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309100341
作者:张建德
页数:301页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张建德(Stephen Teo),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广播与电影研究系主任。他2003年由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2005年至2008年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之后加入南洋理工大学。张建德研究香港电影多年,著作包括《香港电影:额外维度》(1997)、《王家卫》 (2005)、《胡金栓与<侠女子>(2007)、《中国武术电影:武侠传统》(2009)等。除教书、写作外,他也涉足电影制作、放映等多个领域,包括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自主拍摄多部短片,还曾为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担任策划工作。
译者简介
黄渊,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毕业,热爱电影,译有《这只是一部电影:希区柯克》(2006)、 《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合译,2008)、 《施拉德论施拉德》(2008)、《双重生命,第二次机会: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 (2008)、《我生命中的电影》(2008)、《剥削好莱坞》(2010)、《在黑暗中醒来:罗杰·伊伯特四十年精选》(2012)等书。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导演与类型
作者功能
类型的约束
调整期
杜琪峰的枪

第二章 从《城市特警》到《十万火急》
不同伪装下的动作
《城市特警》:砍杀警察片(Slasher Policier)
《东方三侠》和《现代豪侠传》:女战士和战士母亲
《无味神探》:由头部中弹开始
《十万火急》:总结与创新
小结

第三章 银河映像的核心
创作监制
《摄氏32度》:冰女人来了
《一个字头的诞生》:时局艰难,难以抉择
《两个只能活一个》:杀手天使
《暗花》:双重难题
《非常突然》:爱情与子弹
小结

第四章 导演杜琪峰
“出柜”
《真心英雄》:枪手的复仇
《暗战》:魔幻宿命
《枪火》:动作的抽象
《PTU》:九龙黑色电影的原爆点
《大事件》:她是位英雄
小结

第五章 具有差异性的电影作者
联合阵线
《孤男寡女》:浪漫时刻
《辣手回春》:香港的医院
《全职杀手》:流散杀手
《大只佬》:身体与心灵
《柔道龙虎榜》:盲人的虚张声势
小结

第六章 补遗
《黑社会》与《黑社会2以和为贵》:杜琪峰的暴力新美学
《放逐》:男性气概的终结与象征暴力
小结

后记
主体是杜琪峰这个人
大团圆结局

附录1 作者采访杜琪峰
开端
回到电影
关于《城市特警》和《东方三侠》
关于《无味神探》和《十万火急》
关于银河映像
分身
经典时刻
种种成就
总结

附录2 杜琪峰谈《黑社会》

作者简介

杜琪峰是当今香港最具创作力和最受影迷追捧的导演之一,拍摄了一系列富有实验性的动作片,包括《真心英雄》、《暗花》、《暗战》、《枪火》、《PTU》、《大事件》、《黑社会》系列等著名影片。本书考察了他的电影生涯,阐述导演与类型之间的共生关系,探讨杜琪峰被视作电影作者的原因,以及他对香港电影动作类型发展轨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本书认为,杜琪峰独特的作者风格改变了类型传统,他最杰出的作品充满了清晰可辨的实验主义元素。此外,他改造了黑色电影的形式,以适应本土语境、角色和场景,在后九七香港创造了一种高度个人化的黑色电影


