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杨德昌》书评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100106095
作者:王昀燕
页数:365页

大师没落的当代

如果说有哪个电影人在这个时代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让诸多影迷为之追捧,在影像背后津津乐道他的过往和影响,在屈指而数,大师没落的当代,一个被称为殿堂级的电影大师杨德昌就是其中之一。王昀燕完成了一件在他人看来难以完成的事,杨德昌在07年的6月29日去世之后,这本对曾经和杨德昌共事过的电影人来说意义非凡的访谈录在七年之后付诸出版。正如书中所说“访谈对象包括台湾著名电影人小野、吴念真、柯一正、余为彦、舒国治、杜笃之、廖庆松、陈博文、张惠恭、鸿鸿、陈以文、王维明、陈骏霖、金燕玲、张震、柯宇纶。内容以杨德昌的电影为主轴,旁及十六位资深影人的从影小史,于其中各自专业出发而对电影的看法。”“全书借由口述历史,深入台湾电影的创作现场,多侧面、立体式地还原了一位电影哲人的形象及其电影作品,留下了珍贵的时代记录。这些原始素材,一方面可以作为大众亲近杨德昌作品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台湾电影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杨德昌逝世十周年之际,对于电影和热爱电影的人来说,我们会揣测如果“追风”最后成片会是一副怎样的光景,我们会揣测是不是以后还会有人,用杨德昌的方式去拍电影,去构建这个离现实很近的世界。无论是早期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还是最后一部作品《一一》,杨德昌总是在还原我们当代人的情境,而这种无法被摆脱的情境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杨德昌的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从前,现在,还有将来。正如贾樟柯所说:“杨德昌告诉我们,一部电影可以解释整个世界,一部电影也可以囊括中国社会的全部。”正如焦雄屏所说:“杨德昌是世界电影的殿堂级人物,他代表了台湾电影的巅峰,对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有着突出的贡献,他对电影语言进行拆解的手法。通过电影对心灵透彻的剖析,已经超出了电影的范畴。”

再见,杨德昌

我看过杨德昌的《恐怖分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时代》、《麻将》、《一一》,很爱这位导演。可以说,他是我最爱的台湾电影导演,超越李安和侯孝贤,完全没有人可以和他匹敌。可是,我只对《牯岭街》和《一一》有印象,《独立时代》有依稀的印象,剩下两部,几乎完全不记得。不是电影不好看,实在是看的时候年纪太小。《牯岭街》和《一一》反复看了很多很多遍,才会记忆深刻。可就算是看了多遍的这两部,我也不敢说我就悟透了杨导想表达的一切。我只能看到我想看到的,于是每次重看,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体验。连他的作品都记不清,自然也就对他的生平不甚了解。除了知道他与蔡琴有过一段长达十年的柏拉图式婚姻外,我没有关注过任何他本人的事,直到看到这本书。就像《星际穿越》里突然从书架上掉落的书,砰地发出一声响,迫使我将它拾起,重温,然后知新。16位影人的采访,组成了这本书。有杨导的好友、搭档;也有他的弟子、演员。这个高大的导演在他们的描述和回忆中逐渐清晰。在同辈的好友眼中,他是坏脾气的,坚持己见的,用英语思考的,为了作品好看不惜一切代价的。他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筹备一部电影,经常在已经完成大半的时候想要放弃改为另一个故事;他的台词不许演员随意改动,因为每一句台词都有他的用意;他对每一个细节都很苛刻,他追寻自然的东西,表演,以及光线、声音。这个美国回来的高瘦大男孩,总是在腰里别一个随身听,观察着生活,反思着生活,配着古典乐。在晚辈眼中,他是笑眯眯的,爱听故事的,愿意传授指导和鼓励年轻影人的。他总是爱问对方对某个地方某件事情某部电影有什么想法看法;他宁可让对方复述一部电影而不是自己去看;他需要知道其他人的想法,而不是他自己的。他总是能搭建出一个非常庞大且完整的故事,饱含了当下的社会背景、人际关系和情绪;他也总是用情绪来挑选演员,素人演员里自发的情绪会令他感动。他鼓励每一个想学电影拍电影的年轻人,不吝啬告诉他们经验,甚至常常唤他们来帮忙打工,随他们偷师。他带出了《赛德克·巴莱》的魏德圣,带出了《不能没有你》的戴立忍,还有《一页台北》的陈俊霖。这些弟子们的身上,至今还散发出师傅的气质。他是热爱电影的,所以在念完了电子工程学硕士之后,在已经申请到了麻省理工及哈佛的建筑系之时,朋友问他:你念完建筑会不会还是想拍电影?他想了想,毅然回台,开始拍片。感谢他的这位朋友,不然我们将没有这美好的7部半电影。7部半,和塔可夫斯基一样,只留下了7部半的作品,却够我们一直看,一直看,直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所在的空间和轮回。就像《牯岭街》中小四手上的手电筒,在黑暗中慌乱地扫出轮廓;就像《一一》中洋洋的镜头,找到自己看不到的那一面;就像塔可夫斯基《乡愁》中的蜡烛,无论是否行得通,我们都要点燃希望,用灵魂去拓展灵魂。

天才总是不被理解。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杨德昌的书,以前只看过电影,印证了自己的几个判断:1. 他喜欢研究建筑,喜欢听交响乐。他有立体的,结构性的思维方式。不是平面的,线性的思维方式。2. 他脾气不好,不太懂得与人相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内心追求完美,不能容忍一些东西,一旦触碰到他,他一定以激烈应对。几个没有想到:1. 他完全用英文来构思,来思考,语言本身可能就有思维方式的差异。2. 他的剧情完全是他“规划”出来的,而这一切居然跟实际生活是吻合的。把人放到那个环境中,那个社会结构中,人物的生命轨迹,是可以让杨德昌这样“情商”非常低的人,精准预判的。3. 他把所有朋友都得罪遍了,只有他过世之后,有了时空距离,一切归于平静后,很多人才能够客观的想想他这个了不起的人。4.911之后,他说从今以后这个世界就变了。国家之间的冲突会被“宗教”冲突代替。5.如果按照他的思考方式,他的两人妻子,一个是通俗歌手,一个是钢琴家,其实这个选择是必然的。6.这样的大导演,每个月去邮局领3万台币的生活费,谁能想到呢?!7.他不是不懂这个社会,他觉得他和朱延平可以拯救台湾电影界。金城武跟他擦肩而过。按照他的性格和金城武的为人,他应该能够喜欢金城武,而他的绘画,思考方式,做人的态度,应该能够跟金城武合拍。金城武遇到他,之后再遇到王家卫,演艺事业应该非常不同吧。8.他就是一个天才,其实某些特制跟乔布斯非常像。

不只是谈杨德昌

读完最大的感受是,从与杨导一起共事过的从事不同岗位的人描述中了解杨德昌个人的同时,亦加深了对电影的拍摄制作以及对台湾电影的了解。导演想什么,演员想什么,剪接师想什么,摄影师想什么,小演员想什么......看了就知道了


 再见杨德昌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