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谈艺录》读本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11715555
作者:周振甫,冀勤 编著
页数:48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2) 余尝细按沈氏著述们,乃知“理趣”之说,始发于乾隆三年为虞山释律然《息影斋诗钞》所撰序,按《归愚文钞》中未收。略曰:“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王右丞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韦苏州诗:‘经声在深竹,高斋空掩扉’;‘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柳仪曹诗04:‘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皆能悟人上乘。宋人精禅学者,孰如苏子瞻05;然赠三朵花云:‘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意尽句中,言外索然矣。”乾隆九年沈作《说诗啐语》06,卷下云:“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人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理语成诗矣。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东坡则云:‘两手’云云。言外有馀味耶。”乾隆二十二年冬选《国朝诗别裁》,《凡例》云:“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云云,分剖明白,语意周匝。乾隆三十六年冬,纪晓岚批点《瀛奎律髓》,卷四十七《释梵类》有卢纶、郑谷两作,纪批皆言:“诗宜参禅味,不宜作禅语”;与沈说同。随园故持别调,逋见其未尝以虚心听,公心辩耳08。本归愚之例,推而稍广。则张说之之“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江中诵经》;太白之“花将色不染,心与水俱闲”;常建之“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朱湾之“水将空合色,云与我无心”《九日登青山》。皆有当于理趣之目。而王摩诘之“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按归愚谓摩诘不用禅语,未确。如《寄胡居士》、《谒操禅师》、《游方丈寺》诸诗皆无当风雅,《愚公谷》三首更落魔道,几类皎然矣。孟浩然之“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刘中山之“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一作香山诗;白香山之“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顾逋翁之“定中观有漏,言外证无声”;李嘉祜之“禅心起忍辱,梵语问多罗”;卢纶之“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曹松之“有为嫌假佛,无境是真机”;则只是理语而已。(223—224页) 这一则讲“理趣”,“理趣”与“理语”不同。理语是在诗中说理,是抽象的;“理趣”是通过形象来表达含蓄的道理,是趣味的,是诗的。钱先生考证沈德潜讲理趣之说,始于乾隆三年的一篇序文,指出“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即诗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接下来举出具体例旬: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写诗人的游览,走到水尽疑无路处,可以坐着看云的起时,是写景物,不是说理,但其中含有理,即到走不通时,不必失望悲观,可以静观事物的变化。又:“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即在松风吹、山月照时,不必感到孤独寂寞,正可以解带弹琴,领略幽静的趣味,说明幽静的可喜。又韦应物诗:“经声在深竹,高斋空掩扉。”念经声在深竹,指斋外有竹林,念经时没有人听,只有声在竹林中。高斋空掩扉,没有人来,写出隐居的幽静境界。又:“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写山中水石相激作雷声,这里含有两物本是静的,相激会发巨响的道理。柳宗元诗:“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果远逾响,山乌时一喧。”这里写月亮,写泉声鸟声,还写山中的幽静的境界。又:“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人忘掉机心,才能看到山花飘落到幽静的门上。这些诗句,都从景物中悟出一种道理或情境来,所以是理趣,不是理语,是诗,不是说理。苏轼《三朵花》序称房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诗称:“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王文诰注:“佛经,人身如瓶,神识如雀。”两手欲遮,即欲阻止神识不飞出去,是办不到的。“佛书,入有逃死者,入井,则遇四蛇伤足而不能下。四蛇以喻四时。”这是说,要求神识保持在身内,四时无害,不可能。这两旬不是通过景物来寓意,是用佛教的说法来讲的,是理语不是理趣。又引杜甫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江山花柳待入去欣赏,指出大自然是无私心的。又:“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说明环境影响的重要。又:“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说明看到水流云在,争竞的心停滞了。

内容概要

周振甫(1911年—2000年),浙江平湖人。中华书局编审,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招录朱起凤《辞通》的校对,从此开始了他的校对、编辑生涯。进开明书店帮助宋云彬校对了《辞通》后,又校对了王伯祥主编的《二十五史补编》。有《周振甫文集》10卷。
冀勤:原名冀旭天,笔名季晴、季静等,女,山东青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一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编纂的作品有《元稹集》、《朱淑真集注》等。

