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书评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1981年
ISBN:9789570800432
作者:蕭麗紅

写给故乡的一封情书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出自宋代禅僧雷庵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卷十八》。用这偈语为名,是因为作者萧丽红存着一颗宽广而温柔的心。据说当初她下笔前有模仿张爱玲的心意,但是两人文风确实大有不同。张爱玲是冷眼观人,在物件颜色的繁华里去看人情的冷落,世事的苍凉,为人太剔透便会有痛楚;萧丽红则是借着贞观一双眼一颗心娓娓道来,对故土的眷恋,对人情的感怀,对中华文化的痴心,都是少女般的天真,却能够原谅人世的种种遗憾。如果说有相似,也许是她们对大家族生活与人情的琐碎细节有同样的熟稔。萧丽红一样可以细细写来,祖母如何铰了拇指般的布料贴头痛药膏,大妗是如何留着头发为祖母做髻用,新媳妇嫁娶如何一送再送,家里用饭如何男女长幼有别……她同样对这些琐事充满乐趣,写来不是繁文缛节,而是怀着对古老秩序的尊敬。当然,萧丽红更为眷恋的是家乡嘉义布袋的淳朴民风。在这里,人伦仍存古意。小说一开头,便是祖父教贞观几个小孩念《劝世文》、《千字文》、《三字经》。「神不可慢」、「友不可泛」、「邻不可伤」、「礼不可弃」……几千年前的古训在大家族的三餐里往来里也安置妥帖。在邻人偷偷割她家菜瓜时,祖父只是拉着她躲在门后,教她不可与任何人提起。「贪固然不好,而贫的本身并没有错;外公的不以阿启伯为不是,除了哀矜之外,是他知道他没有」。由是,贞观记下「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而祖母则会以古法疗面庁之毒。她取下蟾蜍的肝来贴创口,然后再用一针一线再将那染血的肚皮缝合起来,以期其再生。「蟾蜍是土地公饲养的,我们只跟它借一片肝叶疗毒,还得放它回去!」「只有它们都好好活跳着,银禧的庁子才能完全好起来!你只要看他一好就知!」祖母说。人与自然生物之间,由敌对变成息息相关。而在贞观(萧丽红)看来,布袋的民俗则是深缘又耐看的。在这个港口小镇上,端午新嫁娘要用槐根末包馨香,发给左右的小孩们,一发就是两三百个。七夕的汤圆则要按出一个凹坑,说是为了给织女们装眼泪。每年中秋,渔船都会载满人,五六十只齐开过对岸白沙那边赏月,到现在犹得年年如此。做了油饭则要送给左右邻居。因为「邻居本在六亲之外,然而前辈、先人,他们世居街巷,对闾里中人,自有另一种情亲,于是在家有喜庆时候,忍不住就要分享与人;而受者在替人欢喜之余,所回送的一点米粮,除了中国人的礼尚往来之外,更兼有添加盛事与祝贺之忱!」生于此地长于此地的贞观,便独有一种质朴与内敛。她与大信的爱情,也尽是古典的委婉与美丽。三十年前年轻的男女们借着纸笔鸿雁,谈论着上元灯节的旧例、谈论传统里做中国人的神气与贵重,还有那种寄一朵凤凰花的雅意,再三来信以叮嘱保重的心意,恐怕是难以复制的了。这本自传性质浓郁的小说,也是为了纪念萧丽红自己的一段爱情。于是我们看到的,是闯入贞观的世界的大信,是贞观眼里心里这段感情的奇妙光辉。大信之于贞观,是一个拙朴、干练、聪明、浑厚的君子;而她与大信之间的爱情,是知心、知交,是另一个不必说也会懂的灵魂。行文至此,少女初恋的心思,处处动人。「她是在识大信之后,从此连自己的一颗心也不会放了;是横放也不好,直放也不好。」「她微低着头,胡乱点一下,即跨步走出,再也不敢多看大信一眼;她相信在那个时候,只要这么一瞥,她的情意即会像飞湍、瀑布,一泻至底。」「贞观人在大信身边,站着,看着,心亦跟着曲调飘忽,她这是第一次,当着这么众人之前看他;在挨挨挤挤的人群堆里,唯有眼前这人于自己亲近——她看着他专注的神态,思想方才小旦的唱词,忽对天地、造化,起了澈骨澈心的感激!」她与大信,各有一份矜持。大信秉持「敬慎重正而后亲之」,贞观则在两人不同方向的命运前坚信「如果她好,不论多久,大信只要想着她的人,再隔多远的路,他都会赶回来」。少年人的痴心,是不管人世的浮荡的。谁曾想,消灭感情的首先来自敏感的感情内部。一次误会,一次负气,竟就绝交了。贞观的痛楚也是刻骨铭心的。「如果不相知,便可不相念。」如果不是那许多纸上的笑语关怀,那些异口同声的默契俏皮,哪里会有音讯杳无时的刻骨思念?如果不是那些海边的晚风,灯下的驻足雨中的漫步,也不会有黛玉般的负气撕信,分手后的一病不起。正是有「直见性命」的深情,才会念及「你如何中途抛我?」就要呜咽难言,死志缠绕。这种钻心的疼痛,赋予故土另一重意义:它是收容破碎的灵魂、治愈所有伤痕的处所,所有扎入身体心灵的痛苦,它都将一一医治平复。贞观挣扎着回到故乡,祖母已逝。她与大妗同上关仔岭,是两个痴心女子的背影。大妗因为祈祷大舅平安归来,不惜出家还原,哪怕他归来时已有另一房妻子;而贞观,则是因为关切,因为年少气盛,陡然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历经两年的盼望与守候,当贞观眼望着飞蛾破茧和飞奔而去的男童时,终于看到自己——贪痴未已,爱嗔太过。再想起开篇时那句偈语,终于能够将「所有大信给过她的痛苦,都在这离寺下山的月夜路上,将它还天,还地,还诸神佛。」萧丽红在后记中说到「三生有幸」的故事,佛教里阿难也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思之落泪。从前觉得爱必有慈悲心,才可设身处地甚至不惜性命为一人着想;但爱还应存有感激之心,有的美好相遇已是一生中的幸事,由是放下怨怒纠结,坦然面对。这「情」字不仅见于爱情,也见于人情。「文如其人」不尽然对,但是在萧丽红身上是妥帖的,从行文便可看出她的性格之温柔宽厚。对笔下诸事诸人,都存一番好意。祖母母亲、大妗琉璃子阿妗,无不守古训,重情义;尤是贞观,温柔娴静,行事有古风。家人奉行「外受父训,入奉母仪」、「孔怀兄弟,同气连枝」,秩序井然。流落日本的大舅归来带回琉璃子阿妗,作为原配的大妗不止毫无怨言,还为大舅出家还愿,而家人也感恩琉璃子对大舅的救命之恩。在这里,我们所见的是诗化了的世界,田园风光共淳朴民风一色,可想往而未必可得。然而那却是萧丽红真心倚赖的精神家园,虽然她也知「世情往往有不同」。无论古老的文明是否真是济世的良方,「礼崩乐坏」已然是不争的事实。于是,那一幕幕岁月的光与影交织的绵长画面,日复一日的劳作与休息,庭院里的训诫与笑声,都成为了作者写给故乡布袋及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封情书,浅白而又深情。「十一维想象」,一枚关注艺文与言说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拓展生活与认知的维度。微信号:eleven_dimensional

