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贵族史》章节试读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
ISBN:9787010032122
作者:阎照祥
页数:362页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177页 - 贵族等级和贵族社会

  家世、谱牒、血统、出身、徽章、地产和庄园数目都是显示身份高贵程度的要素。长期的等级观念的熏陶,使他们在心灵深处搁置着各种衡量地位高低的砝码。素常,家道久远、拥有王室血统的贵族在与同级贵族交往中会流露出倨傲自大之态。大贵族在与小贵族谈话时很容易有居高临下的神气。事实表明,在等级制的天平上,出身和财产往往比德行、节操教养和能力有着更重的分量。
  既然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那么各等级之间必须注意礼仪。在重要场合,贵族和官员必须严格按照等级就座或站立,举手投足、言谈语气均须合乎规定,否则会受到处罚。1637年,两名马车夫因无意撞到埃克塞恃的马车被陪审团宣布无罪。可是枢密院却立即行使特权,责令行刑官将两名“恶棍”当众处以鞭刑,然后将他们流放布里德威尔做苦役。同年,托马斯•贝奈特被星室法庭罚款2000英镑,罪名是他竟然对马尔伯罗伯爵出言不逊,说自己同爵爷一样,也是一名绅士。
  在统治阶级心目中,服从尊上乃是天经地义的法则,必须时时处处严加维护。在都铎时代和斯图亚特王朝前期,最经常地用来表达礼仪和维护等级秩序的用品,一是帽子,再是鞭子。人们在交往中,每天总要根据等级差别,多次地将帽子脱下戴上,真心实意、半心半意或虚心假意地表示敬意、礼貌和服从。贵族们每曰脱帽尤其频繁。他们在宫廷里和宴会沙龙中要互相脱帽致意,在大街上、公园里、公路上、学校里,乃至在家中都要屡次脱帽。体罚行为司空见惯。尊贵者经常挥鞭抽打下属平民,用残忍的酷刑来惩罚冒犯尊上的下层阶级,即便某个过错本是偶然发生或无意而为。国王可以监禁臣民,贵族可以棒打随从,地主可以对佃户动刑,富人可以殴打贫汉,院长可以打学生的嘴巴,掌柜可以抽打学徒,乡警可以痛打流浪者。地位和财富既然是形影不离的伙伴,富有者自然拥有政治特权。高贵者是天生的狱吏,贫贱者必须俯首帖耳,百依百顺。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327页 - 第六章 真正的衰落 四、世界大战和贵族损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历史上悲惨的一页。600万男子走向战场,72万3千人殒命。他们的死亡率为12.5%。战争的第一年,军官的死亡率(14.3%)高出普通士兵(5.8%)一倍多。而大多担任军职的英国贵族死亡率则为20%,其中又以那些公学毕业的贵族军人的死亡率最高。
战争的残酷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1914年末的阵亡名单上,就赫然列上了6名上院贵族,16名从男爵,95名上院贵族的儿子,82名从男爵的儿子的名字。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有20名上院贵族,49名上院贵族继承人和更多的贵族子弟战死。在以贵族子弟为核心的伊顿公学的5679名“参战生”中,伤亡率高达45%,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社会群体的参战率和伤亡率。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209页

多年实行的长子继承制也不利于贵族显胄们提高文化素养。早在中世纪,一些贵族主张让长子进入政界和军界,让次子和幼子们进入牛津和剑桥大学,学习法律和宗教,以便自谋生计。这就渐渐地造成一种局面:久居权力上层的世俗贵族官员学识低下,必须由二三流的官吏时时襄助。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286页 - 第五章 贵族时代 第十一节 贵族婚姻

