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508640143
作者:李光耀 口述;[美]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罗伯特•D•布莱克威尔(Robert D. Blackwill)阿里•温尼(Ali Wyne) 编著
页数:215页

务实的现实主义

李光耀绝对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李在地缘政治均衡操作上,全世界无人能及,狮城以400万人口和弹丸之地,地处世界战略要地,能保持独立并且跻身世界一流国家行列,李在世界大国之间的均衡操作据首功。李是现实主义,承认人在能力上是不均等的,能力高的人应肩负更大的责任,相应的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能力低的人得到有限的照顾和“训练”,这就是狮城的精英主义。在此基础上构建秩序和法治,就是狮城的威权政治。李认为国家和人一样,要正视自己的历史、基因和机会,认清自己的能力界限,要有自己的野心和意志。

人才、法治与市场自由

Lee特别强调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法治、廉政、市场自由、人才战略等。尤其是人才战略,按Lee的观点,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在于吸引并消化了全球入境的人才;而难以掌握的汉语则成为中国吸纳并同化外国人才的最大障碍。高薪养廉的根因在于再好的制度、再高效的政府都需要优秀的人才来运作,这些优秀的人才值得享受高薪。大哲学家波普尔就说过,“法律体系不率先就位,就不可能有自由市场,因为买卖和抢劫之间必须有明晰的界线。在没有法治的情况下建立的资本主义,到头来一定是贪污和偷抢遍地。就连拿破仑都知道要建立自由市场社会,得先有一部法典。没有法治,即使英国也无法建立自由市场。”李光耀也认为,缺乏法治,黑恶势力就会在社会上横行霸道。(By 伊露桑)对中、美、新、印和伊斯兰的分析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此种制度相对英才制度具有封建性、易滋生腐败。尽管如今印度基础设施不完善、腐败、政府低效,但是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却不容小觑,是有机会与中国抗衡的亚洲新力量。同时,印度的人口数量也决定了印度是未来商家必争的巨大市场。Lee强调,领袖气质是天生的,后天能培养能力,但是顶多也就培养出经理人,塑造不出领导人。对于全球的未来,老爷子是乐观的,自信并乐观着。编者参考了诸多的文献资料整理出来,体系很完整、连贯,可见花了不少心思,不过问题分析欠深入分析。

李光耀:新加坡的代言人

李光耀是新加坡华人,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首任内阁总理、前任国务资政及内阁资政,为新加坡的独立、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新加坡国父”,不但在新加坡拥有极高的社会威望和政治影响,而且在世界政坛拥有很高的声誉。李光耀自1959年起担任新加坡总理,执掌政权40余年,以个人的风格一手塑造了现在的新加坡。他主张亚洲价值,又信奉精英主义,对西方的民主、人权等并不完全认同,始终把秩序、纪律放在首位,将儒家思想与西方价值、威权主义与自由市场糅合一起,建立了一种富有新加坡色彩的威权政治体制。他也因此而饱受争议,在2011年被《商业内幕》网站评选为“20世纪最成功的独裁者”,名列第二。但他的确成功了,几乎独当一面的领导了新加坡的转型,一手打造了廉洁高效的政府,并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吸引投资,成功使新加坡变成了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心,成为亚洲最富裕繁荣的国家之一。李光耀对新加坡弹丸小国资源匮乏、空间狭小的现实条件有极为深刻的认识,对强邻环绕的政治环境有着极为准确的把握,对东西方的地缘政治问题和世界局势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他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大搞平衡游戏,左右逢源,四面周旋,纵横捭阖,屡屡就各种问题代表新加坡发表看法。他是全世界很多政治领导人的座上宾,为新加坡开辟了生存发展的空间,争取了战略利益。特别是在及大陆与台湾之间,他与双方历届领导人都有交往,据说对大陆的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影响,曾经一手促成了汪辜会谈,新加坡在苏州建立的高科技园区已经成为中国的硅谷。李光耀成功的秘密和对世界的看法,全在浓缩在了这本《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之中。这是一本他的语录,萃取了他对于中国、美国、以及世界地缘政治等问题的核心看法和言论,有很多过人之处。当然,中国人最关心的大概还是他有关中国与美国的论述。对中国,他认为中国的文化不鼓励进行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不会成为一个自由的西方式的民主国家,否则就会崩溃;对美国,他认为美国展现了很大的自我更新与复兴能力,其伟大的根源在于美国人的企业家精神,在于由崇高的理想推动,而且警告到多元文化会毁掉美国;他断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额将不可避免的赶上美国,但创新能力永远无法与美国匹敌,也不可能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因为种族的原因,多数中国人原本对李光耀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拿他当自己人。所以,对他在书中表露的中国无法取代美国的悲观论调,对他提出世界的发展得益于美国建立的稳定,亚洲需要美国以实现均势的理论感到不解。其实,他这样的观点由来已久,他在2009年10月29日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就提出,美国不应该将亚洲的领导权拱手相让,要保持在亚洲的存在以制衡中国,而且不贵余力的为美国应对中国崛起而出谋划策,这在当时就刺伤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让很多人耿耿于怀,在网上口诛笔伐,甚至骂他数典忘祖。   李光耀之所以如此并非难以理解。他是新加坡人,代表的是新加坡的利益,是完完全全站在新加坡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的,一切以是否有利于新加坡的国家利益为判断标准,始终在维护新加坡的利益。而新加坡是现在世界、亚洲政治格局,以及两岸关系的既得利益者,他需要美国所维持現存的秩序,需要东亚的和平稳定,不希望两岸迅速统一,这些不同利益的大国在亚洲的均势,是新加坡得以生存,并左右逢源的基础。李光耀對於未來所作的判斷也正代表了他內心中的某種期望。不管怎麼說,李光耀仍然是新加坡最具影響力、最具世界眼光的人物,即使他早已經卸任,並已退出新加坡政壇,但他始終從新加坡的角度觀察世界,對於中國、美國、以及世界地緣政治局勢代表新加坡的利益發聲。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眼中的世界就是新加坡眼中的世界,他所斷言的中美的未來就是對新加坡最為有利的未來——他就是新加坡的代言人,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就是新加坡的角度,在这本书中所说的就是新加坡的观点。

李光耀的炼成之路

李光耀是新加坡著名的政治家,被世界媒体和政界成为小国里的大人物。对于新加坡这么一个缺乏自然资源,人口不足千万的小国而言,能够在世界上获得如此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地位,李光耀居功至伟。而李光耀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虽然熟读经典书籍,但是个人并没有亲笔写的传记或者理论著作,这使得世人经常通过他的演讲或者访谈捕捉智慧的光芒。而最近出版的李光耀论中国和世界,就是这么一本李光耀的演讲和访谈论说集中后形成的一本书。李光耀在书里面提到了很多观点,由于这本书是由很多演讲纪录而成,里面需要大量编辑人员和学者的精心编辑。可以看出这本书可以看成是一本思想精粹,里面是一个个观点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串联而成,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握到李光耀的思想精华,也能够了解到李光耀是什么一个人。而里面最深刻的是李光耀认为自己最初并不想成为一个政治家,而是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热爱学习,同时是一个爱国者。我认为这是他思想体系的根源。他的努力方向始终是新加坡应该如何在现代世界生存下来。因此他始终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强调专业性的重要性。这是新加坡在世界体系生存下来的唯一理由。但是我一边阅读也在想,新加坡的有些经验有没有可复制性?比如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能够给人才开除高收入,用英语作为语言方式,这都是新加坡延揽人才的秘诀。但是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吸引人才需要更多的国家文化的吸引力作为条件,英语不是唯一的原因。而对于中国来说,高薪养廉等新加坡经验似乎并不能有效移植。新加坡对中国影响之大,能够从李光耀的讲话中窥见一二,李光耀对于中国的认识和见解,很大程度上被中国的领导人所接纳和采用。比如他对于中国现代化和民主问题上的看法,无疑和现在领导人的路线是一致的。李光耀所非常重视的就是稳定,人才治国和势力均衡。因此他用这种眼光来看待中国和世界,对世界问题发表看法。他对于中国人既含有同为儒家文化圈的同理心,也包含有对于世界大势均衡的理解。比如他认为中国和美国会分享权力,是出于他认为世界会向均衡化方向发展,他看印度等国家也是同样的观点。所以这本书虽然散,但能够看出李光耀的思维方式是一条主线一以贯之。对于李光耀这个人,一本书是远远不能够完成理解这个人的目标的。尤其这本书还是语录体的形式。因此对于李光耀,似乎可以从更大的层面上分析新加坡和李光耀这样的领导人成功的原因。尤其在中国目前思潮蜂拥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也是学界需要做的工作。

中国与东南亚的合纵连横

从东南亚国家的角度来看待和中、印、美、苏的关系,和春秋时期的合纵连横有异曲同工之妙。合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者,事一强以攻诸弱。前者以连为主,东盟十国的战略结合就是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中国,并且伺机扶持印度崛起,借用印、美的军力来制约中国南海的领土争端;后者主要以破为主,利用弱国间的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中国目前对东南亚各国的外交战术采取逐个击破,重点扶持,避免同东盟组织间的直接对话,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未来中国要解决南海问题,除了在经济上绑架之外,还需考虑如何从战略上与强国结盟,瓦解十国联盟。

