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人际关系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101107362
作者:朱正
页数:545页

内容概要

朱正,1931年生于湖南长沙。职业是编辑。19s6年出版了《鲁迅传略》。后来在冯雪峰、孙用诸先生的鼓励与帮助下撰写了《鲁迅回忆录正误》一书,订正了许广平等人回忆录中的史实错误。此外,还出版了《鲁迅传》(简体字版书名为《一个人的呐喊》)、《鲁迅三兄弟》、《重读鲁迅》(与邵燕祥合著)、《反右派斗争史末》以及《从苏联到俄罗斯》(与蓝英年合著)。

书籍目录

上部 与文化界教育界人士交往
鲁迅与胡适——兼析周作人与胡适的交往
鲁迅与陈独秀
鲁迅与林语堂
鲁迅与傅斯年——兼析周作人与傅斯年的交往
鲁迅与邵洵美
鲁迅与曹聚仁——兼析周作人与曹聚仁的交往
鲁迅与章锡琛
鲁迅与左联五烈士
鲁迅与丁玲
鲁迅与冯雪峰
鲁迅与黄源
鲁迅与施蛰存
鲁迅与徐懋庸
鲁迅与王希礼、柏烈伟
鲁迅与史沫特莱、伊罗生和斯诺
鲁迅与夏震武——兼析夏震武其人其事
鲁迅与张凤举——小人张凤举
鲁迅与徐祖正
下部 与政界军界人士交往
鲁迅与宋庆龄
鲁迅与陈仪
鲁迅与王金发
鲁迅与陶冶公
鲁迅与陈赓
鲁迅与李秉中
鲁迅与叶永蓁
鲁迅与方之中
鲁迅与彭柏山
鲁迅与沙飞
附录
鲁迅交往中的右派分子
《周佛海日记》中的鲁迅兄弟
卷末语

作者简介

《鲁迅的人际关系 从文化界教育界到政界军界》我们可以“看他(鲁迅)交往的是些什么人,看他为友为仇的是些怎样的人”(朱正语),我们就更加清楚地看到鲁迅的形象、性格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朱正先生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来解读鲁迅的人际关系,这些文字可以看作其治史的结晶。读者喜欢的是材料说话,不会喜欢强作解人,《鲁迅的人际关系 从文化界教育界到政界军界》作者做到了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鲁迅的人际关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是读朱正先生第二本书了,第一本是《一个人的呐喊》,在鲁博书店偶遇,还有作者签名,不得不说有缘。  朱正先生是主张考清楚时代背景的,故此,在看两本书时,“史料”较多。有点“述而不作”,偶尔一作,却又点睛,时令人叹息,时令人捧腹。  讲鲁迅与曹聚仁一章,朱正针砭曹作《鲁迅评传》,论及周作人对此作评价颇高的时候,朱正这样判断:  “一部糟透了的传记,为什么周作人给予它如此高的评价呢?我想,一个原因,书中对周作人真是推崇备至。”  “比赞誉更重要的是,这可以说是一本宣扬周作人见解的书。”  “周作人对许广平意见甚大,而曹聚仁的《鲁迅评传》中对她说了不少坏话。”  “至于说曹聚仁书中存在那么多违背史实之处,周作人大约也未必看的出来。他和鲁迅多年来已无交往。”  可以说,这几句判断都切中肯綮。  朱正先生这本书,就我而言,题目是起的有点“大”,作为读者,买到以后欲求“全”,朱正考证了一些于鲁迅只有一面之缘的青年,多数是左翼,而于许寿裳、胡风、台静农等很重要的人物,则付之阙如。而《鲁迅交往中的右派分子》一文,则感觉是朱正研究反右运动时,捎带手的。当然,这篇长文也在整部书中最具分量,最有深义,有的草草,但比较全。像徐祖正一文,令我非常感伤。看着这些曾是鲁迅身边的朋友,如今在新政权下,却贱如草芥。看他们在大鸣大放时的不吐不快,又让人想起他们当年跟鲁迅一起战斗。也许是性格注定吧,只是新比旧更容不下他们,徒增叹息。