“光荣革命”前,高尔家族仅有从男爵爵位。1703年成为男爵。1746年得到伯爵称号。1786年成为侯爵。1833年成为萨瑟兰公爵。此外还有一些幸运的地产和爵位转让,使高尔家族屡次受惠。1711年他们的一家亲戚巴斯伯爵患天花亡故,地产转交高尔家族。1734年,阿尔贝玛氏的遗孀无嗣逝世,使高尔家族的地产再次扩充。1744年第三代高尔男爵娶了一位议员的女儿,带来了16000英镑的嫁妆。18个月后,此妇死去,他又续娶了第一代布里奇瓦特公爵的女儿,这次婚姻的实惠以后一再显示出来,尤其是在该家族第四代男爵继承了格罗夫纳家族的爵位和地产之后。1785年第四代高尔男爵娶了萨瑟兰女伯爵伊丽莎白,为本家族增添了更多的地产。1803年,第三代布里奇瓦特公爵无嗣而殁,留下遗嘱将每年收入75000英镑的巨额家产一觉给第四代高二男爵。1874年该家族继承人以无人匹敌的家产爬到了贵族的顶端,成为威斯敏斯特公爵。
然后一直到现在,第六任威斯敏斯特公爵是英国首富,资产价值70亿英镑。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214页

有关贵族子弟的“大陆游学”(The Grand Tour)。从1594年到1620年,是贵族学子大陆游学的高潮阶段。花费较多。根据16世纪80年代罗伯特·达灵顿爵士的估计,一位孤身独往的绅士一年大约要花去80英镑。如果他带了一名随从,配有骏马,每年则需150英镑。最典型的是牛津伯爵,他于1575-1576年在欧洲游学时,居住豪华旅馆,使用骏马高车,外出时前呼后拥,随从成群,14个月里竟花费了4561英镑,超过普通大贵族一年的地产收入。
根据后代学者的估计:1570年到1630年间,约有150名上院贵族进入牛津和剑桥大学读书,另有75名贵族在四法学院求学。而同时期花费两三年时光接受外国教育的贵族约有80人左右。不到当时国内大学就读者的一半。(斯通,《贵族的危机,1558-1640年》,第317页)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285页 - 庄园建造和乡间生活

特别是女主人,每天多次更换衣服。早餐时的丝绒或丝绸套装、午餐时的薄纱提花装、正餐时的礼服、傍晚散步兜风时的呢装、披风都要及时准备停当。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206页 - 第五章 贵族时代 第一节 贵族寡头体制的成因

何谓不列颠的贵族精神?全面的阐释诚难做到,但起码可以断定,它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它包括英国贵族对本国资本主义民主法律制度的认可,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适应,这种任何和适应又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他们所特有的心理素质、行为规范和外部形象,使他们区别于封建时代专制国家的贵族集团,能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求生图存。 英国贵族没有骄横傲慢、媚上欺下的贵族通病,显得比较 隐忍克制。长久的议会生涯使他们培养了政治独立性和民主意识,保守静谧的到过生活养成了他们举世闻名的绅士风度,尽管他们内心可能狭隘任性,骨子里傲慢自大,行为上却常常不显痕迹,不失矜持,不亏礼节。在文化修养方面,他们中的不少人受过工学、大学和欧洲游学三阶段教育,学习过外国语言和科学人文知识,通宵利益,有资格在各种庄严的长河体面地代表民族,不想俄国、普鲁士等国的贵族那样粗俗浅陋。……况且,长期以来,他们大多要用相当多的时间履行行政、立法或司法职责;偶尔闲暇,则习惯于隐居乡间庄园。加上他们人数甚少,在社会上不够显露,不像大革命前的法国贵族那样,恃强凌弱,施暴乡里,为居民所憎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自由党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增收高额累进税和遗产税时,高级贵族们虽然激愤牢骚,但最终能含恨吞咽苦水。鉴此,某些学者称他们善于“在逆境中其生存”。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125页

