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书评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508648005
作者:户塚隆将
页数:192页

值得重视的工作习惯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是作者写的第一本职场书,书名一听就有点高大上。快速浏览书目、序言、后记后,给我的第一感觉不好,技巧之外的部分过于粉饰、略显浮夸。#干货#本书将麦肯锡、高盛、哈佛商学院所推崇的成功要素归纳为4点:人脉、自我修养、自律、宏观视野,教授了很多技巧方面的东西。*人脉*1.珍惜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2.维护人脉时,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是必要的;3.记住对方的名字、清晰记住与对方相处的时间;4.与人交往时,要抱有诚意;5.不管多忙,每周多与工作无关的人见面、聊天;*自我修养*1.以礼待人;2.少说对不起,多说谢谢;3.培养思考无固定答案问题的习惯;4.读书后要花费3倍的时间思考;5.多角度思考,类似六顶思考帽;6.重视坚定的意见;7.坚持独立思考,然后找出答案;8.做好随时记录的准备;9.用“三个关键”锻炼瞬间思考的能力;10.保持健康;11.提前10分钟到达现场,培养守时的习惯;12.外表整洁(衣服和鞋);*自律*1.利用好非工作时段(清晨、下班后、周末);2.培养仪式感,规范化生活;待续...待续...待续...待续...待续...待续...待续...待续...

读书 举一反三 加以实践

作为刚踏入职场的新人,我对精英的生活工作模式充满向往,作为“实用书籍爱好者”,看到标题就忍不住两眼放光。他们是怎样进行日常人际交往的?他们怎样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他们的周末都会做些什么?他们有怎样的共同点?他们的成功模式能否复制?这本《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中,给出了精准而详尽的回答。作者户塚隆将根据自己在高盛、麦肯锡和哈佛商学院工作及学习的亲身体会,将精英们的成功要素总结为四点:重视人脉投资、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与外在、保证每天定量完成任务、以宏观的眼光看问题。书的前几章主要围绕哈佛商学院(HBS)的人脉积累和学习习惯,后几章更多倾向高盛和麦肯锡的工作模式、职业技能,作者在四点成功要素的基础上,细分总结出48个习惯,每个习惯都仔细解释其精髓,并用心选取自己经历或听闻的各种小故事,生动有趣,容易理解。纵读全书,有几个习惯让我感触特别深。首先是“记住他人的名字”,成功的商业人士都十分擅长记住别人的名字,让人好感度倍增。我先生在与陌生人见第一面之后能准确叫出对方名字,获得了客户和上司的认可,也让我这种记性跟金鱼差不多的人非常羡慕。书中也贴心地提供了熟记人名的小技巧,也是一种碎片化记忆的方法。迅速记住姓名作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还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去学习和练习。其次是“在新的一周开始前,将自己从OFF切换到ON”。每周一的微博和朋友圈永远被周一综合症刷爆,大家都抱怨着心情郁闷、上班迟到、工作吃力、精神疲惫,整个人都不好了。户塚先生也提供了几个在周日到周一这个阶段保持积极、充满正能量的小办法,庆幸的是我已经意识到并以开始运用了,每周日整理一下“Happy Weekend”的微博,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又能好好工作了!必不可少的还有麦肯锡咨询的核心要素“读书后,要花三倍时间思考”以及“用麦肯锡笔记说服客户”,前者是学习过程中确实需要而很少有人真正提及的方法,也是所有优秀学生熟悉并不断使用的方法。武学讲究融会贯通,读书也是如此,需要举一反三,才能真正吸收,独立思考。而麦肯锡笔记在各种笔记术、手帐应用中也是非常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为顾问提供的特制笔记本,有独立的一套使用方法,资料简洁到不可思议,然而使用起来快速、准确、规范、有说服力。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都可以将书中做笔记、做汇报的一系列小技巧应用起来,改变思路,提高效率。作者户塚先生还在书中穿插了不少实用的细节和习惯,例如少说“对不起”多说“谢谢”,养好身体,平衡工作和生活,周末自我投资,报告、交谈时要先发制人......书中的语言流畅自然,对细节的描述通俗易懂,每个章节后的小结和国际商务小课堂也体现了作者的细致和用心。这本蓝白配色的清爽小书值得翻了又翻,慢慢地咀嚼消化,以及实践。精英和普通人的差距,是在无数个细节中慢慢体现出来的,需要严格的自制力和执行力。也许我们无法成为麦肯锡的职场精英,但我们可以用心去掌握户塚先生所总结的这些习惯,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反复实践,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我,这才是最有意义的部分。“读书,举一反三,加以实践。”看完这本书,就把自己的周日从OFF切换到ON吧!

一张图讲完全书内容

【蜡翼·笔记】不从公司辍学,力争顺利毕业

0p 常识+价值观+准则: ①重视人脉投资; ②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与外在; ③保证每天定量完成任务; ④以宏观的眼光看问题。
2p 逢请必去,珍惜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你要相信直觉、兴趣、命运、人生、缘分等,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对每一个人际关系心怀感恩,而且这种情感不但要存于内心,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传达给对方。
5p 读MBA的价值: ①收获友谊; ②开拓视野; ③获得自信。
16p 尽可能地在不同场合场或环境下相处。
20p 前辈和上司是帮助自己拓宽视野的绝好指导者,所以应该敬慕并积极追随他们,接受其建议。
23p 不管多忙,每周都要跟与工作无关的人见一次面。
39p 别把“对不起”挂在嘴边(<10%),要多说“谢谢”(>90%)。
45p 读书后,要花三倍的时间思考;读报时,要思考“大家的反应”。
50p 比起新颖的想法,要更加重视坚定的意见,这就需要具备支撑这一意见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即使是一个很普通的见解,如果有足够能力的论据来支持的话,它也是宝贵的。
65p 不要忽视洗手和漱口;两周护理一次裤子(熨出裤线)和鞋子(鞋跟保养)。
72p 给人以干练感,服装整洁比个性更重要。
81p 不被时间操控:提前10分钟到场、效率低的时间段再查看邮件、提前一天整理好第二天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单、下班前收拾好办公桌。
90p 在头脑最为清醒的时间段,不要将精力投入到操作性的工作当中,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时间。所以,将花费脑力的工作放在清晨去做。
105p 将笔记本放置在三秒钟就能打开的地方。
107p 接到任务后,当场确认任务信息,5分钟内安排进程。
112p 回复邮件的速度=别人对你的评价;如果回复邮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那就先发送一份言简意赅的确认函告知对方。
117p 沟通的基础,是在上司提问之前进行汇报、联系和交谈;“谨慎疏通”地穿插假设来说服对方。
122p 让上司挤出时间的能力是工作的关键:因为人都喜欢被需要,上司也很高兴听到精简的汇报,从而感到自己被下属信赖。实际上,上司即使再忙,也不会刻意避开那些选准时机来与自己沟通工作的同事或下属,反而会对那些人产生好感,并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
126p 接到任务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得汇报(中期报告): ①早餐环境安静,可以沉着地进行沟通; ②可以及时调整方案; ③可以超出对方的期待值。
131p 在能间接产生利益的资料及会议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132p 要视自己的资料为“自己的产品”:考虑给对方留下的印象、颜色控制在3种以内、注重内容而非重视外观。
146p 明确提供价值的源泉:要根据资料的目的来确定运用方式。如果对方是潜在客户,资料就需要突出宣传公司的实际业绩这一点,让对方安心。
151p 如果在会议上不发言,那么这跟缺席一样。
178p 一个人不是成了部长之后就能掌握领导能力,而是有了领导能力之后才会赢得统帅团队和组织的地位。
180p 不从公司“辍学”,力争顺利“毕业”,前任同事和经验都是宝贵的财产。个人微信公众号:蜡翼(Vicareicaros),不定期更新个人学习笔记、心得和文章,欢迎订阅和交流。

