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书评

出版日期:2015-12-1
ISBN:9787550261628
作者:武志红
页数:264页

摘抄语录

标注的句子不少,选取一些打上来加深印象吧。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大多数人也有过爱与被爱的经历。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渴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对方的身上。那时,我们就是在摧毁对方的真实存在。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综合。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主动参与的,使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是不是在做自己,这一点极为关键。一个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别人的个人意志作较量的过程。别人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我们,我们同样也会这样做。父母应切记,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才是压倒性的关键所在,至于他们想对孩子灌输的知识,其实是配角,有时甚至还是反角。如果你曾有想对悲惨的往事,那么,请承认它并为它悲伤。这几乎是告别悲惨往事的唯一途径。自主性确实很要命的事,一个总被安排、总被否定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来没有得到过很好的发展,他自然就没有了自控能力,于是比较容易沉溺在网络游戏或者其他事情中。看到的境界,和达到的境界,常是两回事。一个能看到很好的境界的人,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甚至,他可能还会背离这个境界。

每一天 离自己更近

  武志红说:“很多人的不幸看似是别人造成的,其实是他们自己主动参与的,苦难的童年让他们有了一个消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我注定会受苦。有了这个预言,他们会在潜意识力量的牵引下,不自觉地去实现它。”  我想,一定也有些什么根植在我的潜意识里,让我不断陷入我的轮回。康南说,有些事情不断的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发生,就是提醒Ta去看见。那么一定有是么预言在那里,不断上演,提醒我去看,虽然至今我还没有想明白那究竟是什么样的预言。  成为自己,不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受到过多影响是我今年下半年开始的功课。当听到别人对我的负面评价时,我会很难受,不开心,虽然知道不可能人人都喜欢我,但仍然期待别人对我的积极评价。我想,在我的内心里,是有一个“好我与坏我”的评价体系的。“所谓的好与坏,或善与恶,受限是在关系中产生并在关系中展现的。最简单的说法是,如果你某些时候被人接受,你就会感觉,这时候的你是好的;如果你某些时候不被人接受,你就会感觉,这时候的你是坏的。”  非常喜欢傅园慧的一句话:那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做自己。  那么多人喜欢她,或者就是因为,那么多我们,都渴望可以去做自己。  愿我,每一天,都离做自己更近。

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作为“外铄论”的典型代表,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有环境与经验对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理论无疑将外在对一个人的影响推到了极致。事实上,如果我们将一个家庭中的一对同卵双胞胎作为验证对象,这个理论就会受到严重挑战。孕育于一个子宫,生长在一个环境,他(她)们的遗传基因、生长环境、教育影响高度相似,但我们会发现,除了样貌外,两个孩子的个体发展与人生走向是难以达成高度一致的。还有,如果按照这样的论调,父母似乎也不用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殚精竭虑,团成圆就圆,捏成扁就扁,每个父母都可以有一双女娲之手。但值得我们打量的是,为什么在成人劳心费力的付出之后,一棵棵小苗的生长却很难尽如人意,抑或,反而更加萎靡不振,奄奄一息?武志红在《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中引用了蒙台梭利的观点——每个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其中藏有心灵的密码。承认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精神胚胎,并顺应他们伸展的规律,孩子内在的心灵的密码才会获得破译。或者更准确地说,才会被他们自己破译。所以,每个人终生发展的任务,获得幸福的必由,就是——发现自己。我认为,武志红先生对于大众的贡献应该是有双重意义的。一是将繁难艰深的心理学理论以清晰简洁的表述方式向大家呈现;二是在将知识推向常识的过程中以非常个人化个性化的表述方式向大家呈现。那么,在不跑偏又好看的情形下,他的书籍的热销就有了道理。强调关系的客体关系理论,对婴儿早期生长的母婴关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中的系列文章《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也都在围绕“关系”讲话。母子、父子、母女、父女、友人、伴侣、上下级……一应关系无不尽在此列。“关系越亲密,越有可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那么,“想成为自己”,就需要破除别人强加于自己而又常常被自己认同了的意志。同样,对付出与回报的执着,使“得不到”又成为我们的另一种困顿,对此,武志红的建议是——如果想让一个人对你好,便请他帮你一个忙。细思,果然。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我们拨开迷雾,看清别人对自己的强加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强加之后,我们能做的就剩一件事,选择。是将糟糕的体验成为难以逃离的强迫性重复的魔咒,还是拨云见日勇敢无畏清醒澄澈地将命运改写,全赖自己的选择。而只有这时,与生俱来的精神胚胎才会得到全然的舒展与呈现,那一瞬间,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密码正确打开。

