会走向强者益强、弱者益弱
考试是假性平等,重要的东西不能量化
过于单一的教育目的曾深深令我自卑
父母不放手,小孩不放胆
延伸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要当公务员?
第二章
老师可以更勇敢
一位伤心母亲的来信
学生和老师都被“标准答案”给集体绑架了
老师也被体制霸凌,不快乐的老师比比皆是
当老师要以关说或贿赂谋职,校长必须到议会鞠躬罚站,教育者何来尊严
不适任的校长、老师没有退场机制
莫忘为师初衷
从威权到启发:只有当学生的伯乐,师生才会都快乐
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寻找活的解答
陪学生冒险,教他踏实筑梦
教学技巧时时勤磨练
问题学生是环境有问题,不是学生有问题
老师的力量最微小,却也最巨大
延伸思考:每个人才智殊异,标准答案扼杀创意
第三章
年轻朋友请走一条追寻自我天赋之路
没有主见、受媒体影响的盲目年轻人
对现实漠不关心的迷失
白白浪费的三百亿
最坏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
年轻人应具备的五大能力
一、“倾听”自己内心的能力
二、“判断”的能力
三、拿出“主见”的能力
四、“实践”与“学习”的能力
五、对世界“好奇”的能力
光有天赋还不够,还要有严格的纪律
走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
延伸思考:江振诚的故事——只有依靠专注和热情,生命火光才会带领你穿越迷雾
第四章
只有创意和实力才能面对高学历通胀时代
精英人才的定义太过单一  一、留学落籍不归
二、留学落籍渐归来
三、大量留学、大量回台 
四、近亲繁殖的本土教育
我们不大步走出去,外国人也不来台湾了 
大学既无法接轨国际,也无意扎根地方,成为孤芳自赏的象牙塔
大学评鉴的吊诡之处
大学应打破硬件思维
改变招生政策,找到更具格局的学生
延伸思考:实践大学设计学院的“实践”式教育
延伸思考:从台东的艺术英语学校试行开始
第五章
技职教育的黑洞
技术本位才是价值所在
基层技术劳力短缺,找不到黑手的国家
这是一场“拼升格”的竞赛
问题一: 无实务经验的博士攻占技职体系
问题二: 业师努力拼博士
问题三: 分数的排挤效应
问题四: 技职教育以“招生”为导向,而非以“就业需求”为导向
问题五: 校园自主,教授治校的弊端
浮滥的技职学校将被逼着退场
技职教育的救治之道
一、坚持核心优势
二、从“学”到“术”,设立双重门槛
三、建立专业尊严及标准
三井日本料理黄奕瑞给我的启示
学校必须要能提供更多的教育产品
延伸思考:肯梦学院的故事 —— 从“匠”到“师”的追求
延伸思考:一个大胆的尝试 ——“国际学校”结合在地化及国际化的构想
第六章
我们都是选民,更是公民
我们是“公民”,更是民主社会的“选民”
政治人物只经营现在,没有经营未来
选民的素养
身为家长的我们是一切改革的起点
延伸思考:台湾新教育实验
第七章
教育应该不一样
不一样的教育起始点
文化是台湾最伟大的软实力
一、知识分子
二、宗教家
三、艺术家
政治是减法,文化是加法
高峰之后,台湾文化正面临衰退的危机
我们似乎只经营现在和过去,但谁在经营未来
台湾未来必须追寻“自愿性的简朴单纯”
文化需要教育的土壤方能茁壮
未来等待的人才:高感度、高体会的人才
用教育救台湾文化的未来,教育应该不一样
附 录
每位孩子的生命至少需要一盏明灯
结 语
这是我能为青年做的事
后 记

作者简介

本书透彻分析台湾目前的教育环境,包括快被摧毁的职教体系、急功近利的家长心态、媒体的可议之处、老师的教育心态及学历通膨时代,严长寿认为教改人士为了满足家长期待而走错方向;政策为了讨好选民,做了错误的转向。他建议年轻人如何从寻找自我到建立自我,建立必要的五大能力,走出自己的路。
本书荣获《亚洲周刊》非小说类十大好书、金石堂书店年度十大好书、金石堂风云作家、博客来网络书店畅销华文作家、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教育应该不一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一位“饭店教父”对台湾教育的侃侃而谈,这并不是一个外行人的笑话,而是应引起我们内行人深思的事情。何为教育?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这一大段的文字来源于百度搜索中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是否就如解释一样教育就是如此呢?无论你从事的职业,关于教育,多数人都是可以说上几句的,对教育的批判之声亦是愈加强烈。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小给孩子报跳舞班,报画画班,报钢琴班······殊不知孩子自己是否愿意去学习,鲁迅先生曾经在《风筝》一文中提到,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著名儿童学家皮亚杰亦曾提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当然我们的《指南》中也确切的说到游戏的重要性,它提到成人应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可见幼儿教育的游戏性是多么的重要。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了各式辅导班,孩子一直被强灌知识,却无力反抗,无以消化。