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史——中学生笔下的那些年》书评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45908562
作者:李远江
页数:336页

家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十多岁的时候,最喜欢搬个板凳,听家里的长辈讲家族中过去的故事。他们会和我描述,在家乡曾经有一栋繁华的大房子,生活着我们的祖辈,过着衣食无忧的岁月。然而,当战争爆发,大家不得不抛下家佣,忘掉曾经的好日子,背井离乡,从家园逃离,最终来到了大上海。战争、饥荒那些只出现在课文、小说、电视剧中的场景发生在自己亲人身上,家史成了家族中最接近传奇的部分。很多故事的主人公亦未曾谋面,但有了血缘的联系让一切都显得分外亲切。这本《我们的家史》,虽然在类型上被划归为优秀中学生作文选,但其大胆的题材决定了它是我最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文集,妥妥超过了好一些职业作家的鸡汤小故事。中学生的年纪,还带着纯粹的初心和孩子的眼光,由他们来采访家中的长辈,带着一点点好奇心,和时代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又与时代中人处于极为紧密的关联。这是一本珍贵的口述史,由大孩子写就,这样的设定,让那些文字格外生动。中学生的文笔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至少能拥有流畅的表达,虽然有的故事字里行间还会透露出一些嫩稚,倒不是用词的孩子气,反而是一种太一本正经的大人史笔写法,用词力求还原时代感,试图隐藏住记录者的年龄。尽管如此,书中大部分文字是感性的,讲的是真实的自己家的故事,孩子的眼光是干净而纯粹的,又有一种特别的宽容,面对亲人们的奋斗岁月与家族史上那些痛苦的时光,孩子们对时代的残酷性表达了一种难得的接纳与圆融。有一个孩子引述了王开岭的话来表达这样的宽容:“每个人都结实地拥抱了他所处的时代,都完成了对时代的认领。”逝者长已矣,来者犹可追,站在时光沉淀后的年代去回望那些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童言无忌的记录太过珍贵。虽只是一些片段和历史的纤细横截面,但这些故事远比历史书上的名人名事更接地气,也更震撼人心,在读书的时候,特别是读片段选集的时候,常常觉得不够过瘾,有时又太过沉入氛围,在晃动的车厢中落下几滴热泪来。不止一个孩子写到了家族面对饥荒时的场景,他们努力地还原了长辈们对于那些珍贵食物的描绘,山芋废水制成的山芋饼、满怀亲情的青糠饼,都成了难以忘怀的美味与温暖。而为了填饱肚子,人们竟然吃上了长得像米的水泥,并把它称为“仙米”,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现在看来有些瞠目的历史细节,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清晰地记得那些心酸的过往。在一切皆匮乏的时代,只有时代记忆丰富而鲜活。在文字中,很多孩子选择为家族中的某位长辈写下总结一生的人物小传,这些历史洪流变革的亲历者,在时代的颇多转折中,经历了大起大落。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特别记忆深刻是《从江南少女到北方老太》那篇,小作者描绘了她家奶奶从江南富家小姐,到北方媳妇,又经历了大漠的艰苦岁月,地域辗转,人生角色不断切换,终于在晚年得以沉冤昭雪,却只是淡然地放弃了旧时代的繁华旧物,继续过着安稳而幸福的晚年生活。而李劼在《第六十八年,小雪》一文中塑造的长工形象亦让人一阵唏嘘。这些记录,正印证了他所总结的:“一个人的存在,不该了无痕迹。”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家庭、一段时光和一段人生。感谢《我们的家史》中这些聆听、记录与整合,让我们能够读到这些故事,看到这些小人物努力生存的痕迹,对那些特殊的历史时期亦增添了一些更立体细腻的认识。那些听过的先人的故事,会留在记忆中,去深化对于家的认识。家不仅是三位的空间上的意义,而多了一层纵深的历史轴线。张爱玲在《对照记》中的那段话很适合来形容这中对于家人的感受:“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


 我们的家史——中学生笔下的那些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