工作和生活的经营法则

我们常认为那些职场精英忙于工作,免不了以生活的部分缺失为代价,但事实是许多工作量是你十倍的人,他们休闲、玩乐、充电的时间也可能是你的十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只用你十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你认为的高强度工作。因而,工作清闲的人未必能将生活安排得有多精彩,因为工作时间的惫懒也带入了生活,你的脚步变得拖沓沉重,结果是你既没有得到按时完成工作的成就感,也没有体会到时间充裕的轻松,更没有享受到工作之外的欢愉,最后只能带着几分忧虑,几分后悔的茫然进入梦乡。是什么造成精英人才和普通上班族的巨大差别?成功的法则是什么?这些法则是否可以从工作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完这本书,我认为以上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作者户塚隆将在高盛集团、麦肯锡咨询公司供职,并在哈佛商学院就读两年,身处精英阶层,他将在这些地方习得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其实质是成功人士应有的行为习惯,而这些细节聚沙成塔,形成良性循环,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显得游刃有余。作者将48个行为习惯归纳为四块,注重人脉投资、不断自我提升、培养高效率的工作方法、目光长远地看待问题。这种细分要点,并用故事加以论证的方式让我受益颇多,不仅提纲挈领,建立好整个框架,利于思考,同时这些细节也让我感同身受,更帮助我看到了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疏漏。尤为关键的是,作者的思考方式很值得借鉴,同样一件事,为什么有的人能看到机遇和改进的地方,有的人只会抱怨,其中的差别引人深思。人脉投资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如果只把它视为利益性的人际往来,未免显得狭隘,可想而知,这样的关系维护也仅仅停留在表层。开篇作者就点出你必须珍惜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你不能预见你们的关系会在将来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但如果能始终以诚相交,这些点点滴滴会在你以后的生活中串联起来。作者要表达的并不是你要精于计算未来可能给你带来的好处,而是人要珍惜相处的缘分,一个成功的人不会没有真正的朋友。书中介绍很多具体的行为习惯也让我醍醐灌顶的感觉,例如与人相处时,应注意经常改变相见的场所和环境,因为这些不同的愉快回忆能拉近双方的距离。再如一些我们习以为常挂在嘴边的话,频繁地使用I’m sorry,在英语中会让对方觉得奇怪,这是轻率地重复否定自己的言行,会下意识给自己营造出一种不可被信任的印象。而真正需要表达歉意的时候,也不能用“不好意思”这样模凌两可的表达方式含糊带过,与其表现出自己的不自信,不妨多说几句谢谢。像这样让我颇为惊讶的行为习惯还有不少,例如两周护理一次鞋子,这样看似严苛的自我要求展现了对仪表细节的注重,正是对这些点点滴滴的严格贯彻,让一个人从工作效率乃至精神风貌都有长足的改变。要培养起这些习惯并不容易,但一点点做起,我相信就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进步。事实上,当我们在一件事上懒散并试图说服自己,下一件事会努力做好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把这种懒散延续下去,形成所谓的恶性循环,工作和生活确实需一分为二,然而两者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你对自己的工作有多讲求效率,就意味着你有多重视工作以外的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

初见书名,感觉很高大上,距离我们很遥远。细读发现,成功的人所坚持的细节和习惯,都是常人所忽略的,对于入职多年的我,已经开始懈怠,懒惰,麻木的对待工作,没有激情,没有热忱。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渐渐把自己练习成一个木头人,确实我们需要一些静下来思考的时间,需要一些自我分析的时间,而这本书恰到好处的到来了。书中作者用他自身的经历和经验,高盛集团、哈佛商学院、麦肯锡公司,通过这些公司共通的工作习惯,教育我们如何思考和工作,找到卓越人才坚持而你忽略的细节和习惯。作者通过48个工作习惯,为我们详细的讲述了这类观点,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1、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对于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能够在下次见面时直接喊出对方的明细,一定可以让对方感到被尊重。而我自认为有健忘症,不要说是见过一两面的人,就是曾经相处三年的同班同学,多年不见后名字一样喊不上来,书中对于怎么去记住一个人给出了一些建议,我深刻体会,希望自己可以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起来。2、做一个“早晨型”人。书中提到作者曾经的老总,他在工作开始前一个小时到达公司,然后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高效的开展工作。对我看来这就是一个习惯性问题,一天之际在于晨,早晨时间是头脑相对清晰的时间,这段时间应该用于重要或者具有计划性的事情上,不要花费在重复而且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上。3、将笔记本放在你三秒钟就可以拿到的地方。中国有一句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随手记录这件事,我是有我自己的理解的,首先,这个习惯可以弥补我记性不好这件事情。其次,与领导谈话,随手记录领导的指导工作,可以更好的理解领导的真实旨意,和客户交流,记录下谈话重点是对于客户的尊重。4、养好身体,打造一个不迟到、不缺席的强健体魄。书中举例一些重要人士因身体原因缺席重要了的工作,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酗酒、熬夜透支自己的身体,殊不知因为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给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积跬步以行千里”,我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感谢此书为我带来的正能量,相信会提高我未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你有多少个好习惯?

你有多少个好习惯?——读《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滁人也好习惯受益终生并非妄语。《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再一次有力地为这一真理提供了佐证。该书作者户塚隆将曾就读哈佛商学院,就职于高盛集团、麦肯锡咨询公司。而这三家机构,大多数媒体都有比较一致的认识:高盛集团是世界最具实力的投资银行,麦肯锡咨询公司是世界顶尖的顾问平台,而哈佛商学院则是世界最好的商学院。就目前来说,它们在各自领域里自称第二的话,没有人会说自己第一。该书谈的是作者在这三家机构学习、工作中得来的实践经验,作者还非常谦虚地说,其实任何优秀的人才,都会努力培养这些好习惯,而他,只不过是将这些经验总结出来,并且希望能“读书,举一反三,加以实践”。该书的最初定位显然是马上要走进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以及广大在职或不在职的青年。但是,一本好书,显然它的价值会超越作者最初的预期。该书从“如何投资人脉”、“磨炼内在与外在”、“养成不被时间操纵的工作习惯”、“决定性的沟通创造出成果”、“在能间接产生利益的资料及会议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提高全球化的职业技能”等六章来讲解。从大学校园“投资”人脉开始,然后在社会中一步一步地积极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而促进自己成功。或许可以说,世界那么大,拥有该书闯天下,不必愁苦,不用心急,一切都会那么顺其自然,前提就是,你会真正去学习精英们的好习惯!该书写得并不空洞。其实,大多数此类“指导书”都难免虚空,感觉“高大上”,实则“空假虚”。而该书写得非常具体实在。如写到要在第一次见面时记住别人的姓名——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这理谁都知道,包括卡耐基在内的很多大师都说过。作者没有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而是具体告诉读者:初次见面时,至少有三次机会可以称呼对方的姓名,这机会不可失去,即自我介绍时说出对方的名字、在提问时说出对方的名字(XXX,您的老家在哪儿啊?)、告别时说出对方的名字(XXX,今天非常感谢,期待下次再见),看看,就是如此细致入微地告诉读者培养好习惯的做法。而且,该书里介绍的一些习惯看似人所共知,但却偏偏是那些熟悉的礼节容易出问题,如按理来说,常常把“对不起”三字挂嘴边,那是有礼貌的表现,但作者告诉读者:“那些只会道歉的人,会让你的心情阴郁起来,给人一种卑微且好不自信的印象。”因此,别把“对不起”挂在嘴边,要多说“谢谢”。同理,“不好意思”这个词也要尽量少用。诸如此类的细致入微的提醒,真的很具有指导意义,操作性也非常强。专门推介该书的公司说:“想去世界500强工作?想读全球最好的MBA? 想成为高薪的国际化的人才?……书中介绍的48个工作习惯,值得你终身实践。”其实,我们都知道,不可能人人成为业界精英,不可能人人到全球最好的学校就读,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高薪的国际化人才,但是,超越自己永远是必须的。养成更多的好习惯,肯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不是么?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一书,倒真的是值得拥有。

