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服散考

出版日期:2015-2-1
ISBN:9787532574806
作者:沈睿文
页数:214页

内容概要

沈睿文,福建漳州人。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从事汉唐考古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章 身世
一 文献记载
二 非婚生子的习俗
三 女巫阿史德氏
四 建国神话
第二章 斗战神
一 祆教战神图像
二 唐墓所见赫拉克利斯俑
第三章 金鸡帐与重床
一 金鸡帐
二 重床
三 石重床与石堂图像的异同
第四章 莨菪子
一 文献的记载
二 石重床背屏中的豪摩树
三 中古祆教幻术
第五章 助情花香
一 历代媚药
二 迷楼与镜殿
三 房中与求仙
四 镜室与镜道
第六章 安禄山服散考
一 安禄山的病征
二 《酉阳杂俎》的记载
三 解散下石之法及相关文物
第七章 炼丹与服食
一 器物组合
二 窖藏形式
三 窖藏性质
第八章 善相的玄宗与禄山的痣
一 善相的玄宗
二 禄山的痣
第九章 厌胜安禄山
一 玄宗的道教政策与实践
二 玄宗对道术态度的转变
三 玄宗对禄山的防范
第十章 赐浴华清池
一 华清宫沿革
二 唐华清宫汤池
三 温泉疗疾长生
四 温泉与解散
第十一章 陵墓
一 陵址
二 节度使墓葬
三 史思明墓建制
附 一章怀太子墓壁画与李守礼
附 二唐章怀太子的两京宅邸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安禄山因发动安史之乱兼之特殊身份与宗教信仰而为学界所重,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密切注意,相关研究极多,亦颇多发覆。《安禄山事迹》是研究安史之乱的重要文献,本书主要围绕此书,结合考古学资料,考察发生在安禄山、唐玄宗以及二人之间的物事,意在揭示有着宗教信仰的安禄山、唐玄宗的生态。


 安禄山服散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神秘是难以抗拒的。小时候我猫在被隔断的小屋里不停地翻民间故事集——一本老爸购自火车站的16开本地摊文学。经常是院子里有棵树,成精,半夜里爬到主人家床上。现在想来颜色还是有点黄的。不过那时年纪小,关注点一直在于花花草草真的有生命,说不定那一天它就会变成神仙、精怪,比人法力大。这种对神秘事物的好奇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对于一个普通的非专业历史读者,《安禄山服散考》趣味性很大。1.安禄山的身世。从教科书得来的那点历史知识,安禄山就是个大胖子,几百斤重,但是跳胡旋舞却十分有一套。很难想象一个大胖子转圈,后来脑子里自动归类的是洪金宝和各“武林高手”比武的场景。一个胖子也可以很灵活,洪金宝做了很好的示范。加上——安禄山与史思明,安史之乱。这是对安禄山的所有印象。可以说他的所有都是模糊的,他的相貌是洪金宝式样的,而非胡人。《安禄山服散考》第一章直接祛魅。安禄山的身世之谜,母亲阿史德氏,为突厥巫。《安禄山事迹考》里写得神神乎乎,女巫祈祷轧荦山神,安禄山出生。就像每个人都知道圣诞老人不存在一样,仅仅依靠祈祷、走大足印,人是生不出来的。作者考证安禄山父亲可能为粟特胡人,母亲突厥巫女,为杂种胡,后跟随母亲改嫁。名字安禄山也是轧荦(呀洛)山的音译。中间穿插少数民族婚前性自由、巫术的解析,十分细致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八卦的好奇心。2.斗战神。这一章主要讲解袄教。有意思的是顺带着介绍的一些考古发现。比如介绍史君石堂东壁表现墓主人史君夫妇灵魂经过钦瓦特桥升入中界过程的图像。