狮城的师承

国家、组织、机构、个人,都是需要精神之魂。Lee Kuan Yew:睿智、务实、深刻、远见、坦率、缜密、魄力、引人深思。1、对中国、美国、印度等大国的历史认知、现实分析、未来研判;2、对世界局势、多边关系、均衡对抗的整体把握和战略思考;3、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民粹主义等问题的剖析和破解;4、对国家治理、政府运行、发展经济、服务民生等现实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思考;5、对人才培养、精英教育、科技研发、威权运用以及语言等竞争力要素的科学分析和提升建议。1、可以了解到各国基本情况、历史沿革、主要特点;2、可以学习战略思维、地缘政治理念、社会达尔文主义;3、可以把握现代化的方向、核心、本质;4、可以学习领导人的品质、能力构成、方法技巧。另,新加坡是城市国家。在新加坡经验运用上,大国有大国的实际。可借鉴,有区别。

他是一位恬淡、健康、自信又谦虚的人,我们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

原文摘抄如下:
1. 我并不是对所有事情都很认真。如果我认真对待每一件事,那我简直是头脑发热。别人会说你很多坏话,如果你对每个人的说法都很认真,你会疯掉的。
2. 我们已经征服了太空,但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征服自身的原始本能和情绪,这些本能和情绪对我们在石器时代的生存是有必要的,但在太空时代确没有必要。
3. 当我和在内各种担任高级职务的同事们回首早年治理新加坡的忙碌岁月时,我们都意识到充满魔漫的学生时代使我们受益良多。我们遇到了街头恶霸,如果我们没有体验过这种磨难,那我们就会被达到。如果我们从未感受过忧患,就像一条狗被圈养在篱笆后面的小屋那样安全无忧,那么当我们身处危险重重的车流中就会被碾压而亡……现在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一整代新加坡人都曾经上过这堂充满磨难的政治课……我们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那种残暴侵略下的艰难岁月,较年轻的一代部长们也没有这些经历。激烈的斗争造就了老一辈的部长们,我们中间那些身体虚弱、行动缓慢或者容易紧张的人就成为早期的牺牲品。我们这些剩下的人就是达尔文所谓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人,我们都有强烈的生存本能。
4. 逻辑与推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的检验。
5. 因此,我未接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的指导,我只对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如果我面对一个困难、一个重大问题或者一系列相互冲突的事情,而初步的解决方案行不通,那么我就会先看看是否有备选方案,但如果它以失败告终,我还有其他方案,不要再一棵树上吊死。
6. 我们可能读到过什么理论,也许半信半疑,但我们要保持现实、务实的头脑,不要被理论束缚限制住。
7. 如果我不能把复杂的思想凝练成简明清晰的语言,并生动的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理解,那么我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了。
8. 我不希望以政治家的身份被人铭记。首先,我不会把自己归入政治家的行列。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意志坚定、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人,我脚踏实地的做事情。我会坚持不懈,直至成功。没有别的了……任何一个认为自己是政治家的人都需要看心理医生。
9. 他是一位恬淡、健康、自信又谦虚的人,我们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

李光耀先生的政治观点合集

本书详细的记录了李光耀先生关于地缘政治、中美关系和东南亚局势以及新加坡发展规划的谈话。特别是李光耀先生在处理国际关系的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睿智,值得敬佩。本书的观点多数与政治相关,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较少,因此,大可从本书的观点中去领悟为人处事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态度。本书总体而言是值得推荐的,推荐扩展眼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家国天下

家国天下评《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这本《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主要的内容是李光耀对于中国、美国、印度、伊斯兰国家以及世界的一些深入洞见。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国父,正是他掌握了世界政治舞台的动态,并带领着新加坡走上强国之路的。他的观点自然是有独到的分析和长远的判断,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很辛苦的著作,在深入研读李光耀的各种讲话、著作之后,把其中的一些观点集结起来,作为一个李光耀对于世界及部分重要国家的判断。作为一名读者,我更看重能从书中获取自己所没有的知识,和看待世界和事物的思维角度。李光耀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判断,对于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令我获益匪浅。例如他说,中国的文化不鼓励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这话就可以从文化层面解释中国人的迎合权力、不敢批评政府的现象。李光耀先生对印度的判断是“非正式意义的国家”,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对于印度发展的赞叹,和中印龙象之争的判断,但我们很少人能具有像李光耀先生那样的独到。美国需要对中国有一个明确的合作信号,不能有些事情接触中国,有些问题却孤立中国,首鼠两端的做法对于中美两国甚至是世界都不是一件好事。李光耀先生说,汉语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这个观点很有一定的市场,方块字并不是字母的构成,中国文化的曲折发展更令很多外国人望洋兴叹。当然,我们不能怀疑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能力和意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的英语学习热潮也能进一步带动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中国要发展,不仅要迎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更是要在世界竞争中做好自己的素质塑造,强内功,壮体魄,才能经得起敲打和对抗。中国的孔夫子告诫他的学生,要成为一名有用的人,需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方面,这是中国人对于每个人发展的一个良好愿望,如果每个人都能从修身开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家庭,然后为国家治理做贡献,再有能力的为天下太平贡献力量。李光耀先生是一个纯粹的儒家追随者,他从自身的努力开始,到带领新加坡发展,并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发挥了一定作用,已经做到了孔夫子所说的家国天下了。这本《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就是一个见证。

李光耀是怎么想的?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是一本由三个老外编选的李光耀言论萃取集。文字不长,只有不到200页,但看得出是精心编选的。书里面对中、美、欧、印、伊斯兰世界未来发展的看法,我也不是国际问题专家,只能聊备一说吧。作为普通读者,我关心的更多是李光耀的观点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关于李光耀和新加坡成功经验,争论很多,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态度是:新加坡历史太短,一切争论都还为时过早!新加坡的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毕竟,二战前,德国、日本也曾不可一世过,二战后,苏联也风光过……新加坡廉洁高效的新威权主义政治是否就足以证明,自由主义政治纯属偏见,未免太儿戏了。从书中可以看出,李光耀的理想国,是精英主义式的,他甚至极端地认为,“一个人的能力、癖好和性情中有70%—80%的成分都是遗传基因决定的” (本书P173)。同时,他也认为,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美国强大的根源是,美国能不断吸收全世界的人才。所以,新加坡要富强,就必须对世界级的人才有吸引力。新加坡弹丸之地,只有400多万人口,自然资源也很匮乏,连饮用水都需要进口。所以,新加坡的国家发展战略就是,人家腐败,我们就廉洁;人家一塌糊涂,政府不守规矩,我们就厉行法治。并且,提供世界级的基础设施,世界级的服务水平,全民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力争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一个最优良的投资环境。这样新加坡经济,没有道理不发展。这其实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李光耀也没有讳言这一点。他相信人性是恶劣的。可是,精英主义政治在没有法治或社会公正的前提下,无非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他的结局一定是劣币驱逐良币,流氓打败贵族,刘邦灭掉项羽。新加坡之所以没有变成“上海滩”,正在于新加坡的李光耀坚持法治。而像菲律宾、印尼、泰国之所以民主改革失败,其实跟民主无关,跟缺乏法治有关。大哲学家波普尔就说过,“法律体系不率先就位,就不可能有自由市场,因为买卖和抢劫之间必须有明晰的界线。在没有法治的情况下建立的资本主义,到头来一定是贪污和偷抢遍地。就连拿破仑都知道要建立自由市场社会,得先有一部法典。没有法治,即使英国也无法建立自由市场。”李光耀也认为,缺乏法治,黑恶势力就会在社会上横行霸道。(P13)今天的大陆人应该会深有感触吧。最使我感到惊异地是,李光耀居然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本书P157)。后来我一细想,也算是吧,算是边沁式的功利主义那样的自由主义者吧。因为,李光耀明确地说,“政府的管理艺术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有限的资源。”(P136)李光耀反对工会,认为那只会打击精英创富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把蛋糕做大。但同时,他有强调以法治来保障机会均等,以一定的社会保障来赢取选票。看得出,这个人的世界观是个实用主义者。他说,“我不会搞理论……我未接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的指导,我只对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P162)“一个理论,不会因为听起来悦耳或者符合逻辑就一定具有现实可行性。一个理论最终还是要放到生活中检验。”(P163)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就是李光耀版的“猫论”嘛。可惜,他是错的。你没有理论,你在检验什么呢?你能检验什么呢?没有重力理论,两头铁牛同时落地也没意义。导线穿过磁场产生指针的晃动,法拉第应该送去精神病院吧。实际上李光耀反对的是西方的个人本位的社会观。“美国文化过于注重个人权利,个人有权的膨胀是以牺牲社会秩序为代价的。”(P33)关于社会到底应该个人本位还是共同体本位,我认为秦晖先生已经用“群己边界”的概念说的很清楚了,就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必须划分清楚。总之,如果想快速地了解李光耀的政治观、经济观、社会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观点的话,这本书我认为也许倒是一本很有意思的速读小册子。

