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调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544747662
作者:廖隽嘉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廖隽嘉,歌手、音乐人。从小学习手风琴及钢琴,中学进入音乐学院进行古典音乐专业训练。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在完成大学毕业音乐会之后,签约唱片公司, 涉足流行乐坛。于 2005 及 2007 年发行《钢琴女生》及《嘉油站》两张个人原 创专辑,曾与喜多郎、李泉及齐秦等多位音乐人合作同台演出。
2008 年后,参 与一些影视配乐及钢琴演奏。担任音乐剧《三毛流浪记》音乐指导。话剧《七月与安生》、《钢的琴》作曲及演唱。
2012年出版音乐类书籍《钢琴是怎样练成的》。

书籍目录

自序  走自己的路,哼自己的调儿
法国篇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可爱女人
橡木桶里的玫瑰人生
幸福歌
难以解释的不舍
法国人的超级“自我”
法国人无处不在的“细节”之一
法国人无处不在的“细节”之二
旋风的中心
田园脚踏车
会飞的音符
走过多少路的男人
一列迟到的火车带来的故事
法国老妇人的“讲究”
遇见普罗旺斯
普奈礼家中的《月光》
艺术家与大自然
最后的晚餐
在阿维尼翁桥上
法国人擅长的配色
粉红色的玫瑰之城
漫步者的城
钢琴别恋
古老而又年轻的城
夜色中的城
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私人旅馆
藏在田园诗里
法国女人爱说话的眼睛
法国人的“家”
黑衣人与《玄秘曲》
瑞士军刀
细雨中的圣艾米利永
广场圆舞曲
法国人的“露天”情结
肯尼亚篇
想象与现实
导游与司机
给猴子一只香蕉吧
“萨瓦!萨瓦!”
大树下的声音
纳库鲁湖
生命之树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我的天使
你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
重返内罗毕
最非洲的非洲草原
火眼金睛和特技车手
看见
与大自然同居
带半条鱼回家
他们不会悲伤
一首关于非洲的歌
后记 旅途未完,文字待续

作者简介

★《走•调》是音乐人廖隽嘉的首部旅行文学随笔集,她以一个音乐人的独特视角来写法国、肯尼亚的风光,一段段旅程就像一段段音乐,给读者带来视听双重感受。
★与其他旅行书籍不太相同的是,这本书侧重“慢”字,作者游览小镇、小村落,静心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思考不同文化的渊源和流向,给人更深刻的旅行感受。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关于非洲原生态旅行的书,《走•调》是第一本。作者途径赤道、东非大裂谷,到达纳库鲁镇,领略了马赛马拉大草原这“最非洲的非洲草原”上无限风光,记录了作者及同伴收集当地土著民乐的见闻,揭秘非洲土著音乐背后的神奇故事。
★法国之旅沿着法兰西的红酒之旅路线展开,经过了兰西亚、博纳、阿维尼翁、卡奥尔等几个不太出名的小镇,从细微之处透视法国田园风光。


 走·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打小喜欢音乐,但自己的先天条件不足,注定我只能做个听众。年轻的时候,遇到好听的歌便会循环播放。等到懂事的时候,再遇到好听的歌,便会打起精神,找个僻静的所在,一个人闭上眼睛,细细地听,似乎每一个音符都能触动心弦,内心抑制不住地震动,常不能自已。我常自诩人生有三大爱好:读书,交友,旅行。如果再加上三个,那就是音乐、美术、电影。这些来源于生活,却也超脱于生活。我喜欢看游记,那是一种对向往已久而不能亲身前往的另一种自我的陶醉,是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廖隽嘉的文字轻灵,剔透,有一种纯净的美,超脱的美,自然的美。若这是一本书,也应该伴随着轻柔的音乐,靠坐在柔软的沙发里,对着大大的落地窗,细细地读。