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章节试读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44270366
作者:Haruki Murakami Seiji Ozawa
页数:263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86页 -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村上:我从向人学过如何写作,也没特别钻研过。因此,如果问我从哪儿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音乐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节奏。文章如果少了节奏,没人想读。诱使读者逐字逐行往前推进,似乎需要一种律动感。。。比方说,机械操作手册那种东西读起来很痛苦,那就是缺乏节奏的文章的典型吧。
要判断一个新手能在业界生存下去, 还是不久将销声匿迹,从他文章里是否有节奏感大抵就能推敲出来。但就我所见,学多文艺评论家似乎不太留意这一点,只注重文章是否精致、词汇是否新鲜、故事的方向性、主题的质量、手法的趣味性。等等。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缺乏节奏感,大概就没有成为作家的资质。当然,这纯属个人意见。
是的。文章就像音乐,也可以通过字词的组合、语句的组合、段落的组合、软硬与轻重的组合、均衡与不均衡的组合、标点符合的组合及语调的组合营造出节奏感。音乐品味不够好,这些就做不好。有些人很擅长这技巧,有些人则不然,有些人明白这道理,有些人则不懂。但这种资质当然能通过努力钻研来提升。
写出来的小说如果少了节奏感,对作者而言,它也就是个首要的要素。写出来的小说如果少了节奏感,就难以构思接下来的内容,也无从推进故事。倘若文章有节奏,故事有节奏,接下来自然会文思泉涌。写作时,我会在脑海里自动将文章转化为声音,用这声音架构出节奏。以爵士乐的方式即兴演奏一个主题乐段,便能自然地产生下一个主题乐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3页 - 序 与小泽征尔先生共度的午后时光

我虽是个门外汉(或许该说正因为我是个门外汉),但欣赏音乐时,总是抛开一切成见侧耳倾听,直接体验音乐的美好,任其浸透身心。听到好的部分,能感受到一股幸福甜美涌上心头;听到坏的部分,只会一阵怅然失落。如果有余力听得更深入些,则不忘思索这好是好在哪里、坏是坏在何处。除此之外,音乐的其他要素对我都没有太大意义。个人认为,音乐可谓是一种能让人品尝幸福滋味的东西,其中蕴藏着形形色色的使人幸福的方法与途径。光是音乐的复杂性,就足以让我的心灵痴迷。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209页

村上 歌剧相当于近代欧洲文化的精髓。从受贵族保护的时代、资产阶级热心支持的时代,到以企业赞助为主的今天,一路走来,都被视为最灿烂的文化遗产。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86页

村上 我从没向人学过如何写作,也没特别钻研过。因此,如果问我是从哪儿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音乐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节奏。文章如果少了节奏,没有人想读。诱使读者逐字逐行往前推进,似乎需要一种律动感…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54页

小泽:我们算是最早演奏马勒乐曲的管弦乐团呢。(开始吃水果)嗯,真好吃。是芒果吗?
村上:这是木瓜。
好萌哦,有木有?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227页 - 在瑞士小镇

虽说有变化,这依然称不上真正的“好音乐”。仿佛有层薄膜隔着,他们的音乐无法直击人心。我在各种地方见识过这种隔阂。不论是在音乐、文学,还是在其他艺术形态中,要剥除这最后一层薄膜有时很困难。但不想法消除这种隔阂,艺术几乎就失去了作为艺术的意义。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87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63页

相对的,在小泽先生这般以研读乐谱为中心投入音乐的人眼中,音乐想必是一种更纯粹的、更内省的东西。至少不会轻易将音乐与有形的“物”联系起来,或许还认为两者有极大的差异。不难想象以这种方式与音乐结合,想必更自由,也有更大空间。或许有点接近不依赖翻译,直接从原文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与自由。勋伯格曾说过:“音乐并不是声音,而是概念。”但普通人并不懂得用这种方式欣赏音乐。深谙这种门道的人当然令人歆羨,因此,小泽先生劝我“要不试着学读乐谱”,因为“如此一来,您将发现音乐其实多么有趣”。
不消说,专家与业余人士、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其实隔着一道高墙。尤其当对方是一位超一流的专家时,这道墙不仅高,还十分厚实。但我觉得这未必就是敞开心胸对话的障碍,毕竟音乐是如此宽广。最重要的是找出一条越过这道墙的路。不论面对何种形式的艺术,只要双方有自然的共鸣,就一定能找出这条联系彼此的道路。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213页 - 歌剧很有趣