细节中提到肩生双翼的女神身后两位女子即其女侍,负责看管术语她的两样东西杯子和花。表现善士的灵魂死后于第四日拂晓在熏风中走进筛选之桥。作者认为风神背光上部所覆拱形飘带很可能是表现的风袋。说到风袋倒更容易想起《酉阳杂俎》中提到的搐气袋,是革囊,可盛数升,无缝,色如藕丝,携于日中无影。总想,这种搐气袋倒有可能类似这风袋。当然此章最重要的还是挖掘斗战神的形象,作者认为应该是卷发而执有光辉之武器。或谓多毛,作半兽半人状。根据考古中发现的说不定身披虎皮、狮皮衣帽。这种努力还原到细处,同时会忽然恍然大悟一下,原来他们是这样生活的。那种无形中历史的隔膜会捅破少少。3.金鸡帐与重床。与第二章目的近似,考察名物。4.莨菪子。小时看武侠最爱的便是程灵素,多半源于她那一身好手段,顷刻间可让英雄灰飞烟灭,那七星海棠须得酒浇灌。毒药这种事情,本身就代表着江湖中最神秘的部分。作者将此还是与袄教相联系,专门讲述西域幻术。始终觉得唐应该是最后一个可以大规模与幻术、巫术相联系的朝代。无论是医学分科中专门的巫术、咒术的学习,还是见诸文字的笔记小说,待到唐朝灭亡,中原记述文字的地域不断拓展,到宋代时,这种好玩的不羁的只能往深挖才能看到线索的漫天想象逐渐消失。不过这种怪力乱神的迷恋如同祖先遗存的dna,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形式的表现。至少如今,大家疯狂喜欢的盗墓笔记未尝不是一种补偿。5.助情花香。其实奢靡这种事情也是需要想象力的。比如今下见诸报章的统治阶级玩乐方式乏味得多,最多车震等等嘛,当然或许还有更加淫乱场景我等平民百姓没见过。不过隋炀帝、始皇帝等等这些玩乐想象力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到的。比如洞房要“重楼曲阁,连闼洞房,绮绣瑰奇,穷巧极丽”。唐代《迷楼记》就曾经记述隋炀帝的迷楼,“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楯,互相连属,回环四合,曲屋自通。千门万户,上下金碧。金虬伏于栋下,玉兽蹲乎户旁,壁砌生光,琐窗射日。工巧云极,自古无有也。”人误入终日不能出。隋炀帝直接说就算神仙游于其中,也当自迷。迷楼中当然有女子,皇帝还将春宫图数十幅悬于阁中,铸乌铜屏八面,“其高五尺而阔三尺,磨以成鉴,为屏,可环于寝所,诣阙投进。帝以屏内迷楼,而御女于其中,纤毫皆入于鉴中。”恩,跟拍艳照一个喜好。接下来作者就一本正经地讲了很多“统治阶级”如何骄奢淫逸的故事。这种四面铜镜,挂上春宫画再来纵欲的事情成为标配。6.安禄山服散考+炼丹与服食。太多医学资料堆在一起。有意思的是何家村窖藏文物的梳理。7.善相的玄宗与安禄山的痣。同样是文字资料的解析。倒是引用的一篇论文张玉春《秦始皇容貌考辨》很有意思。厌胜安禄山同此。8.赐浴华清池。有趣的是考古的平面图。原来古时的温泉浴是这般模样。9.陵墓。终于又到有趣的地方。好奇处在于北京地底下到底还埋了多少东西。不过后面的章怀太子墓更好看些,把李贤这一支的脉络大概讲清楚,还有里面的壁画实在可以让人联想许久。包括长安、洛阳的府邸,李贤的妻子、妾侍。李守礼与嫡母清河房氏住在长安兴化坊,亲生母亲张南阳在一街之隔的长安延康坊。按作者言,张氏14岁嫁给当时为潞王、雍州牧的李贤,当时李贤方5岁。李守礼出生时生母28岁。房氏为妃时,李守礼已经三四岁。感觉可以脑补很多宅斗小言文。李贤宅邸最初在安定坊东南隅。李贤封雍王不久,舍宅为千福寺。寺额上官昭容书。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寺中有集王右军书的太宗皇帝的《圣教序》,碑额方面还有颜鲁公即颜真卿书的《法华感应碑》,提到的还有怀素、唐玄宗、高力士、杨惠之书画。还有吴道子画的菩萨跟他长得一个样子。可惜,中国的东西埋不到地底下就基本毁了。不过还好有这样的文字留存,把那些早已不存在的长安城从幽暗的历史中拯救出来,重新焕发出应有的光彩。