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的基因

ISBN:9787510840333
作者:叶首德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叶首德(笔名),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学士学位,曾任职中国外交部,担任职业外交官,在驻外使馆工作多年。后下海经商,涉足商业地产领域,先后在美国西蒙集团、加拿大亿万豪剑桥集团、英国乐易购集团及宝龙集团等大型国际商业地产开发集团担任高管。自幼酷爱国学、佛学,后师从剑桥大学比较宗教系汤姆斯•赫兹格(Tamal Krishna Goswami)博士学习梵学。业余时间致力于研究东方学及西方哲学,对国学、佛学及古印度梵学等有独特的心得。曾在《环球》《旅游》《世界博览》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并翻译出版了《印度智慧》一书。

书籍目录

导言  /  1
第一章善恶的定义 / 17
第一节众说纷纭 / 17
第二节古今中外论善恶 / 21
第三节善或非善,恶或非恶 / 37
第四节善恶观的综合 / 41
第二章善恶的种类 / 44
第一节基于存在和自利的善恶 / 44
第二节有差异的善 / 49
第三节分层次的善 / 52
第四节相互融合的善 / 57
第三章三善论缘起 / 60
第一节人类无法形成绝对单一的善恶标准 / 60
第二节统一标准仍然是人们挥之不去的梦想 / 61
第三节善恶标准在不同层次上的分别统一 / 64
第四节善恶的核心不离苦乐 / 66
第四章下善若木 / 74
第一节下善的诠释 / 74
第二节下善的理论基础 / 76
第三节下善的本质 / 89
第四节下善的目标:快乐与满足 / 114
第五节下善的前提:良知 / 134
总结 / 146
第五章中善若火 / 152
第一节中善的诠释 / 152
第二节美,与自由共鸣 / 154
第三节审美,寻找实现自由的窗口 / 160
第四节审美升华与审美疲劳 / 182
第五节美与善、真的关系 / 184
第六节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美 / 187
第七节成就感与价值观,通往自由之途上的风景 / 190
第八节美德 / 194
总结 / 215
第六章上善若水 / 216
第一节上善的诠释 / 216
第二节爱是什么 / 224
第三节爱与美 / 249
第四节爱的表达 / 251
第五节让大爱绽放 / 256
总结 / 260
结语 / 261
后记 / 266
主要参考及引用书目 / 270

作者简介

本书从心理学和伦理学入手,对当下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和讨论。“善”既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同时又是非常实际的标准。面对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的日新月异、社会的大转型、传统生活方式的颠覆、日常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个善恶模糊的年代,我们应该怀着对历史负责的心态深度思考:过去的善现在为何容易被一些人作为恶行的工具?善在今天到底还有什么含意?善的本源又是什么?


 善恶的基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看到叶首德的《善恶的基因》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来一个问题,著名的电车问题: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杆?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本来是用来抨击康德(本书也多次引用康德言论)主义的道德义务论。也是很困扰的一个问题,我一直觉得作为拉杆的人应该不存在善这个概念,无论做与不做都是恶。书的开端提到了当下社会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遇到摔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本不应该形成一个问题,中国的传统美德有说要尊老爱幼,我们从小也是被灌输的这种思想,但是为什么一个本应该不是问题的问题到了如果却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呢?”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两个词会被提到,导致这种问题的出现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呢?受中国传统教育二十多年,我心中的善就是快乐,恶就是贪婪伤害,泾渭分明。读了《善恶的基因》了解到了东西方的善恶观。从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构成了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和准则形成的善恶观,到西方苏格拉底等哲学家构成的由人(个人的直觉和感受)、群体(使人均利益最大化)、神(通过爱神得到拯救)形成的善恶观。东西方构成的善恶观都比较明确,但是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善或非善,恶或非恶,比如书中提到的《吕氏春秋》的两个小故事:“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作者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善恶观、价值观、世界观、信仰等方面,发现人类无法形成绝对单一的善恶标准来规范社会。因此作者在《善恶的基因》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三善论,下善若木、中善若火、上善若水。三善论的提出是对人性本善的更好诠释,下善若木表达了一种自保的善念,这是个人生存的基本;中善若火表达了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也可利他的善念;上善若水表达了一种大爱,纯粹的利他主义的善念。三善论是人生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加强自身修养,从下善向上善努力。三善论应用到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上,下善的表现冷眼旁观路过,自为自保不愿利人;中善的表现是找到人证来然后去扶老人,这是中善在保障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去利人;而上善的表现是义无反顾的去扶,博爱,完全利他注意。《善恶的基因》提出了三善论丰富了人们对善恶观的观点,也教人懂得自己所处的位置,让人通过各种修行来上升到更高的阶段。
  •     人性本善,可以心怀善念,多行善事。人性本恶,可以通过学习,转变观念,积极向善。人性的善恶,都可以在大环境下通过自律和他律学习、转变、取得。在经历一段精神荒芜的阶段后,人的内心的良知,终究会复苏、发芽、长大,并逐渐结出智慧而幸福的果实。
  •     善、恶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由于时代不同,评价的标准不同而已。叶首德的这本《善恶的基因》正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从“扶不起”事件出发,就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的善、恶展开了论述,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善分为上善、中善、下善,并就每一类型的善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叶首德认为人类有物质、精神和灵性三种基因,将社会学、哲学对人类需求的不同层次进行了浓缩概括,也是其三种善的类型的相对应层次。在他的世界里,我感觉就道德层面而言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一切端看对方所处的环境、事件以及他本身是如何的。所以,我觉得这种看待善的方式比站在道德的高度一味地谴责别人是更好的。人必须首先保证自己的生存,才能够去助人;亦或者说首先对自己的家人好,才能够对别人好。若是对别人好是以牺牲自己的家庭为代价,那么又该如何评价这个善?于别人,是善;但是于自己的家庭呢?于自己的家人呢?所以,我认为叶首德说出了别人不敢说出的话,也实实在在地抨击了目前社会新闻中刻意报道的一些过分的“善”的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对善的一种扭曲,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是一种变了质的所谓“上善”!《善恶的基因》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内容更是极富学术性,在学术性中又充满了灵性。这一点我为什么要特别说呢?这是因为尽管作者是博士毕业,但是他早已不在从事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下海经商,与学术研究已经没有直接的联系。试想,一个天天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不一定能够做到如此严谨的学术规范,但一个下海经商的人却做到了,这证明了什么?证明叶首德从未忘记自己高超的学术素养,从未忘记学术!最后,说点题外话,看书的时候,因为感觉学术性特别强,所以我仔细看了一下上架建议,发现其为“心理学”,尽管导读说是从心理学和伦理学出发进行的研究,但我个人觉得将其归为“社会学”似乎更为合适。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下善若木,像木头一样自保生长;中善若火,像火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别人;上善若水,像水一样包容万物之博爱。
  •     善恶终有道,人道是无常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