那些成功者们的习惯大抵相同,并为多数人忽视

在读完户塚隆将的《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之后,想起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里开篇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突然觉得套用在工作上的精英和庸人身上也是完全适用的:精英们的成功是相似的,平庸的工作者各有各的不幸。关于作者,书内有这样一个简单的介绍:毕业后进入高盛集团,之后在哈佛商学院取得MBA,转入麦肯锡公司。这些如雷贯耳并且对多数人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的企业和学校,向我们昭示作者户塚隆将自己毫无疑问的就是一位工作中的精英。阅读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那些存在于精英人士身上的相似的工作习惯,可以让多数平常人”投机取巧”地站在巨人的肩膀,同时对我们平时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内容上说,全书一共六章,每章作者罗列8个工作习惯,而这总共48个精英们共同所遵循的工作习惯,可进一步慨括为四大要素,即作者所说的高盛、麦肯锡和哈佛商学院所推崇的成功要素:1.重视人脉投资2.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和外在3.保证每天定量完成任务4.以宏观的眼光看问题 从性质上,这些作者提到的成功的工作或者习惯,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性并且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事情。二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想要继续实践却很难的事情。举个例子,在如何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和外在这一章,作者提到的第一个习惯:出电梯时礼让他人。这是一种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的,并且应该具有的一种基础性礼貌。但是真正在工作中,真正有多少人能把这种生活中几乎算是最平常的行为坚持到底,最终形成一种习惯的呢?而这种“礼让精神”在哈佛商学院几乎成为了交流中的一种准则在实行。书里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内心从容不迫了,才会产生从容不迫的行为;行为从容不迫了,内心就更会变得从容不迫”。读到这儿,想起了张良给老人拾鞋子的典故,故事可能不尽相同,但是机遇却从来都是更加眷顾生活中那些从容不迫的有心人。同时,作者在介绍这些工作习惯的时候从来都不是空口说白话,通常都会从自己亲生经历出发,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讲述这个工作习惯的重要作用。这样既不会显得空洞,也会产生更加直观的效果。而这些例子要么是作者从错误中总结而来,要么是因为某个前辈的一个告诫让他一直铭记于心,又或者有些优秀的同时的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从这些例子同样也能看出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善于总结也会是必须的习惯。此外,作者在阐述某个习惯的时候,一般都会提出三个方法,明确告诉你怎么去慢慢养成这个习惯。有点像养成某某习惯必备攻略,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可以说写得是非常的周到。偷作者一句话“这本书的成功经验不仅可以使你的工作在短期内取得成效,还可以让你慢慢提升自己,让你在5年、10年后在职场中脱颖而出”。但是这毕竟是一本书,手头空有一本《九阴真经》,你不去练,怎么着也成不了武林高手,所以这本书存在的意义是要告诉你“读书,举一反三,最后,要去加以实践!”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恰好最近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单位,其实没有想过要去总结一下那段时间,虽然做了不少的事情,在外界有很多很好地评价,自己单位的领导对我的评价却是了了,其实很多问题我也是知道出自于哪里的,怀着一些抵触的心理,不愿意跨出那一步去做而已,现下好了,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对于《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我相信对于体制内的工作也是适用的,因此我想做一个阅读思考笔记笔记。珍惜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举个例子,每个到单位的人都一张笑脸,一杯热茶。在这方面真的获利不少,不管对方和我有没有利益牵扯,对人总是极真诚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在朋友的关系上占得别人多少利益,然而往往所获颇丰。在人脉上投资珍贵的时间与金钱。这点上做的实在是不够。对于朋友的生日什么的几乎是从来没有记住过的。需要加强。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三个技巧:自我介绍时说出对方的名字,在提问时说出对方的名字,告别时说出对方的名字。对交谈抱有诚意,并真挚的提问。与人相交贵乎诚。要清晰的记住于对方相处的时间。个人觉得这个小标题翻译的不是很到位哈,与人相处要在不同的场合,如果与人只能在工作场合接触,建立良好的私交是不大现实的事情,女人可以一起去逛街,男人可以一起去运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不可以逃避于公司前辈或上司喝酒的场合。这条作为一个未婚女青年我挺难把握的。但是举一反三,喝酒可以换成任何健康的场所。而且,这样的场合我们还要自己创造啊有没有!不管多忙,每周都要跟与工作无关的人见一次面。换脑子的意义重要无比,换格局换思维模式。*******以上小结,花精力和金钱去维护人脉,诚意摆前头。出电梯时要礼让他人。礼貌的重要性不多说,且应举一反三。要多说谢谢而不是对不起。说对不起表示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麻烦了,而多说谢谢是在真诚的向别人表达谢意。培养思考无固定答案问题的习惯。在应试教育机制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往往都有一种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冲动,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却不止一种,如果我们能够给领导提供同一件事情的多种解决方法的时候,就站稳脚跟了。这种思维方式,要从平时就开始锻炼。读书后,要花三倍的时间思考。这点真是深有感触,前些年也读了不少的书,然而总是读了就读了,没有总结也没有继续思考,今年开始强迫自己写书评交作业之后,例如本书,写书评相当于重新看了一遍书,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把每一个字敲到电脑上,这中间又经历了一次思考的过程。和以前的收获不可同日而语。读报的同时,要思考“大家的反应”。思考人们对这则消息的反应,注意各条新闻的登载方式,一次至少读两份报纸。注重从中对比学习,注重形成自己的想法。比起新颖的想法,要更加注重坚定的意见。制作图表整理逻辑,即使最普通的观点,也要有足够有力的论据支持,逻辑思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不要靠网络“作弊”,独立思考,然后找出答案。天下文章一大抄,抄虽然也能暂时解决问题,但是对于真正想成为行业顶尖人士的人,抄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离开办公室时,请拿着纸和笔。智能手机和电子用具因为功能的多样性,其实我们可以自己观察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有多少人是真正把电子用具拿来用作学习工具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早已经占领了我们的空闲时间。用纸笔整理想法的三个要点:先写出头脑中浮现的想法;不要介意逻辑构成、因果关系、优先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不断审视整理。纸笔真的是很重要很便利的工具。深有体会。用“三个关键”锻炼瞬间思考的能力。“我认为。。。有三个关键点”:将论点进行分解或者总结---逻辑推理能力;区分优先性-----时间管理能力;加强说服力----交流能力。养好身体,打造一个不迟到、不缺席的强健体魄。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不解释!注意健身,让心灵返老还童。同上一条,不解释。服装整洁比个性更重要。这个应该也不需要解释。两周护理一次鞋子。应该也不需要解释吧!*******以上小结,内在和外在同样重要,外在保持干净整洁。内在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自己个人的想法。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提前十分钟到场。守时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哈佛毕业生交给我的周末自我投资术。平衡生活和工作:20多岁时,将精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30多岁时,将周末的半天用于自我投资。此外,在头脑最为清晰的时间段,不要将精力投入到操作性的工作当中。夺取明日之晨的仪式。下班前,将桌子收拾干净。同时运行多个项目时,将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下班之前,整理好自己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在新的一周开始之前,将自己从off切换到on。每周日晚做到以下三点:回顾刚刚过去的愉快的周末;确认下周,尤其是周一一整天该做的工作;比往常早醒15分钟。高盛集团的有限顺序设定法。四象限法则可以引申到这里来。*******以上小结,人的成功,和你选择怎么运用自己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将笔记本放置在三秒钟就能打开的地方。快速做出反应。接到任务之后,当场确认任务信息。5W1H(对谁,做什么,何时,在哪儿,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做)。接受任务时,要对任务内容进行充分沟通。接到工作任务后,5分钟内马上开始安排进程。快速反应。回复邮件的速度=别人对你的评价。同样的,快速做出反应:把回复邮件的时间当作你娿名片;当回复邮件需要花大量时间时,最好先发送一封言简意赅的邮件告知对方;当需要整理思路时,要敢于搁置一晚再回复。向上司汇报、联系、交谈时要先发制人。沟通的基础就是在上司提问之前进行汇报、联系、交谈。在汇报、联系、交谈时穿插假设来说服对方。“谨慎疏导型模式”是一种边向上司确认工作的展开方式,边与上司商量的工作模式,不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会提高上司对你的信赖程度。如何让繁忙的上司挤出时间。充满自信地让上司挤出时间,随时做好与上司沟通工作状况的准备,简练的说出沟通事项。向上司汇报工作要选在第二天一大早。早晨的环境非常安静,可以沉着的进行沟通;可以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可以超出对方的期望值。*******以上小结,对待工作任务,要快速做出反应。要将自己的资料视作自己的产品。汇报的资料就是我们的产品,自始至终都不能松懈。麦肯锡准备的资料为什么只有一种颜色。与其重视外观,倒不如注重内容,麦肯锡公司的发言资料基本由黑白两色组成,这两种颜色可以让资料看起来更具说服力,是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自信的表现。准备资料时要有“连环画”和“3W”的意识。Who,对象是谁;why,会议的目的是什么;what,要传达什么内容。如何用麦肯锡笔记说服客户。不要过分依赖PPT,养成手绘图表的习惯。不局限于一张表格、一条信息。将注意细节贯彻到底。注重统一感,最后阶段无视资料内容,机械校对资料。如果在会议上不发言,那么这跟缺席一样。这点上是体制内不能发扬的东西,咱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闭嘴就闭嘴吧!开会时,为什么要坐在白板前,此条同样不适合体制内。*******以上小结,细节,细节,魔鬼都藏在细节里。如何将爱国心转化为动力源泉。不解释英语说得再流畅,不如提高表达的逻辑性。内容为王,有深刻体会。如何合理设置英语学习的目标并云哥最短的时间实现目标。学习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设立明确目标,短时间内取得成果,认识英语的内在机理,从基础学起。工作时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个人不是成了部长后就能掌握领导能力,而是有了领导能力之后才能赢得统帅团队和组织的地位。不从公司退学,力争顺利毕业。此处无法解决的矛盾,换个地方依然会存在,所以要想办法解决“私人笔记”不离身,进行明确的目标管理。近几年,日本的手帐开始在内地流行起来,运用日记本的形式管理生活确实有很强大的效果。手帐管理有很多模式,豆瓣小组里有很多的讨论了。*******以上小结,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事物内部规律。

