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32713059
作者:[法] 普鲁斯特
页数:179页

内容概要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法国意识流作家,全名为瓦伦坦·路易·乔治·欧仁·马塞尔·普鲁斯特(Valentin-Louis-Georges-Eugène-Marcel Proust)。马塞尔·普鲁斯特,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中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他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他的气质是内向的,敏感到了近于病态的程度。从中学毕业到父母去世的这段时间(1889年———1905年),他为报刊撰写有关贵族沙龙生活的专栏文章,发表评论、小说和随笔,模仿心仪的作家写些习作,翻译了拉斯金的两部著作《亚眠的圣经》和《芝麻与百合》。1896年———1900年间断断续续在练习本上写下了自传体长篇小说《让·桑得伊》的草稿。
1903~1905年普鲁斯特父母先后去世,他闭门写作,除写了阐述美学观点的论文《驳圣·勃夫》,并开始了文学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创作。自此,他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修改之中。1912年,他将小说前三部交给出版商,受到冷遇,1913年他自费出版了第1部《斯万之家》,反应冷淡。1919年,小说第2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由卡里玛出版社出版,并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因而成名。1920~1921年发表小说第3部《盖尔特之家》第1、2卷;1921~1922年发表第4部《索多梅和戈莫勒》第1、2卷。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逃亡者或失踪的阿尔贝蒂娜》(1925)和第7部《过去韶光的重现》(1927),是在作者去世后发表的。这部小说的故事没有连贯性,中间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语言具有独特风格,令人回味无穷。这部作品改变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普鲁斯特作为意识流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

作者简介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这种回忆表现的东西是"自我",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这种表现大量采用了"自由联想"方式,一物诱发一物,一环引出一环,形成作品意识联想自由流畅的态势,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这部小说被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并宣告了"意识流小说"文学流派的形成.
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有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查琉斯男爵,有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万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下层的劳动者。《追忆逝水年华》这部长篇巨著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因此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


 追忆似水年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有这么个笑话,大概是说几个朋友站在河边,打算下去游泳,却不知水温如何。甲先跳了下去,显出很舒服的样子,并招呼他的朋友们赶紧下来。乙随后跳了下去,却发现上了当,水其实是很冷的,可他本着“有福同享”的原则,也学起了甲的样子,好把剩下的朋友也骗进河里同他一起享受这冷水浴。我就像乙一样,被骗了下去,可我不打算骗别人了,我要爬上去,穿好衣服,赶紧让自己暖和暖和。我不是说冷水浴不好,因为只要方式得当,这也是很有益于健康的,不是还有一些人热衷于冬泳吗?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不要冒这个险了,得不偿失。好像是从“人一生中必须要读的多少多少本书”中,知道这部书的吧,于是我就买了一套。收到后一看,好家伙,三大本,两千多页,吓得我赶紧收了起来,因为我当时根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读这样的大部头。最近,突然想写点回忆的东西消遣消遣,就想起了这部书。可一读起来,就十分地后悔了,因为我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读这样的书。对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我了解的太少了,要想从这部书中体验到阅读的快感,必须要明了很多背景知识。我勉强把上卷读完了,因为我读书向来不半途而废,即便是让我一句话都看不懂的海德格尔的书,我都能坚持看完,更不要说这部书了,但剩下的三分之二,我恐怕是不会再看了吧。我的感想其实就是一句话:在决定读某本书之前,真的要先称称自己的斤两啊!