口水书

这本书是李光耀对于当今世界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所做出的自我评论,基本上都是口述的形式。读起来非常快。有一些新颖的观点,不过大部分的问题,李光耀的态度与世界主流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感觉读起来启发并不是很大。而且因为是口述,所以大部分问题仅仅只是侃侃而谈,没有那些严密的推论和逻辑,感觉像是在讲大白话,与我同一时间阅读的基辛格的《论中国》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和很多读者都评论说他们从中受益匪浅我是着实没有感受到也可能是我读的太快了对于言论性的东西,我觉得还是看看就好当做口水书听一下,最好是有新的观点要不然就根本没有什么干货了

李光耀的傲慢与偏见

作为一本语录编选,《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的编者是编的如此精密,以至于你甚至以为这是李光耀先生一气呵成的论文。当然,虽然落脚点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编者作为美国人在编辑上自然有“政治正确”的考量,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李光耀作为新加坡前总理的自身定位。比如在书中,李光耀一边担心说美国政府入不敷出的债务问题是美国最大的危机,一边又说美国不能减少军费开支,那么李光耀到底想说什么呢?“美国应该减少对中东地区的关注,将重心转移到亚洲。”当然,我相信作为中国读者,我们最关心的或许还是“论中国与世界”。不过,遗憾的是,李光耀所秉持的观点依然是现在西方观点的主流:不要将中国视为一个和西方类似的国家。在书中,李光耀先生谈到了不少中国的现状,比如中央集权的稳定性,地域的广度,文化等等,说白了,还是在重复中国作为“文明帝国”的存在。也就是说,中国自古以来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在运作,比如将中央视为青天的存在,这也难怪有那么多人上访,比如中国通过文化来流动人才。虽然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但是依然还是延续着文明帝国的存在。然而,在谈及美国时,李光耀先生用了一个区别于美国梦的词语,企业家精神。李光耀谈及当年美国的制造业被德国、日本赶上,但美国没有认输,而且美国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有种失败了重头再来的精神,于是,美国有了新兴的互联网业。但是,如果我们将文明帝国的传统与企业家精神相联系起来,或许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稳定的帝国能否让企业家精神在这片土壤生根发芽呢?而在字里行间中,李光耀丝毫不避讳的谈及了精英治国的理念,当然,这或许可以打破高薪养廉的谬论。在李光耀看来,给予管理者足够的地位与资源,是吸引精英,而绝非防止腐败。但问题,精英都来管理了,谁去当企业家呢?还有,李光耀先生也提到了美国的移民与选举,在他看来,如果移民的多了,是不是会影响到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传统呢?或许,李光耀先生不知道,人们之所以愿意移民,正是受到文化的感召。难道一个墨西哥裔的人非得戴个大帽子吗?当然,说了这么多关于本书的腹诽,其实倒真不是说这本书多么不好。恰恰相反,当我翻看这本书时,确实如编者所言,不可能轻而易举的翻完这本书,李光耀所提出的每一个论点,都让我驻足凝想,而正是由于想得太多了,才有了这样一篇书评。

一位政治老人论中国

李光耀,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华人政治家。曾经担任过新加坡的首任总理,掌管执政大权达三十多年。即使从总理位子上退下来以后,还依然担任内阁资政,保持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政府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跟中国大陆交往,和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领导人会晤过,跟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人更是频繁交往,跟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也是有很多次交往。李光耀跟台湾方面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历史上曾经和台湾进行过包括军事在内的多项合作,多次访问台湾,与从蒋经国起的台湾历任领导人都有过多次交往。对台湾的情况也是颇为了解。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于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就是在他的促成下召开的。这位出生于1923年的华人政治家,已经90多岁了,可谓是一位真正的政治老人了!听听这位对中国知之甚多,知之甚深的政治家对于中国的看法和意见,无论对错,都是很有必要的。在这本书中,李光耀对中国的未来、美国的未来、中美关系的未来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我最关心的是他对中国未来的相关看法。关于中国会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国吗?李光耀的回答是肯定的,中国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想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总量上中国会成为世界首位,但人均GDP,中国要进入世界前几位的话,也要走的路还很长。中国有成为世界强国的实力。这当然是对的。为了提升中国的竞争力,中国应该集中力量为年轻人提供教育资源,遴选最聪明的人去学习科学和技术,然后就是经济、工商管理和英语。这个建议还是很有远见的。科教兴国的战略要不折不扣的实施起来。“和平崛起”这个词语不如换用“和谐发展”更为受人欢迎,也容易被其他各国接受。关于中国现阶段中国存在的问题之一:富裕的沿海城市和内陆省份之间悬殊较大,而且沿海城市之间也存在悬殊。贫富差距之大的确会影响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充分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已经在采取措施应对这个问题,但要做的事情实在还很多。这个问题解决不大,有可能引发严重不满和骚乱。  关于中国会成为西方式民主国家吗?李光耀认为不会。我也是这么想的。中国走法治之路还是对头的,宪政之路还是比较稳妥的。中国共产党可以在宪政的框架下起主导作用,但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李光耀,这位政治老人对中国未来的一些说法还是比较客观的、有远见的,值得倾听一下。

简明扼要的观点摘抄,没有推理过程

这本书记录的是李光耀对中国、美国、及世界上主要发展力量(印度、伊斯兰等等)的观点。编译者提出问题,从李光耀过去的公众演说中提取观点。观点犀利直接,可以迅速的对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及发展前景有高屋建瓴的了解,不过没有推理过程。如果想知道国父是如何详细得到这样的观点,这本书不能给出答案。还有略让我不安的是观点都是从不同的公众演说中提取出来的,有没有断章取义之嫌很难确认。

简单的智慧

很多的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却非常的困难。关于民主,确实我们的国情还不适合。但是对于语言,要抛弃中国的语言或文字,这却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看起来只是感慨一下,领导人多看看才有用。关键是要能够做到。

能力太强,舞台太小!

尽管在实际意义上,他是个十足的外国人,但是中国人总是喜欢把他当成自己人看待。大概七八年前,读过他的传记,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用不完的精力,在自己认为是正确事情上,那么的执着和坚持。可能正是因为他的顽固和坚韧,铸就了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性格!没有人会认为李光耀是温和的。他对待政敌的态度也正如在这本书中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残酷。但是作为行动派和实践派来说,与其花太多时间和持异见说个天翻地覆,不如拿出实际行动让对方彻底闭嘴。这也像他本人注重效率和实干一样!中国的邓小平也是这样的人,坚毅,刚强,不屈服,在“极左”思想没有完全清除的恶劣环境下,坚持中国应该改革开放,所以这才为中国今天大国地位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拥有这样的领导者更是时代与国家的幸事!不要太把人放在道德的显微镜下剖析,那样做的意义不大。因为没有人是完人,是人就会犯错误,是人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所以看人最重要是看他做了什么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福祉的事情。人民看政治家的角度,也不要总是拘泥于政治圈里的游戏规则,总之,人民得到实惠,社会得到进步,国家得到发展,就够了!但是新加坡实在是太小了,李光耀的舞台其实也是太小了。假如是他领导一个拥有几亿人口的国度,假如是他治理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古国,假如是他领导东亚强国在国际舞台纵横博弈……但历史往往又不能假如!可能他只有领导新加坡的运气和福气!但不管怎样,这样似乎足够了!即使没有让他拥有领导马来西亚走向更加繁荣和富裕的可能,新加坡,足够了!华人的思想似乎很擅长精英治国理论。不管是台湾,香港,或是新加坡,地域范围小,可能更有利于华人思想活力的迸发。加之华人历来勤勉与谦虚的作风,也使得在东南亚50%以上的财富掌握在华人手里。最后还得注意,他是华人,但他不是中国人。他的观点和立场是以新加坡的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的。希望他健康长寿!