还想说的是墓志。墓志原本是埋在死者的墓室里的。原本的作用是要向死者死后的阴间告知死者生前的功业,原本目的就是被深埋在地下的墓室里。当我们能够看到他们时,标明一个唐代幽灵重返阳间的同时也说明一座古人的墓又被挖开了。但客观讲,这却成为研究那个朝代人生活的活生生资料。所以如果有机缘特别想去千唐志斋博物馆瞅一眼,一块块本该埋在土里的墓志镶嵌在收藏室的墙壁,如果无人或人少时看,想象都觉得有点毛骨悚然。不过估计去看了也是附庸风雅,看不懂。存。千福寺 (在安定坊,会昌中毁寺后却置,不改旧额。)寺额上官昭容书。(毁寺后有僧收得,再置却悬之。)中三门外东行南,太宗皇帝撰圣教序,(弘福寺沙门怀仁集王右军书。)西行,楚金和尚法华感应碑,(颜鲁公书,徐浩题额。)碑阴。(沙门飞锡撰,吴通微书。)东塔院(额高力士书。)涅盘鬼神,(杨惠之书。)门屋下内外面,杨庭光白画鬼神,并门屋下两面四五间。西塔院玄宗皇帝题额。北廊堂内南岳智顗思大禅师法华七祖及弟子影。(弟子寿王主簿韩干敬貌遗法,弟子沙门飞锡撰颂并书。)绕塔板上传法二十四弟子,(卢稜伽、韩干画,里面吴生,画时菩萨现吴生貌。)塔北普贤菩萨鬼神,似是尹琳画。(相传云是杨庭光画,画时笔端舍利从空而落。)塔院门两面内外及东西向里各四间,吴画鬼神、帝释。(极妙。)塔院西廊(沙门怀素草书。)天师真,韩干画。此东塔玄宗感梦置之。楚金真,吴画。弥勒下生变。(韩干正画,细小稠闹。)院门北边碑,(颜鲁公书,岑勋撰。)南边碑,(张芬书。)向里面壁上碑,(吴通微书,僧道秀撰。)造塔人,(木匠李伏横,石作张爱儿。)石井栏篆书,(李阳冰,石作张爱儿。)东阁,肃宗置(面东碑韩择木八分书,王琚撰。)天台智者大师碑,(张芬书。)佛殿东院西行南院。(殿内有李纶画普贤菩萨,田琳画文殊师利菩萨。)
  •     在澎湃私家历史以《安禄山到底有没有服散》为题发布,有删节,此为全文。安禄山的研究,说是汗牛充栋或许都略显保守。作为安史之乱的主角之一,关于安禄山的种种研究,涉及政治史、民族史与宗教史,甚至在医疗史中也颇有篇幅。就职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的沈睿文先生新著《安禄山服散考》则是学界对安禄山的最新研究。此书分十一章,另有附录两篇,据绪言这是"一个杂色拼盘,将不同的碎片拼接在一起"。诚如斯言,全书涉及祆教、道教、医药、房中术、陵寝及政治史诸多方面,这个杂色拼盘通过安禄山为线索,勾勒了隋唐时期的一个隐蔽而极富趣味的物质世界。全书在我看来其实可分四部分。前四章《身世》《斗战神》《金鸡帐与重床》与《莨菪子》,结合人类学、考古学及文献资料,在前人的基础上勾勒出安禄山利用自身粟特的种族文化与祆教因素如何将自己神话,把自己塑造成形貌源自希腊英雄赫拉克利斯的斗战神。第五章至第十章《助情花香》《安禄山服散考》《炼丹与服食》《善相的玄宗与禄山的痣》《厌胜安禄山》及《赐浴华清池》,通过考察安禄山的身体情况、唐玄宗对道教的沉溺与唐代房中术、炼丹术,认为安禄山晚年身体种种恶疾皆源自服散之故,而这根源则是唐玄宗沉溺道教,希望用服散及道教的厌胜之法控制安禄山。华清池在玄宗朝的重要性也源于服散之后的治疗。最后一章《陵墓》则是通过祆教葬俗与史思明墓形制推想了安禄山死后的归宿,与第一章《身世》遥遥呼应,将安禄山由生至死这一过程的种族特性展露出来。附录两篇《章怀太子墓壁画与李守礼》《唐章怀太子的两京宅邸》,围绕章怀太子墓与李贤家族宅邸变迁,钩稽李贤一系的道教背景与政治生态。友人周君言:"安禄山真是个奇妙的存在,藩镇、丝绸之路、突厥、粟特祆教、佛教,现在又加上道教,各流派研究者都能在他身上抠出点有用的东西。"确实如此,安禄山的复杂性,虽不能说空前绝后,恐怕也是独树一帜了,玩笑来说,是大胖子肉多够分。沈睿文先生这部《安禄山服散考》可算是把安胖子身上已经被分割殆尽的肉又用剔骨刀细细清理了一遍。