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琐记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11025927
作者:吴兴文
页数:286页

内容概要

吴兴文,1957年生,台北市人。一位终生以爱书、编书、写书、藏书为职志的编辑人。

书籍目录

卷一:阅读与编辑之间
卷二:纸本收藏的世界
卷三:徘徊现代与当代
卷四:推动书店新形态


 书缘琐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海豚出版社一向以出版装帧精美的文化人随笔集而著称。今年5月,他们新近推出的,是台湾远流出版社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吴兴文先生的随笔集《书缘琐记》。作为一位资深的出版人和读书人,吴先生的这本新书自然又会在国内读书界引发小小的热议。这本随笔集里的大部分文章正是在《晶报》深港书评周刊上首发,如今再由深港书评来做推荐,可谓恰得其所。由于报纸专栏体的限制,文章大多短小精悍。这些文章内容丰富,但无一例外全部都跟书籍相关。从购书、品书、编书,到藏书、论书、写书,本书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一位读书人丰富、有趣、博大的生活世界。吴先生对于书籍的种种点评,对于同属读书人的读者们来说,都应该会心有戚戚焉。比如书中提到,吴先生在北京的库布里克书店里看到一本心仪的书,“有如邂逅二八佳人,一见钟情”。虽然这本书用塑胶纸封死,只能看到书背的标题,但吴先生已经“心跳加快,浮想联翩”。读到这样形象的描述,相信读者们一定会产生无比强烈的共鸣。一本好书,给爱书之人带来的激动与震撼,很多时候,并不亚于他们的恋人。对于吴先生这样的读书人来说,读书并不跟任何实际效用联系在一起,读书本身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饶有趣味地在书中讲述,如何在家中的不同房间放置不同的书籍,比如卧室里适合读小说,儿童房里刻意陪孩子一起读图画书,甚至就连淋浴间里,也可以像英国作家奥威尔那样,读读仕女杂志。于是,一天24小时里,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书籍可谓无处不在,读书可谓无时不可,真正做到了“读书即生活,生活即读书”。吴先生不只是一位读书人,还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本书有相当数量的文章,是介绍他对于自己收藏的诸多珍本、孤本、善本的点评。如果说,很多人收藏、倒卖古书是为了藏以致“富”的话,那么吴先生对于古书的收藏,则是完全意义上的藏以致“用”。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在在书中读到他对于古书拍卖价格一路狂涨的徒呼奈何。透过这种慨叹,一位爱书之人的拳拳之心清晰可见。吴先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视情怀,或许正是跟他对于古书的热爱一脉相承。基于这样的情怀,吴先生才会对日本的《书的历史》一书忽视中国古代的诸多尝试而大发牢骚。读着日本作者写的《书的历史》,吴先生满脑子想着的却是:中国何时能够推出自己的《书的历史》。这种强烈的文化主体意识,让人感佩不已。在这本书里,吴先生也写到自己跟其他读书人之间的交往,这些书友里,最著名的要数当代作家、藏书家黄裳。“难以想象在一个政治大转型时代,有人孜孜不倦,以有限的经济能力,收到这么重要的明遗民作品。”这段文字表达的对于黄裳先生的敬重之情,实际上也是吴先生自己爱书、惜书、以藏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写照。在读书、藏书、论书之余,吴先生也不忘自己作为一位资深出版人的本分。在这本书里,他对于出版业和实体书店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兼具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建议,比如设置书店编辑这样的职位,用懂书之人构建出最有价值的图书分区和书架,比如突出书店的个性化建设,开发图书相关的创意产品。从南京先锋书店、台湾诚品书店等实体书店的案例来看,吴先生的这些建议,跟这些成功者的实践措施,可谓不谋而合。在书中的《悠游天下——明代文人的乐活方式》一文中,吴先生畅谈屠隆、汤显祖、袁宏道等明代文人寄情山水、诗赋逍遥的惬意生活。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正是吴先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彼岸。在一个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从容品读古书,在书海中畅游,这不正是包括吴先生在内的诸多读书人,所正在实践的优雅生活吗?2015.7.21晚作于竹林斋(本文于2015年8月2日刊发于《晶报》深港书评周刊。)