洞察人性和能满足人民需求的人往往是伟大的

“战略家中的战略家、领导人中的领导人、导师中导师”这是作者所在序页当中所给予的评价,而我深知自己的渺小现在还无法从国家领导人的角度去评价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就我而言一个伟大的人物,他首先能够满足的是人民的幸福解决人民的基本需求,在此之上从社会福利等尽可能的完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的所需。他是一位思想家对于国家的治理与对于人性的通彻理解有着其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语言的应用在能够得到有效传播和吸收学习的通用语言“英语”的改革之上也是十分有先见之明的。他所认为“人性之本恶,必须加以限制,制止恶的一面。”学会如何征服自身的原始本能和情绪,难道不是一个人基本的控制行为所在嘛? 利益至上、追求至上、和谐至上,人们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必将是一个领导人所要给予的十分重要的信心,能够给予在危难之中解决他们的需求/他还说“好吧,什么才是最佳解决之道?怎样才能为最多的人创造最大的幸福和福利?” 李光耀先生所能给予一个民族带来的希望和进步,这必将是与他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而不仅是他!“一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他对某些事物的是喜欢还是厌恶,决定了党这些事情再次发生时,这个人是持欢迎态度还是畏惧态度,对于民族也是如此;一个民族肯定会从历史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一手经验的深刻生动印象和持久性是那些二手经验不能给予的"解决问题的高手,实用主义的伟大领导人---李光耀

孤立的影子

孤立的影子偷爱警/文几个月之前,基辛格《论中国》,在年根岁尾,李光耀也开始《论中国》。从中国换届以来,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国际评论,一路凯歌。“复兴梦,强国梦”成为时下的主旋律。中国每年的经济综合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持高位增长的态势。美国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强势经济,会增加世界经济引擎的稳定系数,给水生火热中的美国经济危机,带来一股强劲的反推力,帮助美国走出低迷的经济危机。从另一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可以说带动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平衡,缓和了经济危机造成的高压态势。走出国门的人,会觉得中国经济内部,很强大很有实力,门内的老百姓,最清楚经济压力的上升趋势。到底是中国论,还是论中国,看看李光耀先生是怎么评论的。新加坡是个岛屿城市,人口400万左右,被称为狮城、花园城市,亚洲四小龙之一,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作为“国父”李光耀,从政50余年,将新加坡从一个落后的城邦,建设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城市,李光耀的个人政治见地,得到了很高的验证。但我个人觉得,新加坡的成长,除了李先生本人的贡献之外,也存在着亚洲人,特有的地域秉性,比如谦和、驯服、屈从的性格特征。亚洲人生性比较孱弱,没有欧洲人那样高大威猛,性格中的粗狂豪放,虽然新加坡是移民城市,却没有改变基因里的弱化特性。除了新加坡,整个亚洲,基本上都是存有这样的弱化特点。因此,新加坡人,认同于平缓的政治管理,明确的精英层次划分,习惯于随和的自由选择。如此一来,新加坡看起来和谐有序,井井有条,如李先生说的,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迅速,只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使得新加坡成为从第三世界迈入到第一世界。李先生不是在标榜自己的功绩,确实将新加坡发展提升了很高的台阶。个人觉得,李先生的思想中,举棋不定的犹豫情结,错失了新加坡走向更为宽泛的一个领域,虽然站在了第一世界的行列当中,却只看到孤立的影子,东南亚最小的岛屿国家,发展最快最好的亚洲国家,却找不到一个同级别的影子对照,找不到更宽更高的行效平台,来施展国家发展的创新战略。新加坡的喉咙,应该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可能是过于严格理性的规划平台,减弱了国家整体的影响力,使得新加坡在亚洲区域,被看做发展较好较快的国家,而放在世界区域,新加坡的整体实力,显然没有中国来的更迅猛。李先生分析了中国、美国、印度、东南亚、穆斯林、及世界格局。作为中美关系,日渐频繁的双边贸易关系,成为促进金融缓速回升,持续提升经济稳定的关键,中美利害关系,从战略角度看,有这本质上的差异,但为了共同利益体的联姻,目前来看,需要共同发展,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良策。李先生对中美关系中的硬伤,给予了直白的点评,李先生认为,中美关系在目前情况下,军事较量、主导地位较量、贸易较量都是不可取的,中美需要共同联手,才是解决、发展世界经济的最好途径。关于印度,李先生说道,印度是亚洲区域,唯一能够和中国匹敌的国家,从人口数量上、国家政治、战略发展,印度会在某些领域牵制中国脚步,但印度自身弊端,也很明显,种姓、宪法、政治体制的缺陷,是印度硬伤所在。关键是影响人才管理和保留。穆斯林世界,目前是混乱的宗教争端,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整个穆斯林世界。整个东南亚,发展较快的中国,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拉动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作为新加坡来讲,并不喜欢在大手牵小手的友情中,等待时机,因此,新加坡隐藏自己的战略优势和战略主张。它有自己的主见。地缘政治,成为新领域下的新模式。在地缘区域中,各个国家,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新加坡也不例外,但新加坡毕竟没有优势资源、丰富的物质资源,只能通过人才战略,协作战略发展自己的经济。新加坡厉行法治的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城市形象,优化的人才储备,都是新加坡的优势所在。如果能够把优势资源,输送到其他国家,也不失为一种资源交换,政治壁垒,不等于闭关锁国,新加坡应该尽肯能走的更远些,发展的更快些。

智者看世界《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智者看世界《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新加坡的成功有目共睹,一个二百多万人口的城市,那么大的一点地方,只经历了一代人的奋斗,就从原来殖民地时期的第三世界,提升到现代的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甚至超过美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和新加坡总体李光耀是分不开的。李光耀的这本书中,论述了自己对中国,对美国,对阿拉伯国家,对印度,对新加坡的看法,并且对未来的国际局势,经济走向做出了预测。中国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和中国人就一直在探索,可是却一次又一次失败了,尝试过学习美国,尝试过学习苏联,都没有成功,直到邓小平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才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正确的道路,可是这条路以后怎么走?还是不很清楚。西方的自由和民主,在东方国家是否能够成功,日本成功了,韩国成功了,台湾也不错,可是印度却并不成功,还有菲律宾可以说全盘移植美国体制,可是却弄得一塌糊涂。而新加坡却坚持走一种威权路线,不盲目学习西方,也获得了成功。李光耀认为,中国不能走美国民主路线,中国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控制,一个是中国人口太多,一个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李光耀认为中国经济还会继续持续的高速增长下去,再用二十到三十年,将会超过美国,不过人均依然差距很大,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国,在经济,文化,和创新上,中国依然无法望其项背,因为全世界的人才都在流向美国,而中国没有这个条件吸引国际人才。日本虽然是世界第二经济体,可是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所以并不欢迎人才的流入,所以日本的创新能力有限,无法和美国抗衡。而印度,是一个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强国,基础设施太落后,李光耀则表示很难看到崛起的希望。而阿拉伯国家的恐怖主义,则是威胁和平的重要力量。所以未来的世界中,美国仍然是老大,无人能够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而中国在经济上,和美国互相制衡,未来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复杂,各个国家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一去不复返了。新加坡虽然不大,但是却用开放的姿态,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一个特殊的国家。

国父如是说

这个世界上能称为国父的人中,李光耀无疑是最名副其实的,可是说,是他创立了新加坡,在恶劣的环境中将新加坡从一个落后的第三世界小国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一世界国家之一——闻名于世的花园城市。全世界的政治家中,李光耀无疑是最杰出之一,在华人圈也享有盛名。我觉得原因在一下几点:1,建国时恶劣的环境,新加坡是被迫独立的,被马来西亚联邦赶出来,周围全是是不友好的穆斯林国家,资源不是匮乏而是几乎没有,连水都要进口。几乎全都是文盲的国民。中国被共产马教占据,使得海外华人处境艰难,又输出革命,祸害不止。2,虽然表面上是民主社会,通过威权政体,实现国富民强。这点应该是大陆共党最羡慕的。所以才有一波波的向新加坡考察学习的浪潮。3,在东西方之间纵横捭阖,因为是华人,他说中国的时候西方人听,他说西方的时候中国人听,可以说是东西方的桥梁。虽然书名是《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其实就是说了中国怎样?中国崛起了怎样?西方怎样应对?伊斯兰怎样?新加坡的成功之道?————其实,是一个word文档可以解决的,居然还弄一本书出来,硬皮39元。幸好是从图书馆借的。更加坚定了我以后非经典不买,实在是坑爹的书太多了啊!

细数李光耀的“不”“是”