斯塔福德家族主要就是通过几起婚事和战场厮杀一步步壮大起来的。13世纪,罗伯特斯塔福德娶了考斯家族的阿丽斯科伯,从而加强了他们在什罗普郡的地位。1334年,拉尔夫斯塔福德诱拐了已婚的玛格丽特奥德利。由于玛格丽特可以继承克莱尔家族1/3的财产,拉尔夫的家产明显增加。加上他在百年战争中的杰出表现,使他得以与1351年荣获伯爵爵号。斯塔福德家族的又一次成功是拉尔夫的儿子托马斯在1389年娶了格罗斯特公爵的爱女安妮,以后安妮又嫁给托马斯的胞弟埃德蒙。安妮带来的大宗地产使斯塔福德的财富大大增加。1444年,埃德蒙的儿子被加封为白金汉公爵,爬上了贵族金字塔的顶端。
婚姻联系在上流社会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儿女成群的贵族就能比较容易的编织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网络。14世纪,在此方面的佼佼者是内维尔家族。它于1388年开始发迹。1397年其家长拉尔夫内维尔成为威斯特默兰伯爵。拉尔夫先后两次结婚,共有子女22人。他的前妻是斯塔福德伯爵之女,所生子女多与北方显贵结亲,因此巩固了该家族在北疆的地位。第二个妻子是冈特的约翰的女儿琼,所生女儿分别嫁到斯宾塞、波西、矛布雷、约克、斯塔福德等豪门大族,儿子别分去了蒙太古、博奇、法乌坎伯格的女继承人。该家族的其他分支也大多是枝杈繁茂,多与名门世家联姻。甚至他们的叔、伯、姑、姨都个个攀上了高枝。于是,在不到40年之内,内维尔家族编制了当时最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加强了同上层贵族的普遍联系。到1461年,也正是由于内维尔家族的巨大姻亲关系,约克家族得以战胜大多数的忠于兰开斯特王朝的贵族,建立了新王朝。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309页 - 第六章 真正的衰落 四、世界大战和贵族损伤

1894年,在自由党财政大臣哈考特主持下,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导致大地主雪上加霜。……1909年--1914年间遗产税增加到15%,1919年-1930年达40%,1930--1934年增至50%,1939年高达60%。遗产税的创伤尚未痊愈,累进所得税又很快征收。……政府有了集体主义理论的支持,一面加大征收遗产税,一面开始征收累进所得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得税明显提高,及时是地产广袤的大贵族也感到无法忍受。1918年,第十六任德比伯爵战死时,根据他公开披露的统计数字可知,税额已经比1891年多了3倍。家产移交第十七任伯爵并缴纳过遗产税之后,税款和必要支出占其年收入的4/5。如布克留奇公爵的两块地产,年度毛收入为42496英镑,其中用于整修基建之类的必要开始为19229英镑,22890英镑用来缴税。经过这两项扣除,仅剩余467英镑。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286页

牛津剑桥两所大学,接受了18世纪英国贵族大学生的96%左右。故而,当时两所大学,被统称为Oxbridge。⋯⋯18世纪英国上院贵族进入牛津大学的比率(61%)高于进入剑桥大学的比率(39%)。在两所大学内部,牛津大学的基督学院、玛格达伦学院、三一学院、大学学院和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圣约翰学院、国王学院和布莱尔学院是众多贵族子弟的首选去处。以后这些学院一直是英国政治精英的聚集地。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77页

骑士授衔仪式的程式化:被授衔者在颈上吊挂着一把剑,走到神坛前。神父解开剑来祝福一番,又重新挂在他的颈上。候选人再转向坐着的领主,希望从他那里得到认可。领主随即发出一连串的质问:“你为什么目的要进入这行列?如果为了财富,为了安逸,为了自身的荣誉而不去做荣耀骑士的事,那你不配成为骑士!”自然,候选人都有现成固定的答案。然后,骑士和淑女们帮助他穿上骑士的盛装,包括锁子铠、胸甲、臂饰、剑及马刺。得到金马刺意即得到骑士的名衔。领主傲然站立,亲吻他的双颊,用剑背在他的颈或背上敲击三下,有时还扇一个耳光,当作为他能够忍辱负重的象征。领主最后用剑轻拍其背,郑重言到:“以上帝、圣迈克尔及圣乔治之名,封你为武士。”新武士接受了枪、盔,凛然驰马,分发礼品与见礼者,并设宴款待友人。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80页

13世纪英国教俗两界贵族政治家的一笔无形资产,是他们的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差异性和多样化。亨利三世在位期间(1216-1272)的政治动荡,包括国王的懦弱动摇和出尔反尔等等,有助于保持甚至加大这种差异和多样化。而这种政治态度的差异有助于出现一个实力可观的贵族反对派,有助于形成贵族和王权的矛盾和对立,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造成政治上的均势和对抗。倘若英国两界贵族甚少政治分歧和对立,要么是一致的支持国王,要么是坚决的反对王权,英国的政治前景只会有两种选择:专制君主制或封建割据。这样一来,不列颠就难以出现议会,政治民主的优雅就不会及时萌发。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58页 - 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