被理性照亮的生命《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特别喜欢武志红的书,喜欢心理学也是从读武志红的书开始的。心理学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人生的学问,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这里面研究的是我们自己,研究的是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朋友,研究的是如何过好我们的人生。武志红的出版的书我都读了,他推荐的书我也读了很多。越读越喜欢,和武志红一样我也很内向,也很理性,特别想要弄清楚人生的真相,想要知道为什么,想要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人。看了很多很多心理学的书,迄今为止,武志红给我的答案最令我满意。这本书的前部分,是关于武志红心理学理论的总结,非常精彩,后面的几个部分分别是人生为什么会轮回,介绍电影中的心理学问题,七个心理学寓言,心理学的几本好书推荐。第一部分叫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讲述了武志红的心理学体系。里面都是最关键的问题。什么是自己,做自己就是主动的参与自己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只有我们自己来做选择,才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不能够被别人的意志所决定,无论我们的选择是对是错,不管我们的人生体验式快乐还是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我们在做我们自己。而别人选择的再正确,那样的人生也不能算是我自己的人生。可是太多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因为我爱你,你是我的孩子,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可是很多孩子宁肯做出错误的选择,也要摆脱父母的控制,当然也有人还怕自己选择的后果,宁愿放弃自己,而被别人决定。很多人总喜欢问心理咨询师,问婚恋家庭专家,自己该怎么办?可是听从别人的指导,其实是放弃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当出现错误的时候,就可以把错误推卸给别人。不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和人的关系十分复杂,而这种关系往往是互相形成的。就是说一个人怎么样对你,往往是被你教会的,往往是同一件事,你对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关系。而最重要的往往是亲密的关系,如果亲密的关系不和谐,那么和别人的关系也不可能和谐。这是人生的第一关。人的心理问题往往都出自于自己的童年,我们的童年不可能再去改变,可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心理学,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就可能去面对这些童年的问题,我们能够改变的不是童年,而是我们的现在,改变当下的我们自己。

