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淇傳奇》书评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0199411913
作者:宋以朗

《宋淇传奇》:是为君子 和而不流

宋淇是谁?今时今日,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大概是张爱玲的遗物保管者,若不是他,《小团圆》丶《雷峰塔》和最新的《少帅》恐怕都不知于何处飘散,难以重见天日。对于电影观众来说,他另有一重身份,是香港国语电影的编剧和制片,不仅与李丽华、林翠、雷震等叱咤风云的电影明星熟识,更曾介绍张爱玲为电懋公司担任编剧,解决了身处美国的她在金钱上的燃眉之急,也成就了后来的《六月新娘》和《情场如战场》等作品。同时,宋淇亦是钱钟书丶傅雷丶吴兴华的挚友,夏志清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其中有关钱钟书和张爱玲的章节,就离不开他的引荐,他又是最早提倡以文本为先的红楼梦专家丶翻译家,笔名林以亮,还是写过不少时代曲的流行音乐作词人……  历史的洪流中,宋淇虽然在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是与华语文学和艺术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然而他的名字却似乎总是如同缄默的惊鸿一瞥,隐藏在文字背后,神龙见首不见尾。宋淇之子,宋以朗先生的近作《宋淇传奇:从宋春舫到张爱玲》就给了读者一个观其全貌的机会,恰逢张爱玲在与宋淇夫妇的通信中反复斟酌的小说《少帅》遗稿出版,两相呼应之下,也让人能更具体地感受宋淇其人,想象他的成就与忧虑,回顾那个时代的质感。  祖父宋春舫:曾向毛姆讨教剧本写作诀窍  有意思的是,虽然父亲宋淇与母亲邝文美皆从事文字工作,自幼家中出入的艺文界名流也如过眼云烟,作者宋以朗却是以金融为业的统计学博士。他毫不讳言,自己十九岁即赴美求学,至2003年方返港定居,文化上的隔膜自然存在,对于与父亲闲聊中掌握的家族史,他甚至理智地写道“我不认为他讲的都真有其事,因为有些情节实在太耐人寻味。”虽然此书以“传奇”命名,宋以朗所做的,其实是整合了自己的回忆、刊发的文献和未发表的手稿书信,以完整缜密的脉络对父亲的一生作出呈现,除了对不实传闻偶作撇清,几乎没有任何无谓的抒情与慨叹,正如张爱玲引用过的西谚「the ring of the truth」,让读者聆听事实自身的金石声,背后又弦外之音齐鸣,牵一发而动全身。文化研究者冯睎乾认为,作者能有这份淡然,是因为宋家是文化上“最后的贵族”——守着诸多文化宝藏平平淡淡地起居过活,不以之求财,也不筑起神龛来供奉,彼此相忘于江湖,养成了他们斯文熨帖的气度。  这一份气度,不仅是多年来的修炼,更来自于家族传承。书中振聋发聩的名字俯拾皆是,上溯至宋淇的父亲宋春舫,就已经是在法国留学期间便具备“要学到最漂亮的语言,莫过于从戏剧入手”的先锋概念的洋派学生,他不仅是戏剧理论界的前辈,更与英国作家毛姆有一段交游。  书中记录,宋春舫曾向毛姆讨教写剧本的诀窍,毛姆只回答了两点“一要有丰富的常识,二要言归正传”,并在其游记《中国屏风》中把他视为对欧美各国成就和机械文明的盲目追求者,做了番不屑一顾的挖苦,嘲讽他听到答案后“脸上带着非常困惑的神情”。宋淇后来撰文《毛姆与我的父亲》,认为这两位中西戏剧家的短暂接触,恰好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基本问题——西方知识分子眼中,中国是神秘可爱,不应受到丝毫破坏的传统文化意象,而以宋春舫为代表的欧美留学生,则迫切地想把所学所得应用到社会现代化中去。  尽管是1920年的旧闻轶事,但联系彼时的社会环境,文人间的交游不仅是私下里的交往沟通,更与大时代重叠。