当我们看到各式补习班林立街头,这不过反映了现如今教育的现象,某种情况也是家长与学生的虚荣与没自信的表现,而学校及补习班只不过是利用他们的弱点,投其所好,顺势而为罢了。当你看着一个活泼的少女因舞蹈而丧失自信时,你是否想到这并不是她想要的;当你看着你的孩子拖着大大的书包从校门口走出时,你是否想过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在蓝天下奔跑;当你看着孩子每天紧锁的眉头,你是否想过让这颗幼小的心灵重回自然的怀抱。当然你可能会说,如果现在不努力那么长大以后靠什么生活呢,接着你便徹谈你为你孩子所规划的人生,那么这个人生到底属于你还是你的孩子呢?教改的呼声,减负的要求,政府的决策,一直在改变的教育带给孩子们的到底是什么,看着他们愈加沉重的书包,看着他们排满课程的周末,我在想,这真的是减负吗?严先生在书中提到:“即使教改进行了许多年,对大多数家长来说,鼓励孩子读书、拼命挤进明星高中,然后考进国立大学,仍然是最让人安心的一条道路。 ”政府努力在做,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孩子回归自然,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我想真正的教育首先应该是面对“人”的教育,首先应教育其“为人”,而非“分数”。每位孩子的生命至少需要一盏明灯。教育的对想是孩子,是人,活生生的人,无论是作为教育者还是父母,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他有思想,有意识,我们应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学习,更不能将自己的心愿强加在孩子们的身上,他们还小,他们需要游戏,他们需要时间,他们需要我们真正的爱。“一个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清本质”,我们的孩子也需要我们的心去怀抱,让我们把自由还给孩子们,把蓝天还给孩子们,把欢笑还给孩子们吧!
  •     读书笔记:《教育应该不一样》“在学业上得不到肯定的学生,现行体制下很容易被老师,学校放弃,而被放弃的孩子自然容易自暴自弃。其实,每个人的才智各有所长,开窍早晚有别,天赋各擅胜场,而天性不适合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孩子,便逐渐被边缘化,像瑕疵品一样报废。”知道这本书并决定买来读因为在朋友圈看到以上这段非常认同的话,而这段话出自这本书,加之觉得这本书的标题“教育应该不一样”,很有吸引力,想对因材施教,以及怎么个因材施教有更深的了解。读完后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跟我想象当中的不太一样。它讲述的不是怎么个因材施教,更多的内容是通过讲述台湾的教育现象,呼吁家长,呼吁学校,呼吁政府,呼吁社会各界,力图让大家意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本书,我也对台湾的教育问题有了较为浅显的了解。并不仅仅是大陆存在诸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台湾教育问题也层出不穷。而且,这些教育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很大一部分的共性。争抢“铁饭碗”的现象,以分数定义一个孩子好坏的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大陆。除了进一步认识“教育应该不一样”这个理念,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让我意识到一个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像陈文茜说的那样,这个世界只有一刀切的猪肉,没有一刀切的议题。不要用一个口号,一种仇恨情绪,回答复杂的世间难题。本书开篇就以“醒醒吧,家长”为大标题,阐述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四大盲。作者希望家长认清自己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还是因为自己虚荣;他希望家长不要再膜拜不合时宜的升学主义;它希望家长不要要求孩子追逐“速利”,“速成”,“齐一”,“从众”的人生;他希望家长不要要求孩子争捧铁饭碗。文中,他谈到台湾教育体制出现的一种畸形现象:高度补贴背景好、竞争力强的学生,穷人难以通过教育翻身,社会阶级不易流动,正往一条“强者益强,弱者益弱”的不公平之路前进。大陆同样出现这样的问题。偏远山区孩子们拥有的教学硬件亦或是软件都不远远及背景好的孩子们。文中,作者谈到考试制度,他说,考试考不出热忱,考不出责任心,考不出使命感,考不出沟通力,考不出领导力,更考不出一个人的品格、品味。然而,目前的现象是当教授要靠考试,当公务员要考试,当老师要考试......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完全被“考试”扭曲了。他举出爱因斯坦的话“许多重要的东西是不能被量化的”。除了考试外,什么才是一个更加公平的评价体系呢?通过本书,作者传达了对家长的期待,对学生的期待,对教师的期待,对教育政策制定者的期待以及对每一个公民的期待。对家长的期待他说,每个家长应该改变“读书第一”的观念,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家长们有能力,也有责任,看出自己孩子的天赋所在。