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书评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42638854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页数:222页

生命的下坡路

按照通常的说法,黑塞的长篇小说一共有九部。1、1904年 《彼得·卡门青特》 27岁 ⑨2、1906年 《在轮下》 29岁 ⑧3、1910年 《盖特露德》 33岁 ③4、1914年 《罗斯哈尔德》 37岁 ②5、1919年 《德米安》 42岁 ④6、1922年 《悉达多》 45岁 ①7、1927年 《荒原狼》 50岁 ⑤8、1930年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53岁 ⑦9、1943年 《玻璃球游戏》 66岁 ⑥ 本书是黑塞的第二本,却是我读的第⑧本。阅读次序和写作次序似乎在这个局部刚好颠倒了。据说,和《彼得·卡门青特》一样,是一本自传体的小说:这个说法在《黑塞画传》里得到了印证。黑塞本人的生活经历轮番出现在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比如考上“邦试”第二名的汉斯·吉本拉特;具有诗人气质、从学校出走的赫尔曼·海尔纳;精神抑郁、打算自杀的汉斯·吉本拉特,这些都是黑塞本人的亲身经历;而最后落水死去的汉斯·吉本拉特,却是他的弟弟汉斯·黑塞命运的真实写照。书名《在轮下》取自书中校长告诫年轻的主人公吉本拉特的一句话:抓紧研习,以免丢落在车轮下。有点类似我们常说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而带给汉斯悲惨命运的除了朋友海尔纳的影响和他自身的特质以外,恰好就是这个拼命奔跑的念头。当然,还有那一小段无疾而终的恋情。 尽管书介说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可我边读边想,对中国的孩子们来说,那种学习条件和宽松自由的氛围无疑是个天堂。我觉得,不仅仅是教育,医疗、行政或者任意一个领域,整个社会在任何时候都像一个巨大的车轮,从我们每一个人头上毫不留情地碾过,你逃避也好,诅咒也罢,结局早已注定。 但是有很多人以为自己能够幸免,甚至误以为自己就是轮子本身,可以肆意地碾压他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轮下。 书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一句话出现在书的末尾:(在汉斯的葬礼上,他的父亲)“吉本拉特先生由于此刻的寂静,由于此刻充满奇特痛苦的思想,正犹豫地、不知所措地向着他那习以为常的生命的下坡路走去。”我们似乎都习以为常地走在生命的下坡路上,一小部分人开始有所觉察;但或许,那些没有任何觉知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吧!