  在中世纪英国,世俗贵族主要是指军事贵族(militaryaristoc-racy), 而广义的贵族(nobility)则包括数目众多的骑士。相应之下,“骑士”(knights)也是一个涵义不甚确定的术语。广义的“骑士”常常将伯爵、男爵等髙级贵族笼统地包容之内,使之成了no-bilitySarismcncy同义词和近义词。所以,若要了解中世纪英格兰的贵族体制,则必须了解当时的骑士制度。
  不列颠的骑士制度(chivalry)主要是在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习俗的基础上,经过法兰西人的改造,并受了阿拉们人的影响,诺曼征服之后在英国生根的一种不甚完美但又不失高雅的贵族制度。根据欧洲贵族间通行的长子继承制,贵族的长子拥有优先成为骑十的资格;次子和幼子(皇族例外)只可以承受有限的财产,担任骑士的随侍,除非立下战功获得新的领地和封号之后,才能成为骑士。
  此外,出身良好的贵族如果想成为一名骑士,事先还需接受必要的教育和训练。第一阶段为家庭教育阶段。主要由母亲负责对幼童加以养护,进行初步的宗教和道德教育,第二阶段为侍童教育阶段,即将7、8岁的儿童送到比自己家庭髙一级的封建贵族家中充当仆童,接受上流社会礼仪教育,偶尔观摩骑士比武和训练,第三阶段为侍从教育阶段,年龄为12—14岁,侍候领主,形影不离,继续学习贵族礼仪,并要照料主人日常生活。年龄再大些,便在比武场和疆场上观摩、锻炼,学习使用各种武器和战斗技能。
  中世纪骑士教育是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征战能力、能保护君王和其他领主、具有尚武品质的封建卫士。骑士教育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等级制氛围和武士生活中进行的。骑士教育的特点是重视尚武品质的修养和军事征战能力的训练,忽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许多骑士目不识丁。
  当“见习骑士”学习生涯结束时,还要参加-种神圣的宣誓仪式。是时他要斋戒,祈祷忏悔,参加弥撒,领受圣餐,聆听关于道德、宗教、以及骑士的军事责任的训示,并郑重地保证将来必然要认真去加以实践。举行授衔仪式时穿着长达膝盖的白色短袖衣,红袍和黑外套——3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他对道德的期望、为荣誉和上帝所流的血和必要时义无返顾地舍生取义。
  授衔的仪式也是明显的程式化,被授衔者在颈上吊挂着一把剑,走到神坛前。神父解开剑来祝福一番,又重新挂在他的颈上。候选人再转向坐着的领主,希望从他那里得到认可。领主随即发出一连串的质问:“你为了什么目的要进入这行列?如果为了财富,为了安逸,为了自身的荣誉而不去做荣耀骑士的事,那你不配成为骑士!”自然,候选人都有现成固定的答案。然后,骑士和淑女们帮助他穿上骑士的盛装,包括锁子铠、胸甲、臂饰、剑及马刺。得到金马刺意即得到骑士的名衔。领主傲然站立,亲吻他的双颊,用剑背在他的颈或背上敲击3下,有时还扇一个耳光,当作为他能够忍辱负重的象征。领主最后用剑轻拍其背,郑重言道:“以上帝、圣迈克尔及圣乔治之名,封你为武士。”新武士接受了枪、盔,凛然驰马,分发礼品与见礼者,并设宴款待友人。
