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堡里的人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44737166
作者:(美)菲利普·迪克
页数:267页

内容概要

Philip K. Dick:
粉丝昵称PKD。
美国科幻文学界的传奇人物,在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独树一帜。
共出版44部长篇小说和121个短篇小说,曾获雨果奖和坎贝尔奖。
作品集中探讨何为真实以及个体身份建构。赋予科幻以复杂的文学性、心理深度以及社会警示意义 ,是美国最早一批使科幻严肃起来的作家之一。
盛名经久不衰,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包括《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等,一再催生票房新高。
以其名字命名的菲利普•K.迪克奖是美国科幻界的主要奖项之一。

书籍目录

高城堡里的人
韩松长文导读

作者简介

❤  评论家眼中菲利普•迪克最好的作品
❤ 架空历史最杰出的经典,集权政治和东方哲学的碰撞
❤ 1963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 著名科幻作家韩松长文导读
❤ 雷德利•斯科特操刀的迷你剧开拍在即
小说以《易经》牵引情节,通过对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穿插描述,讲述了一个反转过来的 历史——同盟国在二战中战败,美国被德国和日本分割霸占,探讨了正义与非正义、文化自卑和身份认同,以及法西斯独裁和种族歧视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

通过对一系列不同人物的塑造,菲利普•迪克讲述了真实和虚幻的生活及历史。
——《出版人周刊》
这是本十分出色的小说,对《易经》的应用尤其让人着迷。推理、悬念、艺术、哲理、情节和角色,无一不到位。
——艾弗拉姆•戴维森