好习惯给人生加分

好习惯给人生加分读《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文/宇过天晴创建于1926年的麦肯锡公司,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同时也开创了现代管理咨询的新纪元。户塚隆将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系,曾在高盛集团担任欧美及亚洲企业的企业并购顾问,之后在哈佛商学院取得MBA学位,转入麦肯锡公司。本书正是户塚隆将回顾自己在高盛、麦肯锡、哈佛商学院的工作和求学经历,总结出的国际化精英具有的好习惯。书中一共总结了48个习惯,分为六大类来讲述,单独看每一个细微的小习惯好像并没有什么特色,有好多习惯也曾看过好多次,不过将他们分类以后就会发现每一个细节都有它现实的意义存在,不像其他书籍一样大刀阔斧的讲理论、讲概念,作者对每一个习惯的讲述都很简单直接,并没有太多的语言,举的例子也都是自己工作和学习时候遇到的问题,看这本书就是在看作者的成长经历。书中六个章节,首先说的就是人脉,关于作者说的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不要回避和老板同事的场合、每周和工作无关的人见一面,我都很赞同,我想说的是关于人脉,不应该带着功利心去结交,我们谁都无法预示身边人什么时候能带给我们帮助,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去挖掘别人的优点,如果处处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这样是无法交到朋友的。我们能做的便是带着一颗感恩的人,去结交不同领域的朋友,在人脉上投资时间,珍惜每一段关系,特别同意作者所说的珍惜超越厉害关系的人脉,就因为超越了厉害关系,才体现出缘分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只有人脉终究还是解决不了最根本的问题,这就要求磨练自己的内在和外在。一个人的外在包括健康的体魄和整洁的仪表,外在很重要,身体健康自然不用说,没有好的身体怎么工作和养家糊口,仪表整洁并不是说一个人要打扮的多么漂亮,起码应该是大方得体,特别是在工作上,谈论项目或者接待客户的时候,仪表就是我们开口之前的介绍,我们的第一印象对客户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内在体现在工作上就是多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保养大脑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思考、多读书、关注新闻背后的动向,特别是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不要通过网络寻找答案,自己要先动脑思考一下。这本书是作者总结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相关的自然少不了时间管理的话题,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和理论方法有很多,作者却用几个小小的习惯就解决了这个难题,教你如何养成不被时间操纵的工作习惯。很多职场人士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用,加班熬夜不说,工作起来家庭都顾不上。凡事预则立、不予则废,如果事前做好思想准备和to do list一切都要简单的多,作者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工作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便是沟通,想起自己工作初期,也有好多次因为和领导沟通不到位导致工作卡死,本书中作者不但强调了沟通的要点和准备事项,还强调了先发制人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等到领导询问的时候再做汇报,这样便失去了主动性,在被动形式下我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很难和领导沟通出实质性的问题。在书的最后,作者还提到了为公司间接产生利益方面的一些细节,虽然有些工作我们只负责很小的一部分,哪怕是一份文件、一个表格、一次发言也好,也要认真对待,要将细节贯彻到底。关于离职这件事情,看到这句话:不从公司“退学”,力争顺利“毕业”,让我找到了共鸣。离职的原因有很多种,也不乏一些因为关系不和、能力不足的原因,我也有过这些想法,不过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我希望自己走的那一天得到同事的祝福,我是因为更好的发展离开的,我不要走的不光彩,我要顺利毕业。不管自己所在的公司是大是小,我并没有嫌弃他,双方是互利共赢的,公司为我创造一个平台,我就要为公司创造价值,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只是为我将来的生活做演习,也正是工作中的问题磨练了我,让我有更大的勇气走下气!如果你对以上很多问题还不知如何下手,我想这本书会给你一个指导,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对于工作对于人生都很重要,很多道理都是知易行难,如果想要工作和生活有所改善,我们需要做的唯有坚持,国际精英们都在坚持这些细节和习惯,何况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职场人士,相信坚持下来,这些好习惯定会为我们的人生加分!

日本精英的工作习惯

首先我的差评不代表本书不好,只代表于个人的益处较少。kindle上读完,读了几本时间管理的书,感觉时间管理还要放到具体情景中才适用。比如麦肯锡的工作习惯,有的公司因文化不同使用这类工作方法也未必就好。比如我之前工作的地方做ppt喜欢色彩丰富图案炫酷复杂的,换岗后部门领导反而比较反感ppt做的太花哨,要求文字简洁表达清晰就好。这本书里还讲了些日本人与其他国家商人主要是西方人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点,这些不大适合国人,看来本书主要是为日本人写的。还有人脉积累和人际处理方法也主要是在西方的环境下适用。总之是本讲“术”的书。刚入职场的人如果不是进入了麦肯锡这样的公司,生搬书里的工作和人际处理方法会造成邯郸学步的错误。

工作习惯受益终身

非常棒,有些习惯是我工作五六年甚至十年才悟出来的。比如牛逼的麦肯锡报告,从结构开始常规要和上级过4稿,而大多数人都是最后一刻匆匆下笔,过一稿就上了。比如每天早上花点时候列工作重点,下班的时候总结一天的工作。早一点看到早一点运用,早一点受益!

