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维到苏轼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0969502
作者:萧丽华
页数:43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全唐诗》八二九) 这些作品中的庭竹、坐石、岩岭都是宴坐场所的象征,松风、白云、水月都是禅心的代表,花色、猿啼、鸟啼、水波都是心境的映衬与象喻。以“月”来说,沧浩《题慧山泉》云:“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全唐诗》卷八五一)韦应物《寄皎然上人》云:“想兹栖禅夜,见月东峰初。”(卷一八八)白居易《松声》云:“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卷一○五一)贯休《道情偈》云:“独坐松根石头上,四溟无限月轮孤。”花、月、白云在佛教中都有特殊的譬喻,指月见性、白莲净土、一片白云横谷口等等,都是佛典与禅语录中经常出现的喻词,唐人宴坐入诗,其寓意深杳,意象的创发饶富趣味,这都是值得再深入分析的材料。 宴坐诗对色空世界的观察人微,对耳根听动的体验尤显精妙,许多宴坐诗多提到声音,如喻凫《晚思》云:“独坐正无言,孤庄一声杵。”(《全唐诗》卷五四三)齐己《夜坐》云:“百虫声里坐,夜色共冥冥。”(卷八三八)裴说《不出院僧》云:“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卷七三一)等等。禅者本欲去六根尘染,尤其是耳根所对的“声”尘(六尘之一),观世音菩萨即因耳根圆通证道(《楞严经•耳根圆通章》),因此宴坐诗对此听动人微的体验有其观照与对治,如刘禹锡《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云: 宴坐白云端,清江直下看。来人望金刹,讲席绕香坛。虎啸夜林动,鼍鸣秋涧寒。众音徒起灭,心在静中观。(《全唐诗》卷三五七) 韦应物《咏声》云: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全厝诗》卷一九三) 又《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云: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全唐诗》卷一八七) 禅客诗人对众音的起灭,唯在心中静观,任其生灭,还归寂寥,这也就是柳宗元《禅堂》诗所云:“万籁俱缘生,窗然喧中寂。”(《全唐诗》卷三五三)唯六尘不染,才能根性深笃。《楞伽经•广明八识》云:“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人因心识所趣,“作种种类想”,“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刹土”。因此“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禅者于一切应“离生灭断常”。这也正是宴坐诗大量择取花色万象与音声众喧等意象的原因,宴坐诗萃取山林意象写内境外景,对唐诗意象内涵之创发颇具意义。

内容概要

萧丽华,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台大佛学研究中心学报》主编、《台大中文学报》主编、现代佛教学会理事长、台湾中国唐代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副主任,国语日报《古今文选》主编等。专著有《古今诗史第一人--杜甫》、《道心禅悦一诗佛--王维》、《唐代诗歌与禅学》。论文有《试论王维宦隐与大乘般若空性的关系》、《唐代僧人诗格的诗学意义》等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索重心
宴坐寂不动,大千人毫发——唐人宴坐诗析论
论王维宦隐与大乘般若空性的关系晒
从禅悟角度看王维自然诗空寂的美感经验
禅与存有——王维辋川诗析论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
晚唐诗僧齐己的诗禅世界

编辑推荐

《海外名家学术文库•从王维到苏轼:诗歌与禅学交会的黄金时代》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海外名家学术文库•从王维到苏轼:诗歌与禅学交会的黄金时代》讲述唐宋是中国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诗歌艺术形式与内涵的高峰。从王维到苏轼,诗歌的创作样态与佛教禅学思想高度结合,可以说是诗禅交会的黄金时代。从中国古典诗坛的成就上来看,实在应该感谢这些诗人与僧人,他们以毕生最精彩的生命风华,和佛教结下殊胜的因缘,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处别有洞天的广大领域,他们的作品与理念犹如深山大海中的宝矿奇珍,为中国佛教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为佛教文学开出烁古耀今的奇葩。


 从王维到苏轼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作者是个女施主呀,她对诗人们的感情体味比较细腻,但对党争政治之类的论述不够精彩,毕竟古人文人做官都是男子~
  •     论述王维思维中的“空”那篇还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