  •     做爱和爱是不一回事的。或者也是一回事、对吧。我觉得作者就是回忆加意淫。昨天看到石头的嘴从来没有停下过。益鑫还是和上次去人大一样洒脱,蜗牛做市场营销,銘毅昨天匆匆忙忙,阿远还是像个白痴一样,叶钰博一直在说,高位,然后很犯贱的要让老师请,结果开溜。然后去吃饭的时候突然说有个音乐演奏会,就后悔的不得了,但已经不法开溜。整顿饭吃下来看来还是我比较沉默内敛,拥有成熟男性所具备的条件。一句话都不说。我也把自己吓了一跳,一句话都不说?我在干嘛,我又没打炮。整本书翻译很差,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把它看完了。翻译法语学的那么差?比我学习日语还不好。作者长得很帅,是个喜欢男人的种马。但是是不是像我一天洗一次头洗一次澡就不得而知的了,听说法国人都不爱洗澡,都喷香水。这就是我的普鲁斯特行动。很不华丽的行动。
  •     只因喜欢《追忆似水年华》这部书的名字,所以我走进了普鲁斯特用回忆构成的世界。回忆是普鲁斯特把握已逝时光的方式,从广泛意义上说,回忆又是人类使自己的文明得以延续的方式。  米歇尔·莱蒙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象征意义时代的小说”,而我更愿意把它说成是一部坦言内心世界的意识流小说。  回忆必然是现在的感觉与过去的感觉的跌合,所以,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我们总是能感觉到有两个“我”在交流与辩难的声音,一个是往事中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  普鲁斯特最终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类永远摆脱不了“回忆”的诱惑,为什么回忆是人类讲故事的永远方式,因为回忆正是人的生存方式本身。回忆在追寻到了过去的时间的同时,也就确证了自我的存在。因此,普鲁斯特借助它笔下的叙述者把人类的回忆的形象浓缩为一身,小说中“我”的形象最终留给我们的只是 回忆的形象,这个形象本身比回忆中的故事更加鲜明。这是一个静夜失眠者的形象,小说叙事者站在生命和记忆的终端首先想起的正是自己的这个失眠者形象。  时间是一面古希腊的双面神,既可以留下记忆,又可以无情的剥夺记忆。遗忘。这就是与记忆同等的主题。莫洛亚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序中写道:“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处于永恒的流逝”,“人类毕生都在与时间抗争。他们本想执着的眷恋着一个爱人,一位友人,某些信念,遗忘从冥冥之中慢慢升起,淹没他们最美丽、最宝贵的记忆。总有一天,那个原来爱过,痛苦过,参与过一场革命的人,什么都不会留下。  然而。真的存在一个完好如初的过去,一个纯然的过去等待我们去寻找,去唤醒,去实现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追忆似水年华》建构的是人类的一个神话,一个关于记忆的神话。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意识流真的不行啊不行啊。
  •     读了大约一个月,我想此书不太适合没有什么经历的人去读,如果你还很年轻不如读点益于理解的书好一些,反之如果你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你对绘画艺术有一定的鉴赏力,你对古典音乐和歌剧也十分热衷,那这本书会非常适合你。这书就像一面镜子,不一样的人映出不一样的天地,比起理解来有时候感受更加重要。
  •     我读的是李恒基,徐继增翻译的版本,也是译林的。不知道是否因为翻译的原因(法国作家原著),读起来感觉不好。我只能说,任何想通过小说来讲道理的企图(1984等少数作品除外),如果文字没有吸引力或者没有杰出的构思,那么对我无效。
  •     买了kindle以后的一大成就 本来打算等哪天进了监狱再读的... 从消极的角度来说 面对时间 我们能做的一切都只是无力的挣扎 然而受着本能的驱使 还是努力地想要留下点什么啊
  •     耗费近2个月时间囫囵吞枣般的看完,中途多次欲放弃,应该不会再看第二遍了。普鲁斯特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我想仅次于老妥了。
  •     此版为周克希本。
  •     这样细腻的文字
  •     过年之前一定要读完
