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概论-牛津通识读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44734493
作者:[英]关大眠
页数:264页

内容概要

作者
关大眠(Damien Keown) 佛教伦理学家,生物伦理学家。目前任教于伦敦大学历史系。1977年毕业于兰卡斯特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东方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佛教伦理的本质》(1992)、《佛教与生物伦理学》(1995)、《佛学概论》(1996)、《当代佛教伦理》(2000)等。

序言作者
赖永海 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研究专长:宗教学、佛学、中国哲学。《中国佛教通史》主编,先后出版了《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宗教学概论》等学术著作十余部。

书籍目录

引文出处例释及发音
1 佛教与象
2 佛陀
3 业与轮回
4 四圣谛
5 大乘佛教
6 佛教在亚洲
7 禅定
8 佛教伦理
9 佛教在西方
年表
索引
英文原文

作者简介

自佛教在印度创始之后,两千多年来佛教传遍了亚洲,现在对西方文化又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本书向读者揭示了佛教的发源和发展,语言直白并辅之以图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佛教的中心教义和修习方法。各个章节分别就法与轮回、禅定、伦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响等等细细展开。藏传佛教和禅宗也各有阐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阅读本书大有裨益。


 佛学概论-牛津通识读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佛学广泛而复杂,任何人面对它时都必须慎之又慎,切勿只是根据自己对局部的一知半解便轻下断言所谓宗教就有如下维度:(一)实用性和仪式性,(二)经验性和情感性,(三)叙述性和神话性,(四)教条化和哲学性,(五)伦理性和律法性,(六)社会性和组织性,以及(七)物质性。南亚以上座部为主。这个教派的名称是“追随教诫”或者“追随原始教诫”的意思,尽管通常被译作“上座长老的教诫”。这一教派的信徒认定自己是守护者,守护着佛陀本人的教义。北传者则属于所谓“大乘”佛教运动,“大乘”意为普渡众生的“佛陀出生在喜马拉雅山麓附近的特莱低地,在今尼泊尔境内。其族人以“释迦”自称,故此佛陀得名“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信徒则称呼他为“薄伽梵”或者“世尊”。“佛陀”其实并非个人名字,而是“觉者”的尊称。严格说来这个称号必须在某人证悟得道之后方可使用,尽管如此,这里仍以此来称呼早年的佛陀,而他的本名其实是悉达多·乔达摩/巴利文正典据信在公元前1 世纪中期的斯里兰卡写成,分为三部分或称“三藏”,即所谓:(一)经藏,佛之说法,又可细分为五部;(二)律藏,清规戒律的结集;(三)论藏,稍后结集而成的佛学论著。最恰当的生活方式须是中庸的:既不禁欲,也不纵欲做一事成一习,以一习成一性,以一性成一命所谓行就是指思的产生和思对所作所为产生影响时所形成的性格特点以及性情气质。这一过程类似于陶艺作者把陶土打模成型的工作:柔软的陶土正类似于人的性格,但凡作出任何道德选择,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掌握在手中,塑造性格的因为灭苦的途径就是发掘出人行善积德的潜力。某人若能获得这种自我实现的至境,则被视作修得涅槃。涅槃是佛教的至善之境,亦即最后和至高的善。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体验。作为观念,它给出了一种功德圆满的独特境界以及理想人生的轮廓。作为体验,它体现在于时间流逝之中追求涅槃者的身上四圣谛,即(一)一切皆苦;(二)苦起因于欲望;(三)一切苦皆可得到解脱;(四)存在着一条解脱苦难的途径。有时我们会用一个医学上的比喻来描述四者之间的关系:佛陀被比作一位医生,有药方来诊治人生之苦病。首先他会判断病名,次则解释病因,然后断言此疾可治,最后着手进行集谛说表明欲求或渴望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其一是渴望感官愉悦,所采取的形式往往是通过五官感觉诸如味、触、香、色、声的获得来寻求满足。