若这是一首诗,也应该于有露珠的清晨,有晚霞的黄昏,在树林里,在河畔,在桥上,深情地朗诵。无论是法国的浪漫风情,还是非洲的粗狂辽阔,无论是优雅的咖啡,还是酥软的油饼,都和谐美好地存在于同一个世界,令人心驰神往。正如作者说的,美好的风景有时候让你舍不得眨眼或按下快门,有些风景不能留存,只能保存在视网膜里,存进回忆里。这是一个女性的灵性文字,我不知道,若是一个男性,该如何描述法国的风情和非洲的粗犷。反观今人的生活,多么枯燥、单调、乏味。好不容易的一场旅游,也不过是走马观花,人头看人头,熙熙攘攘,比上班更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现代人太过珍爱自己,珍爱拥有的一切。于是,他们只能永远地作为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没日没夜地运转。就像作者说的,在大草原上看动物奔跑,仿佛人类就是被禁锢在一个小盒子里的生物。事实上,的确如此。旅行、音乐、电影,似乎是被作者提及最多的三个话题。的确,人生能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一曲一曲听不完的好音乐,有一场一场看不完的电影,那该多么惬意。文字永远难以表达出风景的美丽,但是音乐可以,电影可以,我们的想象可以。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且行且珍惜”这个词,用在旅行上,竟再合适不过。书中配了许许多多的插图,都是作者旅行的见证。但似乎排版稍显随意了些,且图片与文字常常对不上,若能对图片进行标注或者会更好。作者是散文式的写法,自然较多抒情,感性的文字。若能更多一点地纪实,或者对于读者来说,尤其是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到达那些地方的读者来说,能在文字的描绘和图片的引领下,神往一次,也是作者的大功一件呢。
  •     这是一本很棒的旅行书。文字很有趣,与精美的图片一道以很恰当的排版版式得到了展现。无论你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这都是一本很适合随手翻阅的书。说到作者廖隽嘉,读者更熟悉的或许是她的歌手身份。从小学习手风琴及钢琴的她,中学进入音乐学院进行古典音乐专业训练。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在完成大学毕业音乐会之后,签约唱片公司, 涉足流行乐坛。于 2005 及 2007 年发行《钢琴女生》及《嘉油站》两张个人原创专辑,并与喜多郎、李泉及齐秦等多位音乐人合作同台演出。2008 年后的廖隽嘉开始参与一些影视配乐及钢琴演奏,担任音乐剧《三毛流浪记》音乐指导,话剧《七月与安生》、《钢的琴》作曲及演唱。2012年她涉足出版界,发行音乐类书籍《钢琴是怎样练成的》。这本《走•调》是一本旅行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是作者在法国的经历,富于优雅的法兰西格调配上作者特有的清爽笔触,很适合在夏天的傍晚来阅读;下编是作者在肯尼亚的体验,宣传语中称之为“第一本关于非洲原生态旅行的书”, 其实更重要的,是作者透过文字,切实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旅行者,对原生态的理解与感悟。作者的法国之旅是沿着法兰西的红酒之旅路线展开的。她经过了兰西亚、博纳、阿维尼翁、卡奥尔等几个不太出名的小镇,将更多的笔墨放在细微之处,从中透视法国田园风光。有人说,所谓旅行,不过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如此说法虽然片面,倒也生动趣味。旅行中的风光固然重要,但对于陌生的“生活模式”体验,或许才是旅行中的乐趣所在。在法国的廖隽佳,最大的感触是这座城市的“按部就班”。即使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法国依旧拥有世界上最优雅的乡间风光。而在城市里法国人也并不匆忙狼狈,他们还是会在忙碌之余抽出时间享用自己的下午茶,在一天的劳累后陪伴在家人身边。在他们看来,这才是顶重要的事。套用那一句法国谚语: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这才是生活!