  •     哈哈,居然看完了这本书,跟着唠唠叨叨的作者过了很长一段时光,其实也不错,真的有种走过另一种人生的赶脚,可是,大叔,真的太唠叨了~
  •     14014(0211-0305)。读这种水平的书,我真是太不自量力了。
  •     《追忆似水年华》像一幅西方的油画或水彩画,有人物,有风景
  •     刷了半本,不知所云
  •     冲同性恋的标签去看的 然后 也就没有然后了
  •     读了开头,后来都在档灰了,也许以后能读进去
  •     因为毛姆看了部分最动人的节选,记得书中穿越过一个广场,让我内心平静
  •     把自己的逻辑指针关掉,跟着文字流淌起来,沉浸其中。
  •     1 2 5卷读周克希先生的翻译 6 7卷读这个群译版 剩下 3 4两部准备读徐和瑾先生的 就书来说 周版和徐版注释 梗概 译后评价 徐版还有插画 都是比较为读者考虑的 。这个群译版字小排版又密集 稍微有点伤脑筋啊。顺便第七卷里紧扣标题重复出现的 “似水年华 ”一词 感觉怪怪的 。按主人公的说法“失去的天堂才是真正的天堂 ”个人还是喜欢“追寻逝去的时光”这个带着动词变位意义的翻译法 。
  •     力荐
  •     实在没看下去,因为感觉废话好多,但是废话中又有无数真理,在抄笔记还是不抄笔记中循环纠结……
  •     形形色色的人的一生,可笑、可悲、可鄙、可怜……
  •     “我们听到她的名字不会感到肉体的痛苦,看到她的笔迹也不会发抖,我们不会为了在街上遇见她而改变我们的行程,情感现实逐渐地变成心理现实,成为我们的精神现状:冷漠和遗忘。”但是,他笔锋一转:“其实,当我们恋爱时,我们就预见到了日后的结局了,而正是这种预见让我们泪流满面。”
  •     三年前看的,好长好长,每天都坚持读,仍然读了整整半年。主人公上年纪之后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悟,给我的触动很大。有时间把之前的读书笔记整理一下。
  •     第一位译者真的超喜欢
  •     这意识流写的我不喜欢
  •     卷帙浩瀚又文笔细腻
  •     一个人的一生不一定要获得一个异性的爱,但是一定要对爱有所思考。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触过巨蟹座的男孩子,他们回忆事情的时候,都是一股子的追忆逝水年华
  •     终于读完了!!
  •     好的文学作品是一种隐蔽的现实 ,电影也该如此
  •     需要闲情逸致地读,可惜那时候太浮躁,没有全部读完 现在书都找不到在哪了
  •     细腻的情感,缓缓展开,片刻即是永恒
  •     高中的我為了裝逼多麼努力。btw周老先生譯本水準總是可觀。
  •     想看原汁原味的……
  •     七八年前买的,每次从头开始到《在斯万那边》就会弃掉,虽然电波相和可能也有缘无份
  •     超强的意识流!
  •     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著作,也是对我自己的文字风格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     慢慢看,看不下就放一放,有缘再看
  •     和印象派放在一起味道好极了
  •     梦境 真实
  •     什么时候才能读懂这本书啊。
  •     不淡定.....DO死那个说是治疗失眠的书的“朋友”!!
  •     所以推荐书目上都有的一本书,也是我完全读不明白的一本书。我到底是有多跟文学无缘啊
  •     在图书馆看的译文布面精装老版,烫金标题,那时只当睡前读物随便翻过,风格不为我等俗人理解,之后也未想重拾。
  •     内容空泛,妙语连珠。第四部的标题已经道明了一切
  •     2016.8.26开始读,12月初读完,也许没读完。电子版少了两章,有时间再读。
  •     马塞尔的意识流回忆录,自我感觉的细致描述,从他的自我回忆日常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出了当时欧洲上层社会的生活。读这本书需要极有耐心,细细品味作者的感受,最好是能融入其中,把自己当作者。这本书就是想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多细节的描写就是为了让读到它的人能慢慢的把自己化成书中的条条线线,体味书中的生活。
  •     读了第一部,然后就崩溃了
  •     追
  •     只看了第一部,斯万那边。不过真心有必要去读的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