  •       喜得台湾出版人吴兴文的新书《书缘琐记》。我喜欢这样的书,首先因为我也是书痴,其次还因为海豚出版社图书的品位和装帧都是我所喜欢的,一看就有先睹为快的欲望。  吴先生的题字更有意思:“我绝不想跟一个著作等身而却涉猎有限的人去交谈——约翰生”。看来吴先生认为我至少不是这样的人啊!我也感到很荣幸。虽然我的著作也差不多“等身”了,但起码我对不少领域都有兴趣。  在“漫游者的世界”一文中,吴先生讲到了他现在爱书的真实心情:“年轻时候读书,是为了升学,取得工作的文凭。出社会工作时读书,是为了求知,取得工作上的突破。退休后时读书,是为了消遣,大多数别无所求。除了以上三种外,如今网络如此方便,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提供我们各种知识,脸书提供我们交流平台,微博让人们能够发表意见,得知各种媒介所不知道的讯息,这个世界彷佛回到班雅明所说的漫游者的世界。”  吴先生被人成为“全球华人藏书票收藏第一人”,其实他的工作还是编辑。在“编辑做为一种志业”一文中,他说道,“问题是受到网络影响,往往产生书本即将消失的焦虑。但是就像以摄影家的身份开始活跃,但‘自己始终都是编辑’的米原康正说:‘可惜出版社累积了许多技术,却被网络吓到。做饼的只要靠卖饼就能赚钱,却偏偏要走别的行业而迷失自我。’便是当前出版业跨行电子书,进退两难的症结所在。今后还是应继续不断地出现令人振奋的书,并且做出影响时代的印刷品。”  同时,他也深切地感受到图书历史是一段空白。在“从绘本《书的历史》说起”一文中,他认为“当今数字化技术发展迅猛,日益打破印刷文化均质化。在印刷文化被边缘化之前,应该有一本属于我们的《书的历史》,以便在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填补这一领域历史的鸿沟。”  在“《纸之路》的联想”中,他引用了费里斯·勒克华尔《引渡木材工之歌》最后一段,令人感受到他对纸质书的热爱:没有原木就没作家,没有书就没有真理。或许这样也很好,或许不是这么回事。在他的脑里,只有更多的原木随波而下,他留在村落的妻子正忙着编织。史勒维欧扭动着身子跳舞,河上波涛汹涌,原木转动着,令人沉醉的香味,站着好好干活。站着好好干活。   吴兴文先生往来于大陆和台湾之间,对书市了如指掌。在本书的多篇文章里都提到了北京潘家园等古书市场。例如,在“藏以致‘富’的古书市场”一文中,他写道:“那时(1993年),潘家园刚刚有两三个贩卖旧书的摊位,其中大部分是命相、中医的线装书,而且很明显是一港台的顾客为主,尚处于‘瞎买瞎卖’阶段。最常见的情景是,摊主看买主的模样、穿着、作派定价。……对于摊主来说,他只知道这批进货,在第一个买家身上必须挣到几成利润,至于这本书的稀缺性与文献价值,他则永不明白,或者在以后才能慢慢明白。”  在“牯岭街寻宝”一文中,他写道:“就像安伯托·艾可说:‘藏书是一种自慰、孤独的现象,你很少能找到人分享你的激情。’买到的书虽然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不过图的就是自我愉悦的乐趣而已。”不过从我个人与吴先生的接触感受来看,他并不把藏书作为“自慰”,而经常执着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心情。  吴兴文先生也做过书店,从而自然会对目前的实体书店不景气的现状进行思考。在“推动书店新形态”一文中,他介绍了日本书店在布局和经营方面的各种尝试。在“与友人论实体书店”一文中,提出了关于书店经营的五点想法,并认为“书店,就是书和人相遇的场所;如凤凰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重生。” 在“书店不死”一文中,他介绍了石桥毅史《书店不死》一书,并指出“让书店传奇长远流传下去,才是‘书店不死’的真正意义。”  在“新浪漫主义价值观”一文中,他更是详细阐述了对图书和阅读的看法:“我是一个古董迷,更是重度书痴,对于这个说法特别感到兴奋。近年来说了这么多书本与书店的挽歌,这些话出自无印良品设计总监,显现出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被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可见在任何创新的设计,不同的物质载体,它们的本质来自于传承。