享受了极度优雅之后,廖隽佳的文字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广袤的非洲大陆。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真实与慢”。感情发于心间,而慢节奏的思考,也让这体验变得透彻。“它远远地沉睡在时间长河中,象征着生命的源泉,神秘得让人无限向往,却又心存一丝敬畏。殖民者曾经在这里建造庄园、种植葡萄、鲜花、咖啡豆,雇佣黑人……而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它骨子里那副坚韧而原始的模样,它仿佛永远就在那里,停留在当这个地球还小的时候。”这段对东非大陆的描述细腻到令人惊艳,而这样的文字竟在作品中俯拾皆是。或许对于廖隽佳,文字只是她表达自己的“第二手段”,但来源于音乐素养的敏感与多思,让她的体验无论以何种方式表达,都会唤起读者的共鸣。这共鸣,便是对美、对自然的共同向往。我们无法抗拒一个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念头。旅行的意义,并不只有空间意义上的移动。更重要的,是它对于自我的重新发现与考量。在完全陌生的国度,你会体验带不同以往的情感,你也会发现完全不同的自己,“唯一重要的是你的故事”。你如何书写它,便是爱这个陌生的自己,唯一的表达。
  •     文/夏丽柠我认识这样一位姑娘,当然是通过纸上神交。她是廖隽嘉,一个热爱音乐会弹钢琴的长沙女孩。她爱疯爱闹爱旅行,旅行的时候,从 不会忘记放声歌唱。她把这种感受写成了她人生的第一本旅行文学随笔《走•调》。她在自序里写道:不分国度,不论时空,因为歌词里唱的,永远是生活。音乐,就是那座无论多远都能搭建起的桥梁,既坚固又美丽。可是,对于一个学习数年音乐的人来说,“走调”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无论是钢琴演奏还是吟唱歌曲的时候,走调都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吧!可用廖隽嘉自己的话来解释,我们便释然了。她说:谁不是走着自己的路,哼着自己调呢?这令我想起了一位年轻的散文家,“来自阿勒泰的姑娘”李娟。我最喜欢她的《走夜路时请放声歌唱》。只有一个人有对生活最深切的感悟,对周围的天地自然无尽的感恩,她才会有勇气和爱意在黑漆漆的夜里放声歌唱。我觉得廖隽嘉也是这样的姑娘。本书是由廖隽嘉在法国和肯尼亚的两段旅行经历组成,再次向我们证明边走边唱的旅行别有风情。我以为,在人生的际遇里不存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出发之前,你一定想过,在旅行中获取什么?你一定想过,去旅行要摆脱什么?你也一定知道,踏上异乡的旅程将让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启程,意味着责任,自己对自己负责。廖隽嘉的走调似旅行是一种对人生的挑战或者期许,至少她说放声歌唱的路途很悠然,有歌声的路途不寂寞。我相信做了十年音乐人的廖隽嘉去过世界上许多地方。可她为什么要用她的步履、她的视野、她的影像和她会飞的音符引领我们去到这么迥然有异的两个地方?谜一样的主题,阅读探索答案。法国地处欧洲腹地,文化悠久。成群结队的中国人跑去旅游,总是夜游的塞纳河,看不懂的卢浮宫,还有屡排长龙的埃菲尔铁塔填满了游客的眼睛。然而,廖隽嘉带你去看的却是人生的风景:住在彼得•梅尔似的法式乡村,遇见会唱歌的骚老头,追风般地骑着自行车穿梭于葡萄藤间……这一切不是别人推销给你的,是你自己去寻找的。优雅的特莱雅庄园女主人伊莎贝拉是廖隽嘉交到的第一位法国朋友。古堡式的建筑,木质的钢琴,可口的法餐组成了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廖隽嘉说,这是“Piano of cooking”,烹饪的钢琴。创作音乐与制作美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她的心里,音乐可以联结生活里的一切。廖隽嘉说:我知道,为了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一个小小的住处而烦恼,是一件很糊涂的事情。