 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将导演杜琪峰定义为电影作者,难免会引起争议,一是因为香港电影的大环境之困扰,再有则是“作者论”与类型片间的背逆之处。许鞍华曾很羡慕台湾导演侯孝贤、杨德昌,但自认终究成为不了如此的创作者,“因为我听他们对电影的要求,与我自己,或是很多香港电影导演的要求是不同的”,香港电影的商业环境未给“作者论”留下太多空间,且生存其间的电影导演必须屈从市场的走向,否则无法持续工作,如此而言,香港导演被称为电影作者实属不易。而新加坡学者张建德在其著作《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中,定义杜琪峰为电影作者,即不免大费周折了,但“作者功能”是这部专论的核心所在,必欲解决之而后快。电影作者论通常将类型片排斥在外,因为类型片的束缚太多,导演的主观驱动难以发挥,“香港商业片制作、发行和放映的特定经济条件,当然会引致种种约束,起到‘与电影作者论相抗衡’的效果”。不过张建德的立论是,电影人更好地利用电影工业的制作条件,反而因此便摆脱了种种束缚。杜琪峰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银河映像,既担任监制,又担任导演,有固定的编剧、拍摄、制作班底,“于是他就能让香港电影工业的种种局限性,反过来为他所用”。杜琪峰制作流行商业片,但更能体现其电影作者性质的是一系列动作片,他自己称之为“习作”,如《枪火》、《暗战》、《PTU》、《大事件》、《黑社会》、《黑社会2以和为贵》、《柔道龙虎榜》、《放逐》、《神探》等。而杜琪峰作为电影作者的不纯粹性也是显豁的,在香港电影的商业氛围中,这不可避免,张建德说,“杜琪峰应该被视作一位具有差异性的电影作者,他最根本性的那些特征都因各种不同电影类型而被稀释了”。这本论著关于电影作者的核心立论,存在一些未免两难的困境。首先,将类型片导演纳入“作者论”范畴,在理论上能否说服多少专业研究者和影迷,这是一个问题。若杜琪峰可被视为电影作者,那吴宇森、徐克、许鞍华,乃至内地的一些导演是否也有理由进入这个范畴?再有,杜琪峰电影作品在国际影坛上的遭际,固然颇受专业人士与“高眉”阶层的青睐(尤其在欧洲),且频频获邀参加国际A级影展,不过极少进入竞赛单元,更勿论获得重要奖项。这自然丝毫不能贬低杜琪峰作品的价值,但却不是电影作者立论的有力支撑,毕竟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罗普洛斯、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等电影导演的“作者”身份相较,若为杜琪峰安上这样一个称谓,确是要多费太多唇舌。在认可这样一个立论的前提下,就要探讨杜琪峰作为类型片导演跻身电影作者的贡献了。张建德认为,现如今的杜琪峰虽然获得相当的口碑与褒奖,但影评界的评价仍显不足,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影评人视类型片为低端文化,二是杜琪峰的电影具有高度的差异性(即他涉足多种类型,作品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本书集中关注特定的电影类型——动作片,杜琪峰珍视的“习作”基本可涵盖于此。“杜琪峰已对动作片类型有了全面掌握,能通过它推进自己在形式主义上的实验追求,并且接纳一种与时间相关的浪漫宿命论。”这是本书论者的观点,且通过逐章节的详尽解析来论证之,大致分为“前银河映像时期”:从《城市特警》到《十万火急》;银河映像的创作监制时期:含《摄氏32度》、《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暗花》、《非常突然》;导演时期:含《真心英雄》、《暗战》、《枪火》、《PTU》、《大事件》;动作片之外的差异性电影作品:《孤男寡女》、《辣手回春》、《全职杀手》、《大只佬》、《柔道龙虎榜》;随后还有“补遗”:分析《黑社会》、《黑社会2以和为贵》、《放逐》。因为本书完成于2007年,我们可以观察杜琪峰之后至今的作品,《神探》、《文雀》、《夺命金》、《毒战》等,其创作思路的沿袭与创作,亦看到从香港到内地的地域之物理变化。