自伤自疗才是成长最好的途径

这几年,所谓“治愈系”的书都很畅销,充满温情和“正能量”,看的时候觉得书中讲的都是真理,让人精神振奋,可一旦放下书本,没过几分钟,一切又会复归原位。武志红老师的书很畅销,我一直以为,他的书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在鸡汤里添了“心理学”这味看似神秘的西洋玩意罢了。所以,当我拿到《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这本乍一看鸡汤味很浓的书时,我心里的期待并不大,直到看完整本书,我才知道他的书之所以畅销,其实和鸡汤没什么关系,而是有独特的魅力。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人类自我思维、行为方式认知和剖析,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外界信息和怎样进行信息内化处理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这个定义看起来既神秘又深奥,外行人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一本书看完,作为资深心理学家写的书,我发现,整本书基本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和专业术语。作者在书中讲到了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探讨了命运轮回的秘密,给出了活在当下的建议,并用七个心理寓言故事加以说明,并在最后贴心地向我们推荐了心理学的基本书籍。从头到尾,即便涉及到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作者也试图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解释。比如,在讲到如何是做自己的时候,作者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了“自己”的定义: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为了让读者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作者举了小甜甜布兰妮和迈克尔•杰克逊的例子。在讲到“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时,他用迪士尼的动画片《圣诞颂歌》为例,解释了人生的意义,鼓励人们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每个人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可为什么结果却不同呢?这是命运使然还是有必然的规律呢?武志红老师从家庭、学校、社会这几个人生成长的环境入手,分析了不同的人性格形成的原因和对以后人生的影响,并针对这些现象给出了改变命运的建议,那就是,直面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承认它们,并用自己的行动作出改变。童年的经历是客观存在的,给我们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们一味沉溺于童年造成的阴影里,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甚至明知道该怎么做却不愿意行动,最终还是会陷入命运的轮回中悲叹。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行动。当你放下执着,觉察到自己的某一种心理活动并勇敢地面对,那么所有的恐慌将不复存在,你就会找到自我的解脱之道。心理活动看似神秘莫测,但只要你细心体会,并准确把握住自己的心理活动,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武老师试图把心理学的知识转化成一种自我救赎的能力,“不要太指望心理治疗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身上”。再高深的心理学家也打不开一扇封锁的心门,就像那句俗语所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心理学家也治不好一个心死的人。你也不必自惭形秽,觉得自己总是没有设想的那么完美,那又怎么样呢?要知道,看到的境界和达到的境界是两回事啊。所以,享受当下,肯定自己,并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你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这本书最大的特点的就是不仅给出了我们生活中各种的现象,还探讨了现象背后的本质,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从而找到改变自己生活的密码。所有外界的救助都抵不过自我的治愈,只有这样,才能作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才会有爱己、爱人的能力,才会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很久没有看一本书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时候我读的书只是方法,只是别人的经验,而很少触及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有所思考。自从有了孩子,我看了很多本育儿书籍,也看了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触动比较大的有那么几本,但更多的是人云亦云,正如武志红在书中所说,真正好的心理学书籍是作者融入了他的生命体验的。《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中那些鞭辟入里的话语融入了作者作为心理治疗师的切身体验,不同于一些心理学家忌讳谈自己的心理问题,至少给读者保留心理学家没有什么心理困扰的印象,武志红在书中不仅一次提到自己也曾经受过心理困扰,比如曾经一度沉迷网络游戏,包括上学期间和工作的时候,但作者最可贵的是直面自己的问题,从自身的经历中体悟心理问题如何化解,从而教给读者“怎么办”。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大部分所谓的心理学家都能做到,但还是很多“患者”不得要领,一次次找不同的心理医生诊治,武志红通过条分缕析,让我们认识到,改变他人行不通,躲避问题也只会让执念更深,最终放不下,更解决不了,唯有自我觉察才是解脱之道。读武志红的书,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去验证他说的话或者理论,这些“经验”可以使身边的人和事儿,有的是曾经发生的给予我思考,有的是正在发生的,可以用书中的话解释我们看到的事情或者现象,而有时候我们在旁观者的位置,可能看起来更透彻。比如我看书的时候整遇上一个朋友谈恋爱,他年纪挺大了,可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结婚的对象,他曾经对我坦言因为父母从他很小时候一直争吵,直到现在依然如此,他很害怕。