一个因学习致死的少年

1906年,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出版了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在轮下》,时年29岁。此后,他历经儿子早逝、爱人罹患精神病、离婚、2次再婚、弟弟自杀、纳粹统治时代,并在这50多年中出版了多部小说和散文,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后于1962年以超过歌德的85岁高龄卒于睡梦中。他最有名的作品不是《在轮下》,而是《荒原狼》。 《在轮下》据说是黑塞根据本人的少年生活创作的。他以一个斗争者和弹劾者的姿态,描写了一个活泼敏感的青春期少年,为了完成父亲和学校寄予自己的由屌丝逆袭高富帅的期望而拼命用功读书,最后患上神经衰弱无法继续学业,并在随后退学做工的过程中,痛苦和羞愧难以排遣,在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酒后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结束了自己悲剧的短暂的生命。这是一部控诉践踏青少年自由的教育制度的小说。黑塞的文笔极其细腻,在描述噩梦般的学校生活,也描述如诗如画的乡土风情,还有人物内心的感受,不动声色,却让人感同身受。在轮下,指的就是在非人道的教育制度的车轮下,在社会旋转向前的车轮下。对于汉斯这个少年来说,童年不是草原的秀丽风光,不是柳荫下的悠然垂钓,不是田间的追逐嬉戏,而是如暴风雨般前进的学习。大人们,包括他自己的父亲,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和满足感,用无止境的鞭策、伪善的鼓励剥夺了这孩子亲近自然的权利,过早地向他灌输了追求功利的价值观。他的悲催童年,堆砌的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当汉斯好不容易以第二名的成绩跻身神学院的入学生里的时候,校长却在那美好的暑假“鼓励”他提前预习、彻夜用功。典型的“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汉斯舍弃自己钟爱的钓鱼和养花以及孩子们必备的睡眠来苦读时,老师们满足了,满足于自己教育理念的胜利,即“不好好读书就没有前途”。模式化教育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少年心中的粗野力量和自然欲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奋不顾身的、求取功名利禄的思想。腐朽的教育制度的号角奏响得并不顺利,因为汉斯在神学院结交了一个家庭富裕、具有浪漫主义旗帜的天才诗人海尔纳。在汉斯单调、封闭、沉重的学习生活中,海尔纳的不羁和诚恳,以及对权威的藐视和挑衅,给汉斯带来了幸福感,而汉斯对两人之间友谊的珍视,也使他逐渐和学校、和功课疏远,回归本性。抗争开始了。抗争的结果却不乐观。海尔纳因为一次旷课被开除,汉斯因为身体虚弱被劝离学校。回乡养病的生活开始是很惬意的。他可以在天气好的日子在森林里躺上几个小时,观察花朵的生长和甲虫的爬行,追逐野兽的足迹,失去的童年又回来了。只是,噩梦仍时常困扰他。这个受尽摧残的少年只能从隐秘的死亡计划中寻找快乐和力量。虽然一个叫艾玛的女孩子重新燃起了他的希望,但艾玛的不辞而别使他再度坠入深渊。最后,屌丝没有逆袭,而是选择了自我终结。“清冷、澄蓝的秋叶俯视着他被黑暗带走的虚弱身体”。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汉斯成长的小镇,碧空绵延;山谷的海水,波光粼粼。好似悲剧不曾发生。时间的车轮继续向前。而少年汉斯,已英年早逝在车轮走过的地方。这个故事不只是黑塞本人少年生活的写照,也是我作为一个经历了高考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人的故事,只不过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故事没有这么极端。我们都安全的生存了下来。但当年那黯淡无光的中学生活迄今依然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有时候睡梦中我依然能够看到自己无助地面对空白的数学考卷。真希望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再被动面临这样惨烈的竞争,也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在前行的路上,能够给予他们脆弱的心灵以应有的保护和尊重。