《论语》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朱熹将“群”字解释为“和而不流”,宋春舫虽受欧美文化熏陶,身上仍有中国传统儒家的君子人格,有着温良敦厚的态度,群居相切磋,又能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从他与毛姆的接触之中亦可管窥,文学与历史之间,有其融会贯通的血肉联系。  父亲宋淇:与张爱玲的君子之交  站在这个角度再来看宋淇与钱钟书、傅雷、张爱玲的故事,倒又显出了些别样趣致。不同于前几代的文人交游为了排遣“独唱之寂岑”的风花雪月式,宋淇所处的,更像隐士的江湖,且位置要更微妙些,宋以朗便在书中为读者梳理了四人之间,跨越不同时空,剪不断理还乱的繁杂关系。  1944年作者“迅雨”在《万象》上发表《论张爱玲的小说》,批判《连环套》内容贫乏思想空洞的弊病,关于笔名背后的身份,一时间众说纷纭,张爱玲是在南来香港后才由宋淇告知“迅雨”即傅雷,于是“她听了反应是惊讶,但也并没有当做一回大事”。事情并未告一段落,1982年,张又在致宋淇信中表示“《殷宝灧送花楼会》实在太坏,是写傅雷的,他的女朋友当真听了我的话到内地去,嫁了个空军,很快又离婚,我听见了非常懊悔。”为了研究这个令素来淡漠的张爱玲“非常懊悔”的女主角是谁,宋以朗通读了全部关于傅雷的传记,考证出是其上海美专一名学生的妹妹成家榴,而那名美专学生、刘海粟的第一任妻子成家和,在离婚后嫁给了德国留学生萧乃震,女儿便是著名的电影明星萧芳芳。关于钱钟书的部分,亦澄清了网络上关于杨绛在访问中称张爱玲为“下三滥”的流言,核实此文为网络伪作。更值得玩味的是,几位都具备红楼梦的研究者身份,当宋淇在给钱钟书的信中提及张爱玲的版本研究时,就未指名道姓,而是隐晦地以“有人”带过,宋以朗揣测,“这亦看到父亲的世故了”。  与张爱玲的交往,宋淇不止是谈文论艺,更涉及真金白银的往来,读来也显得更为残酷而现实。例如新近出版的《少帅》,张爱玲便在致宋淇夫妇的信中坦露了小说自“有个模糊的故事”到“三年来我的一切行动都以这小说为核心”再到遭遇各方否定,不得不搁置放弃的心路历程。宋淇明白张氏举步维艰的处境,也在去信中言辞恳切地忧心着,从创作上是否牵涉太多政治与公众人物,到在美国和台湾如何找到出版平台,无不一一替她考虑周详。读毕,便理解张爱玲为何将其视为“走了的时候,好像轰然一声天塌了下来”的朋友交付予全部信任。都说人情如纸薄,张爱玲晚年离群索居,与宋家的珍贵情谊却凝练于信笺,真切却又不着痕迹。  宋以朗还整理了她的遗嘱与遗赠给宋淇夫妇的财产资料:除了银行存款两万八千美金,物品中还有大量的灯泡,因为她害怕黑暗冷清,房间除了她自己的书,仅有《红楼梦》和丈夫赖雅作品的签名本,个中滋味,也是令人掩卷唏嘘。  儿子宋以朗:局外人的清明  《宋淇传奇》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作者宋以朗不是以文学的语言描摹自己的父亲,从宋春舫到张爱玲,纵观宋淇的经历,他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刻板书生,而是风度翩翩的沙龙男主人。因为受过奔波动荡的苦,又在事业上跨越多个领域,所以自然也有其精明世故的一面,在与诸友人的交游中,他继承了父亲的风格,如朱熹所言“和而不流”,专注、克制而低调,他的形象未必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却唯其真实,而使人尊敬和仰慕。  另外,对于书中旁征博引的大量资料,宋以朗自谦“你可以说我迟钝无知,但我至少是勤奋的”,这也是此书的又一个特点。后殖民理论家萨义德将知识分子定义为“局外人、业余者、搅乱现状的人”,宋以朗的身份恰是如此,以未受过正统文学规训的清明眼光,捕捉关于父亲宋淇,其他人难以察觉的事物,他做到了。2015 1 17 新京報書評周刊

