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同行八十年 (1933-2013)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620434303

内容概要

高添強,香港歷史及歷史照片研究者,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曾任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幹事。著有《香港今昔》、《香港日佔時期》(合編)、《九龍城區風物志》(合著)、《益善行道:東華三院135周年紀念專題文集》(合著)、《街角‧人情:香港砵甸乍街以西》(合編)、《香港走過的道路》(合編)等。

作者简介

1921年,九巴的前身九龍汽車公司成立之初,僅以9輛福特T型巴士行走九龍市內兩條路線。到1933年成功獲得專營權時,已擁有110輛小型單層巴士,開辦18條路線行走九龍及新界。至取得巴士專營權80週年的今天,九巴擁有3,800輛巴士行走港九新界共392條路線,12,000位員工,每天服務市民約260萬人次。換句話說,以全港每天1,200多萬人次的各類公共交通總乘客量計算,每4至5位外出的市民中就有一位乘搭九巴,是火車鐵路系統以外最多人選擇的公共交通工具。這些數據不單顯示九巴發展快速,即使放在世界各城市的公共交通運輸服務中也是一個異數。
80年來,九巴與香港人共同經歷起跌,日軍侵佔、戰後人口暴增、兩次「暴動」、風災雨災,以至配合新市鎮的開發、鐵路的開通及海底隧道通車等,一直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在這個地方小、人口移動率高的香港,便利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務已成為香港城市發展的重要後盾。
作者運用各類檔案資料,以及大量的歷史圖片,從城市發展及交通政策角度出發,探討九巴如何從一間規模有限的巴士服務營辦商,發展成今天擁有龐大車隊的企業,立論清晰,資料翔實,對理解本港巴士服務的發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九巴同行八十年 (1933-2013)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 與九巴的關係, 一來因為家父在這家公司做了二十年, 小時候位於美孚的荔廠是我兒時的遊樂園; 二來小時家住當時還是十分偏遠的屯門, 坐九巴出城是我與香港城區的連繫, 如果說鐵路是賈樟柯對現代的想像, 那巴士加屯門公路在我當年還應該是有差不多的意味吧.- 這本書其實內文沒甚麼啦, 不過難得作者找了不少歷史資料, 像殖民地政府當年如何設想公共交通的配置等, 補充了坊間多數以巴士迷角度出發的內容.- 今天在尖沙咀碼頭, 還能找到一百年前就有的路線, 如1 號, 2 號, 6 號等 (當然路線已有改動, 但不改其歷史的根源呀), 回想起來還是十分令人驚嘆. 城市變遷雖快, 但有些東西卻在天地開荒時已刻下了其規跡. 這算不算路徑依賴? 如果政府真要拆尖沙咀碼頭, 建議九巴第一個出來反對.- 以前地鐵與過海隧還沒有那麼普遍時, 巴士與渡輪的結合就是非港島人過海的其中一個必然途徑. 尖沙咀, 佐敦, 深水埗等都是我十分有印象的; 當然還有紅磡, 觀塘, 九龍城等. 今天的維港已純粹變成了地產商的樂園, 這種給予百姓方便的公共空間早耳消失殆盡. - 又因為我家住屯門, 兒時有親戚住大埔, 上水一帶; 坐著單層巴士穿越元朗錦田等田野我還是有點印象. 往南巴士帶我去城區, 往北巴士又帶我進入還存在的鄉郊, 這倒是住在新市鎮的'幸福'了.- 作者提及五六七十年代因為大量移民湧入, 九龍要建不些'衛星城市'及大型公共房屋, 這是都是我們父母輩的經歷. 看著書中的照片, 觀塘還在建設中, 慈雲山, 何文田等都被開山劈石, 當年城市發展時人們好像覺得理所當然, 沒有今天的多種顧慮. 撇開這種發展主義不說, 這些'先輩'們努力的記錄, 還是我們城市的重要記憶.- 最近還出了一本談九巴路線與社區發展的東東, 看來還是要買來看看, 以償自己'懷舊'的慾望.- 書本最後談到九巴的新發展, 略嫌有點為九巴抬轎之味; 事物經過時間的洗禮才有味道, 無怪乎李維士陀說他只往後看, 不向前看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