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

德国少年汉斯是个天才,但生于一个不富裕的家庭,好好学习,进神学院念书,然后当个牧师,成了他出人头地的最佳选择,或者说唯一的选择。为了考入神学院,他每天用功学习到晚上十一二点,不是在学习希腊语,就是在学习代数,或者研究古老的语言和不同版本的圣经。他只是个孩子,可惜他已经没有童年,没有时间钓鱼,没有时间看看故乡的流水和绿树,更没有时间自由支配,他时刻都在父亲,老师,校长的安排下学习各种知识。就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他身体变得很虚弱,一方面是学习太累,另一方面是长久的缺少的户外活动。后来他终于考入神学院,全镇的人都祝贺他,而他也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纵情的钓鱼,游泳,观察自然。可惜这样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校长建议他在假期补习进入神学院要上的课程,这样才能在进入神学院时取得更好的成绩。于是他又开始了每天没有止境的学习……进入神学院后,开始他的成绩确实很好,神学院的老师和校长都很喜欢他,并把他当成模范学生。后来在神学院汉斯认识了桀骜不驯的海尔纳,他出身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梦想是当个诗人,他蔑视迂腐的教师和虚假的信仰,一心渴望有人理解他忧郁的诗人气质。最后他和汉斯成了好朋友,汉斯和他在一起,体验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生活,充满活力和朝气,可惜,这样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校长不允许汉斯这种模范学生和海尔纳这种问题学生一起相处,而汉斯的成绩确实有所下降。进退俩难的汉斯选择了友谊,可是却被老师和其它同学孤立。后来汉斯神经衰弱,再后来海尔纳被学校开除,汉斯也因为生病离开学校。回到故乡的汉斯有了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可是却对一切都失去乐趣,不喜欢钓鱼也不再喜欢游泳,曾经恭喜他考入神学院的那些人,如今都漠视他。汉斯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在这种状态下他想到自杀。抱着自杀的心态,想着总有一天要离开,反而变得轻松。他喜欢上木匠的侄女,可惜漂亮的姑娘只当是玩乐,后来不告而别。准备当铁匠的汉斯在和朋友的聚会后,永远随河流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就是黑塞的《在轮下》讲述的故事。被教育残害的少年汉斯,只是被无情和不人道的教育制度的牺牲一个代表,还有无数个汉斯最后走上了不归路,即使他们没有走上汉斯的道路,也未必活的更好,不过是苟安而已。所谓“在轮下”就是被碾压,被教育制度,被无情的人们,碾压过少年脆弱的心灵和身体。这是黑塞一百多年前的关于德国教育的作品,如今看着这些文字,想到的却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教育。我们迟了一百年,走上了相同的教育路。看书的时候,想到韩寒通过《三重门》对当前教育制度的批判。如今的孩子,已经没有了童年,有的是永远多到你只有睡觉时间的作业。即使好不容易有个假期,也是各种各样的兴趣学习班。我理解父母害怕孩子落在起跑线上的担忧,可是我更为失去童年的孩子而忧虑。我的童年,还没有这么严重的学业负担,那时每到放学,回家先吃饭,吃完饭就到街上,已经有小伙伴等在那,于是在的小伙伴就在街上玩捉迷藏,后来陆陆续续来的小伙伴越来越多,最后二十多个孩子一起街上玩捉迷藏,街上还有其它闲坐的大人,他们聊着家长里短,我们在肆意疯跑,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大人高声的说话声夹杂。到了周日,又会有若干小伙伴相约去玩,冬天是到河面滑冰,自制的木板,用绳子拉着,一个孩子蹲在上面,另一个孩子拉着,有时拉的孩子不注意自己滑倒了,有时是木板碰到了障碍物,翻了,蹲着的孩子就那么从木板上滚下;等到了夏天,又会相约去摘野果,或者到别人家的杏树偷摘杏或者到别人家的地里偷摘豆角,或者到河里逮青蛙和蝌蚪,有的人养着蝌蚪,看它慢慢变成青蛙……我的那一代,还有过这样的童年。所以看曹文轩的《草房子》时,对他里面描写的童趣特别有感触。可是现在的孩子,童年都在干什么?写作业,写作业,写作业,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班……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童年,是在培养孩子还是在剥夺孩子应有的乐趣?是真的为孩子好,还是把孩子逼上了不归路?一生这么长,学习的道路无止境,可是童年的乐趣一旦错过就不再有了,没有少年期稳健的成长,那些长大成人的没有童年的大人,是否会变得无情,不人道?他没有被温柔以待过,又如何能奢望他对别人温柔以待?是否这样的情况会恶性循环?昨天妈妈打来电话,说小外甥女每天学的很辛苦。她今年刚上一年级,中午从12:00—3:00休息,回去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已经不早了,再吃饭,等吃完饭,没一会又能去上学了,晚上回去,也是先写作业,等饭好了就出来吃饭,吃完饭又接着写,写完作业就赶快洗漱睡觉,大概九点。一天的生活就是上课,写作业,吃饭,睡觉。小外甥打来电话的时候,声音里都透着一种无力感。我问你是不是感冒了,她说没有。我问:“你准备干吗呢”。她答:“准备睡觉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尤其是到了大班,每天回去就有一堆作业要写,小外甥是那种特别乖的小孩,写不完作业或者遇到不会写的作业,就会哭。我理解她的敏感,曾经的我就是这样的敏感,心里有事总会以哭的形式发泄,有一段时间,姐姐看我总哭,就和爸爸说,我这泪腺也太发达了,那时真的是有一点事就哭。看着如今的小外甥,我竟然觉得深深的无力,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敏感和脆弱,一个孩子没有任何抵抗力的脆弱。国庆回家,小外甥也来了,她每天玩的时候,总是在念叨还有作业没写。一天晚上,半夜三点多,听到小外甥在叫“二姨”,我迷迷糊糊的醒来,以前从没有这情况,以为她是想尿尿,就问:“你是不是想尿啊?”“二姨,老师让背的课文,我忘了。咋办呀?”小外甥几乎是带着哭腔说出这句话。我特别理解她幼小心灵的恐惧,老师永远是权威,恐怖的权威,写不下作业,上课调皮捣蛋会被惩罚,在家庭被过度保护的小外甥还不能习惯这样的环境。“没事,你现在给二姨背一遍,二姨听是哪忘了?”我特别小心的说着。于是小外甥开始背,一共有俩篇课文要背,小外甥很顺利的背完一篇,背完之后,我夸她背的挺好的,只要多回忆,等到开学的时候就不会忘了。得到肯定的小外甥又背下一篇,也很顺利的背下来了。我说了鼓励的话,然后和她说别想了,睡吧。没一会就听到小外甥均匀的呼吸声。我却迟迟没有睡着。孩子脆弱的心灵,真的需要用心的呵护,可是太多时候,家长,老师……总是粗暴的对待他们。小时候心里受过伤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忘记。我侧身看着熟睡的小外甥,想着怎样才能保护她脆弱的心理。在家里,我,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会给她最多的爱,让她健康成长,可是出去之后呢,我们不能时时陪着她,她总要经历很多事情,受很多伤,一个人慢慢成长,希望那时我们的爱是她坚强的后盾。上一年级后,姐姐说要不要送老师钱或礼物。我开始说不用送,后来又说送吧。送礼不是为了让老师督促她学习,她自己会督促自己。送礼只是为了让老师对这个脆弱又敏感的孩子温柔以待。我不想她因为被老师粗暴的惩罚而对学校或老师有了恐惧或偏见。以前有个朋友说到他的上学经历,他说他从小是那种特别聪明又调皮的小孩,学习成绩还挺不错的。可是上了初中之后,遇到一个势力的老师,知道他家家庭条件挺好,就总是找各种借口让他叫家长,后来他妈妈说要不送老师点礼物吧,他拒绝,说那样正好合了老师的意。就这样,他和老师在相互的敌意中度过初中三年。从此,没再当过“好学生”。直到他大学毕业,再说起这些,语气都是对老师,对学校满满的敌意。中国的教育现状,不只是课业多,和师生关系相处这样的问题,还有繁重的升学压力和学历贬值等很多问题。以前学习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如今,靠学习改变命运已经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我们,我们的孩子,如何能既保有童真,健康成长,又不被这无情的教育制度淘汰?黑塞百年前对教育的深思也是我们如今该思考的。

