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108052776
作者:茨威格
页数:377页

内容概要

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年11月28日在维也纳出生,自1919年至1933年生活在奥地利萨尔茨堡,1934年迁居英国,1940年获得英国国籍,随后在巴黎、纽约、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地短期逗留,做巡回演讲。1941年到达巴西里约热内卢,后移居巴西度假胜地彼得罗波利斯,1942年2月22日在该地和妻子一起自尽。
茨威格早年作为一个翻译家和诗人开始其文学生涯,翻译法语诗人艾米尔·维尔哈伦等人的诗作,1901年出版自己第一本诗集《银弦集》。他创作的小说和撰写的人物传记以及《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脍炙人口,在读者中的魅力经久不衰。在他身后于(1942)出版的《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是世人了解欧洲文化的经典名著。

书籍目录

序言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攻克拜占庭
亨德尔的复活
一夜之间的天才
滑铁卢的一分钟
玛丽恩巴德悲歌
黄金国的发现
英雄的瞬间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逃向苍天
南极探险的斗争
封闭的列车
西塞罗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三联新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将是国内迄今为止的最新版本,在广西师大版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章节,即将历史时刻特写从原来的12个增加到14个,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西塞罗和“一战”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三联新版所依据的版本,是德国费舍尔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为迄今为止最新版本,该出版社是德国出版茨威格作品最全的出版社。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有一段时间,我疯狂迷恋一部叫做《空中浩劫》的纪录片,它情景再现了一系列知名空难。除了剖析真相,还重点聚焦了濒死状态下的个体。多半是推测,却丝毫不损其动人。《群星闪耀》就像这样一部纪录片。正如空难通常有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在茨威格看来,人类历史也因为决定性瞬间而成就如今的模样。比如歌德的失恋,或者拿破仑的用人不当。空难还有一个定律,它总是一系列因素的结果。高空上机械故障,是因为检修大意,维修工程师已经连续2周加班了,注意力容易不集中,而这又是航空公司缩减成本延长退休制度的结果。同理,那些看似左右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件,它们的角色,并非成因,而是结果。我并非苛责本书的立意,它毕竟不是历史研究。相反,茨威格大胆采用不同的叙事形式,让历史特写免于从一篇散文到另一篇散文的寡淡。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转折,他用的是诗歌,而描绘托尔斯泰的临终出走,他干脆自己脑补了一场戏。书中再现的场景,也不限于文学,还囊括了科技、战争、自然探险...你需要时刻准备着,接受一个又一个的“原来如此”。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罗伯特.斯哥特的南极点远征。盛夏凉夜,我的肉身瘫软在温黄的台灯下,灵魂却在彻骨严寒中彳亍前行。一百年前,五个伟大心灵,在冰冷的、如死寂一样沉默的星球的南端,缓缓地等待死亡。斯哥特在死之前还握着笔,写着一封又一封遗言,它将让后世知晓这位英国绅士对于家人、好友、公众的态度。“请不要为我伤心“在这个关于荣誉和意志的故事里,英雄是存在的,面对死亡展现的坚毅和勇气也是存在的。这是被文艺小品和长图文麻痹的心灵长久未曾体验过的震撼。当晚我又在网上找了这段故事相关的视频,原来在寻找南极点的一行5人中,除了作为队长的司哥特,他的两个伙伴在尚存返程机会的情况下,选择了陪伴队长走向死亡,并且只字不提。他们无愧于誓言,是真正的朋友。 星空抵达肉眼时,已经消散了千万年。也许我们并没有机会被未来所知,也不能在这黑暗的一生中发出足以耀眼的光亮,甚至连接受恒星照耀的机会也没有。它们离得太远。但我们依旧这样存在着,没有理由。而身处宇宙,这本书让我们知道,群星存在着,星光闪耀,不管我们是否得知。光知道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感到快乐。