书籍目录

前言 /1
附记 /16
一.鉴赏论 /1
(一)钱先生的“擘肌分理” /2
(二)论“一字之差,词气迥异” /5
(三)论诗注引文 /9
(四)论注诗要识作者手眼 /11
(五)论引后注前 /13
(六)论纠正误注 /17
(七)元好问论黄庭坚诗解 /19
(八)元好问评苏诗 /21
(九)注明诗旨 /24
(一○)注诗要识用典意 /26
(一一)理趣诗解 /29
(一二)理趣和理语解 /31
(一三)婉曲和理趣解 /36
(一四)折柳解 /39
(一五)想与因的结合解 /42
(一六)断章取义与破除执著解 /44
(一七)论言为心声 /49
(一八)论“观物不切,体物不亲” /52
(一九)论诗词的寄托说 /55
(二○)李贺《恼公》诗赏析 /62
(二一)李商隐《锦瑟》诗赏析 /66
二 创作论 /75
(一)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76
(二)“选春梦”的创作论 /79
(三)谈灵感 /82
(四)谈“活法” /83
(五)谈妙悟 /87
(六)抓“诗思” /89
(七)创作前的精神准备 /92
(八)“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 /94
(九)心以应物,意到笔随 /98
(一○)“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101
(一一)写实尽俗,别饶姿致 /103
(一二)论若即而离 /105
(一三)行布 /108
(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 /115
(一五)设想与同感 /119
(一六)写景手法 /123
(一七)写水中倒影 /126
(一八)作对仗以不类为类 /129
(一九)对仗和用韵的因难见巧 /132
(二○)避免词意重出 /135
(二一)引申 /138
三 作家作品论 /139
(一)论陶渊明 /140
(二)历代论陶渊明诗 /144
(三)论唐宋人推陶诗 /147
(四)论庾信诗赋 /150
(五)论张籍诗 /154
(六)论白居易诗 /157
(七)评李贺诗及学李贺诗 /159
(八)论李贺诗的风格 /165
(九)李贺诗以玉石作喻 /167
(一○)李贺诗在飞动中含坚凝 /171
(一一)李贺诗的朴健疏爽 /173
(一二)李贺感流年而驻急景 /176
(一三)评司空图《诗品》 /178
(一四)论梅尧臣诗 /180
(一五)论黄庭坚诗 /185
(一六)论杨万里、陆游诗 /188
(一七)论赵孟诗 /190
(一八)论竟陵派诗 /194
(一九)竟陵派诗论 /198
(二○)论阮大铖诗 /206
(二一)论叶燮诗 /211
(二二)论方苞 /214
(二三)论钱载诗 /217
(二四)论学人之诗 /221
(二五)论赵翼诗 /226
(二六)论田雯尊宋诗 /228
(二七)论诗文之累 /231
(二八)评黄遵宪诗 /234
(二九)评严复诗 /241
(三○)评王国维诗和论 /243
(三一)评苏曼殊论诗人 /246
四 文学评论 /247
(一)以文拟人,形神一贯 /248
(二)好诗似曾相识 /253
(三)论圆 /256
(四)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59
(五)论水月镜花 /262
(六)诗有别才别趣 /266
(七)以禅喻诗 /272
(八)论神韵、性灵、格调 /278
(九)性灵与学力 /282
(一○)神韵与典、远、谐、则 /286
(一一)活法与死法 /291
(一二)活路与死门 /296
(一三)诗中理语 /298
(一四)评袁枚诗论 /301
(一五)评《红楼梦评论》 /310
(一六)消纳 /314
(一七)附录 /316
五 文体论 /327
(一)论诗乐离合 /328
(二)文体递变 /331
(三)诗文的侵入与扩充 /339
(四)以文为诗与以诗为词 /341
(五)柏梁体 /344
(六)章咒气与偈颂气 /348
(七)以诗品作诗 /350
(八)传记通于小说 /352
(九)八股文通于戏曲 /357
六 修辞 /363
(一)博喻 /364
(二)曲喻 /367
(三)曲喻和双关 /370
(四)喻之二柄 /374
(五)喻之二柄异边 /376
(六)通感与摹状 /379
(七)仿拟 /382
(八)比拟不当 /388
(九)以目拟文 /390
(一○)反仿 /392
(一一)拟人与借代 /394
(一二)言用与借代 /398
(一三)对偶 /401
(一四)当句对 /402
(一五)翻案 /404
(一六)出处 /405
(一七)练字 /408
(一八)“丧”字异读 /426
(一九)改词 /428
(二○)“鸭先知”辩 /435
(二一)窠臼 /437
(二二)修辞疵累 /439
(二三)句式变化 /441
(二四)章法 /444
七 风格 /447
(一)南北文学风格之别 /448
(二)唐宋诗风格之别 /453
(三)杜律的雄浑与韧瘦 /460
(四)公安竟陵与前后七子 /469
(五)王士禛论专名助远神 /474
(六)钱载的幽修漏与瘦透皱 /478

编辑推荐

《钱锺书读本》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谈艺录》虽成书于上个世纪40年代辗转流徙、国步艰危之际,然而钱锺书先生通今通古,学兼中西,因而此书兼收并采,纵论古代各家诗文之优劣得失,尤其是唐以后重要诗家,分肌擘理,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与哲思,是钱锺书先生《管锥编》最重要的著作。
然而钱锺书先生行文汪洋恣肆,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据统计,本书引述宋以来诗话130种,引述西方论著500余种,对于普通人阅读无疑障碍重重。本书分鉴赏论、创作论、作家作品论、文学评论、文体论、修辞、风格七个部分,遴选《谈艺录》原文一百余则,将所论诗人、作品、用典一一注明,每则之后有题解,以浅近的现代语体阐释每篇的命意,融会贯通,无疑为我们深入理解钱先生的原著开启了一道方便之门。


 钱锺书《谈艺录》读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钱先生学问太深,引文太广,尽管《谈艺录》自1947年问世以来影响甚巨,但真正能读懂实在不容易;尤其对当今的读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而,由周振甫、冀勤两位对钱先生著述中所涉及的人物、著作、理论做一个梳理,提纲挈领,不啻是将散见于全书各处的零金碎玉爬梳到一处,我们一般的读者获益良多。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错别字很多,割裂原文,就是个翻译本。
  •     周振甫先生在《谈艺录读本》中所引用的段落,标注的页码是根据商务出版社的《谈艺录》而定的,与三联书店的页码不一样。
  •     写中国文章,需要读历代诗文,可恨多年荒废,如今从头学起,读《谈艺录》为时尚早。
  •     仅针对装帧:纸不好,精装太硬,开本太大,太正襟危坐,偏偏设计品味俗艳。
  •     眉目清晰,颇便阅读
  •     大师演绎,非凡感受大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