应该说,著者在“文本细读”部分的解析,较之其理论预设,更有说服力亦更好看些。他阐释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片类型之间的共生共存关系,其风格改变了类型传统,为“后九七香港创造了一种高度个人化的黑色电影”。杜琪峰的革新不是颠覆式的,而是点滴渗入,每一次创作放入一些新元素,如《无味神探》中病理性英雄的首次出现,《非常突然》的宿命式结局(在其最新作品《毒战》中再次上演),《暗花》中双主人公的镜像式映照,《枪火》的荃湾商场以静制动式枪战,《大事件》开篇七分钟的一镜到底,《黑社会》中放弃枪火的暴力新美学。张建德亦没有孤立地看待杜琪峰的电影实验,他认为应该放在类型片体系和香港电影工业中观察,“其本质与商业类型片以及杜琪峰在整个行业体系中的利益密不可分”。当然,这也就造成了一种悖论,“他为了自己的目的,力图掌控整个体系,他越是想要拍摄个人化的作品,就越是要迎合体系的要求,拍摄更多商业片,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也能看到,近几年,杜琪峰既拍摄了《神探》、《文雀》、《夺命金》、《毒战》等“习作”,也制作了适应市场的《蝴蝶飞》、《单身男女》、《盲探》(而最新的《单身男女2》也要上映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有时发生意见不一致,亦为挺有意思的事情。在与杜琪峰的访谈中,论及《两个只能活一个》,杜琪峰坚决否认王家卫风格的影响,几乎已到急迫的地步。而在写作本书时,张建德一方面承认这部作品是独一无二的银河映像作品,但也认为“完全忽视来自王家卫的影响,那明显是自欺欺人”,因为自主演金城武的角色设定,到配乐、大量的倾斜构图、手提摄影和叙事中省略式的跳切,均无法回避王家卫作品。研究者的独立性,是本职,亦不妨一赞。关于杜琪峰的研究专著,在此之前尚未出版过,《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因之有特殊的意义。或许作者的论点未必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但其对杜琪峰电影作品的详尽认知与精到解析仍是令人叹服的,将杜琪峰放至整个香港电影工业中的观察,更是不乏启迪。有语云,“抛砖引玉”,是希冀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而本书,是谦卑姿态的“砖”,亦包含有“玉”的实质在。
  •     又一本前言看得我一愣一愣的书,我完全没想到理论性那么强,甚至有当初看存在与虚无时的那种无力感。不过好在存在与虚无描述的是真正理论上才能表达的哲学思想,而本书不论把广度和深度表现到什么程度,最终的产物终究是相对直观的多的电影。虽说前言部分让我略受打击,还好之后的内容还是让我受益匪浅的,之前我心血来潮写过一大段千与千寻的感想就是受到本书的启发。说回杜琪峰,可能真的是香港电影最为可靠的中坚了。既没如王家卫等完全超然于体制外的神仙状态,也不是如王晶等腐烂于体制内的行尸感觉。这并不是简单的说他既能拍商业片也能拍那些书中描绘为习作的电影,而是从他个人趋于成熟开始,无论拍的电影风格类型如何的变化(可能像宿命论,警匪这些素材出镜率会很高,但我相信像去年令人眼前一亮的毒战和盲探中的那种惊喜以后还会出现),他都能确保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这层表达又是基于真实的人性挖掘和体制内的拍摄条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去年的毒战,当所有北上的香港电影人都在妥协的时候是,杜琪峰却能因地制宜的去除往事日最拿手的素材,却保留甚至放大个人的风格(可惜本书写的早,不然毒战一定可以让作者大书特书一笔)。还要感谢本书让我对自己最喜欢的杜琪峰电影ptu也有了更完善的认识,可能很多人会说杜的片子只会耍酷,但静止的动作片的说法可以告诉我们,留一定白给观众也许才是聪明的做法(当然,这也真的很酷) 。还有诸如病理性的主角,封闭的个人空间,对男女的看法等分析,我觉得都写得挺在点上的。所以,虽然不是很好懂,但还是要推荐影迷尤其是杜琪峰的影迷一定要读一读本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特别好,很少能把一本300页研究论文集看得这么仔细而且兴奋的!很多电影又想重新再看一遍了!!