细数李光耀的“不”“是”2015-03-23荣振环李光耀的六不和六是。习大大推荐的书,不得不读,一定要读。向李光耀致敬,伟人走好。向李光耀致敬:李光耀的不和是作者:荣振环今天,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因病逝世。他是荣老师最为佩服的政治领袖之一。新加坡弹丸之地,只有400多万人口,自然资源也很匮乏,连饮用水都需要进口。却在他的带领下,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就从第三世界跻身第一世界。WHY?简单来说,是他让新加坡不同于他的邻国。李光耀有两大策略:首先鼓励开放和移民,通过外资将技术、管理、市场和人才引入进来;其次,选择使用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在国际舞台上更具竞争力。同时,他也有三个依靠。在李光耀看来,新加坡没有自然资源可供“剥削”,只有依靠勤劳的人民,依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依靠决心做到诚实称职的政府。荣老师今天分享这本书,《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透过李光耀的不和是,来向这位巨人致敬。六不不迷失信息技术现在越来越重要,但比信息技术更重要的也是是自己的价值观。所以,李光耀说:“无论好坏,我们必须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但要尽力避免副作用。我们必须掌握一流的技术,但永远不能丢失自己的价值观。 ”不要急很多政府做事很容易急于求成,或者为了眼前牺牲长远。李光耀说:搞改革不要操之过急,没有人愿意丧失自己的种族、文化、宗教甚至语言属性。作为一个国家,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具有一些相同的东西。改革步子太大,就会招来问题,要慢慢地、稳步地推进。坚持维护社会秩序、给人民提供教育、维持睦邻友好关系、厉行法治、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那么国家没有道理不发展。历史不会重复,但某些趋势及其结果却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不懂历史,就会目标短浅;如果了解历史,就能着眼未来。这种了解不但是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才能总结经验教训,学习领悟成长。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一手经验最生动、深刻和持久。不偏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说美国怎么样,民主国家怎么样,以此来批评中国时政。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偏见。李光耀说:充斥着多样化的意见和不同思想,满载各种噪声和骚动,以及身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偏见与傲慢,这样的自由主义无法推动我们成功,不装逼一些人自己的言行必须要冠以主义和理论。以为这个东东就有长久生命力,说出来高大上。其实,李光耀说:我的人生从不依靠某种哲学或者某些理论指导,因为一个理论并不会因为听起来悦耳或者看起来符合逻辑就一定具有现实可行性。我只对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我只面对实实在在的问题,保持现实务实的头脑,不被理论束缚和限制,不再一棵树上吊死。我们只脚踏实地,绝非故意也没兴趣给高深的理论原则挑刺。逻辑与推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检验。严峻的考验是成绩,而不是承诺。民众根本不关心也不想知道什么理论,他们只想要过好一点的日子,一个更平等、公正的社会。不迎合很多专家常常拿民主说事,李光耀说:中国不会成为一个自由的西方式民主国家,否则就会崩溃。不可能把一些外国的、与中国的过去完全不符的标准强加给它。忽视专家和类似专家的人提出的批评与建议,尤其是社会科学、政治科学方面的学者,他们的理论讲的都是社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最接近他们的理想状态,尤其是应该减少贫困、增加福利。更不会介意新闻媒体说什么,不会让他们抓住我的灵魂。我只努力做正确的事,但不一定是政治上正确的事。同时在被别人爱戴与被别人惧怕的问题上,我一向认为马基雅维利是正确的。如果没有人害怕我,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不妄想有些民族总想着霸权,征服别人,奴役他人,掠夺财富。其实,这些都是不能永恒的。李光耀说, 倒退和崩溃的风险永远存在,再繁荣文明社会也是极其脆弱的。同知识、道德和精神上的满足相比,尘世的一切荣耀与成功都是转瞬即逝的,一切感官上的愉悦和快乐都是短暂的。人性本恶,必须要加以训练管教。如果我们要生存下去并保持各自的特征,就必须学会寻求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人类从来都没平等过,虽然人类应该平等。无视富有差异而多样化,不现实的追求平等只会导致倒退。任何一个政权、宗教和思想都无法征服世界,或者按照自己的设想重塑世界。六是是自己中国从来不想做别人,要做就做最好的自己。李光耀说: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中国明白日本和德国的错误在于挑战既定的秩序,俄罗斯的错误在于军费开支过大、民用技术投资欠缺导致经济崩溃,他们深知国内生产总值(而非人均水平)才是国家实力的关键,因此他们尽力避免任何损害中美关系的行为,否则会毁掉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策略是在当下的框架进行发展,等待时机,直到变得足够强大,可以重新定义政治经济秩序。中国要想一帆风顺地不断发展,内部需要稳定,外部需要和平。中国实施民族复兴的主要障碍是文化、语言以及不能吸引、同化他国人才,今后还会面临治理方面的挑战,包括腐败、缺少法治、贫富差距、(因技术快速发展而导致)落后的制度。是生活政治体制好不好,不是政治人物说的算,而是老百姓的生活说的算。李光耀说:要检验一套政治体制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看它能否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是否有助于改善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标准,能否在确保人民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在没有学会游泳之前,别去深水区。民主带来的好处虽然很多,但是也更具备危险性。人民是变化无常的,他们厌倦生活稳定改善的日子,倾向于贸然为了追求新鲜而选择改变现状。我们寻求的不是民主或独裁本身,我们寻求的是令人舒服的政体,这种政体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压迫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我们创造机遇。是经济中国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军事影响力,而在于经济影响力。如果希望继续和平崛起,在经济和科技上必须要争第一。是开放成功的帝国都会接受其他种族、语种、宗教和文化,并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民族。美国具有很大的自我更新和复兴能力,没有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而是最有进取心,最有创新性,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态度务实,极具吸引力而具备完善的开放体系与开放思维。更具体一点,美国社会对于开拓创新的尊重体现在: 1. 国家注重个人独立和自力更生; 2. 尊重创业人员; 3. 能接受创业和创业过程中的失败; 4. 对收入差距大比较宽容。新加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新加坡对新加坡人的定义是:只要加入了我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使用英语而非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是为了向世界开放自己,使我们自己接触并利用那些促进发现、发明与创造力的主要力量,这些力量不仅存在于英语这门语言中,还存在于英语的思维方式中。是国民要想建立高效的政府,必须选择优秀的人担任政府职务,让最棒的人做难度最大的工作。而他们的回报不能只有社会对他们所作贡献的赞誉。没有优秀的领导,再先进的制度也只能落为平庸。归根结底,一个国家的制度能否产生效力,取决于本国人民。是人资一个国家一定要重视国民的价值。不要看轻人口,要看重人口变为人资。李光耀说: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质量是觉得国家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而非民主)。只有鼓励人们做出最大贡献(并给予应有的回报),社会才能实现进步。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我、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职业道德使他们在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最后,我列出我比较喜欢的李光耀的几句名言:“我没听说过有人上完领袖课便能当领袖的。”“安于于现状?我希望我可以那么做。但不行,你只有死了才能安息。”“我希望死后能与妻子重逢,但我不觉得能实现。我只会像她一样,不复存在──否则另一个世界的人口便会过多。”“哪怕我卧病在床、哪怕我已经入土,要是我觉得新加坡有什麽不妥,我就会站起来。”“我只做正确的事情,不管是否政治正确。”说到邓小平:“我觉得最伟大的是邓小平。以他这个年纪,要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马克斯、列宁、毛泽东思想不可行而必须放弃,只有伟人才能做到。”评价习大大:“我认为习近平能够与纳尔逊.曼德拉(NelsonMandela)相提并论:一个情绪极为稳定、不受自身苦难影响判断的人──换言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要让人民快乐,有两件事情是可以做的,但必须做其中一件。一是给予人民感到满足的东西──好的食物、好的衣服、一个美好的家;如果你做不到,就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憧憬。”终于明白我们快乐的原因了,我们有中国梦。更多精彩书评,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平台“荣振环微书评”:这是中国最为睿智的移动互联、营销与品牌、新技术、新思维的微书评。微信号:rongzhenhuan.荣振环图书推荐,每日推荐一本好书。让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好书活用,智慧伴侣。中间穿插微品牌策略、微营销策略、微文化智慧。让你学到即能用到。每日一书,人生不输。欢迎朋友们把好书分享给你的朋友,传递书香,共享智慧。

观点深刻,浅显易读

一般而言,提到政治,都是比较高深难懂的。但这本书把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关系,以及发展,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出来。易读好读,打开书就根本停不下来,想一直看下去。但书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观点,都相当深刻。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书笔记