  经过这些仪式之后,骑士有权参加马上比武大会。骑士比武是从法兰西引进的军事习俗。12世纪末至13世纪盛行于英格兰。大概由于不列颠人的保守性,很长一段时期内,骑比武只是自发地在地方上举行。1179年,被骑士誉为楷模的英王理査正式承认了骑士比武大会的合法性,但还规定了条件:一、凡骑士比武大会必须经由国王的特许方可召开,每个参加者必须根据自身级别事先向王室交纳“入场费”缴纳人场费最髙的是伯爵,每名20马克;最低的是无地骑士,仅2马克。二、必须在公认的相对固定的场地举行。三、比武大会由纹章官主持。1200年前后,英格兰的比武场计有5处:一处在斯坦福和旺斯福之间,一处在索尔兹伯里和威尔顿之间,一处在沃威克和凯尼尔沃斯之间,一处在布雷克利和米可斯伯里之间,一处在布莱斯和特克希尔之间。国王如此规定,主要是从3个方面考虑,一是借此扩大财政收入;二是为了促使武士加强军事训练,提髙军事技能;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借此对贵族加以管理和控制,使他们更加忠于王室。
  比武大会短仅一日,长至一周,最隆重、最精彩的活动是马上竞技。赛前,骑士身着华丽服饰进人竞技场,艳装丽人裙据拖地,步履优雅,用酥手牵着系了银链子或金链子的骏马进场,这表明骑士就是要为了他们所爱的美人而战。骑马枪战是骑士比武的主要项目。两骑对面廝杀,若一方落马,另一方必须下马步战,直到一方伤残死亡、或疲倦无力、或国王叫停、或由人判定了胜负方可停止。胜者可接受裁判官们和淑女小姐们的奖品,甚至还可能有美人拥抱和亲吻。每天这样的比赛可能安排多场,数日下来总会有大量伤亡。当所有的比赛结束之后,活命的骑士和观战的贵族们就一起参加黄昏时的歌舞宴会。得胜的骑士有权亲吻一位可爱的女子,并接受典礼中诗歌的赞颂。
  骑士比武得胜后,发詧忠于君主和领主,保护教会、穷人弱者和妇女,维护地方和平,打击异教徒,待其他骑士如兄弟,即便对待被俘的骑士也要礼仪得体;为人处世勇敢无畏,宽宏大度,离风亮节,坚忍卓绝。所有这些构成所谓的骑士精神即武士道。
  所谓骑士精神实为贵族的精神。骑士的美德也是贵族的美德。它蕴涵着超越地理和王朝界限的宗教因素,滋生于英雄传奇乃至“支离被碎的幻想”之中。然而这种不乏抽象的精神和跃马比武一样,成了上流社会的时尚。“遵行法度的骑士负有何种责任?”索尔兹伯里的约翰自问自答地说:“护卫教会,惩罚叛逆,尊崇僧侣,为穷人伸冤,在领地内维护治安,为弟兄复仇,在需要时刻勇于捐躯。”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达到这种“誓言中的境界”。相反,倒有许多骑士表现出露骨的凶拫好斗,欺凌弱小,自私狡诈,欺世盗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有的在行为上表现出多面性,上午—本正经地颂经做弥撒,中午酗酒闹事,下午洗劫教堂,晚上调戏妇女。昨日在宫廷恭侍国王,今天在比武场上跃马夺功,明天拦路抢劫图财害命,后日鞭打无辜的农人。在拓土开疆的封建纷争和历时长久的十字军东征中,包括英格兰-诺曼贵族在内的欧洲骑士,同时将他们的“美德”和残暴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将村镇夷为平地,把生灵化作涂炭,灭绝万家,弃尸千里。在浪漫诗人的作品中,尽管不乏对骑士德行的过度的虚假讴歌,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更多的粗卑无知、矫揉造作和野蛮狡诈。
  骑士精神的核心是勇敢杀敌,建功立业,而且,作为国王各级封臣的武士,每年必须雁行40天的军职。但此种尚武精神并非意味着骑士的赴汤蹈火,轻视死亡和容易伤亡。在中古战场上,死伤最多的是数目更多的步兵,他们多是地位低下的农夫。一名骑士即使身经百战,也会由于敌方骑士的“英雄惜英雄”而得以保留生命。在世纪骑士所参加的多数战斗中,他们的死亡率总是不高。如在1106年的廷切布雷战役中,俘敌400,英方的骑士却无一阵亡。在1119年的一次有900名骑士参加的战役中,仅有3人殒命。1214年布汶战役规模可观,战况激烈,仅参战骑士就多达1500余,其中丧生者也只有170名。为此有人评论说:“他们为铁甲所严密包裹,他们为了上帝之爱,为了他们的同类之情而互相宽宥。他们不愿杀死溃逸者,却愿抓获俘虏。身为基督徒的军人无意抛洒同类弟兄的鲜血,但是,如果符合上帝的意愿,他们会为了神圣的教会的善美和信徒们的安宁而欢庆合法的胜利”。中古骑士甚少杀戮、看重俘获的再一原因,是他们考虑到伤亡过重会引起严重的复仇,而拥有故俘却可以换取高额赎金。