  •     “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年轻时读书,往往是价值观的塑造第一,文笔第二。但如果延伸到大学以后,还是以价值观取向去判断一本书的好坏,那么这种人的智商也就是中下水平。比如那些总是相信某种经济理论的人士,或者是那些某种港台书的热衷分子。即便如此,当完整的捧起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我的心头仍然禁不住一震。若早几年,这当然是一本塑造价值观的不朽之作,但即便今日到了老朽手中,这也是一本散发着神奇魅力的宝物,一如那些在15世纪和19世纪甚至如今的疯狂人士所追逐的黄金,金光闪闪,无可掩藏,吸引力不可抵挡。不喜欢茨威格的人,说他的写作是一惊一乍:当一个人抱着历史是由瞬间决定的思绪时,夸大某些时刻的作用,夸大某些人,这自然也是情理之中,而且毕竟这也是无法去证伪的。但我愿意用喜欢他的眼光观之。这首先当然是他的写作技巧,他能把故事写得精彩,一如司马迁写作《史记》,即便我们知道那么多虚构,可是我们又愿意信以为真。这就是文学的魅力。除此之外,一如司马迁是中国的司马迁,茨威格是欧洲的茨威格。出生于奥地利的他,自然了解这片土地,且也有一种从教育中便习得的欧洲思维,这令其所有的叙事,让人不禁能看到故事,也能深入了解欧洲。这是我能想到的这本书的优点。推荐没有看过的也去看。
  •     毫不夸张地说,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是一部足以影响世世代代读者的不朽的伟大作品,我愿意每年重读一遍,去感受其历史观的博大,优美的辞藻,最重要的是人性的光辉。作者最伟大的是以真实记叙历史,以历史反思现实,以良知对抗暴力,以执着赢得尊重。真实是书写历史最首要的尺度。茨威格称之为历史特写,而非传记或故事,史料全部有深度考究,最著名的旁衬笔法和心理描写很好地印证了这点。尊重史实同时,又有优美的环境氛围描写衬托,甚至用叙事诗和剧本的方式去表现,让历史特写在纪实性、艺术性、文学性都有极高的价值,这是作品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我不得不分享这十四个影响人类进程的群星闪耀时刻: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首次发现太平洋、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中风的亨德尔神奇“复活”、法国上尉一夜创作《马赛曲》、拿破仑错用格鲁希病败滑铁卢、从卡尔斯巴德到魏玛途中的歌德创作《玛丽恩巴德悲歌》、苏特尔发现加利福尼亚黄金国;陀思妥耶夫斯基逃脱死刑的瞬间、横越太平洋的第一次通话、托尔斯泰离家出走逃向苍天、英国斯科特队长与挪威的阿蒙森为成为人类第一位到达南极点的人展开的斗争、列宁为展开十月革命乘坐封闭列车不顾荣辱取道德国返俄、西塞罗生命最后的四年,及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巴黎和会上为全人类和平的努力。我是先读《狄更斯讲英国史》四分一读不下去再读本书,比较发现,狄更斯的历史观通篇皆是帝王仇杀,妄顾百姓疾苦云云,说教意味浓厚。茨威格描写的不都是历史上的成功人物,如英国斯科特队长,他看重人性在事件中的刹那光辉,摆史实,不说教,以旁衬笔法令读者得到感悟启迪。茨威格让人肃然起敬的还有他博大的历史观,对历史关键时刻偶然性或必然性展开思辩,对人类永久和平的追寻和无奈,虽有理想主义的局限性,但这不正是代代历史人物毕生的价值追求吗?这显然是领先于时代潮流、对后世仍有伟大指导意义的不朽作品的重要征兆,只是作者为时代悲怆而无奈的自杀实在令人扼腕。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非常好看。
  •     译文比较“热血”的感觉。个人偏好斯科特、列夫托尔斯泰、拜占庭、滑铁卢四篇。前两篇触动感强,后两篇戏剧感强。最不喜威尔逊篇,当然不喜的只是文中“美化”的威尔逊的理念而已。
  •     听书 能听进去的故事 只能感叹历史是个大人物 人们在它面前只能看造化
  •     文笔很好!值得一看
  •     好但並不足夠偉大的傳記作品。有幾篇行文盡可能地浮誇著,但幸好都以非常流暢自然的方式結尾。到不朽的事業中尋求庇護、逃向苍天、南極探險的鬥爭和西塞罗几篇最为精彩。 看過一句評論:“茨威格的水平,写这个有点浪费了。”相對來說,茨威格的小說作品更得我心。他的自傳也比寫他人的好太多了。
  •     高考作文素材锦集~
  •     茨威格用个人命运投射大时代背景,谱写失败者们的颂章。最喜欢“黄金国的发现”、“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和“威尔逊的梦想和失败”3篇。14篇特写质量从二星到五星不等,综合四星
  •     少年读时,只迷于那些将自己的生命书写进人类历史的伟大人物。再读新版,字句中充盈着茨威格激昂的感情,仍然能被感染。
  •     不可自拔的沉迷
  •     精读。每一篇,都是一个人生。
  •     很难把这样一本书称作历史著作,但是对于其中英雄人物的命运的刻画大多归因于上天注定的命运,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以带来欧洲以及世界的巨变。黄金矿和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是我最喜欢的两个篇章,前者鄙视了法律在人类的贪婪面前是多么无力。后者赞扬了坚定的信念所换来的回报。茨威格的文笔很是激昂,英雄人物的故事充满了英雄自身所无法把控的因素······