2009年8月,香港,我有幸在一个青年交流活动中聆听了恒隆地产董事局主席陈启宗先生的讲演,当时陈先生的很多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很是钦佩。他在讲演中提到在他看来世界上有两位在世的地缘政治大师,一个是李光耀、另一个是基辛格,而且他定期会去拜会李光耀。因此前不久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由基辛格作序、描述李光耀对世界见解的书后,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由于李光耀对于世界地缘政治和区域治理的看法深刻而准确,你可以将本书中的内容作为结论来阅读,了解未来世界趋势最可能的演化方向,从这个角度阅读本书,你会发现阅读过程非常轻松:结构清晰、观点鲜明、体量不大。然而,如果你试图透过本书进而理解李光耀这些观点的推演逻辑和推演过程,则会难度大增,一是由于书中对很多观点的论述均是点到为止,二是也需要读者具备深刻的对事物和政治本质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此处将书中一些观点整理如下,以备日后重温和反思。1. 中国的未来根深蒂固的大国思维和民族复兴意识决定了中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崛起,而非作为西方世界的附属;崛起过程中,中国不希望像之前的德、日、苏那样挑战世界当前既定的秩序,因此会避免产生任何损害中美关系的行为;中国的着重点是通过经济拓展其影响力;中国崛起的障碍:法制程度不够、文化习惯不鼓励创新、汉语难学且因此难以吸引外国人才;中国不会成为一个自由的西方式民主国家,否则就会崩溃,但有可能向议会民主制变革;20年后中国才会实现司法独立。2. 美国的未来美国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复兴能力;美国的创造力、弹性以及创新精神使其有能力应对一些核心问题;当前美国不像欧洲和日本那样提倡舒适性和种群性;美国选举制具有很强的劣势,因为领导人难以触及社会的痛点,他们应当为了美国真正利益而奋斗,而非一味受制于民众情绪;一个国家如果要发展自己,更需要纪律而非民主;枪支、毒品、暴力犯罪、流浪、公共场所不当行为体现了过分重视人权的公民社会的堕落;美国要避免欧洲化、避免过度关注中东;美国的债务问题最有可能弱化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社会之所以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维持繁荣,并不是个体至上的文化优越感的功劳,而是因为某种地缘政治意义上的运气、充足的资源、大批移民注入的能量、来自欧洲的充裕的资本和技术,以及两个大洋能使美国免受世界冲突的影响。3. 美中关系的未来中国将把中美对峙维持在依然可以利用美国的水平;中国将推进其军事现代化,但目的不是挑战美国,而是在必要情况下实现两岸统一;亚洲需要美国以实现均势,亚太地区唯一的均势只能是美、日、中三国之间实现均势,其中日、美是一边,中国是另一边,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的潜在实力将超过美日两国之和;是接触中国,还是孤立中国,美国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抉择,前者会使中国成为对手,后者会使中国成为敌人。4. 印度的未来印度的发展速度是由其宪法、种族结构、选举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联合政府决定的,而这些因素都会加大决策难度;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其具有森严的社会等级、优秀人才得不到最好的发展,尼赫鲁与甘地也无法消除印度的种姓制度,无法摆脱印度根深蒂固的旧习;印度的优势是法律制度较为完善、有利于为知识产权的形成和保护提供更好的环境,另外印度享有人口红利(在能提供更好教育的前提下);中印的竞赛不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竞赛;日本和美国加在一起会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同中国抗衡,但由于美国在一两百年后主导亚洲的能力可能降低,印度是在亚洲国家中与中国抗衡的最佳选择。5. 世界大势的未来今后十年,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有:欧元区问题、朝鲜问题、日本的经济滞涨问题、伊朗核问题;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使其经济无法腾飞,而且日本为了保持民族血统纯正也不接受移民;金砖四国不会组成一个集团,毕竟大家的梦想是不一样的;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之一就是拉大了高知人群与低知人群的差距、城乡收入的差距、以及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之间的差距;全球化不可逆转,因为推进全球化进程的技术已经出现,这些技术是不会消失的,而且,更好的、更廉价的交通和通信将进一步增强推动全球化的力量。6. 民主的未来一人一票的议会民主制只有在人民面临多项选择但能理性选举时方可实现良性运作;如果参选的政党都无法给选民提供理想选择,那么这种民主制度也会崩溃;我不认为一人一票是最好的,如果我们给那些40岁以上且有家庭者每人两票,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制度,因为这样的人极有可能更加认真,毕竟他们投出选票时还要考虑孩子们的利益,年龄为40-60岁的人是理想的选民;每个社会必须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状态,一边是高度竞争的社会,一边是过度平等的社会,在这两个目标之间有一个能让社会实现最佳状态的黄金点,这个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动。7. 国家治理21世纪,一个国家是否安全、能否增长,最关键的因素不是这个国家是不是民主,而是这个国家的人口因素,最欢迎移民的国家就会占有经济优势,但开放的移民政策也会带来一些风险;仅靠移民无法解决国家面临的一切人口难题,有必要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鼓励生育或计划生育;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最佳方法就是让最优秀的人做难度最大的工作;自工业革命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成为工业强国之前就变成了经济大国;神权国家如同乌托邦式的国家,只是海市蜃楼。8. 其他同知识、道德和精神上的满足相比,尘世的一切荣耀与成功都是转瞬即逝的,一切感官上的愉悦和快乐都是短暂的;我相信一个人的能力、癖好和性情中有70%-80%的成分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最崇拜的领导人是戴高乐、邓小平、丘吉尔。

不是评价,只是笔记

作为最近的畅销书,里面很多的关于国家发展、世界动向的评论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太过遥远,但李光耀先生的很多理念,甚至于寥寥几段关于他回顾自己人生经历的文字,都会让自己思考很多。有时不禁会觉得,生活了二十多年,自己的思想并不是独立的,那些头脑中形成的观念,似乎只是国家宣传、社会导向和思想潮流趋势下的产物。唉,莫名无力。说几点对自己有用的吧。“中国的国内生产总之的绝对额将不可避免地赶上美国,但其创新能力可能永远无法与美国匹敌,因为它的文化不鼓励进行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于一种声音,当有其他与自己观点不符的声音到来时,也许我们会争论、热议,但少有反思和尊重。“美国文化过于注重个人权利,个人有权根据自己的喜好采取各种行为,但这种个人权利的膨胀是以牺牲社会秩序为代价的……社会的道德基础被侵蚀以及个人责任心丧失都与之有着莫大的关系。”——近些年,中国年轻人中有种时髦的观点,就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确,与我们的祖辈父辈相比,我们更加关心个人情感和个人利益,但避免矫枉过正,请不要忘记前提——社会秩序与道德基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预言,接下来这个世界,企业运作方式的最大变革,就是日益以合作伙伴为基础,而不是以所有权为基础。”——把对象换成每个人来说,如果想要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的世界,比起一味地将着眼点放在累积财富,我们应该更注重与人交往。“我从来没有因为民意调查或欢迎度调查而过度忧虑或纠结过。我认为你如果因此而过度忧虑或纠结,你就是一位虚弱无力的领导者。如果你一直过分关注自己的受欢迎程度是升是降,那么你就不是一位领导者。你只是在跟风。”——对每个普通人来说都一样。“任何一个政权,任何一个宗教,任何一种思想,都无法征服世界,或者按照自己的思想重塑世界。”——所以,不要试图妄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人。尊重他人,反思自己,按照你觉得对的去做就好。“在外出旅游和访问期间,我会注意观察一个社会、一个政府是如何运作的,会思考为什么它们运作得好……人的思想不知来自于阅读,你可以从书本中获取,但如果你不把书本知识同自身情况结合起来,书本知识就无用武之地。”——多观察,多思考,多比较,多纠正,多往好的方向进行改变,人当然也会越来越好。