想起今年年初木山英雄的书名“人歌人哭红旗下”。  这本书中的一些段落在《一个人的呐喊中》写过了,比如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实际上是要营救苏联间谍牛兰,但书中一个说法让我不得不注意,朱正引杨天石的考证,言宋庆龄可能有共产国际背景。  与冯雪峰的交往,在书中仅仅薄薄几页,冯雪峰成了党对鲁迅的遥控器,“共产党组织希望鲁迅做什么事情,他都有本领使鲁迅同意照做。”我对这本领倒是很好奇,然而并无下文。  也就如与冯雪峰交往这文一样,那本领,恰是他们之间的交往,然而这交往实在难考。书中每每征引日记有信来往,接着又总跟着,这信已找不到。鲁迅自己是不存信的,至于去信,则也会像曹聚仁一样,四十封信交出一半,自己再留一半,其他只去几封信的朋友,那信的内容,则更难知晓。  从鲁迅的交往中,我们看到鲁迅的脾气是很敏感的带点酸刻,有时拂袖而去,有时闲谈则以为被讽刺。和他交往的青年则又多报以崇拜,或出自年轻人的逞能而斥鲁迅落后。鲁迅对革命青年的态度是很好的,先看好丁玲后看好萧红,左翼小青年受到鲁迅热心的对待不知凡几,大概总比被骂的多些。  本书虽起名《鲁迅的人际关系》,然而只是一隅,这是朱正研究鲁迅的“材料”。读完《一个人的呐喊》后再读这书,仿佛一段段材料被拆卸下来,恢复了原有的样子。似乎本就该是一篇篇论文,凑成一部传记,尤嫌太干,生硬,抑或没写出“人”来。要之,这下子感觉对了,这样的写作适合论文,而写传记,则不太好。  朱正先生两本书在脑海里,这里似乎有点跑题,然而一起读大概是对的。我这样以为。
  •     此前,研究鲁迅近60年的朱正老先生携新书《鲁迅的人际关系》与上海学者陈子善,在古籍书店带读者一同走进鲁迅的“朋友圈”,现场爆点颇多。从文化界、教育界、政界、军届,鲁迅可谓交友颇多,这里有同革命共命运的诤友,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损友。不论为友为仇,都可窥见鲁迅的形象、性格以及所处的时代。了解文人脾性,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让鲁迅操碎了心的朋友们吧。鲁迅与傅斯年:粉丝也交恶想当年,傅斯年也算是鲁迅的死忠粉。傅年少才俊,在北京大学国文门当学生的时候就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并于1919年与好友一同创办《新潮》。众所周知,鲁迅和周作人那都是《新青年》的重要作者,傅斯年自然读了众多他们的文章,经常在《新潮》杂志中大加赞赏二人的思想。对周作人《人的文学》“佩服到了极点”,对鲁迅的《狂人日记》也表示“透彻极了”。鲁迅也开始注意阅读傅斯年文章,两人遥相呼应。彼时,《时事新报》刊登“泼克”漫画来讽刺傅斯年扔掉孔子拜易卜生为偶像,鲁迅则批评其“美术家可怜”讽刺变人生攻击,无足深论。“泼克”则反击鲁迅“头脑不清楚,可怜”。鲁迅因话已说完不愿纠缠,此时傅斯年就奋起反抗来声援鲁迅。若感情一直如此人生也就不至跌宕起伏了,直到1926年,两人的交往发生了质的转变。留学德国的傅斯年在情感上逐渐变成了鲁迅十分反感的“现代”派。1926年秋天,傅斯年归国于中山大学任教,次年鲁迅也从厦门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这样他们就成了同事。刚开始两人关系还正常,一起吃吃喝喝。可偏偏傅斯年(其时为文学院长)邀请昔日排挤鲁迅的顾颉刚(现代派)来中大任教,立马引起了鲁迅的强烈反抗,“他来,我就走”。对傅斯年来说顾颉刚也是神一样的人物,不仅促成了《新潮》月刊创刊和新潮社的成立,其史学成就更让傅斯年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鲁迅和顾颉刚之间,傅斯年不怎么困难就做出了选择,鲁迅遂辞职。