  •     成功的人必定会成为最耀眼的星星。但那些努力过却失败了的人,也应该让我们铭记,因为他们给后人的启发或许比前者更丰富、更饱满。看到《南极探险的斗争》时竟然哭了,不是感动,不是怜悯,是对斯科特发自内心的敬仰。
  •     记录伟大的瞬间,历史的银河里瞬间划过的流星,跨了时代,照耀并影响着世世代代
  •     在刷一遍仍然觉得很精彩,就是打仗那几篇涉及地理看不懂
  •     酣畅淋漓
  •     情报人员只注意那些喋喋不休的人,殊不知沉默寡言、埋头书堆、好学不倦的人倒往往是使世界革命化最危险的人物。(这段描述列宁的话怎么感觉是在说我…另,译者是我老乡)
  •     有感动,有震撼,有唏嘘,有遗憾,历史如此,人生亦如此
  •     历史的特写。好读好玩鲜活。
  •     用平缓的口吻写下那些历史上浓墨重彩的时刻,真叫读者惊心动魄,不过我读书的弱点在此暴露了,才刚刚读完,虽然故事记得但是人名都模糊了。
  •     敢于成为殉道者都是真正的勇士-西塞罗。
  •     从高晓松的节目里知道茨威格,这是读的他第一本书,后来读的昨日的世界更精彩。通过十四个经典人物故事勾勒出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历史时刻。喜欢的几篇包括攻克拜占庭、列宁封闭的列车、斯科特的南极探险还有比较幽默的托尔斯泰的逃跑。
  •     明明只是欧洲群“星”闪耀时,非常不喜欢欧洲中心主义的画风
  •     小学开始就一直听老师推荐的一本书,终于在新世相的图书漂流中相遇、看完。震撼于每一个故事背后的真相,有时候第二名、失败者更需要被人关注。书故事性很好,很易读~
  •     过去的过去。
  •     诗性文学
  •     从2月读到3月终于全部看完了。一度读的很慢每篇细致的写感想,后来就烦了,囫囵吞枣的一气儿看过来。可能还是不喜欢看传记吧,像后面的西塞罗、威尔逊,没什么故事张力(可能也不太了解背景)就觉得不是很有意思。
  •     看了十篇,剩下四篇不读了。流畅明快,情感充沛,但是作者在这本书里的笔调和姿态,总让人觉得有点别扭
  •     最喜欢西塞罗一篇
  •     读起来怪怪的,后来仔细一想,觉得茨威格是唯心史观,全书都强调某个人某个瞬间决定历史。人物描写尚可,对于环境渲染太过于牵强,并且全书都持续高潮,使人阅读疲劳,没能把握住情感和环境的松紧变化。
  •     读完这本书,回头再想想《布达佩斯大饭店》,更能体会到茨威格的心境
  •     实验室读过
  •     历史是最伟大是诗人和作家。
  •     很难看下去啊
  •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好有画面感。
  •     不管书上标的适合人群是多大年纪的,能在书里看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故事总是好的。 斯蒂芬·茨威格的文笔真的好,虽然讲的是历史,且是相对严肃的特写,但读起来并不枯燥难懂。当然这也很大程度归功于翻译水平,舒昌善先生的译注对阅读有很大帮助,翻译水平着实过硬。
  •     有几个时刻蛮激动的会有共鸣。
  •     文采飞扬,让人读着舒服。
  •     很喜欢三联的这版,比原来版本多了两个章节。上学的时候对历史不是很感冒,工作以后通过阅读增进了对历史的兴趣。以前的奥地利老板曾强烈推荐这本书的原版给我,茨威格也是值得奥地利人骄傲的文学巨匠。书的内容的确也非常引人入胜,描绘了14个精彩的历史片段,值得一读。
  •     与我的预期不太相同。情绪和细节描写看得我无所适从。我急于穿过细枝末节抓住事实,结果细枝末节才是重点(ノ=Д=)ノ┻━┻ 作为“历史人物特写集”它是合格的,但更适合中学生阅读吧。
  •     相信所相信的一切,依然怀有梦想,依然充满激情,无论遇到什么,不是标准含义的所谓励志,是在夜深后,在空无一人的旷野路边,仰望满天星星的瞬间。
  •     西方人写西方人的历史
  •     作者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人物,他似乎总想从主观上挖掘点什么意义,彰显点什么崇高精神。
  •     注释非常详细。
  •     细腻的描写和不拖泥带水的文字,让那些令人仰慕、叹息、紧张、悲伤的历史和人物在眼前浮现。以史为鉴,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
  •     回过头看历史,总是心惊胆战的,历史的脚步向来随意,学习历史,partial reality要比totally wrong更可怕。 翻译很一般,耐着性子终于读完了,差点读不下去,还是读原著感受作者的文笔吧!
  •     茨威格就是牛逼。
  •     不错的文笔,很好的特写,历史英雄主义观不敢苟同,但仍不影响阅读体验。
  •     这个版本,且不论译的如何,就是如此多关于史实的注释也是足见诚意的。
  •     人一生中的伟大时刻不多的,选择比努力重要。
  •     翻译得不错。讴歌人性,以良知对抗暴力,赞美坚韧不拔,反思历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