看完武志红老师的书,我深切明白他害怕“轮回”,害怕父母给自己的“精神胚胎”在自己身上发生,而他自己并不知道他如今不结婚是父母的原生家庭带给他深深的伤害。看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知识,而是让你有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而心理学中最可贵的就是自我觉察和成长。《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中第一部分作者就介绍了六个心灵成长的定律,看完不仅对自己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已经为人母的我,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孩子获得一个好的“精神胚胎”。正如武志红老师所说,我们都是“养鸡场”出来的孩子,以家长、老师的评判标准来评价自己,而唯独没有自己,吃饭吃多少做不了主,穿衣穿多少做不了主……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己的感觉,长期以往,长大之后只能啃老,而父母却以为孩子不懂事,其实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自我成长的能力。而我们如今的父母所要做的一定是:让感觉在自己心中开花结果,也让孩子的感觉在他自己心中开花结果。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最近在看武志红老师的书,书中有实用的方法,也不乏鸡汤。我比较喜欢把方法直接拿来用,或者去自己过去的生活产生连接,形成自己的生活体验。1 与你的内在取得链接当你感觉焦虑、难受的时候,你通常怎么做?可以先回想一下你通常的做法。不少人会选择找父母、朋友倾诉,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得力量,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消除负面情绪。又或者,有些人会选择出去走走,试图通过旅行来治愈自己。还有些人可能会选择看喜欢的电影,笑一笑,一切就都过去了。以上这些都是外在的资源,如果你在你苦闷时试图依靠外在资源来帮助自己,那么,你会更容易感觉到失控,尽管失控到来的时间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外在资源是你难以掌控的。当你去找别人安慰的时候,内心其实是期待对方说出你想要听到的话的,但绝大数时候,得到的都是失望。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你把目光投向外界需求帮助时,通常就切断了与自己内在的联系。这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去和自己的内在取得链接,找到自己的重心,然后带着这种链接去考虑问题。这时,或许你还会做出和以前同样的选择,但因为有了和自己内在的链接,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踏实。以前,我属于非常典型的依赖型人格,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都会选择和父母、朋友倾诉。但后来遇到了一件让我几度崩溃的事情,我突然发现,依靠父母和朋友都不能解决我的痛苦。同时,以前未能真正解决的悲伤在那一刻也全都喷涌而出。当以前习惯的方式都不可相信的时候,我选择自己拥抱自己,用武老师的话说,就是与自己的内在取得链接。后来,我很快走出痛苦,而且也慢慢地向独立型人格转变。2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当你与自己的内在取得链接时,具体该怎么做?答案就是:直面你的悲伤!悲伤是非常令人难受的负面情绪,我们普遍抵触悲伤。但是,当你抵触悲伤时,你的心也就远离了你悲惨的人生真相。不过,这只是远离,并不是消失。悲惨的人生真相永远不会因为我们做一些主观努力就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并不再对我们的心灵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恰恰相反,你越想否认一些悲惨的事实,这些悲惨的事实对你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生活中免不了遇到点破事儿,影响自己的情绪。我有好几种“直面悲伤”的方式:给自己发微信语音,跟自己说自己有多么难过;在word里面打字,噼里啪啦地宣泄;有时候太不凑巧,人还在办公室,那就只好给自己发微信文字,虽然说没有发语音的效果好,但总比没有呆坐着抵触情绪来得好。在这些“直面悲伤”的过程中,我很可能会嚎啕大哭、涕泪交加,就跟演琼瑶剧似的,没事,关起门来,不让别人看到就行了。重点是,直面悲伤之后,我会很自然地安慰自己,这时候我总是发现,自己的安慰可以给自己带来无比强大的力量!3 活在当下活在当下,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武老师的书带给了我新的启迪。左右着我们当下的两个常见因素是留恋和目的。留恋源于过去,而目的着眼于未来。但是,一旦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或关注于将来的目的,你就丢失了当下。然而,当下永远是你直接面对的唯一。如果你不关注当下,你便一直在浪费时间。不少姑娘会留恋过去与恋人的美好时光,对比当下,时不时地渴望能重复过去的快乐。但是过去的感觉是无法复制的,因为时间永远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你心中的这些渴望都会阻碍与当下的事物建立最单纯的关系。渴望或者想念,这些一定是源于过去的,要试着放下它们,接着拥抱当下。“目的”这个词让我想起新精英古典老师的一节微课,有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他说:有些人喜欢做很长时间的计划,但是生涯规划的时间跨度一般不会超过两年。这个时代瞬息万变,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你有目标,你有梦想,这是好事。但是如果有人总是想着目标,那么他就会忽略当下,做不好当下的事情。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时有必要的,然而,仅靠目标做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强迫式的。有这种动力的人很容易焦虑,所以会比较努力,但他们缺乏全神贯注的素质,于是做事会比较马虎,而且会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做到非常到位。人生无非就是做着一个又一个的选择,并且我们希望这些选择能使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希望我的分享对你能有所帮助。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