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ISBN:9787505813472
作者:[美]查里斯.R.吉斯特(Charles R. Geisst)
页数:252页

书籍目录

目录
丛书总序
中文版序言
原版前言
导论
承销新发行证券
收费的银行业务
交易
国际活动
组织与资本
第一章 1920年以来的投资银行史
概述
20年代的泛滥
30年代的改革
30年代末和40年代的证券发行
60年代的牛市
新的交易所和金融产品
来自欧洲债券市场的挑战
围绕415条款进行的革命
金融工程的兴起
供讨论的问题
第二章 成本方面的考虑
概述
投资银行的作用
债务资本的成本
优先股的成本
新发普通股的成本
资本的加权平均成本
首次公开发行的成本
可传导的市场条件
供讨论的问题
第三章 债券:承销及其特征
概述
公司债券
欧洲债券
市政债券
国库债券
零息国库债券
机构证券
供讨论的问题
第四章 股票:承销及其特征
概述
首次公开发行
现有公司的公开发行
稳定价格技巧
优先股
认股权证
外国股票在美国
欧洲股票
二级市场
交易场所
交易商的法定流动性与保证金
供讨论的问题
第五章 金融工程
概述
早期的互换与平行贷款
标准互换与货币互换
互换的变化形式
互换的用途
交易商的盈利能力
其他产品
契约废止
供讨论的问题
第六章 金融顾问与零售经纪
概述
兼并与收购
零售经纪
经纪服务的合理化
供讨论的问题
第七章 投资银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概述
管制问题
市场的国际化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关贸总协定
投资银行的竞争力
投资银行业的未来
供讨论的问题
词汇表
参考书目
索引
译者后记


 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95年出版的书,有点老,不过却代表了投行黄金年代的乐观观点,恰好可以和当前的黑暗时代相比照。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阻止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股市,而这次危机又是信用通过衍生品的狂热放大。由于市场上存在的过度流动性,商业银行的客户通过债券可以轻易的获取资金,而家庭又出于财富效应大量投资于证券市场,从而在促使证券市场快速膨胀的同时,迫使商业银行加快了向投行的转变,这也显示了监管缺失对于市场投机的放大作用。p2 以《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the Glass-Steagall Act)(1933年)在全联邦范围内颁行为先导,商业银行被禁止进行公司证券市场的操作,此前的所谓投资银行业务就意味着证券的承销和分销.p9 国会在1974年通过了《雇员退休收入安全法案》(the Employees retirement Income Security Act或ERISA)。这一法案帮助将谨慎人(prudent man)投资的概念标准化了,就是说受委托人必须将客户的资金谨慎地、合理地投向客户期待的目标。不遵循该原则的投资顾问们面临法律诉讼,承担赔偿客户损失的责任。p11 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p12 随着美国颁布《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及货币控制法案》(the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或DIDMCA)、英国实施《金融服务法案》(又称“大冲击”)(the Financial Services Act,or "Big Bang")、日本央行实行日元国际化等一系列事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p16 V.I.列宁(V.I.Lenin)喜欢把商业银行集聚权力与影响力的方式称为“金融资本”:它们用存款向公司企业发放贷款,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政治权势和影响力。p37 1963年,美国实施了利息平衡税(the Interest Equalization Tax或IET),有效地降低了外国债券在美国的销售量。英国人乘机构造了一个新的离岸市场。p155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互换协议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巨大的潜在危险,因为它使银行的收费业务承担了巨大的潜在风险,而实际上这种收益并不如银行依靠资产而获得的收益大。(而银行间互换交易的危险终于随着这次金融危机而彻底爆发了) p164 在两次里根执政的期间,随着政治气候对兼并活动趋向宽容,兼并趋势骤然升温。司法部反托拉斯部门插手此类案例的次数远比前几届政府时少。结果,众多行业出现了联合或重组,这在多数民主党执政期间是不被允许的。p173 1987年10月市场崩溃之前的投机时期,接管或接管威胁导致的股价波动吸引了不少股东。风险套利者也把它视作一个有利可图的时期。他们买卖有价证券,通常是股票,同时从前景看好的兼并活动中获利。举例说,如果A公司用现金购买B公司,那么风险套利者会卖空A公司的股票,同时购进B公司股票。这样考虑到交易可能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实现,他们必然能从两者之间的差价中获利。套利者的存在也会给一家公司对另一家公司的潜在接管带来干扰。套利者通常会大量购入目标公司被认为低价的股票,并强烈抵触任何没有使他们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收购报价。他们出现在兼并过程的最初,并通常在兼并完成后立即退出交易。雇员养老金也卷入进来。很多目标公司的养老金积累超过了合同雇员退休养老计划的需要。这部分超额资金成为收购公司的窥视之物,将其当作收购成功后可以运用的廉价资金来源。同杠杆收购潮流一样,这类活动将被称作“资产掠夺”。收购者窥视并掠夺公司最有利可图的资产,而后将公司出售给公众或随后的另一家收购公司。p180 零股交易和低价股投资对于牛市的信号作用。p206 “金融超市”扩张的失败。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这本书为我展开了 to be a investment banker 的梦想,无奈梦想渐行渐远,终输给现实的骨感。。。
  •     了解了很多金融学入门常识
  •     200多页,买到影印的,98年出版,唐旭主编当代金融名著译丛系列图书之一。当时JP摩根的首代贝多广作序。后来出版的有些教材中能看到这本书的影子。
  •     虽然书老了点,但绝对值得一看
  •     只看了后半部分,对优先股的理解深刻了,搞懂了poison pill, 对Singh上学期投行课的有效补充。这本书在概念介绍方面还是做足功课了的。
  •     教科书的感觉 啊是这本读不下去 不是半路出道的投行家 T.T
  •     有点老旧
  •     1.19-1.29
  •     我的投行入门书
  •     全面的介绍投资银行的一本书,对投资银行的各方面业务,投资银行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等做了全面介绍
  •     个人而言这本书很没有意思。不过后面关于投资银行发展前景的部分可以仔细读一读,毕竟十多年过去了,很多过去的想法可以和现在的现实相印证了。
  •     有点老,很多内容out了
  •     我记得是98年的书了,我第一次认识investment bank 就是因为这本书。赞一个~书很浅显易懂,数据支撑做的也比较好。会一点专业名词就可以看了,看完对ib的理解也会更深刻一些。我才不会说我的启蒙是这本书(笑)
  •     这是一本非常清晰详尽的投资银行学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讨论了广义投资银行业的每一个领域——证券承销、并购咨询、资本市场、销售与交易、证券研究、零售经纪和基金管理,还探讨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者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难能可贵的是,盖斯特特别注重探讨投资银行界,并将华尔街史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 盖斯特的重点描述放在华尔街,但他并未忽视欧洲和日本。遗憾的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监管政策是美国的政策。这些政策或许不能解释其他国家投资银行业的深刻变化。也许技术手段和投资观念的进步,才是这个行业变动的根本动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