让自己变得和麦肯锡精英一样优秀

麦肯锡公司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在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84间分公司或办事处,是致力于解决各类难题且能出谋划策的公司。所以,当我一看到这本书的标题《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时,便被深深地吸引了。因为平凡如我,很想找到自己与麦肯锡精英的距离,希望变得像他们一样优秀。另外,对于“习惯”二字的神奇力量,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我于2009年,养成了每日读书的习惯。几年下来,畅游书海,收获颇丰。我盼望自己能够养成更多优秀的习惯,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带着这样小小的心愿,我开启了本书的读书之旅。本书作者户塚隆将,曾就读哈佛商学院,就职于高盛集团、麦肯锡。作者通过回顾他在高盛、麦肯锡、哈佛商学院的工作和求学经历,总结出了身边的国际化精英所共有的特质与大家分享。作者闪光的背景,更让人对本书将要呈现的48个习惯充满期待。书中所分享的工作习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性并且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事;二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想要实践却很难的事。其中,有三个习惯,让我感触深刻。习惯一:在人脉上投资珍贵的时间与金钱作者在HBS(哈佛商学院的简称)学习期间,每天有10小时以上的自习时间、紧张的课时安排,以及学习小组活动,几乎连吃饭的时间也被霸占了。特别是对留学生来说,每天都在愁该怎样挤出时间。HBS的学生之所以舍得花时间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是因为他们非常重视在人脉上进行投资。虽然手头的工作和学习很重要,但这却比不上与朋友或熟人一起分享悠闲时光来得重要,因为他们由此积攒的人脉也许在其后几年就会派上用场。因此,HBS的学生们总是乐于优先考虑人际交往上的投资。毫无疑问,此习惯我是根本没有的。作为一名中年家庭妇女,我每日在家庭与公司之间奔波。别说在人脉上投资,就连见自己的平时好友,似乎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想想自己之前遇到困难之时,都是朋友们一个个挺身而出,仗义相助,我却因为忙于琐事,忽略了与他们的联系。虽然现在有QQ、有微信、有电话,联系起来非常方便,但千联系万联系,也不如亲自见一面更能促进感情,亏得我们还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朋友很重要,人脉很重要,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却是忙碌生活中我忽略许久的事。啥也不说了,给朋友打个电话,约见面去!习惯二:注意健身,让心灵返老还童在美国,HBS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被称为精英阶层,他们都有非常强烈地健康意识,非常喜欢在健身房锻炼。这些人中不仅有年轻人,就连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的老研究员也会定期运动。健身有很多的好处。包括:健身可以保持体力。从工作层面来说,健身的关键不仅是保持身体上的年轻,更能保持精神上的年轻。保持健康的身体,人才能积极面对风险,接受接的挑战。经常运动可以消除大脑疲劳,释放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而且,适度的运动还能治疗肩周炎等因久坐而产生的不适。身体很重要,锻炼很重要,这又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可是,问问自己的心,你每天用于锻炼的时间又有多少呢?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朝九晚五,白天上班对着电脑,下班就是回家吃饭、上网、看电视、玩手机、睡觉?别说去健身房锻炼了,就连走一段路,似乎都很少走。想想自己,曾经那么爱爬山,那么爱瑜伽,如今这些似乎都成了昨日甜蜜的回忆。提起健身房,就更是对不起公司了,因为我们公司的员工可以凭工卡免费去健身房健身,而我已经记不清上次光顾健身房是在哪年哪月了。低头看看日渐臃肿的水桶腰,我知道,我该恢复锻炼健身了。习惯三:进行终身自我投资20多岁时,应该将精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划分近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工作目标。近期工作目标是指近期想在工作上取得什么样的成果。长期工作目标是指在未来3年、5年、10年内,在事业上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自我投资的时间应该在以每周一天为标准,最好选取周末的一整天。30多岁时,应该将周末的半天用于自我投资。将周末的一整天(每天8小时)用来进行自我投资的人,一年下来,自我投资的时间就会长达400小时。在25岁之后的5年内,如果合理地进行自我投资,等到30岁时,你的事业与之前相比就会很大的上升空间了。虽然作者现在已经40多岁了,还是会坚持每周末花半天时间学习语言或读一些不同领域的书来充实自己。坦白讲,这是作者所列的诸多习惯中,最让我感到震惊与后悔的一个习惯。如果,我能在20多岁时,就读到这本书的话,就不会浪费了那么多的宝贵时间了。回首我年轻的日子,那些周末时光几乎都用在睡觉、傻吃、傻玩上了,根本没有做任何有意义的自我投资。所以,进入30多岁的我,在工作上还是表现平平,毫无任何骄傲的成绩可言。唯一能让我稍感欣慰的事情,就是我近年来一直坚持阅读,总算是给空虚的大脑补充了一些养料。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我感到工作发展上遇到了瓶颈,于是开始考人事部的翻译证,想要提高自己,找到突破口。可是,我这一行为显然后知后觉,这应该是我在20多岁时就进行的自我投资啊。因为浪费了之前20多岁珍贵的时光,所以30多岁的我过得非常辛苦,需要兼顾工作、家庭与学习。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真心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吸取我的惨痛革命教训,从20多岁时就开始进行自我投资,将自我投资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据说二十一天能够形成一个习惯。我曾经拿自己做过实验,用二十一天的时间来背GRE单词,虽然咬牙坚持背了下来,但是并未形成习惯。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所以想要形成也并非易事。知易行难。正如作者所说,他希望读者能够将本书的内容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工作当中。因为理解成功经验和将成功经验加以实践有很大的不同。最后,希望每一位读到这本书的朋友,在读过之后,不只是会心一笑,更能够身体力行,用这些习惯来打造自己全新的生活,让自己成为如麦肯锡精英一样的优秀人才。所谓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让我们携手共进。

我们学过很多方法,却依然不能拥有成功

2014年的7月24日,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上映,从预告片的时候我就对其中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那就是: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人生就是这样,总归是要自己去工作去生活,去爱去疯狂。没有人也没有任何道理可以直接解释人生。那么关于如何成功,如何拥有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何提高自己的某项技能等种种成功学问题,我们都可以从豆瓣、知乎、百科、书籍等很多很多渠道获得指导意见和实用方法。只是,我们学过很多方法,却依然不能拥有成功。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个人觉得有两种原因:一是【不会】,二是【不想】。所谓【不会】,就是指人们在学到方法之后,发现这些方法和技巧是他目前力所不能及的,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执行和实践。需要提高技能之后才能运用此类方法的状况。《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这本书提到的很多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大多比较容易执行和学习,均属于一些小习惯起的大作用,所以本书中针对学习者"不会“的内容并未涉及太多,如果非要举例的话,那就是【让上司挤出时间去听汇报者精简的工作报告】,这一点对于总结能力比较差,工作汇报比较啰嗦的同事来说应该是个硬伤,很可能会出现好不容易挤出上司的时间之后却汇报了一些毫无重点无关紧要的工作,白白耽误上司和自己的时间。对于这些问题不是单单靠改变工作习惯可以提升的,还需要汇报者多多阅读和总结,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总结汇报能力。所谓【不想】则是指人们学到方法之后,明明觉得方法很简单,自己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去改变,可是仍然会出现一种临阵退缩或者当场忽略的情况,造成改变工作习惯时出现【主动不想】和【被动不想】的状况。《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这本书提到的很多日常容易被忽略和”不想“的习惯。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关于第一章投资人脉里面提到的【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书中说道”HBS的简·里夫金博士负责MBA课程中的《企业战略论》,在这个课程中有90名学生,博士却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并且也由于授课较好,所以学生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课,而他的课程是抽签决定的,只有运气好的学生才能选修。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节花了很多的笔墨去讲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对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是让别人感觉备受尊重的一个简单方法。看这本书的同时,我每天都要去医院进行针灸治疗,所以我通过学习之后会有意识的去观察每一个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胸牌,这样在下次见面时我就可以直接称呼对方为XX大夫,即使对方表面没有反应,但我想他们也是更容易接受这样被别人称呼名称和职称的组合的。比如书中说:要礼让他人,保持心胸宽广。比如书中说:要花三倍于读书的时间来认真思考每章节的要旨。比如书中说:要守时,要提前十分钟到达现场。比如书中说:要快速的回复邮件,即使再忙也要告诉对方答复的时间。比如书中说:要在会议上积极发言,认真思考,仔细记录。所以上面我提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书中提到的习惯也是非常简单的习惯。但是至于你读完书之后是否有意识的改变和学习,是否愿意把它当成一种习惯一样的去坚持,就取决于自己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吸收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坚持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自己的好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克制自己,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不想】的变成想的。也许拥有成功的人就会更多一些。所以,应该好好思考为什么我们学过很多方法,却依然不能拥有成功。