 高城堡里的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这老头看上去软弱而紧张,躲躲闪闪,一副总想讨好人的样子。似乎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敌人,都比他强大,他只能迎合奉承。他的样子似乎在说:“他们要来打我了”。
  •     “看周易抽大麻是一种生活态度。” - 非凡感觉此书与其说是以情节为重的小说倒不如说是作者本身在践行一种哲学议题,略有一点存在意义大于文本价值的感觉…… - Mero在自需(主观)前提下建构所需客观条件,由此出发铺垫近未来或是平行世界背景,再在虚构(极端)的客观条件下探讨似乎更接近真实的人类情感及行为。由此获得的“真实”到底是更偏向于客观的真实呢还仅仅是“让人觉得更真实”?辩不清的。这个问题就像“误读”一样无所不在,科幻文本的现实意义,电影理论中的镜像理论精神分析乃至第二符号学中的多重映射之类都可以随便拿来引用一下。以上这段着重说的是此书的“存在意义”。能看到世界级别的宏观架构,也看到个体层面的坚持与追求;假设以及假设中的幻想,可能性,混沌理论蝴蝶风暴。但你能看到风暴过后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人类还是那样的人类。宏观的世界永远让人失望,而个体其单独探讨的意义所在就是让你看到足够的多样性以至于不会完全绝望。新版(2013)的翻译比之前看过的一个版本(2003)要好多了,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硬是没看出来那货是周易……有评论里引用到说菲利普迪克是文风家(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06802/)的那段叙述很有意思。以上这两段权当是说此书的文本价值。以及韩松的读后感是如此严肃认真深刻充满了哲学思辨读完简直让人为自己不正经的阅读态度而感到羞愧……“一个脑补过度的人写了篇小说另一个脑补过度的人写了读后感然后被一个同样总是脑补过度还逻辑混乱的家伙看到了。” 大概吧。
  •     《高城堡里的人》让我着迷的主要有两个原因:1,以《易经》和问卦为线索的世界观。韩松老师对此有相当深刻的领悟和见解,但这个故事打动我的地方却与韩老师的不太一样。年少的时候曾经看过卫斯理一部作品,故事里说算命不过是用某种方式窥探到多重宇宙中另一个宇宙已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不记得故事名字了,但这个试图用前沿的物理理论解释传统迷信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高城堡里的人》把这件事情阐述得非常含蓄,《易经》和卜卦反复出现给文章平添了迷幻色彩的美感。故事结尾的高潮部分,女主角大放异彩,陡然间从一个徒有其表的普通女青年转换成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神。同样的转换也发生在《易经》之上。但是我想说,这样的转换真的一点也不突兀,因为作者做过太多认真的铺垫。2,对于人性和世界正义性的描述和阐释。尽管整篇小说风格阴沉,但结局是让人看到希望的。作者一直力图用文字阐释八卦图阴阳相生相克的原理。故事发生在一个罪恶的社会环境背景下(轴心国赢得二战胜利),面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主角们苟延残喘小心翼翼地活着。然而,黑暗的世界和人性显然不是迪克最想揭示的,因为这些小人物们虽然卑微,身体里却携带着可以在黑暗的夜空发出耀眼光芒的特质。他们是八卦图中黑暗半球的那片光明的鱼眼。小说很惊艳,但与众多耳熟能详的科幻作家比起来,迪克施展的功夫有所不同。如果要做一个简单的划分,我阅读过的大多数成功科幻作家都是理性派,迪克则是感性派。理性派和感性派个体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表现在文学作品里就会导致,理性派作品以情节带动读者,感性派作品以情绪影响读者。迪克是个高产的作家,但生活一直过得十分艰难,我一向崇敬像他这样认真诚恳的文学艺术家(并不是每个搞创作的人都是如此),他们历经磨难,但绝不贩卖苦难。那句话叫什么来着——只有到过地狱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天堂?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文化焦虑 仇杀后的末世 痴人梦呓 嗑药乱语 书中的每个人都如同着魔上魂一般对未来和自身不知所踪 书中的各个民族看上去挺刻板印象的 用占卜的方式写小说好比绵羊用打字机写出莎士比亚的概率一样 迷失的不仅是书中的角色 还有我的观后感 真tm浪费时间 书中的这种假设本身就是对于战胜战败的讥讽和蔑视 戈培尔成总理 希特勒梅毒病发 易经狂热看上去非常违和——算是种东方想象吧 故事相当一般 另外,这也是别样的日德冷战时期吧 不过只有德国有原子弹的世界还是不存在的为好 宿命+轮回 某种程度也是对反抗现代性上的一如既往的无力