即便你是世上另一个我,我还是不够了解你。

贞观和大信,淡淡的情感,萦绕青年男女。看到说男孩子的字与贞观相同,便知是一段故事的开始了,可是却怎么也没有料到,最后居然是破蛹成蝶的故事。谁稀罕什么成蝶?身为女子,倘使得到的是一个心意相通的伴侣,谁还愿去成佛成仙?正是,只羡鸳鸯不羡仙。而在故事的开始,我真的很期待两人的结局,因为是那么的同性同情,心征意证……这世上,遇上一个这般人物多么多么难得?无论如何如何珍惜都不为过。但……他们居然就因为一个误会错过彼此。与其说令人扼腕,不如说让我怒其不争。可是,我终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若然自己遭遇,除却如此,更能奈何?没有办法。即便你是世上另一个我,我还是不够了解你。我们还是要有误解要有傲气要有各自的小心思,所以,我们还是要分离。P.S:我喜欢阿麽那句——才不足凭,貌不足取;知善故贤,好女唯有德。真真的至理名言。

书如其名,名如其书,相得益彰

书如书名一般有味道,我一看到这书名就铁心要将这书看过一遍,也不知如何形容这味道,是水一般的柔,月一般的静,反正就是有一种韵味,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韵味带着传统的中国文化气息,让我一见如故。文章的内容要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写贞观和大信一段恬静的爱情故事,贞观也因此由一个少女成长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其间也深受她家族的熏陶,尤其是她阿嬷和大妗。简单的故事却写得如此诗一般的意境,带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直至看完仍是意犹未尽。现在市面上的小说实在是难得见到这类型的,少见,可贵,于是我就买了一本书,虽然已经下载了电子版本的。此书将华人那份对故乡的情节写的是至深,至心,因为故乡的美,因为故乡的人,因为那故乡的根,总是让人难以割舍,无论如何也是要重回故里,贞观甚至索性不再离开那片海、那小镇、那大院和那世代相传的家族。多么浓烈的乡土情结,或许正是因为这深厚的情节让中国数千年来一直缺乏某种开拓精神,一直守着那片故土。或许正是这种情节,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包容、博大,因为只要留在故土,一切都可以接受,所以没有征服的企图和想法。