其次则是求生欲,指的是一种深刻的求生和求得存在的本能,这种意志可以驱使我们去追求新生活和新体验。欲求的第三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想占有而是意图毁灭。这是欲求的阴暗面,针对一切不愉快和不受欢迎的东西,表现为否认、否定以及拒绝的冲动。破坏欲也会导致自我否定以及自我放弃的行为。缺乏自尊和消极的自我评价一切圣道谓之八正道,即(一)正见;(二)正思;(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勤;(七)正念;(八)正定菩萨的六度之法:一、布施(檀那)二、持戒(尸罗)三、忍辱(羼提)四、精进(毗梨耶)五、禅定(三摩地)六、智慧(般若与印度佛教迥然不同的日本佛教具有强烈的社会倾向,非常强调群体组织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颇具影响的法师诸如亲鸾(1173——1262)否定清修并怂恿僧人结缡嫁娶,过社会生活。(传说他自己亲身实践自己的理论,娶了一位比丘尼,和她生了五个儿女!)曹洞宗相信沉思默想已经足够;而临济宗则认为须借助其他技巧来集中精神。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无解谜语”,亦即“公案”。例如有“公案”问:“单手击掌何声?”禅师总爱出些这样的谜语给弟子去冥思苦想,再令其在适当时候带着谜底回来。任何理性的回答(例如答“无声”)都不被接受。目的是要弟子明白,所悟之道实在理性认知之上。只有不再视“道”如理论,才有可能证禅定或许可以被定义为在受控方式的诱导下进入的意识的改变状态。其实禅定并无多少神秘之处,差不多就跟醒着时的恍惚状态一样。醒时会做白日梦以及胡思乱想,如此便出现思绪内敛、凝观心相之举。有时候这些胡思乱想可以让人入迷,有点像开着一部汽车突然发现自己身处目的地,却对一路上的经历有着一种似有似无的感觉。吸毒造成的效果或许跟禅定的感受并无多少不同四无量”,即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以及捨无量所谓五戒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婬,(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佛家道德操守的核心在前四戒。根据修习者所处的果位或者不同仪典的需要而有更为严格的增补。例如,第五戒“不饮酒”被认为尤其针对俗家弟子,而八戒、十戒则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额外的限制,例如不非时食通常适用于圣日。丛林清规保存在律藏中的有二百余戒(根据教派不同数量有出入),详细规定了寺庙僧人的修行清规佛教知识的传播有三条主要渠道:西方学者的辛勤介绍;哲学家、知识分子、作家以及艺术家的著作;还有就是亚洲移民,他们带着各派教义前往美洲和欧洲
  •     作为一本试图囊括佛学的“概论”,不得不说作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佛学的界定,是哲学范畴、抑或社会学、宗教学、心理学、神学范畴。因而,作者开篇以一则寓言侧面回应了或许曾经困惑过自己也正困惑很多人的问题——佛学到底是什么?虽然现在很多学者将其归类为心智科学,一门新兴学科,成书于1996年的本书还是将其按照传统思路,将其归于宗教学范畴,并转引宗教七维的观点,以诠释而非界定的方式回避了难题。佛教作为一种广泛传播和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难免在众人心中都会以自己的“文化残余”留下这样各式的定势印象,作者作为一名学者时刻对这样的僵化思维、对观点的过度简化等保持高度的警惕,以第三者的角度复述了佛陀生平以及评价了很多佛教传播现象以及佛学观点,观点十分克制、客观,且部分提供了比较宗教学的视野,方便具有各类文化背景且希望了解佛学的读者理解,这是其作为一本“通识读本”十分成功的一点。全书构思框架角度说,全书横向诠释了佛教的现象、主要教理,纵向介绍了佛教的形成、发展、传播历程,并有所侧重的就大乘佛教着重做了部分解说,简洁却不失全面,虽然在深度方面可能无法满足部分有一定佛学基础的读者,但是其作为一本入门级“概论”的可读性是毋庸置疑的。
  •     非常好的入门书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佛学的哲学体系,并对常见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澄清,强烈推荐!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佛学入门,讲清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挺不错!