【笔记】只要加入了我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

5p 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7p 中国明白日本和德国的错误在于挑战既定的秩序,俄罗斯的错误在于军费开支过大、民用技术投资欠缺导致经济崩溃,他们深知国内生产总值(而非人均水平)才是国家实力的关键,因此他们尽力避免任何损害中美关系的行为,否则会毁掉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策略是在当下的框架进行发展,等待时机,直到变得足够强大,可以重新定义政治经济秩序。8p 中国要想一帆风顺地不断发展,内部需要稳定,外部需要和平。10p 中国实施民族复兴的主要障碍是文化、语言以及不能吸引、同化他国人才,今后还会面临治理方面的挑战,包括腐败、缺少法治、贫富差距、(因技术快速发展而导致)落后的制度。11p 当中央强大时,国家就会繁荣;当中央虚弱时,地方小皇帝就会遍布。中国的文化传统不但不鼓励进行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奖励顺从),还易催生官僚制度。13p 使用英语而非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是为了向世界开放自己,使我们自己接触并利用那些促进发现、发明与创造力的主要力量,这些力量不仅存在于英语这门语言中,还存在于英语的思维方式中。16p 中国不会成为一个自由的西方式民主国家,否则就会崩溃。不可能把一些外国的、与中国的过去完全不符的标准强加给它。18p 中国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军事影响力,而在于经济影响力。如果希望继续和平崛起,在经济和科技上必须要争第一。19p 性格内敛,不是说不和他人交流,而是不会显露自己的好恶。坦然接受自己经历的苦难,以此磨砺出自己的钢铁般意志。拥有强大的情感控制力,不会让个人的不幸和苦难影响其判断,脸上总是洋溢着令人愉悦的微笑,让人印象深刻。23p 成功的帝国都会接受其他种族、语种、宗教和文化,并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民族。美国具有很大的自我更新和复兴能力,没有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而是最有进取心,最有创新性,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态度务实,极具吸引力而具备完善的开放体系与开放思维。32p 民主制度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发展,国家的进步更需要纪律。民主过于兴旺就会催生无纪律、无秩序的环境,在重大问题上常常会陷入僵局。32p 要检验一套政治体制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看它能否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是否有助于改善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标准,能否在确保人民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33p 个人权利的膨胀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牺牲,道德被侵蚀、责任心丧失。强调个人至上,就难以保持凝聚力。只有极少数顶层人才能应对这种混乱无序的思想碰撞的形态。35p 充斥着多样化的意见和不同思想,满载各种噪声和骚动,以及身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偏见与傲慢,这样的自由主义无法推动我们成功,38p 要想建立高效的政府,必须选择优秀的人担任政府职务,让最棒的人做难度最大的工作。而他们的回报不能只有社会对他们所作贡献的赞誉。没有优秀的领导,再先进的制度也只能落为平庸。归根结底,一个国家的制度能否产生效力,取决于本国人民。46p 中国对美国的抗争行为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它对政变世界不感兴趣。中国需要美国来发展自己,展开良性竞争,避免冲突。53p 外部大国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重塑美国,特别是美国。并且,美国社会太过多元、利益主体太复杂,无法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上达成单一或一致的意见。而实际上,在中国参与讨论世界稳定与安全的问题之前,美国并不想让中国崩溃。55p 推动中国政治变革的最佳途径就是增强它和世界的贸易关系与投资关系,然后它的繁荣将更多地取决于它和贸易大国在经济体制方面的协调性,而广泛的联系将影响和改变其文化价值观和道德标准。74p 民主不应该被用作惰性的挡箭牌。实行威权主义的政府把经济搞得一塌糊涂的例子很多,民主国家经济发展成就斐然的例子也很多。因此问题不在于政治体制的类型,而在于该国政治体制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为所有人创造就业的政策上达成共识,能否确保得到基本完整的、一以贯之的落实。92p 伊斯兰恐怖分子是伊斯兰祈祷团和用圣战主义思想给人们洗脑的传教士,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地打压所有不认同自己的人。只有理性的、温和的、以现代化的观念对待生活的穆斯林才能同伊斯兰极端主义抗争,抵制以曲解教义为基础的恐怖主义式的意识形态,赢得穆斯林灵魂的控制权。101p 新加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新加坡对新加坡人的定义是:只要加入了我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102p 搞改革不要操之过急,没有人愿意丧失自己的种族、文化、宗教甚至语言属性。作为一个国家,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具有一些相同的东西。改革步子太大,就会招来问题,要慢慢地、稳步地推进。坚持维护社会秩序、给人民提供教育、维持睦邻友好关系、厉行法治、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那么国家没有道理不发展。104p 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质量是觉得国家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而非民主)。只有鼓励人们做出最大贡献(并给予应有的回报),社会才能实现进步。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我、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职业道德使他们在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125p 无论好坏,我们必须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但要尽力避免副作用。我们必须掌握一流的技术,但永远不能丢失自己的价值观。131p 全球化无可替代,不可逆转。推进全球化进程的技术已经出现,而这些技术是不会消失的。更好的、更廉价的交通和通信将进一步增强推动全球化的力量。全球主义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力抗击那些伪装成地方主义的保护主义。137p 政府的作用是做出坚定的决策,在管理人民的事务时采取明确的、一贯的态度,力争形成人尽其才的环境,打造以个人能力和社会贡献(而非财产和地位)为基础的社会,秉持维系并提出社会标准,在经济领域有所建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领导人的职责是激励民心、凝聚民智,给人民注入信心,使其有所担当,有能力规划前景,并有魄力坚持既定道路,积极回应人民的恐惧和疑虑,万不可让人民替你分担忧愁。140p 忽视专家和类似专家的人提出的批评与建议,尤其是社会科学、政治科学方面的学者,他们的理论讲的都是社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最接近他们的理想状态,尤其是应该减少贫困、增加福利。更不会介意新闻媒体说什么,不会让他们抓住我的灵魂。我只努力做正确的事,但不一定是政治上正确的事。同时在被别人爱戴与被别人惧怕的问题上,我一向认为马基雅维利是正确的。如果没有人害怕我,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143p 民主的精髓在于无论谁当选,都要忠实履行公民赋予的使命。需要一群政治参与兴趣浓厚且时刻保持警觉的选民,由他们选举政治家管理国家事务,然后还通过民意的力量约束他们选举出来的政治家。同时,民主社会必须存在多个讲诚信、有能力的政党,使这个社会在更换领导人时有其他选择。另外,民主也意味着公民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与牺牲,法纪严谨,与政府共同面对重要社会问题。144p 在没有学会游泳之前,别去深水区。民主带来的好处虽然很多,但是也更具备危险性。人民是变化无常的,他们厌倦生活稳定改善的日子,倾向于贸然为了追求新鲜而选择改变现状。145p 我们寻求的不是民主或独裁本身,我们寻求的是令人舒服的政体,这种政体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压迫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我们创造机遇。146p 盲目行使法律原则,会毁掉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实际上如果没有秩序,法律不可能运行,建立秩序之后,社会才会稳定,只有在此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国家之间才能按照既定的法律体系确立关系。一套法律体系面临的严格检验不在于其理念多伟大、多崇高,而在于它实际上能否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秩序、有正义。148p 即便对于一个成功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言,仍然要维持平衡,以打造一个有凝聚力、有同情心的社会。两种社会之间的平衡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价值观的变化而移动。犹如太极阴阳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54p 人性本恶,必须要加以训练管教。如果我们要生存下去并保持各自的特征,就必须学会寻求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人类从来都没平等过,虽然人类应该平等。无视富有差异而多样化,不现实的追求平等只会导致倒退。任何一个政权、宗教和思想都无法征服世界,或者按照自己的设想重塑世界。158p 新加坡(成功)模式是无法轻易复制的,这是我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情。160p 倒退和崩溃的风险永远存在,再繁荣文明社会也是极其脆弱的。同知识、道德和精神上的满足相比,尘世的一切荣耀与成功都是转瞬即逝的,一切感官上的愉悦和快乐都是短暂的。161p 逻辑与推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检验。严峻的考验是成绩,而不是承诺。民众根本不关心也不想知道什么理论,他们只想要过好一点的日子,一个更平等、公正的社会。162p 我的人生从不依靠某种哲学或者某些理论指导,因为一个理论并不会因为听起来悦耳或者看起来符合逻辑就一定具有现实可行性。我只对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我只面对实实在在的问题,保持现实务实的头脑,不被理论束缚和限制,不再一棵树上吊死。我们只脚踏实地,绝非故意也没兴趣给高深的理论原则挑刺。164p 历史不会重复,但某些趋势及其结果却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不懂历史,就会目标短浅;如果了解历史,就能着眼未来。这种了解不但是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才能总结经验教训,学习领悟成长。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一手经验最生动、深刻和持久。166p 能做到简洁清晰的表述绝非易事,但必须竭尽所能把复杂的思想凝练成简明的语言。坚定有力地表达个人信念是我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自己的勇气和魄力,成为对方心中有价值和重要的人。167p 之所以会出现文明,是因为人类在一定条件下应对挑战。哪里充满挑战,哪里就能兴旺发达。当然,这还需要坚强的领导、高效的政府以及法纪的社会。相反,对人民爱护对民族进取心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降低人们取得成就、实现成功的愿望。只有你想拥有它,对它有需求,你才能知道需要有能力发现自己需要什么,才会指导怎么训练组织自己去打造能力,以去获得你想要的东西。169p 我们不要浑浑噩噩地奋斗,必须有明确的改善境遇的欲望、高瞻远瞩的良性管理和顺畅的社会流动性。保留多种族、多语种、多文化、多宗教社会的活力。以现实和务实的心态去克服新问题。170p 在一个完善成熟的社会中,加入这个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充分掌握该社会的语言。语言是维持社会凝聚力的力量之一,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是促进团结的重要基础。173p 美国社会对于开拓创新的尊重体现在: 1. 国家注重个人独立和自力更生; 2. 尊重创业人员; 3. 能接受创业和创业过程中的失败; 4. 对收入差距大比较宽容。173p 革命的环境造就的是铁血铁腕的领导人,而和平的环境造就的是能许诺给人民舒适生活的领导人。只有你拥有本能,对人民拥有天然的兴趣并且希望为他们做一些他们能感觉到的实事,你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领导人。174p 直升机素质:强大的分析能力、合理把握事实能力、善于总结原则并关注基本事实的能力。也就是说,即能从宏观角度鸟瞰事情和问题,又能确认关键细节,调整焦距对症下药。不但关注现实,还具有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群想象力”。175p 如果不希望出现长期的无政府状态和混乱状态,就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实现自我延续的全力架构。否则就会沦为傲慢与过度自信的牺牲品,或者在边个契机到来时与之失之交臂。178p 任何一个认为自己是政治家的人都需要看心理医生。我希望自己一直是一个意志坚定、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人。187p 我们想要一个公平的社会,我们想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但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我们从来不会自欺欺人地认为存在两个在毅力、动力、敬业程度、内在禀赋等方面一模一样的人。

很有价值

很有价值的一本书。李光耀成名已久,是一位智者。他的很多观点已经得到印证。对于我这样一直处于围墙内(未出过国)的人来说,听听围墙外的声音,虽然谈不上耳目一新,也是很有收获的。作为国企职员,我曾经关注研究过淡马锡的成功。作为新加坡的国父,带领这样一个小国站在世界之巅,颇有笑傲江湖之范。无论如何,他的成就决定了他的观点值得重视。