聪明的人,看一整个世界,哪儿都是他的家。廖隽嘉通过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了聪明人。之于她,只要有她热爱的音乐,那里就是家。这个世界真好,音乐无处不在,她便可以四海为家,做一个揣着音符到处游荡的姑娘。英国女作家福斯特说,我们身处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可我们看不见的那些风景呢?当然要用心去聆听,听那草木天地的韵律与动感。拉丁爵士乐的深沉,法国民谣的碎片,法文版的《幸福歌》以及宛若《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唱诗班男孩们的天籁之音,与自然万物合归一处。音乐的魅力便在于此,这是廖隽嘉从笔尖流淌出来的,也是我们今后在人生的路上要捕捉欣赏的,哪怕那一刻不在旅行。当廖隽嘉以“伴着电影《走出非洲》的主题音乐,我穿越云端走进非洲。”的语句开篇写肯尼亚时,我立刻领悟了她的心意。从小情致的法国走向辽远的肯尼亚,从封闭的现代乡村迈向草原沙漠,或者更加宽阔的疆土。照片当中的她在一群黑皮肤的男子当中灿烂地笑,而男子们望着镜头的表情各异。在他们的故土上,他们当然无法体会音乐的震撼力。可他们哪里知道,对于一个异乡的姑娘,这里的鼓点和歌声都是可以铭记一生的奇迹,是她创作音乐的动力。你有能力拥抱这个世界,你才有能力远行。这便是我们出发的初心。伴随我们行走的也许不再是悠扬的音乐,而是书中的那些“大树底下的声音”,是浅吟轻唱,是手舞足蹈,是我们听不懂但却在冥冥中好似有神指点的鼓乐齐鸣。音乐没有国界,旅行亦无尽头。正如廖隽嘉所说,“一些事物衰败时,总有一些正悄然绽放;一些隐身而退时,总有些正粉墨登场。”人生的旅途充满神秘,旅行时,请放声歌唱!转载请告知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旅行是让你看更多的风光 见识各处的风土人情 了解不一样的生活习俗 交接不一样的朋友 很喜欢这种不以景点为旅游目的的旅游 感受法国葡萄区小镇的风情 博纳等小镇很吸引人 真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在葡萄农庄里住一晚 尝尝当地的食物 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 肯尼亚 不晓得这辈子还有机会去吗 总担心不安全 看着作者的描写 又觉得杞人忧天 那边的人民很淳朴 东西很低廉 动物大迁移很心动
  •     这本我特别喜欢,是我想看的旅行笔记,不是那种“来一场说走的旅行”。
  •     心情美好了起来~
  •     走自己的路 哼自己的调
  •     非常喜欢书页设计 很特别
  •     我想这就是我想走过的世界吧
  •     整书呈现出一种精致感,透露出一种静谧感,散发出平平淡淡的美。不知不觉中,书页竟已到尽头。
  •     很好看的一本音乐旅行书籍,对音乐有深刻了解的作者,不光写出了旅行的美好,更赞的是加上了自己联想到的音乐片段,边看书边用QQ音乐聆听,是一次美满的精神旅行。看到结尾才知道,作者是主内的音乐才女,可谓是“神来之笔”
  •     通过文字可以看到遥远的景色,仿佛置身其中,很有画面感。书的设计很用心,又透着自由。和嘉嘉一起旅行。
  •     现在出本书可真是简单的很,像这种图片居多,文字寥寥的东西,还是更应该出现在网上,显然显示屏比纸上的图片更清晰些。
  •     喜欢这种淡淡的美好的感觉
  •     没有丝毫防备和心理暗示得走进一幅陌生的街景里,着实是旅行中最咂咂回味的部分。很多时候,“看见”都比记录更重要。而“旅行”比旅游更中我意。
  •     跟音乐没有太大关系 纯属工作旅行日志 没听过作者的音乐专辑 居然翻完了这么一本书
  •     文艺腔调非常足的旅行随笔,跟市面上常见的游记大不相同
  •     女人家家的,跑那么远…看这本书是2015年。自己“走不出去”,走不出家门,走不出自己的心境,走不出很窄的格局。感觉内心越纯净,才能越有勇气“出去”。
  •     跟着音符在世界流浪,文笔真好!最后1/3非洲的部分笔触淡多了,大概是对文化理解得没那么深了,文笔不如前面2/3的欧洲部分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