书本继承手抄本的传统,从书写文字转化成为印刷文字,它本身就是一种传承。就像电子书不断地进化,但是它们在升级之间,存在着不同系统之间的不可兼容性,例如:你有一支iPod,还会买一部Kindel进行阅读吗?……我们熟知的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留有让未来作家免费留宿的传统,条件是每天必须阅读一本书。还有爱琴海的蓝色奇迹:亚特兰蒂斯书店,一进大门,天花板以上螺旋状排列无数手写人名,都是曾寄居在书店的年轻旅人留下的纪念。与化身书籍驿站,位于英格兰北端的废弃旧车站──阿尼克站,在工业闲置空间中经营,成为提供‘换书’服务的巴特书店。陈列了35万册的书籍,人们从英国各地前来此处,放下阅毕的书籍,再从店内带走等值的物品。和成为人们旅行,与下一次旅行之间的丹特书店,新书区的书籍陈列的品位、依国别排列的摆放方式、知识丰富的店员,以及有礼又不失亲切的待客风格。”  在“我是平凡单纯的读者”一文中,他引用了保罗·科林斯在呆过英国黑·昂·歪古书镇后说的话:“书籍就是人类文明的地窖:当文化消失的时候,有关它的各种书籍却依旧顽固而愚蠢地存在着,让我们仍能看到其中的文字,并感叹——什么人读这些书啊!”  书的魅力永恒,书是人际沟通的桥梁。翻开全书最后一页,吴先生介绍了岛屿书屋,那是一间维多利亚小屋,门廊上挂着褐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人是孤岛,一书一世界”。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买它再次证明我是书皮党
  •     丰饶的封面下干瘪的内容
  •     看到最后一篇写《岛上书店》,给加半星。总的来说,还不错。
  •     费南多·佩索亚说:“阅读就是经由别人的手笔来想象”
  •     这类书装帧设计都很美……看别人的片段式的品书记录很难进入情境,这种私人读书记录我也可以写一本……
  •     大部分是作者搜书藏书编书看书之乐,但很明显,我们的年代、喜好是相差甚远的,除了最后几篇里提到的【告白】,看来作者也不会是“老古董”,见解日本那篇,尤为欣赏,图书馆里新书架上偶然发现的,书名吸引了我,显然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对于近来有“书瘾”,发疯“啃书”的我怎会放过。读到,即是缘份,珍惜这份“书缘”。
  •     获得吴先生签名赠书,期待阅读。
  •     枯
  •     封皮美腻
  •     我觉得老一辈的出版人对于新媒介(其实也不新,就是互联网和手机)看法都是挺乐观的,至少会觉得新媒体不会吞没他们,传统媒体依然有存活的空间。
  •     装帧美。文章写的就不够美了。这类琐记一但画面感不强,就真琐碎而无神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从购书、品书、编书,到藏书、论书、写书,这本随笔集以短小精悍的诸多文章,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一位读书人丰富、有趣、博大的生活世界,作者吴老对于书籍的种种点评,对于同属读书人的读者们来说,都应该会心有戚戚焉。虽然文章篇幅普遍很短,略显碎片化,但仍然值得一读。
  •     最该有藏书票的人海豚社却欠奉了。。。内容也实在一般般
  •     20161213读完,装祯精美。
  •     文字一般。
  •     藏书者大都有收藏癖,与宅男、囤积癖、守财奴类似,这些人只有躲在他们能够游刃有余的地带才能感觉到安全,普通人则无太明显的表现。正如张承志喜欢在他的伊斯兰兄弟那里回归到宗教与集体中,从而远离孤独与现代性的痛苦,吴兴文等藏书者把自己与历史的遗留物粘连在一块,迷恋时间与根脉的魔力。
  •     #纸质# 喜欢海豚出版社的封皮和装帧
  •     识见与文笔均不足道
  •     不好看,徒剩装帧,买海豚的书切记要先了解内容,不可因色相而买之
  •     味同爵蜡。可惜了这装帧。
  •     冲着装帧和书名入手 只想看看那些书圈的奇闻轶事 古籍善本 没想到开篇即从苏格拉底与本雅明谈起 最后一卷更是探讨了实体书店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与新形态 可以看出 吴兴文是真正的读书 爱书 藏书人
  •     以收藏藏书票闻名的吴兴文,也是个藏书家,书中提到好多珍稀的图书版本,对于读书藏书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     书皮很喜欢 序也喜欢 是胡洪侠做的 内容和我有距离 将来再看 可以作为书目
  •     快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