只有抗击这种来自外界的压力,才能生存下去
干哪行都不容易
这句话是村上对小泽征尔在意大利指挥歌剧遭到倒彩的感慨
在意大利米兰
这里的贵族似乎对种族有歧视
所以不管小泽征尔多棒 还是第一次遭到了观众的倒彩和媒体的抨击
但是他的乐团给了他shower(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毕竟从来没看过歌剧,更不会经历观众给表演着的倒彩
乐团的团员用shower这种音乐手段表示抗议
所以说不论媒体的攻击多么恶毒,公事者的支持还是最强有力的心灵支柱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69页 - 何谓马勒乐曲的“世界公民性”?

日本人或说所有东方人拥有自己特有的哀愁,与犹太人或欧洲人的哀愁不太一样。从深处精准地掌握和理解这种心理因素,以此为基点准确选择,应该能开拓出一条自己的路。也就是说,东方人也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西方人写的乐曲。我认为这种尝试是有价值的。
斋藤先生告诉过我们:你们现在就像一张白纸,如果到其他国家,应该能好好吸收当地的传统。但虽说是传统,也有好传统、坏传统,德国是这样,法国是这样,意大利也是这样,甚至美国近年也开始有了传统的好坏之分。大家要分清好坏,到了其他国家,只吸收好的传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是个日本人,是个亚洲人,也能受到尊重。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35页 - 伯恩斯坦着手演奏马勒之初

那时兰尼(兰纳德·伯恩斯坦)过来探望我,说想看看刚出生的宝宝。走进我们的客房,他抱起征良就往空中抛,还说他很在行,能用这种方式和宝宝沟通。贝拉(入江美树)气得半死,直说他怎么能把人家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给··· ···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7页

至于我,也是在清晨四点起床,独自埋首写作。冬日,四下依然一片漆黑,丝毫不见拂晓将至的迹象,甚至听不到一声鸟鸣。从这么一大清早起,就端坐在书桌前专注地写上五六小时,啜饮着热咖啡,漫不经心地敲打键盘。这种日子我已经过了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在小泽先生专注地研读乐谱的同时,我也专注地笔耕不辍。两种工作截然不同,但所需的专注或许十分相近。我常想,若是少了这份专注,我的人生便无从成立,不再是我自己的人生。想必对小泽先生而言也是如此。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98页 - 第三次:六十年代那些事

音乐本身就是时间的艺术。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57页

钢琴独奏宛如在空中挥洒水墨成画一般,优美得叫人赞叹。端正而充满勇气的琴声不断奏出,仿佛每个音符都在思考。
读这段的时候找来了光子与桑德林的这张唱片,琴声真的异常干净,层次清晰。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095368/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23页 - 第一次:关于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古尔德)他可真是个天才。这样演奏听来十分有章可循,其实他几乎没依照乐谱,但听起来又没什么不对劲。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06页 - 第三次 六十年代的那些事

书页中部,“那时我还没受NHK交响乐团抵制”。这是什么情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33页

他(伦纳德.伯恩斯坦)的思考中,有这种善良的美国人的平等观念。......因此一有类似指导的动作,就会变得很麻烦。此外,一直贯彻这种平等主义的观念,有时也会发生不是指挥家对团员发脾气,而是团员愤怒地顶撞指挥家的情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59页 - 第四次:关于古斯塔夫•马勒的音乐

最大的不同,就是马勒的配器法…该怎么说呢,比较直觉。
……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216页