被背叛的遗嘱?

最早知道宋以朗是博客时代,他当时操作一个翻译博客,把中文的一些报导,热帖等翻译成英文,因此很多驻中国的外国记者会追看他的blog。当时我记得飞猪(Flypig 林嘉澍)采访他,是用英文。他问了一个困惑所有人很久的问题:通常翻译一篇报道,再熟练的人也要几个小时,你是怎么做到这么大的工作量的?(有时一天更新几篇,几乎每天都更新),宋以朗回答,哦,这个,对我而言,这就是打字而已,我看着中文,直接就能把英文打出来了。宋少时被父母送去澳洲读书,读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到美国工作,做过程序员,统计公司,FBI传译,后来做回本专业,任职全球第二大统计公司的项目总监。2003年回港定居照顾母亲,后来母亲逝世,他成了张爱玲文学遗产的继承人。这本书就围绕着张爱玲的文学遗产展开。和父亲一样,宋以朗非常低调,从访谈录音也可以听出来是一个谦逊低调,认真的人,他有这样的身世,这样的『超能力』,可是在他整理出版张爱玲遗著之前,除了博客时代的某些专业媒体人,blogger热爱者,并没多少人知道他,就算那些blogger知道他,也并不知道他管理着张爱玲所有遗著。我那时每天都看他的blog,有一天他晒出父亲的书房照,找到一本卞之琳送给父亲的诗集,他写做Ka zhi lin,我发邮件给他说是bian。他回复我说自己搞错了。这本书写的非常认真,宋适应用数学出身,非常严谨,叙述也平实简练。看完之后,的确可以澄清很多过于浪漫主义或者过于戏剧化的传言。尤其是关于张爱玲的种种传说。关于她的死亡现场,《色.戒》的产生过程,人们对于她小说与影射的种种误解。比如,其实,后来,张爱玲是非常不满胡兰成的,以至于一个出版社出版了胡兰成的作品,她就不会让自己的作品在那里出版。除了张爱玲,还有大量其它人物的侧写,钱钟书,傅雷,吴兴华,孙道临等等。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宋淇非常低调的和那个时代的这些闻人都是朋友。所以49年来港后,他会觉得HK是文化沙漠,他在HK可以以自己的才能,做电懋的编剧总监,制片人,做美国新闻处的主任,到中大做研究,简直是通才。以林以亮等诸多笔名传世的诗话,译作,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有什么样的才情交到什么样的朋友,宋淇的朋友都是时代大家,但他却宁愿选择大隐于市。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更现实的面对问题,养家糊口同时耽于自己的喜好,不求闻达。所以自和宋淇夫妇结识后,连张爱玲这样挑剔的人,也把宋淇夫妇当作最好的朋友,并将所有遗产委托他们打理。张爱玲,无论作品和人,都是非常理智。但离开香港赴美时,她写信给宋淇夫妇,很动情的说,本来觉得离别没什么,直到看到你们送行的背影远去,才意识到,真的离开了。。后来她给邝文美的信中还写道:『你的友情是我的生活的core(核心)。我绝对没有那样的妄想,以为还能结交到像你这样的朋友,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再没有这样的人』事实上,自从结识之后,张爱玲去美国,和宋淇夫妇通信有近千封。议论作品,分享见闻。张有很多剧本和小说,是在和宋淇的讨论中完成的,《色.戒》就是宋淇提供的故事,二人通信讨论长达八年之久。宋以朗列了一些信件内容,更让我相信,李安的电影补充出了更完整的故事。这种朋友间信件交往,现在很少见了。每每看到他和朋友之间的互相砥砺,既有互相鼓励,又有诤诤直言的批评。傅雷钱钟书吴兴华,每个人的性格都在这些通信中表露无遗,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同,这是一个面对朋友时,更生活化的人,比如,钱钟书比较喜欢显摆自己懂英法德拉丁文,每封信里都要把起码三种语言出现一次。可是,这有什么好炫耀呢?和他通信的宋淇,吴兴华,都是精通这些语言的人啊。傅雷是个大男子主义以及为了所谓事业可以牺牲家人的人。吴兴华最天真热诚,所以就算有比钱钟书更高的才华,计划中的作品未及写出就英年早逝于文革了。还有令我震惊的一个事实是,钱钟书当年有三个选择,可以去剑桥大学做讲师,可以到港大做文学院教授,可以留在国内去北京教书。他选择了去北京,原因是,女儿有肺病,剑桥空气不好,HK则不太适合做学问。而北京空气好。北京空气好,北京空气好,北京空气好。后来在宋淇写给杂志主编澄清徐志摩陆小曼林徽因关系的信里提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英国完成学业后之所以选择回国发展,也是因为林徽因也有肺病 ,而清华在郊外,空气比较好。空气比较好,空气比较好,空气比较好。最后,宋以朗谈了他和盗版商之间令人烦扰的官司。以及为何要整理出版张爱玲的遗著,以及信件。他举了父亲做例子,宋家和徐家是世交,宋淇写信给某报纸总编澄清关于徐志摩陆小曼林徽因的一些基本事实:徐志摩并不是因为林才和张幼仪离婚的,而是因为二人是父母之命结婚,并没有爱情,后来徐志摩出国留学,张随后也出国留学,离婚后,徐父认张为义女,张抚养儿子(第二个儿子三岁时夭折)后来到HK定居时因为看病认识一个妇科圣手,后二人在儿子同意下结婚,张奉养徐父母终老,张徐的儿子在美国读书定居。徐飞机撞山也不是因为要去听林的演讲。林并没有把徐失事飞机残骸放在家而惹的梁思成大怒。这些事实有些是宋淇亲历的,大部分是宋淇根据一些资料整理的。宋以朗解释说,这些人的故事,父亲不写,就会有更多匪夷所思的传言,因为富有戏剧性,人们乐意传播,越传越真,真相反而湮没了。这也是他顶着压力,以一个从没写过东西的理科生,写这本书的原因。关于张爱玲的很多事,如果他不写下来,也会有很多人靠想象力写,比如关于张的死。宋以朗列举了诸多国内港台版本的张爱玲传记,对她死亡的描述,大相径庭,只有极少直引林式同(遗嘱执行人)的记录,事实上,只有警察,林式同和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见到过死亡现场和仪容。其它作者难免想象力太丰富了,尤其是几乎每个作者都要强行给张加个旗袍。而且,张去世时,在美国有4万美元存款,在HK有近300万港元存款,并不是凄凉贫困,她租住的房间简陋只是因为她老了喜欢搬家,所以用的东西(行军床,厨具,电视,台灯)都可以简单的拎走。还有关于《色.戒》取材郑苹如,更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色.戒》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有往来通信记录。宋以朗的整理工作还在进行,会陆续出版张爱玲和父亲的通信,去年夏志清出版了他和张爱玲的通信集,并加了注释。出版遗著的所得费用,都用于举办张爱玲作品研究以及资助文学系的学生。其实那些说宋以朗出张的作品赚钱的人可以闭嘴了,宋家在加多利山有房子。他在美国有房子也可以拿退休金。而且他还在做一份薪金很高的工作。宋以朗说,好像张爱玲喜欢过离群索居的生活一样,我也喜欢一个人,觉得这样挺好,并不凄凉。