全书所涉领域基本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的各个方面,又旁及粟特语等中古语言,从材料与视野两方面看都可谓富瞻详博,让我们有了一个从政治史的叙事之外观察安禄山、唐玄宗的生活的视角。书以《安禄山服散考》为名,实则可算是以安禄山为一珠链,将隋唐时期中西物质文化串联起来,让不会说话的考古材料讲述个体或群体的生命形态,让文献中看似无联系的内容通过考古材料的联系勾连出一个富有趣味的叙事。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释名》曰:"澜,连也。言波体转流,相连及也"。本书之澜之相连及,则是安禄山的服散。服散,是指服用五石散,也多用来代指服食丹药的,这是魏晋以来华夏士大夫的风尚,与自拟祆教斗战神的粟特人安禄山看似毫无关系。而沈氏通过安禄山身体病症的种种表现、唐玄宗所赐药物及赐浴华清池等记载,判断安禄山这一祆教高层也服食丹药,此行迹颇类唐士大夫。服散这一行为,在沈氏看来是安禄山接机亲近自诩为道教皇帝唐玄宗的一种方式,也是蕃将逐渐浸染华风的体现。服散须解散下石,不然就会出现严重的病症,如身体溃烂、目盲、性格暴躁等等。书中认为,安禄山似乎并不清楚如何解散,这导致了他最后的死亡。解散之法,唐玄宗十分清楚,也知道解散不及时会导致的后果。沐浴是解散方法之一,书中第171页提到"在天宝十四载,就在安禄山兵反前夕,唐玄宗赐书安禄山:'为卿别治一汤,可会十月,朕待清华清宫。'",沈氏认为唐玄宗对安禄山赐浴华清池,就是有解散的意图,同时也是一种对安禄山的控制,与赐浴华清池类似,书中提到唐玄宗给安禄山的赏赐中有不少解散的药物,诸如鲫鱼、桑落酒、马酪是针对服散后的下痢;清酒治疗石热;金石凌汤也是解散的重要药剂。同时玄宗还派遣药童昔贤子到安禄山宅邸煎药,沈氏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安禄山对解散法不熟悉,另一方面也是"透露了唐玄宗并未告知安禄山解散下石去火毒的具体方法",其中或许是有玄宗通过解散来控制安禄山的意图吧。正是通过考察安禄山服散的情况,沈氏展现了安禄山一方面在幽州利用种族特点与宗教宣传,自拟为斗战神,凝聚胡族;另一方面在唐廷利用服散接近唐玄宗并取得信任的双重策略。同时,也展现了唐玄宗作为道教皇帝利用道术来控制安禄山的企图,虽然历史告诉我们,这种控制并没有消弭安史之乱。这里沈氏的论述中,有两个问题,第一安禄山真的服散了吗?第二,赐浴华清池是为了解散吗?安禄山是否服散,史籍中并无明文,沈氏的立论依据基本都属于旁证。《旧唐书》中记载安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着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以疾加躁急,动用斧钺,严庄亦被捶挞,庄乃日夜谋之。"《新唐书》《资治通鉴》及《安禄山事迹》中所载大体一致。沈氏以长疮病疽、目昏不见物及性情暴躁为安禄山的三个重要特征,而且这三个特征也都符合服散失节制造成的病症。只是,细细想来,难道只有服散失节才能导致这三种情况吗?或许还有另外的解释,即糖尿病。有论文讨论过安禄山与糖尿病的关系,可惜文章中语焉不详,没有什么深刻研究。沈氏也注意到了这篇文章,但认为唐人已经认识到了糖尿病,时称消渴症,并有《消渴论》一卷。史书中也记载了马周和邓玄挺得消渴症的情况,故而安禄山若是得糖尿病应该会写明。不过,稍加注意,古人命名为消渴症的糖尿病,症状多为口渴多饮而体貌消瘦,看似与重达三百多斤的安禄山没什么关系,但这仅仅是糖尿病某一类特征,而非全貌。实际上越是肥胖的人越可能是患有糖尿病,得了糖尿病也不一定都消瘦,有种说法即减重就是降血糖。而且糖尿病也会导致视力下降(目昏不见物)、皮肤感染、糖尿病足(长疮病疽)等病症。糖尿病人因为胰岛素分泌迟滞造成低血糖同样会导致脾气暴躁。如此看来,说安禄山服散可以,那说安禄山是得了糖尿病也行。