村上:就我这门外汉的印象,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似乎是个堆满历史尘埃、阴谋诡计横行的伏魔殿。哈哈,形容得着实巧妙,我印象中也差不多是这样,也许是Barbara的视角影响了我。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98页

小泽 音乐本身就是时间的艺术。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6页

ぴったり。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201页

啜饮几口热红茶。
小泽:这是砂糖,没错吧?
村上:没错。好有画面感!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二 - 二

读此书有一种神奇的效果,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匮乏,于是在亚马逊找到所有书上提到的音乐CD,一张一张的听,越来越爱古典。虽然开始时什么也听不懂,看不懂他们的对话,可是当我看进去以后,虽然多是专业术语的解析,可是我也看懂了,而且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希望我能做到。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87页

小泽 所谓文章的节奏感,是指我们阅读文章时感受到的节奏?
村上 是的。文章就像音乐,也可以通过字词的组合、语句的组合、段落的组合、软硬与轻重的组合、均衡与不均衡的组合、标点符号的组合及语调的组合营造出节奏感。音乐品位不够好,这些
就做不好。有些人很擅长这技巧,有些人则不然;有些人明白这道理,有些人则不懂。但这种资质当然能通过努力钻研来提升。
我热爱爵士乐,因此写作时习惯先制定一套规范,再以这套规范为基础即兴发挥、自由挥洒。在写作上,我用的是和创作音乐一样的要领。
小泽 我还不知道文章也有节奏,不太了解您形容的这种感觉。
村上 该怎么说呢……好比节奏感之于读者,对作者而言,它
也是个重要的要素。写出来的小说如果少了节奏感,就难以构思接下来的内容,也无从推进故事。倘若文章有节奏,故事有节奏,接下来自然会文思泉涌。写作时,我会在脑海里自动将文章转化为声音。用这声音架构出节奏。以爵士乐的方式即兴演奏一个主题乐段,就能自然地产生下一个主题乐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86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40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258页

小泽:从前不是有个空中交响乐团吗?当时我听了他们的演奏,心想这么下去不成,留在日本也不会有发展,只有出国才有机会。就这么硬着头皮踏出了国门。
村上:到头来,在海外绕了一大圈,如今回日本教育年轻人的欲望反而更强烈。看清事实后不逃避不妥协,能够硬着头皮开始付诸行动的人,是真正有勇气的!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2页 - 序

当时我心想,就这么让如此有趣的故事消失,着实可惜。应该找谁录下来整理成文才是。至于这个谁是何人——虽然听起来像是朝自己脸上贴金,但到头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除了自己别无他人。一个是村上的幽默感
还有一点就是不得不让人想起“今晚月色很美”这样的文笔,虽然是开朗了一些~不过直接说“我”似乎也是不可以的~~哈哈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57页 - 关于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钢琴独奏宛如在空中挥洒水墨成画一般,优美得叫人赞叹。端正而充满勇气的琴声不断奏出,仿佛每个音符都在思考形容内田光子的第二乐章独奏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36页

我指挥三四年后,乐风有了变化。演奏方式改成德国式的弦乐奏法,琴弓下得很深,音质变得较为沉重。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21页

村上 不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用什么方式做什么事。如果用小说形容,文笔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心中得有“无论如何都想把这个写出来”的强烈意图。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页 - 1