究竟是被教育体制碾压还是作者本人用力过度无病呻吟?

许多地方感同身受观感流畅情节跌宕起伏紧抓人心。对于汉斯这个敏感纤细孤独脆弱的少年他的痛苦与孤独却是我不能理解的。固然填鸭式教育会使人人性泯灭,但是他心灵的巨大缺失在不断的寻找中应该可以恢复,并不一定要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这就使文章很多地方汉斯突如其来的悲伤显得十分矫情做作无事呻吟。故意使得他的死成为一种意义上的解脱。我认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但是没有维特那样为爱疯狂有一个好的理由使得文章有点失真。在黑塞描写少年情谊的片段,我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友情与爱情的交融,少年的感情真是美好又纯洁。

全书

一个不那么明显的悲剧,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亮点也很多,比如对钓鱼的描写,比如写汉斯对课本的体验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可以看到他们的眼睛、摸到他们的手。主人公的经历是一起一落的,州试考过、迎来本应该毫无压力的暑假,却在牧师、校长的“建议”下不得不预读修道院课程(仿佛看到中考后的自己不过那个暑假窝比汉斯浪多了 ̄▽ ̄)在修道院结交心心相印的朋友赫尔曼,年轻的心受到友情的滋养,其间虽疏远又重新亲密,最后这段友情却以赫尔曼出走而告终,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汉斯再也无法在修道院学习下去。他不得不回到家乡,遇到鞋匠的侄女艾玛,初尝爱情的滋味却发现他不过是少女的玩物。当他成为了技工之后事情似乎不会向坏的方向发展下去,然而正是在这时、在少年喝醉后一切都崩溃了。汉斯是被谋杀的。“一泄气就会被压在车轮下了。”

这感觉像穿越时空

一开始看的时候并没有多被吸引,到了三分之二的部分,才开始有了一些感觉。往昔的上进少年,希望之星,带着光耀离开,回来后却“沦落”成为一个肮脏疲累的技师。先是精神上的痛苦,后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汉斯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梦。梦醒了,也就要结束了。赫尔曼于汉斯来说就像是突然出现的彩虹,绚烂无比,却不能长久的拥有和陪伴。艾玛给了汉斯一线曙光,但汉斯于她来说也就是一味生活的调剂。没有一个人能给汉斯真正且长久的理解、爱与鼓励。还有什么比一无所有更可怕的事情吗?当汉斯跌落河中的那一刻,是否有挣扎和不甘?还是带着沉入幸福之乡的温柔?


 在轮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