更令鲁迅称恶的是,傅斯年还假装有补救办法的样子,让红鼻(鲁迅信中对顾得蔑称)附京买书,其实早有打算。初来就交顾此重任有些不妥,托词便说鲁迅反对,即使稍有微词也可提出让其买书,鲁迅绝不走回头路愤而辞职。此后,傅和顾还攻击鲁是因政治原因而走。不久鲁迅就离开广州定居上海,再也没和傅有任何交往了。之后,周作人还骂过傅几次,称其语为驴叫、其人为伪君子、投机分子,那就是后话了。鲁迅与曹聚仁:谁说没骂过你?曾写《论国骂》的鲁迅,自然也骂过不少人。直呼其名的骂,旁敲侧击的骂,或编个故事骂,曹聚仁自认为鲁迅没骂过他,果真如此?鲁迅会放过他?1900年出生的曹聚仁与鲁迅相差十几二十岁,按辈分算是学生辈。那时曹聚仁对鲁迅的崇拜也到了神级,他在自传性质的《我与我的世界》一书里称其“不独心向往之,几乎奉之神明。”其实这也侧面显示了曹聚仁之庸,然后就开始干让鲁迅所恨的事了。1934年曹聚仁以《社会月报》编者的身份向社会征集大众语的意见,信中涉及的五个问题鲁迅都一一作答了。这会有什么问题?这时就显示出曹聚仁偷梁换柱的本事了。鲁迅关于这五个问题的回答并未刊出,但还是刊出了鲁迅的回复,一对照所答非所问。怎么回事?原来曹聚仁把鲁迅给猛克的信换成了答自己的信。其阐述比鲁迅给他的信详细,便更换称谓在《社会月报》上登载了。这大胆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引起鲁迅更大不快的是《海燕》的夭折,当时出版后,租界捕房要求标出发行人,聂绀弩就找曹聚仁帮忙。一边答应得很爽快,另一边又赶紧向捕房否认,进而告密。“说这刊物是谁办的、谁编的、如何危险,还在《申报》上登广告,说我们窃他的大名。又写信给鲁迅去剖白……”对于此事,鲁迅也曾有鲜明态度,在《半夏小集》中写道:A:B,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好人,所以几种关于革命的事情,都没有瞒了你。你怎么竟向敌人高密了?B:岂有此理!怎么是高密!我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呀。A:你不能推说你不知道吗?B:什么话!我一生都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这里B的原型就是曹聚仁。曹聚仁编鲁迅传记,不可能没看过《半夏小集》,说鲁迅从来没有骂过他,也未免自欺欺人。鲁迅与夏震武:夏木瓜之役鲁迅那一辈,自然处在新旧社会交替的过渡阶段,这时就不免会碰到些顽固的前朝遗老。1909年,鲁迅所在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就迎来这么一位监督。夏震武,以道学自命,被名之曰“夏木瓜”。此前为了营生,曾开一米店,大斗进小斗出,不讲商业道德,庐墓三年的著名孝子竟也生出一子,着实可笑。夏木瓜的悲惨命运还不止于此。“迂儒不达时务”,在清朝做官时两次想展示其能耐,第一次差点被杀头不自知,第二次仍毛遂自荐,想去同俄国签订有损国家利益的条约,遭光绪批评“实属狂愚谬妄,自应予以重惩。姑念迂愚无知……亦不准再行渎请”。夏震武对自己期许如此之高,也不难想他会在小小两级师范趾高气扬了。初来到学校,“他对住堂的教员只差人送一张名片,不亲自拜会,教员们大哗,集会愚会议厅,请他出席,他还要白臭架子,于是教员一哄而散”,许寿裳在《亡友鲁迅映象记》中说道,那时他向旧监督辞职,不料教员们也纷纷辞职,鲁迅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夏震武骂他们“离经叛道,非圣辱法”,而自己也得了个“理学欺人,大言巫实”的骂名勉强辞职。