要将自己的产品视为自己的脸面

上周五,我在工作上出现了失误。给客户做咨询方案,其中有几个企业的对标案例是从前几年的资料里照搬过来的。布置任务的时候上司说这部分保留,所以我在做新方案的时候,这一部分直接复制粘贴过来,并没有仔细的看。结果交上去之后,上司说:“这部分数据更新,表格更新,不要出现2011年的字样。”虽然我并没有被批评,但是我自己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只要我认真过一遍材料就能发现的简单问题却需要上司来提醒,这件事再一次反映了我的不专心不仔细。本书作者也有与我类似的经历。他的资料被上司改的面目全非,甚至细致到助词的用法问题都被标了出来,在文件的空白处还用红笔标注了“注意细节”这行字。我想,正是因为如此这般在工作中不断的犯错,被上级纠错,自我反省的循环中,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与优秀人士之间在专业、经验、交际等方面的差距,而其中最容易赶上但最难做好的差距是——注意细节。“我们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没有高质量完成工作的意识”。注意细节,为自己的每一项产出负责,是每一个职场人士最基本的素养。《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中提到的诸多成功要素,比如“投资人脉”、“随时记笔记”、“培养思考无固定答案问题的习惯”等等,我都非常有感触,也与我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经验相吻合,恰恰印证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都有共通点”这一观点。我发现良好的工作习惯落实到文字上,其实就那么几条。关键在于日复一日的自我管理,自觉地将书面学到的习惯化成工作中的真枪实干,以高效而良性的方式推进自己的工作,使自己获得职场中的自信。虽然,这本书里的很多道理都很受用。但是作为一个非典型处女座,我不得不提出本书的3处明显错误:1.本书虽名为《48个工作习惯》,但是书中并没有明确列出数字来指示1-48,导致整本书看完,回顾的时候并不能轻松归纳“我学会的48个习惯到底是什么”,一点也不“reader-friendly”,不过,每章结束附有章节小结,于是乎细节控如我,先给所有的章节小结中的每一条标了序号,发现不对!我又不甘心的给目录页的每一条标了序号,发现还不对!只有47条!说好的48个习惯呢!逼得锲而不舍的我跑到日文雅虎上去搜作者名,找到了日本亚马逊上的这个书的原版「世界のエリートはなぜ、「この基本」を大事にするのか?」、直译过来是《世界精英为什么都重视这些基本?》我逐条对照了亚马逊页面上的目录,发现,果不其然,确实中文版的目录页令人失望的丢了一条——在第二章“哈佛毕业生教给我的周末自我投资术”后面,还缺少一个习惯,即“在工作开始前的一个小时内,高盛集团的管理者都在做什么?”,而此条在第87页,也没有同其他小标题一样加粗设计。2.本书最后一章,重点讲述如何“提高全球化的职业技能”,其中特别提到了参加商务英语的等级考试。耳熟能详的托业考试(TOEIC)被翻译成了“托福”(TOEFL)。顺道普及一下, TOEIC是“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的缩写,是针对在国际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交流的人们而指定的英语能力测评。并且,书中好几次提及了“考了900分”正是托业考试成绩优秀的一个标准,而托业考试和托福考试的计分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也真是给译者的基本知识水平跪了。如果我看了日文原版书,会不会读书就变成了“大家来找翻译茬”的游戏?要是能容忍犯这种低级错误,出版社请找我来做翻译好么?3.最后,还有一个小错误。在封皮作者介绍中,提及他创办了商务英语培训项目,并附上了网址。但是在书皮这么显眼的位置上,居然会把网址打错!在网址和域名之间没有加”.”。就像在中国是“.cn”一样,在日本的网站也必须是“.jp”啊。http://club900jp是什么鬼?我就纳了闷了,校对的时候长点心啊!PS.我本着stay foolish stay hungry的精神想去这个网站上找些哈佛商学院的案例,然并卵,在天朝的局域网根本打不开。说实话,这本书我只是粗粗浏览了一遍,但是即便是这样囫囵吞枣的读,我都看出了这么明显的错误,我相信这不会仅仅是我一个读者的吹毛求疵。如果说,本书中介绍的48个工作习惯,值得我打五颗星的话,那么编辑和译者的不细心则直接让这本书的质量打了折扣,也影响了该出版社在我心中一直以来高大上的形象。细节定成败,绝不是一句空话。当然,我并不是否认编辑和翻译为本书的付出,在开篇我也提到我自己在工作中也存在着问题。但是我们再努力一点点,仔细一点点,会不会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未来,我们应该以本书中介绍的工作习惯为导向,努力磨练自己的职场匠心,时刻记得:自己的产品就是自己的脸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普通如我的人眼中,麦肯锡就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那高大上的气场所散发出的威慑力不可小觑,也雾里看花的了解过很多关于它的似假似真的传言,想当然的认为在里面工作的那些衣着光鲜、精神干练的职场精英们必定有着优于常人的聪明头脑或者工作方法与习惯,对他们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读完这本书后,一直笼罩在眼前的迷雾才被揭开,让我看到了真实的麦肯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刚开始读的时候,对于书中谈到的很多工作习惯都觉得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比如初次见面记住对方的名字,时刻礼让他人,保持用纸笔记笔记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论调,习惯到已经司空见惯懒得去执行。读的深入些后才醒悟到,麦肯锡的精英们与常人不同之处就在这里。这些简单实用的工作方法我们都听过,但是基本就是春风过驴耳,听过就算,不会认真对待,更不会真的去做。而他们则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折不扣的执行。在所认识的各色人中初次见面就能记住他们的名字或职业等信息,在第二次见面之时就能脱口而出对方的名字,这对于对方来讲是极大的尊重。记笔记也是同样,我们都以为记笔记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在开会或者与领导同事面谈某些事情时都很少会用笔记,但是麦肯锡的精英们则时刻保持纸笔在三秒钟就能够到的地方,开会时一边听一边整理出思路,将有用信息记录下来,这对于防止漏掉信息,整理思路,提高逻辑思考能力很有助益,同时也能表示出对事情的重视。想想,你的同事带着笔记本来找你,你肯定会觉得她是敬业的且有备而来的,对你们将要谈到的事情是重视的,对你也是十分尊重的。这样的同事你会很自然的产生好感。独立思考,彰显纸笔加大脑的强大合力。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代,很多人面对问题都条件反射般求助网站,在各路网站上查找答案或信息,所以很多时候面对问题少了思考的环节,只是机械而被动的在查找固定答案而已。然而,工作中的很多情况都是开放的,不会有所谓的固定答案。这让不会独立思考的人惆怅不已。而麦肯锡的精英们则充分彰显了独立思考的价值,他们把查找答案这类行为视为作弊,他们不依赖网络,不依靠他人的经验,用纸笔为工具,从零思考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已经如一日三餐一样的平常,这样的习惯也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工作风格和高效的工作效率。细节彰显素质,认真才是王道。当你接到上级的任务后,是不是立即确认任务以防止理解错误,确认后是不是立即着手安排?收到同事的邮件后,你是不是在6小时内予以回复,即使不能立即回复,是不是也先发邮件来说明情况?你准备的资料是不是简洁而有说服力?在开会前10分钟,你是否已经到了会场?发放资料前,是不是认真检查过细节?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细节,这些你是否都注意到?可能有些细节你会觉得无伤大雅,所以没有注意到,但是这些细节都是麦肯锡的精英们十分重视的,因为他们认为细节就是张名片彰显他们的素质,代表他们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即使是一份简单的资料也代表了公司的形象,代表了对客户的尊重,他们容不得半点差错。所以,越是一流的专家,工作态度越是认真甚至苛刻,对于细节越是重视。这本书提到的工作习惯还有很多很多,但是让我觉得很有收获的就是以上三点。作为一个工作将近三年的老菜鸟,这本书提到的很多工作习惯我大部分都了解,但是一直没有重视起来更没有实践,想想自己在工作中走的弯路出的错流的汗,真心觉得不能再对这些简单的道理视而不见了。即使不会像麦肯锡的精英们那样优秀,但是起码比以前的自己有长进也不错嘛。