  在当时战场上,多数情况下主要作战力量并非单纯的骑士。由于一直程度不同地保留着郡区民军征召和城市市民参战的制度,又有雇佣军参战制度,特别是各级骑士都有5、6名甚至更多的步兵随从,致使当时战争中的实际参战人数远远超过骑士的数目。
  英国骑士的征战不限于欧洲。有些骑士参加了十字军东征,企图以武力“收复”阿拉伯世界的土地。先后有两位“骑士国王”——狮心王理査德一世和爱德华一世——踏上了十字军的征程。
  在十字军东征的路途上,在欧洲,骑士的野蛮残暴行为一如北欧海盗的劫掠行径,他们在打家劫舍、烧毁村庄时,比在战场上更得心应手。在英格兰本土,1170年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在祭坛前被4名骑士处死。事件发生不久,布卢瓦的彼得愤怒而言:“当今之日,骑士团不过是骚扰团,谈吐最污稜、咒语最狠毒、品行最无道的骑士被认为是最勇猛、最显赫的骑士。”
  骑士们在战场上表现平平,在战场之外却威风八面。每一位贵族都可以跟任何与他没有封建关系的人,为了无关紧要的理由拔剑私斗。正因如此,在盎格鲁鲁-诺曼帝国之内,凡是有骑士群居的地方,总是格杀不断。
  骑士精神的张扬促使古日耳曼格斗裁判法被重新采用,渐渐地,骑士精神化作成替私人复仇的决斗。诺曼底人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不用此法之后,把它重新恢复,并且将它保留在英国的法典之中,一直到19世纪才废除。
  骑士精神的一个副产品,是所谓的“英雄爱美人”。头脑简单的武夫容易被浪漫的爱情所陶醉,习惯于恃强凌弱者却对丽人艳妇表现得情深意浓。在刀光剑影的比武场上,异性的喝彩可以轻易地激发起夺取胜利的雄心壮志,淑女的嫣然一笑和举手投足却偏偏会遏制赳赳武夫的血气之勇,使他们陡然变成为礼貌周到、笑容可拘的高雅绅士。教会对女人在比武场所扮演的准战神角色常常不以为然,于是,高贵妇女的道德和教会的伦理之间便发生了抵牾。
  骑士浪漫的心态容易导致对爱情的理想化追求,热衷于风流多情和偎红倚翠。但由于本身素质的限制又会引起他们对情欲的放纵、见异思迁和对婚姻的厌倦。一位诗人讴歌某某骑士如何不遗余力地追逐新欢,偶然会泄露出其人发妻的晨怨暮愁。在这种情况下,贵族和骑士群体自然又是社会风气败坏的渊薮.由于他们的“表率”作用,社会上的爱情失去了约束的藩篱,调情逗爱竟然公开化,并影响到下层民众。同性恋和乱伦屡见不鲜,私生子在居民中的比例居髙不下。
  由于封建主义骑士精神的诱导,社会家庭和民众婚姻生活渐淅发生畸变。诸多妇女因男人的地位和财产而出嫁,并会不无报复心理地心仪其他男人的魅力,直至投人另一位英雄或手无缚鸡之力的诗人的怀抱。骑士精神的弥漫,使中世纪英格兰的社会生活减少了保守主义的情调,增强了浪漫主义的格调,锻炼了夫妻之间的忍让与宽容。大约12世纪起,先在诺曼底后在英格兰,习惯上许多上层佳丽认为一个女人除了丈夫外还要有个情人,否则会被别人讥笑为容次色差,缺少魅力。
  纵观之,英国骑士制度作为封建主义贵族制度的伴随钧,始于10世纪,发展于12—13世纪,13—14世纪进人“黄金阶段”,而后受到“百年故争”和“玫瑰战争”打击而逐渐萎缩,最终于16世纪宗教改革的激烈论争中黯然消逝。
  尽管骑士制度先后存在不过数百年,但它在中世纪英国贵族制度中还是占据了一席之地,在中古及近现代英国的社会、教育、礼节、文学艺术和语言词汇中流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345页