  •     易经成了平行世界的普世价值。 没毛病
  •     本书一开始就是四个主角视角并行的复杂叙事结构。背景设定更是脑洞大开:二战中轴心国获胜进而瓜分世界,疯狂的纳粹在全世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试图统治地球进军宇宙,日本则相对温和而谨慎(美国人对日本真的认识不深),意呆利一如既往被敌我双方无情吐槽倒是哪个平行世界都一样。其中有两个贯穿全书的梗,一是主角们喜欢用“凝聚五千年智慧”的《易经》算卦来占卜吉凶,其过程之翔实可见作者下了不少功夫去研究;二是在主角们所处的世界里流行一本禁书,内容却是我们所处世界的真实历史,包括二战美苏获胜,纳粹和军国主义遭到全人类的讨伐之类,成为众人心中的“乌托邦”,对比看来真是莫大的讽刺。尽管作者文风显得黑暗又混乱,动不动就大段议论感慨,但描写人物情感的手法却很打动人。日本商会会长田芥手刃两名特工后的纠结和绝望写得尤为出色。
  •     个人认为迪克并不具备驾驭宏大叙事的能力,面对架空历史这样吃力不讨好的题材,迪克典型的碎片叙事和嗑药独白反而使得内容更加杂乱。亮点在于平行世界的设定和易经内容的运用,使得平行宇宙这种非常世界系的设定拥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内在的必然性。
  •     睡不着,一口气读完。对菲利普迪克越来越着迷了。
  •     感觉完全不是一本科幻小说,只是借了科幻小说的一张皮,讲了个严肃的故事。
  •     看到第十五章才入戏...过去三个月每天要坐火车上下学/班,十月十一月只顾着抱怨,十二月终于在车上看完了一本书。去Zugsiptze的缆车上也在看,坐旁边的大爷问我那写的是日语不...
  •     读完一半以后还一直对这本有点失望,但是到最后才突然懂了PKD的伟大之处。翻译也没给作品加分,不算最喜欢的。
  •     所有人在一个虚假的历史中,凭借《易经》度过重重难关,三重迭代的文本也透露出来了,和使用占卜的意义,在必定的事件下做出理解,做出决定
  •     有迪克那些短篇里一以贯之的关于身份认同的探讨,但把西方文明的末世焦虑都建筑在东方文明的解方里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     PKD写得很绝望,我读得也很绝望。一个混乱疯狂真假难辨的魔幻世界,什么可以救得了人类?《易经》是不行的。结尾朱丽安娜听说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同盟国获得了胜利,世界变得十分美好,与她所处的现实全然不同;便感到了一丝安慰。然而那个平行世界的生活,并不比她的现实好上多少。迪克对东方文化一直怀有一种柔情和向往,所以才会把作为战胜国的日本写得文明温和又风度翩翩,仿佛老派绅士仿佛儒雅文人。然而军国主义对人的影响和改造实在可怕,我很庆幸今天的日本人接受了美国的普世价值教育和“洗脑”。
  •     易经那么神奇不要紧吗?在虚无怀有希望,也不知道是HE是BE
  •     这不算科幻吧,就像东野圭吾不算推理一样
  •     原来电视剧里的录像带在原著里是小说啊。感觉电视剧改编的要比原著更有格局更好一些。
  •     翻译都是大白话,干巴巴没有滋味,不像文学。 设定很牛,故事很平淡,也许是我没看懂,也许是翻译太太太平淡了。
  •     小说的设定很吸引人值五星,情节只值三星。跟电视剧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     “真相和死亡一样可怕,但比死亡更难发现。因此我很幸运。”读了一个学期终于读完了,觉得还是更喜欢尤比克,一定是翻译的锅。希望以后有能力读原版。
  •     PKD 人类珍宝
  •     如果轴心国胜了,同盟国败了,《易经》也不会是普世性的。
  •     铺垫有点太长了 不过这脑洞开得还是很有意思的 有点存在主义的那么个意味
  •     这么棒的设定但是看得好艰难…是不是翻译的锅…?这套里的电子羊也是一样的即视感…
  •     感觉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     混乱,晦涩。很多不成句的表达。应该用怎么样一种态度去阅读呢?
  •     不太喜欢多线叙事.....
  •     和同名美剧一样,没有那种惊艳感
  •     错杂的文字和拼贴画般的叙事读得好辛苦,差点弃了。。有的小说是宏大,有的是新奇,有的则是纵深。不过西方世界对东方神秘文化的解读真是莫名的一套出路。。。
  •     高开低走,但“或然历史”的想法太有意思了
  •     故事的可读性不强,感觉是有点浪费了脑洞大开的设定,当然,光是架空二战历史和故事里面"书中书"的设定就让人惊喜不断。西方人眼里的东方总是充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神秘力量啊。
