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调整及合作问题研究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030346889
作者:杜晓郁
页数:139页

章节摘录

三、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东亚地区虽然没有被金融危机直接打击,经济得以继续高速增长,但从东亚经济增长方式、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以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此轮金融危机将给东亚地区带来的长周期、深层次的影响。发达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纷纷出台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未来发展战略,使得对外部市场保持高度依赖的亚洲屡屡陷入困境。首先,欧美发达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试图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其陆续出台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过剩,黄金、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使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的东亚地区各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问题。例如,东盟①在2008年平均通货膨胀率高达7.5%,其中印度尼西亚通货膨胀率为11.1%,而越南的通货膨胀率从2007年的12.6%上升至19.9%②。其次,在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美元贬值是大势所趋。然而,东亚国家是美元储备最为集中的地区,美元贬值不仅导致东亚诸国承担资产缩水的损失,而且本币升值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影响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再次,欧美地区是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重灾区”,失业率不断攀升、经济持续衰退,使得该地区市场需求严重萎缩,而东亚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高度依赖欧美市场,外部市场需求萎缩,直接影响东亚地区出口规模。由于出口构成了东亚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出口受阻,新的增长点还未培育成熟时,东亚经济增长将遭受严重打击。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东亚地区需顺应此轮经济全球化结构性调整的浪潮,积极主动地通过深化区域性贸易、投资、金融以及劳动力要素流动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区域经济结构性调整,以增强抗风险能力,才能逐步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外部市场以及美元的依赖,保障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从而寻求在国际分工体系以及国际货币体系中确立更加有利的地位,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地位相适应。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广泛研究的领域。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成果,笔者进行了梳理,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动因的研究一些学者认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政治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Gilpin(2003)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也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但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主要动因是不同的。例如,欧洲经济一体化主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则是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市场推动下,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再如,李向阳(2005)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个国家谋求政治和经济长期发展战略是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内在原因,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的策略在现有或即将结成的自由贸易区中通常不是主要目的。还有一些学者从全球化背景来分析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MiroslavJo-vanovic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东亚经济合作的推动力,东亚各国之间的合作是为应对北美经济一体化和欧盟而产生的。因为与北美和欧盟相比,东亚各国的实力相对较弱,所以它们需要联合起来,以增强东亚地区整体的竞争力,提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区域的议价能力。东盟副秘书长PengiranAhmad指出,促使东亚经济合作的首要因素在于金融危机的冲击。1997年一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意识到,只有加强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才能使本地区具备较强的抵御类似危机的能力;次要原因在于在全球范围内,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东亚各国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唯有加强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合作,才能提高同欧美国家谈判中的话语权,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迪特尔教授同样指出,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组织受西方发达国家操纵,这些组织不会顾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东亚各国只有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才能实现自身经济的发展。王厚双(2000)提出东亚区域内合作互补论,认为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后天各国发展形成的地区性差异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这种差异化互补优势的形成,构成东亚区域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合作的必要性,使东亚各国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增加各国的福利。二、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研究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刘向丽和车维汉(2003)认为,东亚区域各国的产业结构及其分工体系不同,建立以日本等新兴发达工业国家为领头雁的“雁形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张帆(2003)研究得出,以日本为首的这种雁形分工体系的形成使得东亚区域内各国间的相互贸易依存度日益加深,以日本为首的经济圈已经在东亚逐渐形成。日本学者原洋之介则从本国利益出发,指出日本应在东亚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担负起领头人的责任。以东盟为核心的模式。新加坡国际评论家杜平,根据欧盟由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结成的煤钢共同体演变而来的经验,认为东亚经济合作应由东盟主导,他指出,只有当东盟发挥轴心作用的时候,整个东亚的经济合作才能顺利运行下去。张蕴岭指出,由于东亚复杂的历史和政治原因,中日两国任何一国发挥主导作用都难以被对方接受,因此在东亚经济合作中,应由东盟发挥主导作用,协调中日两国,共同促进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以中、日、韩为核心的大国模式。陈峰君和祁建华(2007)指出,中日两国是东亚地区的大国,东亚经济合作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中日两国应共同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大国因素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决定性作用,东亚合作要想取得成功,大国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日本学者小岛清认为,在东亚经济合作中大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日、韩是该地区的大国力量,势必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力量,并强调中国将是构筑东亚经济合作的可靠的主导者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基本结构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第二章 深化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国际背景第一节 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第二节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第三节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资本流动出现了新的变化第四节 金融危机促使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调整第五节 后危机时期经济再平衡化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第六节 金融危机使劳动力要素流动受阻第三章 深化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内在动力与条件第一节 深化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内在动力第二节 深化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有利条件第四章 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战略重点第一节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角色调整第二节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自身调整第五章 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现实评价第一节 东亚贸易结构调整与合作的成效与问题第二节 东亚货币金融关系调整与合作的成效与问题第三节 东亚投资领域合作的成效与问题第四节 东亚劳动力要素流动机制的形成与问题第六章 深化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安全保障机制第一节 东亚地区安全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第二节 非传统安全保障机制对深化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重要意义第三节 东亚地区安全保障机制中的美国因素第四节 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需要安全保障制度的完善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杜晓郁编写的这本《东亚经济调整及合作问题研究》首先从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各个领域的变化入手,将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背景交代清楚。其次就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内在动因及条件进行解读,从而提出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战略,改变其被动接受调整的局面。再者针对新形势下东亚地区如何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建议和对策。从贸易、投资、金融以及劳动力要素流动四个方面分析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深合作的途径;最后结合美国在亚洲地区的特殊性,分析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保障——安全机制的框架。

作者简介

《东亚经济调整及合作问题研究》对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生的变化进行梳理,并在此背景下对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内在动力及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深化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战略重点,并进一步从贸易、投资、货币金融以及劳动力要素流动四个领域分析深化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所取得的实效及尚待改善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深化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安全保障机制加以分析,阐述地区内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机制的基本框架及美国因素对东亚经济调整与合作的影响。 
《东亚经济调整及合作问题研究》适合世界经济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师生,以及对东亚经济调整及合作问题研究感兴趣的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东亚经济调整及合作问题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