  •     作者的阅读视野相当广,评析很精彩。缺点是说其他学者文字的话太多,又是想问,我要的杜琪峰去哪了?
  •     采访打脸
  •     第一部关于杜琪峰的专著,虽然里面很多观点,我不是很认同,但能把杜琪峰作品梳理成一个体系,也着实不易。另,本书最精彩的章节,便是附录里的访谈
  •     还算值得一读 专业程度对于刚入门的我来说刚刚好,文本分析言之有物,学到了不少.
  •     前段时间听说家里领导居然对香港电影颇有研究,于是在便捷性原则下找来一些看上去专业的书恶补一下,结果就是读了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回顾了杜琪峰作品中的动作片,尤其是警匪黑帮片。可以说这本书并不如书后建议的畅销书那般,而是一本实打实的电影评论学术著作,全书充满了各种我没看过的经典电影和我不明白的叙事分析,再加上各种高大上的解构名词和理论,让这本书的阅读于我十分艰难。硬着头皮看完以后觉得要想读懂此书,我需要大补电影理论的基础知识和观看大量的电影,而现在真是食之不知其味。不过总算对杜琪峰的宿命隐喻和暴力表达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也算是自己的收获了吧。
  •     这本书证明了电影学术理论研究者基本上都是精神病。本书基本上都是在谈可能连导演本人都没想到的思想理论,只有一点点的技术分析,比波德维尔差太远了。但作为少数研究杜琪峰电影的书籍,还是可以看看。
  •     厚厚一本,引用备注数百条,学术性是很高但是没觉得多有用,颇有过度解读之嫌
  •     杜导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喜欢他的警匪剧
  •     如果不把老杜每一部作品都看上十几遍是写不出来这么精彩的书的。
  •     可惜只写到两部黑社会为止,原来也不是新书了
  •     最buy的point就是,作者想给那几部类型片下定义时,提出的“都市西部片”和“九龙黑色电影”的概念”
  •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用理论强行解释电影会有多尴尬
  •     有些话还是比较认同的
  •     很喜欢一直坚持梦想的人
  •     没有杜琪峰,《无间道》也不会问世
  •     #2015图书推荐之003#张建德《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迄今研究杜琪峰或银河映像中最有分量的一本,虽然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如对于韦家辉究竟作为另一个“作者”对于杜琪峰作品有着如何的、多大的影响,被有意无意的淡化),但瑕不掩瑜,而把杜琪峰作品提高到“作者电影”的高度。张建德直面作为一个“作者”的杜琪峰的自我风格、特色,包括指出其作者电影的细微不同之处,如对于《暗战》的评价,张建德通过对于刘德华的几次吐血、结尾的安排等得出“魔幻宿命”的结论,这与此前杜琪峰监制的《真心英雄》、《非常突然》等影片的宿命有所不同;而对于《PTU》张建德则认为是“九龙黑色电影的原爆点”,由此也证明了杜琪峰的类型片符合于理查德·斯洛特金的“类型片空间也是神话空间”的观点。
  •     总结很全面
  •     黑社会系列没有第三部吗?
  •     对技巧没有太多的关注,更多地放在他的创作动机与背后的思想。他作为作者,其诡异又具有魅力的人生哲学尤其对我胃口。
  •     好书!对杜琪峰的代表作品一一做了详尽而深刻的解读,其中对《东方三侠》里三位女主角暧昧、复杂的性别角色的分析,尤让我深受启发,美中不足的是缺了《神探》和《文雀》的分析,希望在以后的修订版中能看到。