  •     和大热大火的美剧不同(美剧还是改俗了,更注重情节的流畅,失去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当然,不这么改也没人看),PKD小说中的主题是“内在的真实”,艺术品的历史价值是虚假的,甚至艺术品本身都可以伪造,然而弗兰克的带有生机的新艺术品,才会使田芥前往真实。另一层主旨,小说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即使二战盟国胜利了,也是财团控制世界。人们总是希望有战争来获取利益,不管什么政党派别来掌权。考虑到小说的创造背景,这个主题在当时很有时代感。(前一周都在看轻小说,现在也得换换口味)。
  •     历史虚构背景创意好,故事其实造得一般。
  •     节奏紧凑,叙事流畅。处处充满隐秘与晦涩,作者可能想让人思考什么是虚幻,什么又是真实,或者只是想表达自己有多么厌恶纳粹。一个轴心国胜利的世界里,战败国中国的《易经》又缘何能产生如此的影响?虽然不是所有小说都需要有个明确的结局,但是三个没有太大关联的故事再加上似有似无的结局,实在想不出那么深邃的结论。7.8的评分揭示了我到底是有多low。
  •     细节,唯有细节才能打动人。不错的脑洞,可惜大量的篇幅浪费在自我欣赏的“哲学”思考上。
  •     关于平行世界的神奇脑洞
  •     我在这个世界里看书中的世界,而书中的人又在书中看我这个世界,两相对应,颇有庄周梦蝶之意……书中的世界似乎是我们的平行世界之一,我在想那个人说不定是穿越过去的⋯我们的现实和书中的现实,哪个又是真正的现实呢?书里有一句话:这本书讲的是另外一种现实,不禁让人觉得也许我们这个世界只是一个虚幻的现实……消极,荒诞,又充满虚妄,作者又让我见识了一种新的科幻风格,ps易经在里面竟然有这么高的地位,作者真是个中国通,pps这个小说真的很容易政治不正确诶
  •     最近刚读完《高城堡里的人》,读着感觉好像坐在漂亮清澈的广场的座椅上,呼吸到的确是略带灰尘的低气压空气。小说设定是二战以德日获胜告终,一开始感到的是末日世界的恐惧,最后不仅对这个疯狂压抑的世界的崩坏不敏感了,反而让人想象,假如英美获胜,会有多大不同么,相信小说中的不少人物也是觉得,不仅懒得想象英美获胜的世界,甚至变成了毫无期待。让读者们忽略到真实世界中的走向,陷入到虚无之中。 不同于疲于叙事的一般小说,这部小说一开始就是开脑洞,甚至可以说,对于有些人来说,当他们了解到小说的设定和一些现状描写或,这本书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     PKD看不懂
  •     晦暗动荡,有可能是迪克小说里最喜欢的一本。另一种世界中的人过着怎样的日子呢?乌云密布中透出光的感觉。
  •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你偶尔可以看到一些黑人歧视白人、同性恋排挤异性恋的言论或现象,这不禁让人好奇,如果彻底颠倒会怎样?许多历史幻想小说应运而生。只可惜这些作品大多为了帮少数群体出一口恶气,夸大矛盾,以暴制暴,也就谈不上针砭锢弊,沦为猎奇。本书不在此列。
  •     影视化了再看反而更好看了
  •     伴着一碗卤肉饭和一瓶台湾啤酒,读完。这必然会成为我想要重读的书之一:在混乱世界中如何寻找本源?韩松老师作的跋,则是又一重惊喜,恰如餐后小点。五星(但我想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     真假世界、真假文物、真假瑞典人、真假德国人。整部小说都充斥着真实与虚无的较量。当西方价值观崩塌的时候,作者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古老的易经思想,希望在卦象之间构建出一个真实的社会,人们按照卦象行事,按照卦象待人,甚至按照卦象写了另一部架空小说,构建起了一个乌托邦,以致最后人们都分不清真假之间的界限。
  •     设定大赞,不过结局略有些平淡。
  •     不知是不是版本看错了,总觉得这个翻译很别扭。
  •     POV
  •     好像读的是一本《易经》安利书。弗兰克三角首饰里的“道”是什么?
  •     设定满分,重塑二战后的世界格局,通过《蝗虫成灾》和《易经》引出平行宇宙,加强读者的代入感。故事性较差,前期故事线分支太多,很多故事线到了最后也没有交集,都是不了了之,主线剧情占的篇幅反而很小,到看完了还很懵,怎么就结束了。来个好点的编剧改编一下,就是一部好电影。
  •     我还是俗了,一直期待着绝地反击的情节,看完才发现是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     我想说的是虽然这哥们想象力极强,几乎是好莱坞的灵感源泉,但是书本身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看的人太糊涂了
  •     绝妙的构思,译者写的文章也帮助了理解,难得的好文笔来翻译本文。
  •     说实话,我觉得电视剧已经脱离这本书本身的主旨很远了。原书更多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化身,而电视剧更多侧重于实体世界中的力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