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哲學精神

出版社:台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1
ISBN:9789570516968
作者:(法)Etienne Gilson
页数:422页

内容概要

吉尔松(Etienne Gilson):1884-1978
法国基督教哲学家,中世纪思想史家。

作者简介

发信人: sweetii (游击队女孩), 信区: Reader
标 题: 萧佳杰:千年的荣光——评《中世纪哲学精神》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Jul 12 10:36:55 2002)
人们往往反对他所不理解的事物,也往往不理解他们所反对的事物。这个现象的症结在
于,人们往往将「理解」与「同情」画上等号,试图去理解似乎就是赞同那种状态。科
学与宗教就是最为显著的例子。如果你曾看过茱迪佛斯特演的〈接触未来〉(Contact)
,或许可以体会这种长期潜伏在西方社会里的龃龉不安。
或许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我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却是千真万确的:科学派生于宗教─
─说得更精确点,目前已成为主流的科学思想如果未经天主教神学的洗礼,几乎是不可
能成立的。之所以造成这种巨大的分裂,则不能不谈到中世纪─这是所有的问题的所在

《中世纪哲学精神》是本迟来的经典。对哲学史稍有兴趣的读者,对吉尔松(Etienne
Gilson,1884~1978)的大名一定不会陌生。傅伟勋教授在他的《西洋哲学史》提到:「
到目前为止,最有成就的中世纪哲学史家是法国新多玛斯主义者吉尔逊。吉氏毕生献身
于中世哲学的客观研究,对于『中世黑暗时代观』的破除,贡献良多。」(p.190)本书
成书于1932年,是吉尔松应法国亚贝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的纪福讲座(
Gifford Lecture)之邀所发表的二十篇讲稿集结而成。纪福讲座是一种大众课程,并不
只限于研究哲学的听众,因此吉尔松避免铺陈太多技术性的细节,而将重点放在探问与
剖析上。吉尔松同时强调:「…我们必须检查中世思想的初生状态,也就是从犹太和基
督宗教传统接合到希腊文化传统的接枝点,为此我所要尝试的证明是纯属历史性的,如
果偶而暂时涉及理论,也只是因为身为历史家,在处理观念问题时,至少应该让读者们
能够理解,并且建议他们,对于好几世纪令古人引以为乐的学说,在今天应如何予以理
解。」这也就是说,本书「授业」与「解惑」的意味要大于「传道」。非教徒的读者可
以透过较为熟悉的途径来理解中世纪哲学。
读者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吉尔松极力避免使用太过艰涩的神学用语,不过许多必要的
术语一旦离开了它所生长的土地,往往就成了一颗颗恼人的疙瘩,不断干扰理应平顺如
丝的阅读经验。尤其本书出版至今近70年,时移事往,语言上的隔膜是必然的。中世纪
哲学就像中国的魏晋玄学一样,是个术语的大仓库,许多重要的哲学观念都源自于此。
虽然饱受蛮族侵扰、疫疠横行、乡国离析,中世纪思想家们却在昏沉的经院当中,展开
智识的大冒险:以有限欲求无限、以理性坚定信仰、超脱肉身而企求不朽的精神。当代
著名的小说家、符号学家Umberto Eco曾一针见血指出:「世俗凡人的诱惑是通奸,神职
者渴望的是财富,而僧侣梦寐以求的,却是知识。」(《玫瑰的名字》)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吉尔松当年面对的听众与读者多半是基督徒,或是少数的怀疑
论者。大多数西方人从小就浸淫在基督教文化传统当中,非但圣经,连历代圣者的故事
对一般西方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吉尔松在演讲时已预设了他的听众具有这类共通的记忆
。作为一个东方读者(尤其是非教徒)必须更辛苦一点,才能克服这种文化障碍。话说
回来,即使你对圣保禄、圣芳济、多玛斯、道成肉身或三位一体一无所知,这本书也不
会拒绝你。吉尔松讨论的重点大都是十分普遍的问题,例如〈乐观的人生〉(第六章)
、〈对自我的认识〉(第十一章)、〈自由意志与自由观〉(第十五章)、〈意向、良
心与义务〉(第十七章)。吉尔松将这类普遍的问题置入哲学史的脉落中考察,谨慎地
避免偏执与专断。他勾勒出中世纪哲学两大支派:从柏拉图、柏罗丁(Plotinus, 204~
269 A.D.)到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集大成的「教父哲学」(Patrist
ic Philosophy)以及,从亚里斯多德、大阿尔柏特(Albert the Great,1206-1280)到圣
多玛斯(St. Thomas Aquinas,1225-1274)到达顶颠的「士林哲学」(scholastic philo
sophy,或译为经院哲学)。可以说,从第五世纪到十五世纪,横亘了一千年的中世纪,
前五百年是教父的时代,后五百年是经院的时代。
教父哲学并非一个有系统的统一体,彼此的争端与差异十分巨大,大体上都在信仰是否
需要理性上打转。由于在当时天主教并未在欧洲完全站稳阵脚,异教徒仍旧保有相当大
的势力,护教者不得不采用某些古希腊思想与其对抗。这样一来就等于说信仰不足以维
护自身,而需要理性支撑。这个问题引发了教内极大的争辩。直到奥古斯丁设法将柏拉
图的理型论、柏罗丁的神秘主义与天主教教义融合之后,这个困境才稍微舒缓。中世纪
争论的问题纷乱繁杂,极需系统的整顿,俾使所有存有者各安其位,分享神的恩宠与救
赎。终于在十三世纪出现了多玛斯这个系统论的天才,细研亚里斯多德潜能实现说,建
构出一套辉煌的神学体系,严格判明理性与信仰两大领域,使两者安然并存。
从表面看,中世纪思想家争论的问题往往琐屑到可笑的地步(譬如:针尖上能站几个天
使?有人说是六个),也有人因此称它「烦琐哲学」。如果用这种简单的实用理性径加
否定它的价值,那也失之草率。文明的进程往往是靠这种「无用之用」撑起来的。如果
没有那么多聪明人成天穷思竭智去辩明某些概念的真确性,就不可能成就那样精致的逻
辑学。逻辑可说是抽象的机械,没有这个机械,西方的科技文明也无由成立。吉尔松的
《中世纪哲学精神》抽去了士林哲学中烦琐的成分,回归到问题本身,这是标准的哲学
操作,也是信仰无惧的表现。


 中世紀哲學精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原文和翻译都不错,尤其是沈清松加上的那个序言,很是精彩!可惜的是我是买台版的,回来才发现大陆也出版了,台版书好贵啊,多费了洒家的银子。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原文和翻译都不错,尤其是沈清松加上的那个序言,很是精彩!可惜的是我是买台版的,回来才发现大陆也出版了,台版书好贵啊,多费了洒家的银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