千江有泪清如许

<千江有水千江月>确实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小书,上善若水的民风,古典诗般纤细,隽永,书中的亲情,礼义,爱恨,字字暖人肺腑,催人泪下....这本书是两年前在家附近的旧书店里淘到的,由于是繁体,竖排,还夹杂着不少台湾闽南方言,读来颇为吃力,草草翻了几页就搁置一旁了,如果不是前几天在豆瓣上偶然看到推荐,可能会从此不再过问..不过,当我重拾旧物,从头细品作者笔下那份久违的乡土情怀,淳朴气息,怎能不心头一颤,泪下潸然.....    只觉得现代世界,再难找出如贞观般清透,真实的女子,更难觅似大信的宏浑气魄与大气格局之男子.也正因此,我们才如此留连于这对多年前的布袋小镇上痴男怨女的爱恨情仇,向往那故乡的味道,渔米的滋养以及浓得化不开的骨肉亲情~    今天的人再也找不到那种原始的,富有情怀的生活意境~特别自然纯朴,可是让我们远离那个时代的人,只要受过民族文化熏陶的又都能感觉到特别的亲切,熟悉和神往,好像祖辈们曾经历过而真有融在骨子里的一脉相成似的。

散发着柠檬清香的小说

一段纯真无暇的爱情故事在作者的笔下娓娓展开,仿佛台岛上的一个美丽小渔村在你眼前浮现,贞观和大信沐浴着海风,倾心交谈。可能是现代的感情太过功利,所以大家才对纯真的感情心心念念。即使贞观和大信在书的结尾没有走在一起,心里只是遗憾,并没觉得他是一个悲剧,因为我们年轻时对于感情谁不是这么决绝的?爱情如美玉容不得一点瑕疵。

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

ViVi送我的19岁生日礼物,考完高考后的暑假一直都很浮躁,没机会看。把它带到了大学,军训那段平静的时光都沉湎在《千’》中。感受早已消失的传统,体会祖辈相传的礼节、习俗。喜欢那有来必有往的邻里相处,喜欢那淡淡的贞洁的感情,喜欢那淳朴的社会氛围。喜欢这本细腻淡雅的书。

几乎是经典

  实在是好独特的一本书!唯美细致的文笔,温柔敦厚的乡土温情,对我们这种生在五○年代的本省子弟来说,阅读时好像在回味自己的童年,其中的台湾情调浓得化不开,方言式的写法很柔软,很抚平人心。字里行间的思乡情愁虽然唯美到文艺腔过重,一颗心还是被它熨得伏伏贴贴。   这是我高中时最爱的书之一,时隔二十年重读,「最爱」的强烈情感有点被冲淡,觉得萧丽红把大信和贞观之间的感情写得有如捻花微笑一般,不须言语即能相知,但我们广大读者却没办法如她所期望,不经文字说明便了解他俩为何分手-没人懂呀!大信为何突然丢出八个字就人间蒸发?转折够强,但太难理解,到底两人之间的误会是什么呢?   随着岁月的推移,或许我的阅读习惯已被养成重口味,非得人性描写入微的小说不可,这作品当成高雅的古典诗来读,或者贞观与大信交往期间的一些思维交流,拿来细细品味也很耐读,不过严格来说,它有点算言情小说,只有绝对深情、超脱、淡泊与牺牲,就是少了一点尘世的纠葛与牵绊,或者说,感觉上能量很低,没有焦灼、孤寂、绝望、阴郁、愤懑、空洞、恐惧之中的任何一种情绪,就连幼年的丧父之恸,都被圆融的家族情感给包围了,Orz...超凡入圣的情感,连一点点扭曲的人性都没有,也祇有言情小说中的人物才能这么完美吧!   再说人物性格的刻划,书中的主要人物,除了大信、贞观、银蟾、大妗几位和剧情的流动比较有关,其他人好像都是「用来介绍民俗风情的」,用的虽然是全知观点,但却很像第一人称的叙事法,也就是原本应该为不涉入故事,立场超然的叙事者,却都使用贞观的视角来看待其他人物,因此除了贞观之外,大信是个怎样的人?他没有负面情绪吗?大妗又除了对爱情的全然执着,有没有其他更鲜活或者市井的一面呢?如果这些能处理得更丰富些,这部作品一定更成熟,变成让人读到停不下来的迷人经典。   还有故事的布局,若能有更缜密的结构就好了,虽然缓慢的生活流动,也造就了此书温婉清淡的氛围,但若是每一章节,还是能严格地让它环环相扣,故事感就会更强,读者和书的互动也会更热烈,我想这不会妨碍唯美基调的!唉!下了好多严苛的批评,因为实在太喜欢萧丽红的才情了,老是想象一个更棒架构下的这部小说,仍然把那虚无飘渺的爱情,深深地嵌入每个人心中 ......

清丽而悠远

辗辗转转,托了许多朋友,终于在去年秋天拿到了联经版的<千江>竖排繁体字读下来,似乎更切合<千江>的情境.所以特别喜欢.从拿到以后,许多次纷扰的行程中,是一定要带上它的.带着它,就有了一种奇妙的宁静.这真好.


 千江有水千江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