  •     从客观审视佛学,有了较为清晰的脉络
  •     很概论,很通识,去迷信的佛学,很科学。
  •     清晰明了的介绍佛教入门知识
  •     虽然有种站在门外向里看的感觉,但确是很棒的入门读物
  •     很好的入门书,简单易懂,脉络清晰,一些关键点基本都讲到了,包括一些现代化问题。这么小的一本书要涵盖这么多方面又要做到清楚明白,其实很考功力的,尤其是佛教这么复杂的题目
  •     扫盲可以,不够有趣
  •     大学英语老师推荐过这套读物,当时过的云里雾里。去过一些佛教气氛浓厚的地方,这样的书有助于理解另一种文化
  •     讲得浅显,来不及引发什么深思,睡前读很好。这些概念接触了好几遍了也没记住什么……
  •     挺不错的,每一小节都不长,但讲解的很清楚明了,适合入门者。
  •     高考后看完的。毕竟觉得佛教作为影响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尤其是对中国影响最大,所以想了解它的发展、教义、与影响。
  •     真·概论
  •     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但是作为入门还蛮够用
  •     遍历开始。
  •     西方视角,一开始就是对比基督教,很好
  •     很短的书,读完后对佛教有个大致的了解
  •     不毁不誉,客观而全面的研究者视角。有历史有现状,有因由有较量。禅一章似略深,不易懂。阅毕七日记。
  •     解脱之道须从内心求之,只可以通过对自我本质的深刻了解来获得。
  •     对于非佛教徒最好的入门书,是历史和理论的结合,没有偏见也没有阿谀,晓畅明白地把正信的佛教最基本的道理讲给大家。
  •     翻译不错。看这本书中间好几次我感觉我要去信教了……
  •     对佛学常识有不错的介绍,解答了我不少困惑。看得让人想出家
  •     还不错的佛学入门书
  •     入门佳作
  •     好的概论,框架清楚
  •     更像佛教历史考据
  •     开篇说的就是书名用词Buddhism译名是『佛学』而不是『佛教』的原因
  •     用多看读的,深入浅出的小读物,的确是入门佳品。现代中国人在语言层面已经与古汉语产生了断代,想要直接阅读佛教经典十分困难,而西方在这一百年来对佛教经典,尤其是梵文、巴利语、吐火罗语等佛教经典原文的研究,是学界公认的顶尖水平,且更适于现代人理解。阅读国外读物也不失为佛教入门的好方法。
  •     对于了解佛陀以及佛教基本历史的需求可以满足
  •     自己喜欢的很多西方作家都对禅宗很感兴趣,将佛学视为一种理性哲学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佛学并不消极、弃世、悲观,它只不过揭示了人们不愿承认的东西。
  •     讲的很清楚,条理分明,绝佳的入门书
  •     多少似曾相识之感。
  •     补标
  •     用西方的文化视角来解读东方文化
  •     神往之至
  •     3.确实挺入门的
  •     看完觉得我跟佛教不可调和的矛盾好像没什么了
  •     作为东亚的一员,并且还经常去寺院烧香拜佛,却对佛教一无所知未免惭愧。这本书是极好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引人入胜。翻译的也好。
  •     入门读物,帮我固化了原本零散的佛教知识。
  •     非常好佛学入门书
  •     主要关注早期和上座部,对于大乘佛学几乎没提……
  •     简介明了,满满的干货
  •     不负通识二字
  •     可以说以一名西方人的视角,理性的构建了佛学的基本体系。就像讲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一样,条理明晰。这尤其适合中国很多信佛,但是不知道佛是为何的人们。关于佛教,我还有很多疑问,当然,这也为我渴望考入UCL提供了无限的动力。
  •     佛学入门,较为全面,值得一看。
  •     简要清晰,小册子的典范。
  •     科普级的扫了一遍佛学是怎么回事
  •     这本很好读。
  •     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适合佛学入门与想了解佛学的朋友
  •     读过《金刚经在说什么》后,再读这本小书对于有关佛教就有了一个更全面细致一些的认识了,佛教入门书,不错
  •     2016年最后一本书?讲的略微浅显,但是好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