职场人需要践行的工作习惯和做人之道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我总是能接触很多青少年。在漫漫时光中,在年华流逝中,陪他们成长。接触的人多了,就很容易给人分类。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大概有两类人不容易成功,一种是很努力但是不会做事的,一种是会做事不会与人相处的。前一种是不开窍,后一种是不着道。当然那种既不做事又不努力的人是没有资格成功的,不在讨论之列。我是20岁才慢慢开窍的,现在正在慢慢“着道”。而这本《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就是为我这样职场新人而写的,帮助我们开窍,帮助我们着道。作者结合自己在高盛集团、麦肯锡和哈佛商学院工作和学习的经验,把高盛、麦肯锡和哈佛商学院所推崇的成功要素大致整理为四大要点,细分为48个习惯,穿插一些大众熟知的小故事传达给大家。这四个要点是:1.重视投资人脉;2.不断充实自己的外在与内在;3.保证每天定量完成任务;4.以宏观的眼光看问题。不管是4大要点还是48个习惯,都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职场人需要知道并且践行的。这48个习惯展现了身在职场区别于校园的两大核心,一是圆满的完成的自己的工作,不给他人添麻烦;二是与人相处之道。职场关系与其他关系的区别是,职场关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关系,所以它更加的脆弱,更加需要呵护。在职场中,要更多的学会如何尊重他们,要想成为精英,更是需要不断进步。然而这本书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强调的不仅是职场生存之术,更重要的是职场生存之道。比如第一章如何投资人脉中,作者不是在教我们如何钻营,二是如何真诚的和人相处,要懂得为他人着想。第二章磨练内在和外在,其实是在教我们要做一个高素质、对自己有要求的人,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纵观古今中外各类精英,都是严于律己的人。第三章养成不被时间操纵的工作习惯,是在强调时间管理。日本是一个特别强调时间管理的国家,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多不胜举。一个合格的职场人必须是会合理管理时间的,这是工作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凡此种种,作者在书中通过一些自身或者他人的实例,向读者阐述这些习惯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是在引导大家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如何在工作中获得成功。有一句话叫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大概作者也料想到我们知道很多职场习惯,却仍然难以坚持。所以他说,最重要的是“读书,举一反三,加以实践”。知道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执行的程度才能衡量学习的成效。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读这样的书,好让我们在快要放弃的时候提醒自己是怎样走到今天的。

麦肯锡精英的工作习惯

出处: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3OTM0MA==&mid=211308289&idx=1&sn=baf944317c312ed7070f49954ed4f736#rd微信:read01 (文章中的很多链接只能在原文中查看)刚翻完一本新书《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作者是日本人,在高盛和麦肯锡都干过,总结商业精英的一些工作习惯,书中的内容跟以前很多书籍的知识点形成互补,象笔记术这部分前几天的黄金三分法中就提过。书中是48个工作习惯,我挑出一些比较有兴趣的习惯,分享一下。## 正文 ##书中谈的内容不少,但很多地方不够深入,在书中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个人观点和以前的相关文章做为补充。### 人脉 ###**记住姓名**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记住别人的名字能让你的名字更宽广,在交往时,将记住他人名字放在第一位,有三个窍门,在初次见面时有三个机会可以称呼对方:- 在自我介绍时说出对方的名字。- 在提问时说出对方的名字,比如:XX,你是哪里人?- 告别时说出对方的名字,如:XX,今天非常感谢,期待下次见面可以聊聊籍贯和个人经历,多问对方的事情,并真心关心对方。清晰的记住与对方相处的时间。注:在中国,见面之后通常会交换微信,以前的文章聊过一些建议。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快速扫描名片,自动发封介绍邮件到对方邮箱。**扩展阅读:**《头等舱里的谈话课》一本很不错的沟通书籍如何在初次见面中保持好印象?《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一本写给内向性格的沟通书籍**试着选择不同的场所和时间**这次在午餐见面,下次可以选择晚餐,这次晚会,下次可以喝咖啡。尝试在工作和生活等不同场合接触,能接近双方的距离。**不管多忙,每周都要跟与工作无关的人见一次面**通过跟不同行业的人聊天,能从不同角度体验和了解信息,还能跳出当前的视角。- 最少每周安排一次公司之外的见一次面- 与值得信赖的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人见面- 如果对对方有好感,约定近期见面你对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抱有依赖,人际关系才能会到发展。注:对这条建议做下补充,最好定期的留出时间找人共进午餐或晚餐,跟一个人聊几分钟通常没有太大的意义,最好一对一或一对二,进行30分钟或1小时以上的深度聊天,能让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和交换看法。扩展阅读:《人脉力》笔记《坂田笃史的超人脉术》笔记linkedin创始人教你职业规划### 培养思考无固定答案的习惯 ### 在中国和日本的考试制度中,学生非常习惯一个问题都有标准的固定答案,最在商业环境,应该培养自主思考能力,从现实中问题,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读书术: ###读书后,要花三倍的时间思考。按章进行总结,并且按逻辑构成列出来,摘出主要信息,最后总结出自己的理解的含义。这点我到是一直在这样做,阅读完做笔记、写读后感和思维导图都是不错的方法。### 通过新闻来培养市场感 ###市场是根据需求和供给来确定价格,买方和卖方根据对将来的预测确定买卖价值和买卖数量。当你看到一条新闻时,要思考人们对这些信息有什么反应,可以注意以下几点:**读完后思考人们对这则消息的反应。**比如下周的股市有可能会影响历史,你认为是空方还是多方能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你可以把对这条的预测来写入日记,看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等过段时间,大局稳定之后,看看你的预测是否正确,推导过程是否正确。我相信有些人碰运气能踩对,但推导过程能正确的非常少。前几天说过的决策日记,大家可以试试。**注意报纸上的新闻,注意各条新闻的登载方式。**不同新闻在报纸的位置和方式也是不同的,这里有一些很细微的差别。就象有些人可以通过看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就能判断大势。**至少一次读多份报纸。** 不同类型的报纸对同一事情的观点是不同的,比如你可以同时看国内外不同媒体的报导,了解和熟悉世界各主要媒体之间的差别,并为自己预测做出判断。### 比起创意,要重视坚定的意见 ###要使自己持有的意见足够坚定,就需要具备这一意见的逻辑推理能力。麦肯锡的顾问每天都会制作逻辑清晰的图表,这并不是为了企划案来准备资料,而是为了理清逻辑思路,推导出可信的结论。在推导时,尽量别依靠网络“作弊”,要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如果你总习惯利用网络来找到解决方法,时间一长就很难区别思考和搜索,而不会进行主动思考,当你遇到一个新的情况时,很难找到解决方法。要让思考成为习惯,每天都不间断的进行练习。### 利用纸笔来思考 ###别整天电子设备不离身,纸和笔可以处理电子设备不能解决的问题。作者遇到难题时,只带纸笔去咖啡厅待上30分钟,在纸来写出解决方法。跟上级或同事讨论时,事先列出疑问,带好笔记和笔进行讨论。这样讨论时,论点明确,并且会对方觉得你很重视,有备而来。看看网络上金三胖的图片,你会发现他身边的人都通过笔记+笔,记录来表示对金三胖的重视。整理过程:先写出头脑中的想法别介意逻辑、因果关系、优先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不断审视整理,比如使用金字塔结构,必要时用图表表示。这一步可以有 A4工作法来代替。扩展阅读:使用A4纸笔记法100天就能增加逻辑思维使用A4纸笔记法100天增强逻辑思维(2)### 用三个关键锻炼瞬间思考能力 ###把事情整理成三点,更容易让人重视、记住和接受,会锻炼下面的几个能力:论点分解或总结--逻辑推理能力区分优先性--时间管理能力加强说服力--交流能力### 健康 ###书中特意把健康也列为一个关键能力,非常赞同这个观点,通过各种运动来增强身体也是我反复推荐的。### 着装 ###服装整洁比个性重要。在咨询、投行、金融行业,不一定要非常昂贵,但你的着装应该给人带来一种干练感。仪表整洁从鞋子开始。老外对于鞋子非常重视,重视到有不少人把自己擦鞋当成一种放松的方式,如纸牌屋的男主角。以前我的个人习惯是见客户之前,一定会把皮鞋打油或去擦鞋,穿上一双干净的皮鞋会提高自信。好皮鞋最好一天一换,不穿的时候,用木制的鞋撑并鞋撑起,这样鞋就不会变形,能延长寿命。日本有专业的压裤线机,作者建议单人男人去买一台。个人建议出席重要场合前最好把衬衫和西服去干洗和熨烫一下。### 时间管理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提前10分钟到场。20多岁时,将精力放到眼前的工作上。30多岁时,将周末的半天用来自我投资。这个建议,跟作者的职业有关,麦肯锡的咨询顾问一般会经常加班,空闲时间非常少。但对于普通人,100天时间管理行动的三条建议中就有一条每天坚持一个梦想番茄,在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是花上30分钟。提前1小时到公司,这时的效率最高,放到要事上。别在这时查看邮件和上网,这点跟我以前的建议类似,在10点半完成三件要事。在精力最充沛时完成最重要的事情。提前1天准备好第二天工作清单。整理好办公桌吃好早饭。观察一个人周一上午的工作状态,就能判断出他的能力。注:这部分的建议跟我以前的时间管理建议类似,我说的能更详细一些。### 沟通 ###笔记本应该能在三秒中内打开**接到任务后,在进行当场确认**先明确5W1H(对谁,做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做),当时向指标示者请求任务的详细信息。5分钟内马上开始安排进程和计划。有疑问立刻确认。### 管理上级 ###学会让繁忙的上级给你挤出时间。做好随时沟通的准备,在汇报简练一些。最好在第二天一大早进行汇报。即使只完成70%,也要汇报。### 其它 ###沟通时间注意好细节。注意资料的统一感。参加会议一定要发言,要提前做好准备。可以使用白板进行沟通##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始末今天正好是我坚持100天行动的第50天,可以说这个是很有意义的记录,正好一半,过去50天,我想如果非要一个领域做到,那就是读书/电影/和学习这3项是每项没有打折完成。我当初的一周一本书和一天一部电影,确实是这段时间完成的,但是书评有写,影评没有。健身也只坚持了30多天,健身的效果是总体今年3月开始到现在减重10斤。我想我们做一件事起初都要结果,健身为了快速减肥,看电影书为了有更好的谈资,可后来变成习惯你发现其实不是的,就是喜欢,单纯的喜欢,因为这些喜欢让你变好了,身体健康了,瘦了,丰富了你的精神,让你自信了等等。我想这才是最终的目的。@泊应该是很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公众号,然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因为想得再多,不如马上开始行动!而百日计划,正好符合我目前的状态,可以很好的指导我的减肥行动。40岁的女人,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很高兴,能在这样的正能量中将“万事开头难”的前十天坚持下来!加油!为健康的身体!------------------------------------------------ --------   我是warfalcon ,微信(read01)的目标是让你成为行动者而不是阅读者,不定期分享一些五花八门的读书笔记和书评,每天更新。        - 想每年读完100本书吗?   - 想在100天内培养一个好习惯吗?   - 想搞定拖延和注意力不集中吗?      关注我,让你成为一个行动者,跟几十万读者一起成长,欢迎参加100天行动