能从工作中获得何种成果固然重要,但专注到废寝忘食的投入,是比任何成果都可贵的回报。(P4)
创作有如平地起高楼,需要全神贯注。而且在许多时候,这种专注近似神鬼附身,无法顾及与他人的协调。(P6)
我常想,若是少了这份专注,我的人生便无从成立,不再是我自已的人生。(7)
欣赏音乐能让写作功力有所增进,而写作功力的增进又有助于音乐品位的提升。两者的关系是互补的。(86)
音乐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节奏。文章如果少了节奏,没有人想读。诱使读者逐字逐行往前推进,似乎需要一种律动感。(86)
要判断一个新手能在业界生存下去,还是不久将销声匿迹,从他文章里是否有节奏感大抵就能推敲出来。(86)
技术不够纯熟的人,就算模仿他人的动作也是虚有其表,仅能学到一点皮毛。(120)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用什么方式做什么事。如果有小说来形容,文笔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心中得有“无论如何都想反这个写出来”的强烈意图。(121)
他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乐曲有一个明确的形式框架。而马勒的意义就在于瓦解这种形式框架,而且是刻意瓦解。因此在奏鸣曲通常让听众期待“应该回到这种旋律”的地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旋律。(153)
听马勒的乐曲时,的确会碰上不少让人纳闷究竟是怎么奏出来的声音。但只要仔细听现代的音乐,尤其是电影配乐一类,随时都能听到这种声音。(155)
每个管弦乐团在招聘低间提琴演奏者时,都会要求应试者拉这首曲子(《巨人》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能不能进乐团,就是以这首曲子来定。(166)
每次听马勒我都感觉潜意识对他的音乐有很大的意义,或者说带点弗洛伊德的味道。巴赫、贝多芬或勃拉姆斯的音乐,则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式的,或者说是显而易见的意识整合较为重要。相比这下,马勒的音乐似乎是尚未发掘的,或者说是潜藏于地下世界的黑暗中的意识。其中,矛盾的、对立的、无法事例的、无法分类的动机,像梦境般毫无分隔地汇聚一堂。虽不知是出于刻意还是无意,至少是相当直率坦白的。(171)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255页

有什么是容易的。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页

曲目收录:
CD1
伯恩斯坦讲话(与古尔德合作勃拉姆斯第一钢协之前)
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塞尔金
第二乐章:内田光子
第三乐章:伊斯梅尔
CD2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小泽征尔,斋藤乐团)
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卡拉扬,柏林爱乐)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伯恩斯坦,以色列爱乐)
春之祭(小泽征尔,波士顿交响)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四乐章(小泽征尔,波士顿交响)
布兰诗歌(小泽征尔,柏林爱乐)
CD3
马勒:第二交响曲终章(小泽征尔,波士顿交响)
第八交响曲“合唱”(小泽征尔,波士顿交响)
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泽征尔,波士顿交响)
布里顿:战争安魂曲(小泽征尔,斋藤乐团)
莫扎特:《女人皆如此》序曲(卡尔伯姆,维也纳爱乐)
《波西米亚人》唱段《我的名字叫咪咪》(卡拉扬,柏林爱乐)
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小泽征尔,斋藤乐团)
日本decca公司为了配合这套书的发行,于日本发行的这套3cd装的唱片。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页 - 1

就像爱一样,好音乐永远不嫌多。
村上春树与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合著《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一本交织着音乐之美、文学乐趣与人生智慧,越读越有至味的书。
时代喧哗,还好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乏有创造力、生命力,一生专注于一件事情创造奇迹的人。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240页 - 没有固定的教法,都是在现场边想边教

有些学生琴艺不错,演奏的音色也自然优美,但还不太理解音乐的本质。有资质,但欠缺深度。只在乎自己,不懂得考虑他人
原来弦乐四重奏讲究的是合作!
之前村上春树写学生前两日排练的不堪入耳,到他们乐声开始协调,演奏者们的呼吸微妙地合而为一。他们不仅专心于自己分内的演奏,也学会了倾听彼此的演奏。
弦乐四重奏能促使负责不同乐器的演奏者进行更亲密的甲流,在自己演奏的同时,也必须倾听其他乐器的演奏……如此一来,大家会发现音乐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高,体会到的实际效果,奏出的音乐也将越来越有深度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86页

我从没向人学过如何写作,也没特别钻研过。因此,如果问我是从哪儿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48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66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98页 - 六十年代的那些事