糖尿病中的2型糖尿病多是中年发病,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史书这些症状多是指中年至晚年的安禄山。前面我列举沈氏认为是解散之用的药物,但这些药物也颇能对应糖尿病的一些症状。鲫鱼、桑落酒与马酪,在沈氏看来是针对服散后的下痢,而糖尿病人容易出现植物神经紊乱也会导致下痢。金石凌一物,早就失考,它的作用也不仅是解散,实则沈氏书中第147页注2中就提及元稹《为令狐相公谢赐金石凌红雪状》,此状中说金石凌可以用来解暑,想想安禄山的体重,就知道解暑对安胖子而言是多么重要了。其实,以上我论说安禄山是患有糖尿病也不过是推论,沈氏论安禄山服散也是推论。如果以推论来作为关键的论述,我想还是颇为冒险的。抛开服散、糖尿病的纠结,我们再来看看华清池。白居易《长恨歌》中说:“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华清洗浴在唐人眼中是颇为香艳的。那三百多斤的大胖子安禄山在华清池洗浴真是如沈氏所言为解散吗?答案不像服散与糖尿病那么模糊,绝对是否定的。在此书中,沈氏常引医书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恐怕并没有细细看过,仅电子检索而得吧。如第171页引唐代医书《外台秘要》卷三七云:“凡药石发,宜浴。浴便得解,浴讫不差(瘥)者,乃可余疗。若浴不差(瘥),即得依后服葱白、麻黄等汤,诸随身备急药目新附。”沈氏径以此论华清沐浴是为了解散。然而,稍稍翻检《外台秘要》卷三七《饵寒食五石诸杂石等解散论并法四十九条》,里面大量是“急与冷水洗”、“宜冷水淋头并洗之”、“冷洗”、“淋以冷水”、“冷水洗”云云,全部都是要求用冷水沐浴。的确,沐浴是解散之法,但不是温泉浴。据医书言,五石散等诸石散服用后,会有石热,导致浑身发烫,这时候就需要降温,此时还用温泉浴解散,我想这大概算是自杀一种吧。虽然有服散、糖尿病的两可推论与温泉解散的错误,沈睿文先生的这部书通过历史细节、考古材料,为我们描绘一个复杂、狡猾但也多姿多彩安禄山的生命形态,我想这就是一个成功。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读到第六章“发疽死的都是服散而死”的逻辑终于喷饭了……看来范增也服散,楚国真是药丸啊!
  •     切入点 一颗赛艇
  •     作者是:沈睿文,不是:沈睿/文,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     有意思,但很多推测都是建立在旁证的基础上。
  •     结合吉美石棺床背屏的图像等考证后认为,安禄山坐金鸡帐、踞重床,这种中亚粟特显贵的身份展示,实是其种族文化的反映。除了坐金鸡帐、踞重床、数百胡人伺候左右,安禄山还服用寒食散即五石散,其实服散在魏晋时就颇为盛行。魏晋名士尚清谈,注重人物风貌容止。苏峻作乱,陶侃对顾命大臣庾氏兄弟意见很大,但“庾(亮)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此谓之“傅粉何郎”以服散来为个人魅力增色就不难理解了。五石散入药见于孙思邈《千金翼方》的记载。服散之后要及时行散,衣服不能穿太厚,要冷食,冷水洗,且起居之处也不宜温热。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所谓““轻裘缓带、宽衣”,不过是方便行散罢了。
  •     很好看,原谅把好好的学术论文我当作八卦书来看。感觉唐人很奔放啊,安禄山又狡诈又会卖萌有一种胡子女的感觉……没想到唐代北方这么多胡人,安禄山喜欢cos赫拉勒克斯,爱磕药导致过度肥胖和目盲这些脑洞都很大,不过我总觉得作者立论有那么一点点不严谨,可能唐代资料有点太少了,可能就需要比较多的发想吧。总之看的很愉快欢乐!
