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记考补正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9
ISBN:9787540214937
作者:[清]徐松,孟二冬
页数:538页

章节摘录

冯万石对策曰:“臣闻天地草昧,洪钩列五运之期;云雷始屯,火德分一人之位。莫不时来命偶,人迪天将。白环昭虞后之功,元珪锡夏王之德。空桑负鼎,遇为牲之君;渭水张罗,得非熊之相。伏惟陛下,化光坤载,道叶干行,总五气以发生,笼百王而亭育。粤若稽古,推历数之存亡;感而遂通,酌天人之符命。明扬侧陋,曲采刍词,开阐大猷,旁求雅问。则天文幽远,诚匪管窥;然人事昭彰,敢陈壅塞。原夫兴亡有数,符命无差,遽启丹书,俄回白璧。君臣道合,则遐迩义安;上下情乖,则邦家板荡。水火革而天人顺,暴乱行而桀纣亡。百六为霖旱之灾,七九非汤尧之运。历数斯在,惟德动天;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故德者,五行之义也;人者,两仪之心也。人心动而悔吝生,德义形而阴阳谢。必乘金运,则殷不及于期;果历本行,则周不及于数。龙斗鼋祆之发,人舆事并;白鱼丹雀之符,德将时应。神道设教,金土之运匪他;人文化成,狂圣之来是我。荡荡之德,何敢不通;翼翼之心,奚施不可?天也人也,坦然克分;时乎命乎,昭文斯辨。臣优柔理道,杳同河汉,或跃文江,惧深冰谷。谨对。”

前言

清代著名学者徐松(1781-1848)所撰《登科记考》三十卷,是研究唐、五代人物、史事、科举和文学等方面的重要著作。该书自清道光十八年(1838)成书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广泛好评。赵守俨先生在《登科记考》(中华书局1984年8月第1版)的《点校说明》中,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和主要特点,归纳为以下三点:一、取材宏富,而不伤于滥。其取材包括史籍、方志、类书、总集、别集、笔记小说、碑志石刻,范围甚广。资料的搜集虽不能说已做到纤细不遣,但确已将唐代科举的重要数据条分缕析,粹为一编。编者对待资料的态度并非以多为胜,而是作了较为认真的选择。如凡例谈到:图经、家乘,例载科目,而近世府厅州县志袭谬承讹,动遭指摘。……颜师古《汉书注》云:“私谱之文,出于闾巷,家自为说,事非经典,苟引先贤,妄相假托。”今同斯例,概就刊落。惟见于《永乐大典》所引者,皆宋元旧笈,事有可征,尽行采录。造就是说,编者所用方志,限于去唐未远之宋元旧着,明清所修,由于以讹传讹之处太多,故摒弃不取。《登科记考补正(套装上中下册)》由(大典》中征引的旧志,不但原书久佚,甚至徐松所看到的《大典》在今天也不可全见,因而这些遣文更为可贵。至于人物生平的数据,编者虽没有明确提出选择标准,但我们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他绝不是信手抄录,而是仅仅摭取其与科举有关和能够说明登第者身世部分。编者的这种谨严的态度和做法,对于我们今天编选数据,也是值得借鉴的。二、注意反映有关科举取士各个方面的问题。例如科举取士在有唐一代虽然不断在发展和制度化,却始终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在考试内容方面,重文艺还是重经术,录取对象,以“子弟”为主,还是以寒门为先,都存在着不同意见。凡能够反映上述问题的材料,编者都没有忽略,这也说明徐松的史识。又如,《登科记考补正(套装上中下册)》附载了大量的策赋诗文,初读此书,可能感到这些数据似乎徒占篇幅,意义不大,但如果要进一步探索唐代取士的标准和倾向,以至不同时期的文风,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大有作用的,所谓“一篇一韵,初若虚文,而治乱之萌系焉”(《唐诗纪事》卷五八)。