筆記

﹣知道這本書,是從星期日明報的新書推介,文章可見於:http://vicsforum.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24.html﹣知道宋以朗,從“東南西北”博客開始。當時我駐扎內地工作,得知有一名為“東南西北”的博客專門向英語讀者介紹華文特別是內地的狀況,就開關注。它的博客到今天仍然是外表十分‘其貌不揚’,但資料充實,後來慢慢沒有了耐性就不怎麼‘光顧’了。﹣後來慢慢知道他家與張愛玲是世交,負責執行張愛玲的遺產。及後慢慢見他幫忙推出張愛玲的遺作,也不乏爭議,但自己不是文學中人,也沒有認真了解其始沒了。﹣說來令人汗顏,如不是這本書介紹我也沒有注意過‘宋淇’此人,更不用說知道宋淇與宋以朗之關係。但經明報一文的介紹,特然才‘愰然大悟’,原來很多事情是這樣連繫起來。﹣作為‘傳記’,這本書繼續是一貫的宋以朗風格,舖陳了大量的資料,當然作者是經過細心剪裁與‘創作’,但就是跟一般的傳奇十分不一樣。﹣在讀到這本書一半時,我才想起其實我在讀也斯的《浮世巴哈》時,讀過一篇名為<跟宋淇先生吃西餐>的文章。如果說也斯、小思等為49年後、70年代新一代的香港文化人,那他們其實是上接宋淇、張愛玲這輩民國中人,並終於在我的閱讀過程中慢慢看見了這一脈絡。﹣談到書裡的介紹,其實就宋春舫(即以朗的祖父)那篇就很有意思。﹣另外,書中作者分享了宋淇與錢鍾書、傅雷、吳興華、張愛玲的書信;當中最‘輕鬆’的是錢鍾書的一章,錢的幽默躍然於紙上。傅雷一章與很多家事相關,也因為傅的下場讓人神傷;吳興華也是我不太認識的人,後來翻起《民國那些人》發現書中也有介紹此君,但我也無甚印象。吳的才華與華年早逝,自然也是叫人唏噓。﹣篇幅最長的自然是張愛玲一章。作者以表明張的一章篇幅長,是因為手頭有的資料最多,反倒不一定代表宋淇與張的關係最深。我自己感覺是,作者認為吳興華才是作者最深交的朋友。張愛玲的一章有不少細節,頗能映出張的面貌;而作者談及處理張的遺囑以及出版、版權糾紛時,頗動真氣,想來因為與現實事情相關,反不如介紹另外三位時那麼‘冷靜’了。﹣書中呈現了一個我十分不熟悉的世界與人物網絡。民國的文學,49年後香港與國內的關係,美國在香港的運作,張愛玲與大陸、香港、台灣、美國的關係等等等等。﹣在讀朱天文朱天心唐諾的東西時,已有意讀胡蘭成的書。早前讀過汪精衛,讀了宋以朗談張愛玲,又萌起讀胡蘭成的書的念頭了。。。。。。且看我是否能駕御得了吧。


 宋淇傳奇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