一战的残酷性超出人们的预料。1914年末的阵亡名单上,就赫然列上了6名上院贵族、16名从男爵、95名上院贵族的儿子、82名从男爵的儿子的名字。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有20名上院贵族、49名上院贵族继承人和更多的贵族子弟战死。在以贵族子弟为核心的伊顿公学的5679名”参战生"中,伤亡率高达45%,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社会群体的参战率和伤亡率。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334页 - 第六章 真正的衰落 五、战后大地产制的衰落

贵族们四体不勤的生活方式也必须有所改变。因为多数蛹仆已不见踪影。……75岁的蒙特格莫利-玛兴伯德贵妇每天亲自擦洗楼梯。雍容高贵的米德-菲瑟斯顿堡贵妇必须自己掌炊待客。贵族 地主被迫出售地产宅第之时,一些“多余”的庄园城堡只好任其毁坏或被人工拆除。20世纪50年代是英国贵族府第毁坏最快的时期。据统计,1900--1975年间,英国自然毁坏的府第共700座。其中毁于50年代的就有200余座。仅兰开郡就有21座大家豪宅成为废墟。1945--1955年间,共有400座豪门府第被毁。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179页 - 贵族等级和等级社会

  在显示社会等级的多种因素中,衣冠服饰是最容易展现人们社会等级和地位的用品和标志。早在1463年就有专门的限制服饰的法律规定:惟有具有骑士以上等级身份的人及其夫人方可身着丝绒和锦缎衣饰。1597年又有一项类似的法令颁布。尽管这种法律实施时会遇到困难,但毕竟还是使各个等级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着装习惯和制度。大略言之,中古时期英国贵族在衣饰方面极尽矫饰之能事。他们争奇斗艳,追逐捆流,衣帽新颖昂贵,华丽鲜艳。男子爱穿皮衣,戴有羽毛的帽子,外披花袍。上身是两袖膨胀、饰有花边切口、式样新奇的夹克,下身是又高又紧的长统袜,尽量展露股臀线条,足登长而尖的鞋子。为此,诗人乔叟的牧师抱怨说:“那些显得臃肿可怕的人似乎得了疝气病,其肥臀恰像母猿的圆月形后部”。贵妇的服饰更为暴露大胆。她们除了使用多种珍贵的金银珠宝刻意展现高贵雅致,还有意显露淫荡骄奢和诱人的性感,展示美妙的曲线体态。恰如骑士的上衣使用垫肩和填充物以使肩部、胸部、上臂部和大腿处鼓胀结实,夸大男子的雄健威武,并且上下对比,构成上轻下重的男装格局,贵妇们则有意节食束腰,以增强女性上身的柔美和苗条,下身用衬垫填充或撑起臀腹部,使裙据在紧束的纤腰之下突然鼓胀起来,构成上轻下重的女服基调,并在柔媚秀丽中见华贵气派,与男子形象互为辉映。
  以后随着宗教改革和清教运动的影响,贵族们的浮华矫饰习气有所收敛。随着审美意识的改变,灰色和黑色渐渐被奉为“上色”。甚至法令限定只有子爵以上身份的人才可以穿用黑色貂皮。黑缎子和黑天鹅绒也因色深显得髙贵别致。英国王妃的睡衣就用搀杂着黑色天鹅绒的黑缎子缝制而成,它陪衬着淑女白嫩的肌肤,使之更加炫目媚人。男子的黑色斗篷则绣以金线,威严中增添了华贵俊美。
  顺便说,英国贵族“尚黑”的服饰偏好,长期影咱着本国民众,至今未变。

《英国贵族史》的笔记-第329页 - 第六章 真正的衰落 四、世界大战和贵族损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诸多贵族和贵族继承人之所以能够参战并做出巨大牺牲,同他们平时所受到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这些毕业于伊顿、哈罗等公学的贵族子弟,自幼就接受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理想的教育,受家庭军事传统和骑士尚武精神的熏陶,比起其他居民来,有着更多切身利益需要他们保护,所以具有较多献身捐躯的勇气。


 英国贵族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