如果不爱念书的孩子不被鼓励找到自己其他的才能,就会渐渐失去自信,在样样比不过人家之下,最后只好被迫相信自己与生俱来就是输家。突然想起大学期间暑假回家途中在火车上跟一个中年人聊天,正好聊到关于家长对自己孩子期待的话题。他说,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走自己的人生。当时,年少无知的我,向对方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未来的志向是做一个保安,你是什么样的态度?”只记得他面部显现出一丝不快。对教师的期待教育不应该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亮一根蜡烛。他不认同挑选老师的旧标准:通过传统考试。他认为,好老师的耐心,热忱,启发能力是无法通过传统考试鉴别出来的。他希望教师们不要再通过一张张考试卷认识,定义学生,他希望教师们能好好的观察学生,协助孩子探索自我,从旁发觉他的天赋。他认为,具备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和应用能力,才是老师的关键角色。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相对特别的收获是,我通过作者的介绍,了解到了台湾一些“好学校”以及”好的教学计划方法“。比如成立快半世纪的森林小学——西宝小学。这个学校的教育空间,无敌自然美景,低廉学费,以及老师们的教育热忱都给参观这所学校的他留下来很深的印象。比如莲花县的北昌小学在前校长唐有毅的推动下,自2004年开始得一系列“麦哲伦计划”。即鼓励孩子们在上学期间,跟老师讨论、规划自己的探索计划。然后寒暑假期间进行自己人生的第一场大冒险。通过”麦哲伦计划“,我们会发现孩子们自定义的冒险计划超过了大人的想象:比如对玉器感兴趣的小朋友,他的冒险计划是一个人从莲花到台北故宫,一睹历代的玉器雕纹。比如,一个因高烧而双眼失明的小朋友,他的冒险计划是到淡水感受夕阳。比如,新竹地区的”流氓学校“通过将教学改为户外教学,开设诸如攀登合欢山、骑脚踏车换到课程后,渐渐改变了当时的校风,使得流氓中学变成明星学校。作者不断强调教师的职责,身为老师,不必做分数的奴隶,而要思考如何激起学生渴望知识,追求知识的欲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天赋。对青年的期待文中,作者还讲述了对青年学生的期待,希望年轻人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判断,发觉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初衷,从而激发自己无可就要的热忱。他说,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年轻人都必须具备以下五大基础能力:”倾听“自己内心的能力”,与自己深刻对话,了解自己,能够辨别“兴趣”和“能力”的不同;“判断“的能力。不要在社会中看似炫酷的流行中迷失自己;拿出”主见“的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实践“与”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世界”好奇“的能力。文中,他提到教育改革家罗宾逊的关于”归属天命“的状态。罗宾逊说,归属于天命,有迹可循,最明显的就是自由与踏实的感觉。当你从事自己热爱又擅长的工作,才可能觉得活出了真实的自我,成为你理想中的自己。你觉得自己做着天生该做的事,也成为你天生该成为的人。这就是归属天命的状态。他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关于一首”抉择“的最后几句诗送给年轻人。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difference树林里岔出两条路,而我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条,也造就我截然不同的人生。文中作者还谈到诸如”精英死结“的社会现象,提出社会对”精英“的定义太过单一;还谈到招生入学指标应该有所改变;谈到每个公民的责任,选举的权力。总的来说,本书通过教育问题涉及到的内容还是很广泛的。教育问题同样不是能一刀切的议题。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听广播得知的一本好书。或者,暂且不能成为好书,因为还在看。。。已看完,可以一看。
  •     值得一看。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是社会的财富。
  •     教育问题也不是能一刀切的议题
  •     附录让人感动良久
  •     在教育方面,台湾大陆是不差分毫。尽管诸如“以试取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类的观点尽管早已销声匿迹,但是这种落后陈腐的观念却改头换面,通过各种方式出现在家庭教育、学习教育,并成为社会文化的潜意识,它是潜伏在社会中的一个病毒,其破坏的不仅仅是教育,从长远来看,会影响整个民族心灵的健康。若我们不直面并加以根除,任凭制度如何更改,不过是沦为形式上的花样。
  •     据说台湾新教育的开山之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