读后感_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读后感今天(2016-04-10)下雨,所以决定把《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这本书读完。希望能够通过对于此书的阅读,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于李光耀总理治国理念的理解,同时对于新加坡这个东南亚小国其文化和立国根本也能有更深入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次的阅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总理的以下三个观点:1. 达尔文式的生存主义2. 自助餐综合症3. 直升机般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将分别对于这三个观点,来阐述我的理解。首先,达尔文式的生存主义。李总理的这个观点,主要是结合精英管理理念得出的。李光耀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须有一个运转高效、清廉、正直、并且自主关心民众的政府。然而,如果想要建立并延续这种高效的政府传统,就必须吸引最聪明、品德最优秀、执行力强的人才到政府公共部门来为大众服务。政府部门中同样讲究优胜劣汰,没有潜力成为优秀领导人或者部长的人,就必须遭到淘汰,以此来保持政府运转的高效,就像‘丛林法则’提倡的一样。李光耀总理,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无疑非常支持一流人才的竞争和合作。李总理认为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能够在在经历一代人的时间后,成功从第三世界跨入第一世界,依靠的是这么几个立国根本。第一,周围国家政府官员不清廉,新加坡清廉。第二,周围国家政府部门运转不高效,新加坡高效。第三,周围国家基础建设薄弱,无法提供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来吸引外资企业来本国投资,新加坡有现代化的基础建设。新加坡的成功,主要就是凭借这些条件来和周围国家进行差异化竞争,吸引国外一流人才/企业进入,加快了新加坡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表明丛林法则对于当下国家的治理和企业的成长,都有着很强指导意义。第二,自助餐综合症。记得书中李光耀总理提过一个假设,什么时候新加坡彻底根除了“自助餐综合症”,那么也就表明新加坡已经彻底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首先,先要理解这句话,就得先说清楚什么事“自助餐综合症”。“自助餐综合症”,主要是指一国国民在吃自助餐时,心比胃大,拿了大大超出自己能够吃下的食量,最后造成了大量食物的浪费。这个现象的出现,我想主要会发生在一个国民人均收入增速很快的发展中国家。因为人均收入基数比较低,虽然逐步收入的增加,但外出享用自助餐在初期还是被看作为一类比较奢侈的花费,人们普遍想吃回本来,所以就导致了“自助餐综合症”这个现象。李总理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能够根除“自助餐综合症”,说明国民能够正确看待这类比较奢侈的花费,或者说大多数国民已经拥有了此类别的消费实力,不用再想着吃回本来,而是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和家人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或者品尝食物的美味上。这个有趣的假设,仔细想来还是颇有一番道理在其中的。第三,直升机般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这个理论不是李总理本人提出的,而是李总理借鉴荷兰壳牌石油公司KPI考核指标之后,所提出的。所谓"直升机般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的是现代化的优秀人才既要学会有高度的分析问题,但同时也得具有显微镜下分析细节,解决细节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即得有丰富的想象力,抽象思考能力并且有很强的分析问题,扎住问题重点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才是李光耀心目中最优秀,也最适合来担当企业领导人或者政府部长的。这个理念,对于引导现阶段人才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读过此书的人,想必一定能感觉到李光耀总理的正直和坦诚。同时,我想深信李总理是一个做事脚踏实地、有着坚定不移信念的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合在一起,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新加坡国父的形象,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李光耀眼里的中国

国与国之间是共生共荣,还是互相牵制?我认为前者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国家间利益盘根错杂,不管是贸易往来,还是政治外交,皆是彼此实力博弈的结果。只有在互相牵制,明确各自需求的前提下才有双赢的可能。本书探讨了世界多级格局下单个国家体的势力消长和发展趋势,以及大国间在利益牵制和地缘政治下的未来关系。此外,从域外视野看待中国非常有意思。李光耀对中国的看法很有点真知灼见的味道,中国目前的官僚体系,沿海和内陆城市严重的贫富差距,法治的不完善以及落后的技术使中国的治理制度显得落伍。目前的中国着力于通过经济,而非军事力量来拓展其影响力。李光耀提出的这点很重要,汉语难学,是中国收纳人才的一个障碍。而今,人才又是国际竞争的重中之重,相比起来,英语作为国际性的语言,为美国广纳各方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无法改变的差异性,然而除了语言门槛,创新精神和个体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美国对思想自由交流的开放态度,使其在后两者也占据着优势。同时,李光耀也指出美国个人权力的膨胀对稳定社会秩序带来的侵害。另一个观点如今甚嚣尘上:东方将如旭日东升,西方则将经历日薄西山。纵观中国整个历史,中国人从未主动向外侵略扩张。意大利耶稣会会士利玛窦曾这样讨论过中国人的不好战:他们完全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不热望着征服。在这方面,他们截然不同于欧洲人;欧洲人常常对自己的政府不满,垂涎其他人所享有的东西。中国在盛唐时期处于世界中心,接受周边小国每年的贡奉,也并未扩版国土。明朝的中国人拥有控制海洋的技术和财力,却因为闭塞的统治制度自愿放弃了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而今,对中国的复兴,不少国家疑虑重重,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李光耀提出了他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看法,他认为要确保没有经历过中国动荡时期的年轻一代不对他国产生敌对性思维,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使整个世界了解中国的崛起是友好的。此外,在他对印度一国的思考中,也提及了其他国家担忧的另一点,中国是一党制国家,而印度是一个多种政治力量构成的民主国家,因此,印度的发展并不会让其他国家认为其有侵略意图,反而可能成为制约中国的一股力量。这一点,说到底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带来的对立思维。整本书其实是对李光耀的十篇采访实录,包含他对世界政治格局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领悟,有些观点非常精彩,值得令人思索。然而,作为一本书而言,内容还是略显单薄。

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李光耀

读到这本书源于最近身边几个非常要好朋友的推荐,还有幸拿到了这本书的台湾版《去问李光耀——一代总理对中国、美国和全世界的深思》(2012年时报出版社,林添贵译),经过认真对比,和大陆的中信版包括注释都毫无二致,甚慰,毕竟书中还是有些对国人而言不那么顺耳的意见和评价的。对任新加坡总理超过30年(1959-1990),影响新加坡和亚洲政坛超过50载的李光耀而言,书前面的各国政要、知名企业家和评论家的推荐背书在我看来有些浪费纸张,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2012年写的推荐序已经足够点明李光耀的分量了:“李光耀刚刚掌权之际,新加坡的年人均收入是400美元,而现在已经超过50,000美元。他鼓励通晓多种语言的国人把新加坡建设成亚太地区的知识和技术中心。得益于他的领导,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已经变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国际化经济强国”(p.xxii)。李光耀对中国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1978年11月邓小平对新加坡的访问和与李光耀的会谈直接让小平同志下定决心,做了两大转变:“一是改变保守自闭,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二是接受建议,不再搞革命输出,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对外关系”(太原日报2008年9月4日 第10版《邓小平认错》),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此后,新加坡基于儒家文化的国家治理经验也成为中国国家和城市建设学习的典范,如今国人耳熟能详的“花园型城市”、“经济园区”、“高薪养廉”等概念无一不是源自新加坡。更为深远的影响也许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新加坡一党独大、长期执政、子承父业的民主方式虽然让西方世界略有微词,但据我所知还没有哪个西方大国整天拿新加坡的民主和人权说事,更没有指责他们“独裁和专制”。新加坡的民主模式也许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典范。对于民主,李光耀秉持一贯的实用主义观点,他不排斥西方的民主,但他倡导的民主是适合新加坡的民主,我姑且把它称为“有纪律的民主”。李光耀认为:“民主制度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发展,这个观点与美国政治评论家们所说的恰恰相反,我相信,一个国家如果要发展自己,更需要纪律,而不是民主。民主过于兴旺,就会催生无纪律、无秩序的环境,这是不利于发展的。要检验一套政治体制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看它能否建立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否有助于改善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标准,能否在确保人民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稳定、和平共处(和谐),大家对这些词汇是否感觉似曾相识呢?书中对世界第一大国当然也不乏论述,不过他却并不认为美国的成功是源于美国人所倡导的普世价值:“美国人相信他们的理念具有普世价值,比如个体至上理论,无拘无束的言论自由。其实并非如此,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实际上,美国社会之所以能这么长的时间内维持繁荣,并不是这些理念和原则的功劳,而是因为某种地缘政治意义上的运气、充足的资源、大批移民注入的能量、来自欧洲的充裕的资本和技术,以及两个大洋使美国免受世界冲突的影响。”(p.50)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不是李光耀的著作,更准确的说是两位美国作者分类整理的“李光耀语录”。李光耀多年来如同导师和心理医生一样给各国政要提供各种真知灼见,又像三国时期的“隆中对”一样预言世界大势,相信他对于国家治理和如何成功的经验,以及全球视野对于目前正在转型期,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以及同样倡导精英治国的国家管理者,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铁腕老人

看完《论中国》之后就读这本书,感觉这个老人非常直率、自信和坚定于自己的信念。的确,是非之分无从立现,总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才能盖棺定论,但他相信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出于高尚的目的”。他在语言方面的强硬手段不得不让人佩服,强制要求学校采用英文教学,关闭地方语言电台。但很奇怪,语言肯定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文化得以发展和延续的重要手段。虽然语言非常国际化了,但在新加坡的华人,依然不折不扣地在各种传统的中国节日里遵守繁文缛节进行庆贺。大街小巷依然飘着闽南语和粤语。不知道这些移民的后代会不会像大陆一样慢慢对这些传统陌生和摒弃了呢?感觉李对中国的国情、历史的理解还是比某些盲目强调民主立宪的政治家要深刻。他觉得一人一票的民主并不一定能产生最好的结果。按他设想中最理想的状况是40岁左右有家庭的人更应该有话语权,因为他们考虑得更为全面,会为后代多做打算。他觉得一个人的价值也在于有人“怕”。没有必要做一个老好人,试图得到所有方面的赞誉,这样总免不了要违背自己的初衷,得到一个没有价值的结果。他也很诚实地表达东南亚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也希望各个大国势力能得到牵制和均衡。在这样一个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要持续的发展想想都不容易呢!所以不知道新加坡的繁荣是不是昙花一现,还是能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一直发展下去呢?它的发展,是因为出现了李光耀的偶然,还是优越地理位置带来的必然?上海作为自贸区的发展会不会给新加坡带来致命的影响?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