教员们回学校便开了个“木瓜纪念会”。这一役之胜利,也反映出了新对旧的胜利,知识分子对官厅斗争的胜利。鲁迅与宋庆龄:中国的夏伯阳“他总是平易敬人的,长年累月穿着那件普通的布袍。他的高尚和才智是无可置疑的。”1976年宋庆龄在写给陈翰笙的信中回忆鲁迅这位亡友。宋庆龄是陪鲁迅走最后一程的人。1936年2月23日,病重的鲁迅在日记中记录,宋庆龄托史莫莱特送来糖食、茶叶和慰问信。6月5日,宋庆龄敦促鲁迅赶快住院治病,可他一直都没有住院治疗,到10月9日终于不治。那时冯雪峰打电话通知宋庆龄,赶到时鲁迅已溘然长逝。冯雪峰不知如何料理中国丧礼,宋庆龄就想到沈钧儒,请他帮助到虹桥公募买一块墓地。当时白色恐怖很厉害,在鲁迅追悼会上发言是要冒生命危险的,但宋庆龄在会上做了追悼词。回顾鲁迅和宋庆龄的交往,则是从1933年1月他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时候开始的。这个组织由最初“牛兰夫妇上海营救委员会”发展而来,以1933年杨杏佛被暗杀终止活动,期间鲁迅一直都站在宋庆龄这边,支持其工作。在远东反战会议上,鲁迅和宋庆龄合作,在《申报·自由谈》发表《新秋杂识》让公众了解到反战会议。鲁迅最后一次和宋庆龄聚会,是一同在苏联领事馆看《夏伯阳》。宋庆龄记下了鲁迅回答勃加莫洛夫观后感的话,“我们中国现在有数以千计的夏伯阳正在斗争。”不难看出,鲁迅的真性情。编后语:鲁迅交友甚多,以此人是否正派、是否是两面派,为判断是否为友的标准。郁达夫虽和鲁迅观念未必始终一致,但郁达夫待鲁迅真诚,鲁迅也待其真诚,便一直做了朋友。在朱正老先生《鲁迅的人际关系》一书中未收录很多对鲁迅很重要的人物,比如许寿常先生、“人生得以知己足矣”的瞿秋白、郁达夫、内山完造等等。朱正老先生风趣地说,并不是写“朋友大全”,不过他还将继续写下去。文中只抽取三四,不足以示朱正老先生新书全貌,还请读者从书中再寻研究。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有意思
  •     打着鲁迅人际关系的旗帜,揭露了苏联在中国大搞特务的内幕,通过鲁迅与左派人士的交往,揭示了这些左派人士解放后沦为右派的悲惨结局~~
  •     还可以的一本书有些是材料的整理作者发的议论不多可能阅读期待开始高了所以读后觉得并没那么好
  •     “曹聚仁”一节使我意识到日后读曹的著作,当多个心眼。
  •     本书虽起名《鲁迅的人际关系》,然而只是一隅,这是朱正研究鲁迅的“材料”。读完《一个人的呐喊》后再读这书,仿佛一段段材料被拆卸下来,恢复了原有的样子。似乎本就该是一篇篇论文,凑成一部传记,尤嫌太干,生硬,抑或没写出“人”来。总之,这样的写作适合论文,写传记,不太好,写考证论文,感觉对了。
  •     朱正先生的考据(除去早年的若干),几乎没有不好的。此书较2010年出之《鲁迅的人脉》增补之数篇(胡适之宋庆龄林语堂等)颇为重要,且文题改回淡泊,有可贵之处,亦有几篇颇草率,如徐懋庸一篇,据《鲁迅与左联》考证,鲁迅为徐杂文集写序,实为借题发挥,鼓吹杂文,未必是看好此人也。
  •     原来只是之前读过的《鲁迅的人脉》扩充的一个版本哎……只能说是泛泛的介绍居多,甚至不乏1-2页凑数的文章,缺少深度。
  •     不错,有些篇章有不错的内容
  •     过于絮叨,令人不耐。对曹聚仁黑得有趣
  •     在考证上还是花了很多工夫的
  •     胡适、曹聚仁、丁玲三篇颇有意思。朱正老先生这些文字写得有股子中年人的魄力和感情。
  •     有些莫名其妙,重要的人物没有。
  •     扎实
  •     对鲁迅和曹聚仁那段考证,暂且存疑待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