  •     从人类学,考古学等视角挖掘安禄山被隐藏的面相,从物质层面堆砌上升到信仰层面,虽然书中有瑕疵,某些结论还可以商榷,但是本书的视角和方法极为有趣和有新意。
  •     明皇赐浴安禄山是为了消散,这是作者想推导出的结论之一,但消散宜用冷水,华清温泉也。且安禄山是否服散,本书对论证亦并未使人信服。
  •     全书基本是对史料的肤浅解读,甚至仅是转述,缺乏深度,更无创见。
  •     此书不可细观,越翻越快。结论:不喜
  •     3.5星吧,当考古资料集看还挺有趣的。史料和立论之间经常跳了不止一步,实在看不出如何从史料推出结果的,恍惚间如回到高中看书后答案“易得”“可知”“不证自明”。用材料时又没有考订史料来源,用了许多伪托稗官来推当时现象。寒泉问题完全是不仔细,结论先行。不知道为什么一时洛阳纸贵。
  •     行文干脆,逻辑清晰,没一个字废话,历史人类学典范著作,最近发现的神书,大赞!希望有机会可以去听沈老师的课,假以时日,如若我的论文之行文能如此利落,亦了无遗憾
  •     不善为文者
  •     趣味性强,材料翔实。“重构”唐人的政治与生活图景。
  •     中外交流下的唐社会史论文集,还有很有新意的
  •     别具一格的“死而复生”
  •     材料很丰富,联想能力很强。然而论证过程步子跨得太大让我这种中年人受不了。比如说唐人不少因服散而发背而死的,举得一堆例子都是仅仅发背而死,原文中根本没有说服散。难道发背的唯一成因是服散?又:例证太多,关联性太弱。如证安禄山为非婚生子,连引数条高丽人婚前自主性行为材料,殊为无谓。总之,充分展现了如何把1万字的文章写成4万字的技术。
  •     16/03/20
  •     论文集。
  •     很好看
  •     第四章起就挺有意思。但史料与论证之间穿引缝密未尽如人意,如第五章引“演揲儿法”与助情花香有毛线关系啊。
  •     很扎实的书,从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出发,援引宗教传统、出土文物、墓葬习俗,钩沉出很多有趣的东西。
  •     臆测太多,很多结论站不住脚
  •     刷新了对唐朝的认识。史料是OK的,但是注释的位置和内容明显太学究,不适合初碰唐史的人,建议再搞个疏
  •     以安禄山为引的唐代宗教方术考,很多章发散开却没有回到主题
  •     好多推论太大胆了,证据不足!!!所有的推测都是基于何家村窖藏主人为邠王李守礼来推导,欠考虑。1,玉带服食 2,钱币祭祀
  •     观点新颖
  •     考古资料很有用,尤其对我这样于道教一无所知的人。又,消散当用冷水而非温泉,恐怕是全书最大的疑阙。
  •     总体而言本书一般,作者从小处入手试图以小见大,限于史料缺少等客观原因,作者在书中做了不少推测,有些推测我个人觉得靠谱,比如说安禄山对父母的出身进行美化,攀附郡望。但有的则脑洞过大,如还原安禄山主持宗教仪式,就把他和希腊英雄联系在一起。再者,书中有堆砌史料的现象,其实并不能坚实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安禄山有服散的情况,但并不能使我认同。内亚的历史果然对我很有吸引力,但即使是安禄山这样具有深厚内亚背景的人,很多事还是模糊不清。对于内亚,我们不知道的可能永远都要多于知道的,而历史就是在不断追寻中前进。
  •     不少地方材料堆得有点匆忙,像是为了证明而罗织证据,但从安禄山这个小点发散到唐朝的宗教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还是挺有意思的
  •     多服散,少安禄山。物质文化史方面的考证很全面,其实索性不涉及政治史也不错吧?
  •     有趣,通过祆教、道教等诸方面讨论安禄山(主要还是在讨论北朝至隋唐的物质文化)。不过,安禄山到底是服散还是糖尿病,我想还未定谳。
  •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不再是为历史作注,而是不附庸于任何历史文献和史学观点下的研究,从考古学物质文化的视野出发,看到了人的行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