对我而言,读谱有助于理解音乐的语言,知道这音乐究竟想表达什么,也能掌握它的节奏。最难懂的当属和声了。虽然脑袋里已经弄清了和声,但乐团一开始演奏,立刻就变迷糊了。音乐本身就是时间的艺术
小泽征尔讲研读乐谱的一段
却是五线谱就五条线加上各种各样乐符
却能组合成无数种组合
研读乐谱就像是破译密码一般吧
破译出来的内容还有加上自己的理解去消化
所以从小崇拜音乐家们
还有看到小泽征尔年轻时候读谱的刻苦
想想24难而36易
是真的有道理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64页 - 第一次 关于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专家与业余人士、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其实隔着一道高墙。尤其当对方是位超一流的专家时,这道墙不仅高,还十分厚实。但我觉得这未必就是敞开心胸对话的障碍,毕竟音乐史如此宽广。最重要的是找出一条越过这道墙的路。不论面对何种形式的艺术,只要双方有自然的共鸣,就一定能找出这条联系彼此的道路。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4页 - 序

虽然深知如此自诩听起来多么不自量力,但在鼓起勇气开口,经历数次对谈后,我发现自己与小泽先生似乎有某些共通点,无关才华,专业水平,气度与知名度的高低,而是我们在人生态度上的倾向比较一致。
一。我们俩似乎都能从工作中获得一种纯粹的喜悦。
二。我们俩至今仍然拥有年少时期的求知欲。
三。就是顽固。有耐心,有毅力,而且顽固。一旦下了决心,不论大家怎么说,都得做到符合自己的要求才甘心。即使最终会遭受严厉的批判,甚至憎恨与厌恶,也愿意无怨无悔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专家与业余人士,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其实隔着一道高墙。但我觉得这未必是敞开心胸对话的障碍,最重要的是找出一条越过这道墙的路。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63页

……音乐想必是一种更纯粹、更内省的东西。至少不会轻易将音乐与有形的“物”联系起来,或许还认为两者有极大的差异。不难想像以这种方式与音乐结合,想必更自由,也有更大空间。或许有点接近不依赖翻译,直接从原文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与自由。勋伯格曾说过:“音乐并不是声音,而是概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86页 -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村上:我从向人学过如何写作,也没特别钻研过。因此,如果问我从哪儿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音乐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节奏。文章如果少了节奏,没人想读。诱使读者逐字逐行往前推进,似乎需要一种律动感。。。比方说,机械操作手册那种东西读起来很痛苦,那就是缺乏节奏的文章的典型吧。
要判断一个新手能在业界生存下去, 还是不久将销声匿迹,从他文章里是否有节奏感大抵就能推敲出来。但就我所见,学多文艺评论家似乎不太留意这一点,只注重文章是否精致、词汇是否新鲜、故事的方向性、主题的质量、手法的趣味性。等等。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缺乏节奏感,大概就没有成为作家的资质。当然,这纯属个人意见。
小泽:所谓文章的节奏感,是指我们阅读文章时感受到的节奏?
村上:是的。文章就像音乐,也可以通过字词的组合、语句的组合、段落的组合、软硬与轻重的组合、均衡与不均衡的组合、标点符合的组合及语调的组合营造出节奏感。音乐品味不够好,这些就做不好。有些人很擅长这技巧,有些人则不然,有些人明白这道理,有些人则不懂。但这种资质当然能通过努力钻研来提升。
我热爱爵士乐,因此写作时习惯先制定一套规范,再以这套规范为基础即兴发挥、自由挥洒。在写作上,我用的是和创作音乐一样的要领。
小泽:我还不知道文章也有节奏,不太了解您形容的这种感觉。
村上:该怎么说呢。。。好比节奏感之于读者,对作者而言,它也是个重要的要素。写出来的小说如果少了节奏感,对作者而言,它也就是个首要的要素。写出来的小说如果少了节奏感,就难以构思接下来的内容,也无从推进故事。倘若文章有节奏,故事有节奏,接下来自然会文思泉涌。写作时,我会在脑海里自动将文章转化为声音,用这声音架构出节奏。以爵士乐的方式即兴演奏一个主题乐段,便能自然地产生下一个主题乐段。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的笔记-第121页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用什么方式做什么事。如果用小说形容,文笔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心中得有“无论如何都想把这个写出来”的强烈意图。构建自己的独特世界,并热切地传达给听众。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