看完需要实践,不然没用哦

这本书很薄,很快就能够看完,但我看了两边。第二遍的时候,把重要的认可的观点记在了本子上。作者在书中说,看书后要花三倍的时间去思考。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不管是带着问题思考,还是针对事情本身经过讨论碰撞出思考的火花,都值得我们反复实践,提高自己。so what?why so?what if?是三个不错的激发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有时候,我们只顾着眼前的工作,而忽略了高效的工作。这本书值得翻一翻。“内心从容不迫了,才会产生从容不迫的行为。行为从容不迫了,内心就会变得从容不迫。”

《麦肯锡方法》的简化版本

2001年出版、作者为埃森・M・拉塞尔的《麦肯锡方法》,可以说是很多麦肯锡工作方法的出版物的基础版本。这本书所说的,和《麦肯锡方法》也如出一辙,只不过故事、细节有所变化,所以如果读过《麦肯锡方法》,这本书可以不用再读。如果对《麦肯锡方法》并不了解,这本书就有价值了。日本人写书,一贯是简单、简洁、实用。把《麦肯锡方法》简化为48个工作习惯,不到200页,但读起来仍然言之有物,这是个功夫,本身也是麦肯锡方法的体现。我由于在2003年就熟读《麦肯锡方法》,后来又读了不少关于职业习惯和思考方法的书,所以对我来说,这本书没有多少新意,很多内容我都耳熟能详,但是读这本书对我来说仍有意义,意义在于推荐:对于没有耐心读《麦肯锡方法》的人,这本书是好的选择。事实上,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想好了读完之后送给谁,是即将见面的一位职场新人,我觉得对她来说应该比较适用。其实,这本书的正确用法也就是这样:读思考转化为行动和习惯书本身不再重要始终都抱着书去阅读的人,如果离开书就不知道怎么办,那么,也就不可能真正养成这48个工作习惯。

在良性循环中进步

你看那些成功人士的生活,有时候会觉得未免过于严苛。清早起床运动健身,接着保持清醒的头脑开始处理工作,对几乎任何事件都能做出快速的反应。他们的头脑已经是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有条不紊的处理各种信息,做出相应的对策。这俨然是一个良性循环,身体素质提高,就有精神去做更多的事,大脑摆脱浑浑噩噩的困扰,做出高速有效的判断,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一切,有底气去承担自己的决定带来的后果。作者户塚隆将,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经济系,后又在哈佛大学读了MBA,曾就职于高盛集团和麦肯锡这样的精英聚集地,可以说他本身就是超越了平凡的优秀所在。看一看优秀的人有些怎样的好习惯,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模仿,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成功,而是帮助我们把无序混乱的生活、工作状态调整到最佳。书中的48条习惯,可以被分为四大类:人脉、自我提升、自律的生活以及宏观的眼光。每一条习惯作者都叙述了它的重要性,或许你会觉得“两周护理一次鞋子”这样的习惯既可笑又没有必要,但作者告诉你,哪怕是鞋跟磨损也会让你显得不修边幅,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别人已经对你做过一番审视,对你做出了预估。换一个角度说,我们也可以关注商务人士的鞋子,从而对对方的性格做出简单的预估。关于维护人脉的习惯,性格内向的人可能很难做到,要培养这些习惯绝非一尺之寒。首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社交已是心力交瘁,更别提维持一个固定的频率。但高盛和麦肯锡的工作强度也是可想而知,他们可以做到,我们又为什么不可以呢?唯一要做的,是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主动去维护一些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不排斥社交并使它慢慢变成属于自己的好习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职场上要拼搏先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否则工作还没完成人已倒下。养成一些健身的习惯,尤其是在身体有运动的欲望的时候,不要有任何拖延的去行动。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提升自己的内在与外在,拓展人脉,开拓视野,这些因素其实是环环相扣的,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我们所谓的拖延症,就是把自己陷于一个恶性循环之中,懒惰有了可以原谅的借口。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自己,尝试坚持养成第一个好习惯,相信在慢慢的带动之下,这48个习惯都会真正属于你。

职场达人的葵花宝典

可以用“职场达人必备手册”来形容这本书的价值。不要被书名中的“精英”所吓倒,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离“精英”这个称号还相差甚远,但它会告诉你怎样才能聪明的赶在别人前面爬到巨人的肩上去欣赏大好河山。记得在初入职场之前,身为经理人的堂哥曾传授我几条职场之道,比如,上班要提前20分钟在办公室坐好,整理一天的工作计划并在早间向上级汇报工作;尽可能快速记住每一位同事的名字并存留他们的电话号码;和上级汇报工作要简明扼要,先挑重点,上级感兴趣或有疑问之后,再详细讲解;接到新任务要马上执行不懂立刻与上级沟通,不要拖延到第二天再去处理或询问;要加强身体锻炼,要拓展朋友圈跨行业拓展人脉等等。现在回想起来,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这些方法属实使我的职场之路顺畅很多。更令我为之兴奋的是这本书恰好也提到了堂哥说的这几点。作者将自己在著名的高盛集团、哈佛商学院、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职场成功经验与我们分享,分别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性并且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事,二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想要继续实践并很难的事。这本书介绍的职场经验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短期的工作中取得成效,还可以使我们自身得到提升,在未来脱颖而出。如果你不甘于现状、如果你野心勃勃、如果你想赚更多的薪水、如果你想得到上级的信任、如果你渴望平步青云,那么,专心研读这本书,它会给你超乎想象的惊叹!

塑料鸡汤,来一锅不?

哈哈,翻完这本书要不了多少时间,看书的感觉类似于做四六级的快速阅读,刷刷刷。确实,是被书名中的“麦肯锡”吸引过来的。内容上说,我本人是没几个点从书中摘取到,跟微信上那些推送的塑料鸡汤带来的感受没差多少(阅读速度与内容质量,跟微信鸡汤简直完美同步呢╮(╯_╰)╭)。翻完书那一刻,不自禁地笑了一下,啊,又是一本“职场励志”,多少年没碰了啊,今天还是栽了,罢了,当娱乐自己一下。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