  •     书写的概念化理论化了点,没怎么读出那种热爱来,不过可能也是一种风格吧,只是我不太适应。也算借着这本书吧,比较系统地或初次或重温了一遍杜sir的电影,现在来看,最喜欢还是暗战,枪火,摄氏32度,真心英雄,再见阿郎,暗花,放逐这几部,不在本书里的,还有盲探,毒战,单身男女,都很喜欢,喜欢那种极致的风格化,形式主义,巧合,喜欢那种浪漫,喜欢那种宿命论,虽然黑暗了点,不过对于人性,我也是持悲观态度,但是也如杜sir电影,虽然悲观,但还是有希望存在,不是吗。有时间将这些电影整理下作为书评放出。
  •     回头再看这些所谓习作,理论性是真心强啊
  •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柔道龙虎队》可是你们几乎很少提及。
  •     越往后读越有削足适履的感觉,尤其是说杜琪峰的男性英雄身上的阴性特质的部分。后来看访谈,原来杜琪峰眼里一直就对女性抱持偏见。对于杜琪峰个人创作时期的划分,个人风格的提炼都还算准确。杜琪峰后来的文雀、神探、夺命金、盲探、扫毒在个人风格上又有了更多探索,虽然没有探讨到,但是用作者的作者论去反观也趣味盎然。
  •     张建德解析杜琪峰就像是高中老师解析数学题那般枯燥,但并不妨碍我想重看一遍杜琪峰甚至整个银河映像的想法
  •     全书最好看的是附录的两页导演采访
  •     挺学术的书,看着有点累。没必要,还是看看老杜的片子吧。
  •     一部分析专论,非常精彩,拓宽了我的思路
  •     大失所望,书里的文字看得我都怀疑是作者有问题,还是翻译没翻准确。
  •     把电影当做文本来阐述实在是过度解读偏偏最后的附录撕破脸
  •     喜欢杜导的电影风格,不随波逐流,表现自己鲜明的杜式风格,没有剧本就是最好的剧本,
  •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看过大量的研究电影书籍,没有把所有杜琪峰电影都反复看过,是很难写出一本有深度、有很强学术性的书,因而书中大量引经据典,文字内容很多都不太通俗易懂,希望很多东西都不是作者本人超越导演所真实表达的,强行为其解读而解读的
  •     意识流分析,不喜欢,写字人功底好,这种分析可以无限远,但能否写出导演真实想法,这就存疑了,就像这本书最后二十几页的访谈打了不少次作者脸,让前面二百多页的分析恍恍惚惚晃晃悠悠。
  •     普通影评集外加老杜的访谈,看来真的要等到像胡金铨,张彻去世后才有一本真正研究老杜的书
  •     学术气息太浓读起来有点累,而且里面涉及的电影最新到黑社会2,神探、夺命金、文雀、毒战什么的都没有讨论,还是期待看纪录片吧。
  •     专业性质很强,读起来有点儿费劲,但学到不少东西。
  •     九龙黑色电影其乐无穷
  •     有点丢书袋,过度解读了
  •     内容很不错的。
  •     华语最爱导演没有之一。
  •     受益匪浅,对着书再去品电影的细节之后更加有种中西结合的巧妙感,越来越爱柔道龙虎榜了--差异性的作者电影
  •     除了导演自己的讲评外一切影评人的妄自揣测都是扯淡
  •     很严谨的学术探讨
  •     一家之言。过度解读。结尾的对杜琪峰采访否认了很多作者的臆想。不过如作者所说的,这就是他的工作。
  •     中国对电影搞理论的水平也就这样咯?
  •     总体非常不错,对杜琪峰06年之前的“银河映像”作品以及更早期的重要作品进行详细梳理与剖析,娓娓道来巨细无遗,大量理论性分析相当专业和高深,类似90年代的先锋文学评论(如陈晓明),很晦涩,但很有收获,对杜sir的导演心路历程和作品优缺点都很坦白,毫无场面话和敷衍。同时,作者观影丰富,看问题入木三分,严谨细致的评析思路和比较视角,都对普通观众提高电影评判水准很有帮助
  •     主要还是内容分析和文化分析,有一些看得很细分析独到,但写剧情也写得很多,形式上的东西分析的太少,引用的部分还是有一些为引而引的感觉....其实这样按片写也有好处...因为毕竟人家还没死,等到再拍个几部又可以写本书了.....出续集....
  •     纯理论研究
  •     看得很不舒服。并不只是因为专业性太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