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显影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66811363
作者:邹赞
页数:265页

内容概要

邹赞(1979—),湖南衡阳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站博士后。现担任新疆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新疆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资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博士后资助,教育厅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大众文化研究,论著有《思想的踪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访谈录》、《电影研究关键词》(合译)、《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合著)等。在《国外文学》、《跨文化对话》、《文艺争鸣》、《当代电影》、《中国图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重估“文化”的位置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方法论:知识社会学与文化研究的相遇
第一章 “文化——文明”传统的两条脉络
第一节“文化”的斯芬克斯之谜
第二节 “文化——文明”与德国文化民族主义
第三节 影响的个案:哈曼与柯勒律治
第四节 功利主义与英国“文化——文明”传统
第二章 大众社会理论与英国文化主义的源起
第一节 大众社会与大众社会理论
第二节 大众社会在英国的形成
第三节 批判大众社会:从马修•阿诺德到F.R.利维斯
第四节 走向“左翼唯物主义”
第三章 马修·阿诺德与英国文化主义传统
第一节 马修·阿诺德的“多幅面孔”
第二节 马修·阿诺德:葛兰西意义上的“有机知识分子”
第三节 “转折的年代”与人文精神危机
第四节 马修·阿诺德:一位有机知识分子的文化观
第五节 阿诺德与通俗/大众文化:一种别样视角
第四章 “英文研究”的兴起与利维斯主义
第一节 “英文研究”的兴起与英国文学批评的机制化
第二节 F.R.利维斯与利维斯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的叉合
第三节 F.R.利维斯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四节 超越文化精英主义
第五章 文化如何显影:“第三条道路”与英国新左派的文化政治学
第一节 图绘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结构
第二节 “第三条道路”与英国新左派的文化政治学
第三节 战后成人教育与英国文化研究
第六章 英国文化主义:范式转型与思想论争
第一节 理查德·霍加特与工人阶级文化
第二节 雷蒙德·威廉姆斯与“文化革命”
第三节 文化主义:范式与论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论,综合运用卡尔•曼海姆有关“知识社会学”的构想、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反思新自由主义背景下文化研究遭遇的挑战为切入点,以最具英国本土特色的文化主义思想传统与研究范式为考察对象,以重估“文化”的位置为核心问题意识,旨在结合英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探析文化主义传统的具体指向与关键思想,把握大众社会在英国的形成、英文研究的兴起、新左派运动、战后英国成人教育以及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取向等重要的社会和理论命题,追问文化主义传统与范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询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浮现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突显其间纵横交错的思想论争与派系交锋,将一些被置换的重要论题再度挖掘呈现。
首先,英国“文化——文明”传统实际上是以欧洲为原点,在英伦与欧陆的对话、摩荡乃至冲撞中激发出来的内在差异性。通过批判和反思形成中的大众社会,马修•阿诺德、T.S.艾略特和F.R.利维斯的文化观念得以塑形。阿诺德促使英国思想传统中长期以来的“文化/自然”的对立转变为“文化/文明”的对抗,在文化的理论迷宫中构筑起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立,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阿诺德式视角”,引领学界将大众文化纳入严肃的学术研究视野。“英文研究”的兴起与英国文学批评的机制化,标志着文化主义思想传统由话语层面走向机制化过程,F.R.利维斯及其“《细察》派”延续了自阿诺德开启的“文化——文明”传统,成为由英国文化主义传统到文化主义研究范式的“结点”。本书紧扣“文化观念”变迁的内在主线,引入“文学研究与文化批评”、“大众文化批判”以及F.R.利维斯与韦勒克、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激烈论争,试图呈现出英国文化主义话语走向机制化过程中的复杂面向,突显其间的多重张力关系与耦合情境。
其次,英国新左派是战后英国社会变迁与1956年三大历史事件耦合的结果,一方面,福利制度、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造就了“无阶级”社会的表象,文化显影为核心议题;另一方面,英国新左派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与利维斯主义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无论是霍加特和威廉姆斯对利维斯精英文化定义的反驳,还是汤普森对庸俗唯物论与决定论的批判,日常生活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他们关注战后工人阶级日常经验,强调文化的自主性与个体的能动性,重塑一种“主体间性”的文化政治学,为文化研究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后,本书考察了作为研究范式的“文化主义”,分析霍加特如何摆脱“文化——文明”传统的“影响焦虑”,消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森严壁垒,再度发掘工人阶级文化的自主性与选择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转向”的进程,并且为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早期工作奠定了部分底色。威廉姆斯在与社会情境变迁的不断对话中革新“文化”的观念,为文化研究的学科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重点论述了E.P.汤普森对威廉姆斯的批评,佩里·安德森与E.P.汤普森之间的论争,霍尔论“两种范式”,旨在厘清“文化主义”范式的对话对象、内在实质及其发展脉络,突显出文化研究范式转型过程中的思想交锋与结构性张力。
文化研究学科史的梳理固然重要而且必须,但是,以文化与社会其他结构性因素之间的关联互动为主线,以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变迁和大众文化的浮现之旅为辅线,这样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有助于文化研究学科史的建构,还为学界思考当下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提供了理想的“他者之镜”。


 文化的显影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该书立足本土问题意识,对英国文化研究的学术史展开了极为细致深入的分析,值得认真阅读!
  •     前期也有欧陆影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