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的艺术》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7-4
ISBN:9787550291861
作者:[日] 铃木尚子
页数:240页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27页 - “收纳”所营造的舒适生活

要是整理不好看得到的物品,当然也就无法整理好看不到的时间、信息和人际关系。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135页 - 按照区域介绍自己家

“在料理书上看到‘只要有这个,一切都没问题’的万能调味汁时,我会记下自己喜欢的那种。”这里作家用单词本记录调味汁的制作方法,小巧,不占地方,翻阅方便,这个我准备做起来。每次做饭的时候一些细节我得重新翻菜谱,好麻烦,如果我这样记录好,随时翻阅,提高做饭效率。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41页 - 打造收纳结构的基本方法

舒适的生活是由各种“喜欢”的东西集合形成的。整理物品,也是在整理思路,清理物品,也清理不适合的关系,让生活里被喜爱的事物和人包围。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102页 - 决定收纳的方法

“要试着这样收纳:打开柜门或抽屉之后,不是东西,而是一看就可以知道里面有什么。”因为这一句,我专门整理了我的床头柜,虽然放在床头,里面并不是什么我在卧室或床上的时候需要的东西,甚至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它的作用是一些书桌或梳妆台上碍眼的东西的收拿处。然后我认真的按书中的方法整理了,现在里面有什么都一目了然。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54页 - 打造收纳结构的基本方法

整理的答案即使问别人也得不到,想要怎么整理,这个答案一直在你的心中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54页 - 打造收纳结构的基本方法

无论是谁都在潜意识中有明确的答案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38页 - 打造收纳结构的基本方法

在打造完收纳结构之前,不要随意地让物品进入家里。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24页 - “收纳”所营造的舒适生活

无论如何,请记住现在的行动,直接联系着你不远的将来。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111页 - 维持

“在给家里添置东西之前,请养成思考这三个问题的习惯---‘真的有用吗?’‘有收纳的地方吗?’‘没有替代品吗?’”像我家,光刮皮器就有三四个,一般是送的,一半是买的,然后都挂在一个位置上,很碍眼,明明作用都一样。这种情况不少见,同样功能的东西有好几个。还有一些买回来不用的东西,像跳舞毯啊,鼠绘板啊等等。近几年倒是收敛了不少,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56页 - 打造收纳结构的基本方法

无论是谁都在潜意识中有明确的答案。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11页 - “收纳”所营造的舒适生活

“英国的某项调查显示,家务劳动平均每天要花费13.5小时,若是用专业家务工作者的时薪换算,相当于收入1200万日元。可见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家务会这么费时间,但看到这一段后粗略计算了一下,我哪怕每天不会刻意抽出一部分时间做家务,一些简单的收拾,物归原处等琐事累积起来也要花一两个小时,如果要认真打扫,那不得了了,一个上午都忙不完,所以家务活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工作,费时费力还不被重视。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20页 - “收纳”所营造的舒适生活

整理首先要从自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所有物品,从他们开始整理,进展就会顺利很多。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8页 - “收纳”营造的舒适生活

我意识到,与“如何收纳物品”这个问题相比,更重要的是整理思绪,思考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188页 - 浴室

“为了能把化妆品,刷子等化妆用品搬来搬去,我将它们全部收在了篮子里,放在浴室的柜子上。”这个也是我看完书之后马上去实践的,妈妈每晚哄完侄子睡后再洗脸擦护肤品,为了不影响侄子睡觉,妈妈会把护肤品搬到客厅擦,瓶瓶罐罐搬起来不太方便,我就把自己的一个收纳篮给妈妈,把保养品放在里面,这样一次性就能搬了,妈妈也觉得方便多了。还有我桌上一些唇膏、滴眼液、口红、洗甲纸等等一堆零碎的东西全部放进一个透明盒子里,我不用从梳妆台上各个角度去找这些东西,从一个盒子里就能找到。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37页 - 打造收纳结构的基本方法

如果不再以某一次付出时间和精力,审视家中全貌,重新构造收纳结构的话,就永远无法从忙于整理的生活中解放出来!

《收纳的艺术》的笔记-第173页 - 客厅

“不用配合最擅长的人的标准来打造收纳结构,而是要配合不擅长的人的情况,这才是保持整洁状态的关键。”我很喜欢这个理念,如果只按自己的收纳结构,那以后的收纳也全部得自己做,如果听取家人的意见,配合他们,那家人也可以方便收纳,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大家都舒服,这个我以前居然没想过。


 收纳的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