后记

最初的计划,是想对唐代省试诗作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然而当整理资料时,印感到问题十分棘手,最大的难题是现有数据尚不足以支撑此课题的完成。徐松的《登科记考》,无疑是研究遣一课题的主要资料来源,但其中失误、遗漏之处实在不少,难以尽信。于是决心从根本上做起,开始着手对《登科记考》做全面的整理、订正和补遣的工作。有利的条件,一是自近代以来出土了大量的唐人墓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二是自岑仲勉先生以来,诸多学者陆续发表不少相关的补正文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三是身边有北大图书馆这样一座宝库,正所谓近水楼台。然而需要查阅的相关数据真是浩如烟海,不论是徐松已见之书或未见之书,亦不论当今学者已读之书或未读之书,从总集、选集到别集,从正史、野史到笔记,从墓志、方志到家乘,从丛书、类书到姓氏之书,无不披览搜择,参校甄别。虽读书如披沙拣金,往往所获甚微,其徒劳无功亦常所历,然每有所得,心自怡然。在北大图书馆读书,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的事情。不论是在过去拥挤昏暗的旧馆古籍善本室,还是在如今宽敞明亮的新馆古籍阅览室,每日自携清水一罐,与馆员同时上下班,涵泳玩索其间,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古籍部主任张玉范教授,尝戏称予为古籍部的“第一读者”,的确,我给他们增添的麻烦也太多了。虽然一些大型的书籍如《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台湾成文版《中国地方志丛书》,以及《四部丛刊》、二十五史等皆排列在阅览室内,可以随手抽取翻板,无须劳动馆员。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查阅大量的线装古籍及善本,而那些书籍又皆安卧于地下书库,需要馆员上下奔波、来回搬运,其辛苦可想而知,予内心委实不安。然而馆员却说:张老师交待过,凡是孟老师要的书,一定要提来,不要耽搁。闻听此言,内心极不是滋味,至今想起,仍不免鼻酸。故今书稿付梓之际,首先要向张老师及诸位辛勤的馆员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内容概要

作者:(清代)徐松 合著者:孟二冬

书籍目录

《登科记考补正》自序[唐]赵惨《登科记叙》[清]徐松《登科记考叙》[清]徐松《登科记考凡例)登科记考补正卷起高祖武德元年尽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武德元年贞观元年登科记考补正卷二起高宗永徽元年尽永淳二年永徽元年头庆元年龙朔二年麟德元年干封元年总章二年咸亨二年上元二年仪凤二年调露二年永隆二年开耀二年永淳二年登科记考补正卷三起则天嗣圣元年尽长寿三年嗣圣元年光宅二年垂拱二年永昌元年载初元年天授二年长寿二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四起则天证圣元年尽中宗景龙四年证圣元年天册万岁二年万岁通天二年圣层元年大足元年长安二年神龙元年景龙二年登科记考补正卷五起睿宗景云二年尽玄宗开元六年景云二年先天二年开元二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六玄宗开元七年登科记考补正卷七起玄宗开元八年尽开元二十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八起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尽开元二十九年登科记考补正卷九起玄宗天宝元年尽天宝十五载天宝元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十起肃宗至德二载尽代宗大历九年至德二载干元二年上元二年宝应元年广德二年永泰元年大历二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十起代宗大历十年尽德宗兴元元年建中元年兴元元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十二起德宗贞元元年尽贞元七年贞元元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十三起德宗贞元八年尽贞元十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十四起德宗贞元十一年尽贞元十六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十五起德宗贞元十七年尽顺宗永贞元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十六宪宗元和元年元和元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十七起宪宗元和二年尽元和四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十八起宪宗元和五年尽元和十五年登科记考补正卷十九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一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二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三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四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五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六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七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八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九登科记考补正卷三十《登科记考补正》人名索引后记

编辑推荐

《登科记考补正(套装上中下册)》是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登科记考补正》是全国古籍整理领导规划小组“十五”重点规划项目。
《登科记考》三十卷,清代著名学者徐松所撰。自清道光十八年(1838)成书以来,一直是研究唐、五代人物、史事、科举、文学等方面的重要著作。共著录进士凡2087人,诸科凡48人,明经凡303人,制科和宏词、拔萃凡562人,以上数字相加约3000人,约占唐代科举人数的十分之一。它取材宏富,是一部考订详备的唐、五代科举史料编年。然而,囿于时代等因素,亦有许多疏漏,且其后所发现的大量资料,又是徐松所不及见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先生以中华书局1984年8月第一版赵守俨先生点校《登科记考》为底本,广泛吸收近人、今人的研究成果,认真核查,详加甄辨,并在占有大量新旧材料的基础上,对徐松所缺考失收者,予以新的考证和补充,对徐松所考有误者,予以辨证,共计新增补进士凡640人,明经凡369人,诸科凡127人,制科和宏词、拔萃凡295人,总计约1460人。实为唐、五代文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可靠的文本,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了一套更加有用的重要参考资料。出版后将取代中华点校本成为新的通行本。

图书封面


 登科记考补正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十年磨一剑,实乃呕心沥血之作。这样的冷板凳功夫,今人不多见了。
  •     用过。
  •     呕心沥血之作。
  •     每读遗书一泫然。
  •     用过
  •     孟二冬的严谨 冷板凳坐出来的 书在朋友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