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1-01
ISBN:9787301038918
作者:金庸,池田大作
页数:332页

作者简介

池田大作先生是国际著名宗教思想家和文化和平的“民间大使”。荣获世界各地高等学府的名誉称号和“世界桂冠诗人”的雅称。他曾与世界各国的著名科学家、作家、政治家、和文化人“对谈”,其中尤以与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对谈录《二十一世纪的对话》最为著名。金庸先生则是资深报人,是拥有最多读者的中国小说家。他与池田大作先生的这场对谈,也可视作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两位优秀代表的世纪性对话。这场对谈自1995年11月16日起,历时二年有余。二位贤者在香港和日本多次会晤,其间更曾鱼雁往返。围绕着香港回归、言论自由、佛学哲理、文学爱好等问题认真讨论……


 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还是在《三联生活周刊》上连载的时候,金庸与池田大作的对话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当时有朋友表示不满:“两个人老是揖让客套,半天也没说出个名堂来!”我也颇以为然。现在看到整理成书的全部对谈,观感却好了许多。这大概就是看杂志和读书不同的地方吧。两位对谈者中,金庸是我们大家都熟悉和喜爱的。许多人夸金庸,说他文化素养高,说他语言精彩,说他想象力丰富,说他结构严谨,但是我觉得更值得重视的是金庸对现实社会的识见和把握,不然他写不出具有如此丰富意义的作品,这是他真正特异于其他中文作家的地方。他在六十年代因反对文革被左派称为“豺狼镛”,必欲暗杀之而后快;八十年代又因主张渐进民主被右翼围攻,骂他是“中共走狗”,这恰恰说明了金庸是一个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托赖自由城市香港的荫庇,他保持了这种在当代中国已几成绝响的品格。池田大作则代表日本知识分子清醒和热情的一面。在对谈中他多次表达出对中国“感恩”的心情和对日本“恩将仇报”的愤慨,对日本社会的批判也不留情面。长期以来他一边努力于公益事业,一边不断地与西方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对话。在这些对话中,池田往往是以“亚洲学者”而不是日本学者的身份出现。1983年池田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奖”,正是对他不懈追求世界和平的人类意识的肯定。和以往池田“对话之旅”面对的西方名人不同,金庸和池田有着非常相似的文化背景:他们都是亚洲人,都是佛教徒,都擅长写作,都曾长时间地从事传媒工作,头上都顶着许多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名誉博士的头衔。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具有独立身份的知识分子。这些相似使对谈有着相对浓厚的私人色彩,显得更像是两个亚洲知识分子的个人交流。因此,他们选择的对谈话题都非常切身:香港前途、中日关系、传统伦理、佛法、文学。看他们的讨论,观点不见得新异,言语更不显凌厉,很难引起乍惊乍喜,振聋发聩的感觉,可是让人觉得平和,亲切,有很强的认同感。在每一个话题的讨论中,对话者的“亚洲视角”都会清晰地浮现出来,即从“亚洲本位”出发去观察问题,以民众的福祉为旨归,而不是囿于个人的经验和意气。金庸的母亲和小弟弟死于抗战,父亲解放后被错杀,但他仍能理智地作出判断和选择,主张中日联盟,支持香港基本法,这是一个合格知识分子应当具有的理性态度和博大胸襟。这本书的英文译名是“Compassionate Light in Asia”(亚洲慈悲之光),也正反映了对话者的情怀。我想,要讨论今日亚洲的种种问题,很难找到比金庸和池田大作更合适的人了。日本和香港是亚洲“西方化”最彻底的两个地区,身处其中不难获得一种世界性眼光,而金庸和池田凭借自己的修养和见识摒弃了日本的褊狭和香港的浅薄(这是当地常见的毛病),再加上相当传统的亚洲身份认同,使他们使用“亚洲视角”时具有了超越性的姿态,既不是有着狭隘民族主义嫌疑的“说不”一类,也没有急不可耐脱亚入欧的西崽相。从这一点说,他们两人的对话具有了某种示范意义,即池田所说“(和与西方文化人的对谈相比)与金庸先生的对话,将会成为一种更巨大的历史吧”。即使在不直接关涉亚洲问题的地方,如文学,也能看出这种亚洲视角。金庸被称为本世纪运用中国古典白话最好的作者,他的文学资源却大部分来自大仲马等外国作家,金庸的本土化努力使这些资源几乎没有在他的作品里留下明显的痕迹。在一般人看来,金庸从作品到处世,都透着儒家传统的浸润,因此金庸这样的话就显得格外有趣:“池田先生,我们二人这样喜欢雨果,大概我们心中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思想很重吧!”在对谈中,金庸和池田有着明确的未来意识,他们将这一本谈话录作为留给“我们的下一代”的一份礼物。对话中叙述占了很大比重,是想让年轻读者能明白当时的背景。这和池田与汤因比那种纯理性的对话是迥然有异的。而和我们习见的老人回忆录或采访记相比,这种交流式的叙述,感染力和方向感都会更强一些。要说缺陷,还是相互间的客气话太多了些,看起来远不如池田与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的紧凑扎实。或许这是池田的一种策略,希望借此向日本读者推荐他们并不熟悉的金庸(对话时金庸小说日文译本刚出版)。金庸看来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希望读者将之理解为“日本长者重视礼貌的习惯作风”。这也可以算作这本对话录的“亚洲特色”之一。(原载《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99/1/5)
  •     惟有“惨不忍睹”四字可以概括。1\3互相恭维,且恭维方式很是庸俗,毫无新意。1\3谈论国际政治、国内大局;二位以误国之见为己任。1\3在谈大仲马、《三侠五义》、巴金等,乌烟瘴气。罪过。2011.11.22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池田大作对黎塞留的推崇实在是暴露了他本人的趣味吧。
  •     恭维之作。。。
  •     浅了点,不过也还好
  •     在盛大锦书上读完了,还不错,算是对金庸的生平的一次自述。
  •     令我大失所望的一本书。
  •     初读平平,后来觉得还是有几分意味的
  •     没啥实质内容,其中说了些金庸政论的一些事,池田大作本本分分,也没说什么。
  •     创价协会是不是又一个邪教?
  •     这些对话,不过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而已,实质内容并不太多
  •     吹逼
  •     装逼犯们
  •     “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明白。”
  •     我想学习的人,他们在学什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